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我想说的是,不是建立在符合儿童心理学基础上的、有助于少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美术的教育就是“骗钱耍流氓”!是呀,什么都不用研究,孩子多好骗呀,只要让孩子照着画就能一节课拿那么多钱多省事呀!
所以少儿美术教育这一块是良心活,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外更加重视少儿基础教育这一块,少儿基础教育要求的老师素质比高中的还要严格的原因。而反观国内,这一块的教育反倒是最吃香却又最不正规的,教育质量真是参差不齐,甚至多数人还是让孩子画简笔画,以临摹的像为请评价目标,而只有少数真正有教育理念的人才会真心研究真正为儿童好的教育方式。而这时候我们才会会真的发自肺腑的感慨,教育真的不是简笔画、填色卡这么简单的,相反的,这种思路对少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简直是毁灭的打击!(可惜我们国内的大书店幼儿美术书架上百分之九十都是这类的简笔画的书)。
真心建议朋友如果要做少儿美术教育,一定请先研究少儿心理,具体要注意的实在天多了,因为这压根不是一言半语能说的透彻的。如果有时间,我会着重挑出几个最重要的理念详细叙述,在没有时间写的情况下,我建议朋友看三本书,你要的答案百分之九十五全都在里面了(我要写的也将会全部出自这三本书)
(里面有几本书确实超级贵,和原价相差很多很多!但那是因为已经是绝版了!物以稀为贵就是这个理,我买的时候也是花了至少400+人民币!因为再不买害怕真的买不到了!现在肯定更贵了,不过真的值得!)
从心理学角度偏向理论的研究:怎样的美术教育才是真正符合教育规律的、应该怎样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填色书的危害、每个阶段孩子的兴趣点和培养重点、对孩子的作品应如何评价……
有些孩子守着一堆玩具,但却不知所措,紧张不安地哭闹着,无法运用自己的大脑和想象力去获得快乐。有些孩子即便手里只有小块木头,却也能玩得如痴如醉,一会儿把它当成一列火车,一会儿把它当成划过天空的一架飞机。拥有很多玩具的孩子并不开心,而没有玩具的孩子却很快乐,这究竞是为什么呢?显然,幸福并非取决于那些外在因素。正如其他品性的发展趋势一样,幸福感随着孩子性格的完善而增长。一个孩子是否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成长环境,尤其是父母对其需求的解读。
孩子“外在”愿望的满足与其内在需求的满足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当家长意识到孩子焦虑不安、无法专注于任何事物时,他们可能会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只要能让孩子停止哭闹就行,哪怕只是暂时的。事实上,这类孩子的需求并非是更多的选择或玩具;相反,他们渴望家长多关注和理解他们丰富的个人体验。恰恰是因为之前家长对该需求的忽略才对他们造成了困扰。给孩子更多的玩具只会增加他的焦虑不安,他可能会因为新鲜而对新玩具产生短暂的兴趣;但是,由于缺乏想象力而无法发现新玩具的玩法,他们对玩具的新奇感很快就会消失。这样来,我们等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去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
而给孩子提供范画,就如同与给孩子一个玩具一样。这样仅仅只是只要能让孩子会画这一个当前的事物而已,并没有真正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
要知道,艺术创作—来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各种需求首先,它可以帮助你理解孩子的艺术创作;其次,通过这些创作活动,让你认识到之前从未发现的孩子身上的一些主要需求。然而,我们更容易识别出孩子的生理需求,却极大地忽视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如果孩子发烧、食欲不振,或是体重减轻时,我们会很关心。当孩子长身体时,他的健康最重要但对于孩子的幸福以及其作为未来公民的幸福而言,其他方面的成长也同样重要。幸福包括很多方面—如孩子如何运用他的头脑和双手,是否对其所见、所闻、所感或所触的事物反应敏感,是否有与人交流的愿望,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能够随时随地、敏锐地察觉到孩子的这类需要。
一个3岁大的涂鸦期孩子在纸上尽情涂鸦时,他会很开心;但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需求——通过“练习”涂鸦来增强对动作的掌控能力——于是会问:“你在画什么?”通过涂鸦,孩子正在享受他对自身动作越来越好的掌控能力,他可能并没有将涂鸦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也可能不明白父母的问题,因此不知该如何答复。不了解涂鸦的意义、心存好奇而又出于好意的家长可能还会继续问:“你能画个苹果吗?”家长并没有意识到,一个3岁大的孩子对图形还没有什么概念;孩子只会疑惑地看着他的父母,而无法理解他们的真正意图。对孩子而言,苹果是可以吃,可以闻,可以拿在手上的东西,而不是用来画的。对一个3岁大的孩子来说,画一个苹果仍然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这是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然而,如果不顾这个规律,当他的好奇心被激发之后,他也许会回应说“你来画一个”。再一次出于想“帮助”孩子的好意,家长也许会帮孩子画一个“苹果”;为了取悦父母,孩子现在也想画“苹果”了。孩子不再涂鸦,转而开始模仿只是一种“圆圈”的苹果,因为他还不能把线条构成的图形转换成有意义的实体。很有可能,当父母下次要求孩子A画画时,他会画出满纸的小圆圈;不明所以的父母又会问:“你在画什么呢?”他会自豪地回答:“苹果。
不管出于什么好意,显然我们已经干预了孩子自我表达的需求。只有当我们意识到创造性活动—此事例为涂鸦—对孩子的重大意义时,我们才有可能明白这种干预造成的全部影响。
孩子A只是刚刚发现,他手臂的运动与纸上涂鸦的线条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总之,这种运动与运动结果之间的协调关系对他日后的全面成长至。基于最重要的感觉之一协调感,他发展出运动能力动手能力,还有语言能力,因为舌头与发声之间的协调运动,是最重要的一种协调运动。而如果我们干预他的自由创作,我们还妨碍了孩子的独立行为赋予他的独立发现能力和自信。能控制线条这一事实所带来的自信是一种重要的体验,我们没有权力剥夺他的这种体验,而且这种干涉行为还有可能损害他在其他方面的自信。
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感到紧张还是出于享受,孩子A很难像其他自由表达的孩子那样通过创造性活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你的孩子与他的艺术》
从实践的角度偏向应用(也有理论)的研究: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培训重点,点线面、色彩、各种材料(黏土、版画、剪纸……)的应用(应用案例简直不要太多,相比来下,确实国内的美术教学案例简直太单调了),还有各种美术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
给个目录就知道有多全面了,手机发的截的图,可能不太美观请谅解~
同样超级好的一本书,这本书正版国内已经断货了,淘宝上买的都是黑白印刷版。
手机发的,同样给你截了些此书的目录的图:
作为美术老师强推以上三本书!这三本书我也有电子版,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私信我。
此外,国内杨景芝老师对幼儿教育有很深的研究,他的书可以看看,另外还有以下本书也可以看一看学习一下:
最后还有一些美术教学案例可以参考一下以前有一档节目《艺术创想》,里面的创造性课程,尤其是大型创意非常赞!
暂时就这些。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有用,欢迎点赞,收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