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各类「美女博导」、「美女博士」的宣传,围绕科研工作者颜值进行宣传是否弊大于利? 第1页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想探讨的是,为什么「美女博导」和「美女博士」更容易被宣传,而其实有很多男性颜值也很不错,但是没有这么容易形成新闻呢?2019年10月的「美国经济评论」上第一篇文章就是讲述这个道理的,叫做「歧视的动态」[1]

作者也是在一个类似于知乎和BBS的公共论坛上做的实验(数学论坛),用户也是一样可以点赞可以点踩。把内容随机的用不同性别、不同发帖历史的账号发布出去,然后观察男女之间是否存在系统性的差异。因变量很简单,就是「净点赞数」,作者用这个代表「声誉」。当然和知乎不同的是,提问和发帖都能获得赞和反对。结果发现,男女账号提问获得的声誉,根据账号是否是新的,还是「大V」,有显著不同。对于新账号而言,男人有显著的优势,因为实验是随机的,所以削平了质量差异之后,这个优势就可以体现为对大众对男帐号的正向歧视,和对女账号的负向歧视。

但是有趣的是,对于已经积攒了较高声誉的「大V」账号而言,女账号提问反而更加的有优势,同样的水平下,观众们更愿意给女账号的问题点赞。这个时候就是对男号的负向歧视,和对女号的正向歧视。

为什么会这样呢?作者建了一个理论模型来解释。存在两种用户:一种是铁杆歧视的用户,另一种能够从之前的时间线上学习到「自己可能有歧视」的用户。也就是说,一种歧视是「偏好式」的,另一种歧视是「信念式」的。前者无论如何,就是觉得女性不行;而后者只是有信念上的偏差,一开始觉得女性不行,但是如果看到证据了,会逐渐的修改自己的信念。

所以这个歧视的动态就是,一开始的时候因为自己不正确的信念,所以大众会对新的女账号提出的问题给予较低的赞;但是面对「女大V」的提问,很多人会反思,这个账号是女的,还能顶着初始的歧视积累了这么多赞成为大V,那说明她可能具有超出同水平「男大V」的提问水平,于是「女大V」号提问所收获的赞数反而比「男大V」的更多。歧视发生了反转。

为什么刚才我举例一直都是用「提问」而不是「回答」呢?因为作者的统计表明,「回答」的点赞数受到性别的影响显著小于问题。因为人们对提问的评价更加的主观,更容易显示出人内心的偏好或者信念;而回答的质量评价就客观多了,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所以这方面的歧视和反向歧视远远小于提问。

现在就可以回答一开始的问题了,首先,如果谈论到具体的单独一作或者通讯发表文章数目这些超级硬的指标,那么其实可能大众并不存在很多的男女歧视,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但是博导、博士这些帽子,其实可软可硬,内部的差异本身就比较大,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大众的主观差异了。

对于没有帽子的男性或者女性,相当于新手账号,女性可能会更加的受歧视;但是对于已经有了这样的帽子的女性,大众的信念更新之后,会更倾向于认为「她们比同样级别的男性更加的厉害」,对女性的正向歧视出现了,所以就更加容易成为新闻的焦点。

参考

  1. ^ Bohren, J.A., Imas, A. and Rosenberg, M., 2019. The dynamics of discrimination: Theory and evidenc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9(10), pp.3395-3436.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知乎校园 邀请,个人认为弊大于利,主要有三方面:

1、侧面强化了学术圈由男性主导的刻板印象;

2、无助于向公众进行有效科普;

3、对有志于科研的学生来说,可能成为变相的焦虑贩卖和劝退。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看到警方宣传「美女特警」,但很少看到有医院会把「美女护士」作为对一个行业的正面宣传,面向全社会呈现。「缺啥补啥」的思路,在很多宣传工作中都有所体现,当我们强调某个行业从业者「巾帼不让须眉」时,其实暗含的一层意思是该行业由男性主导。

在七所国内高校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女教授在理、工、医、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比例分别仅有17%、10%、35%、22% 和 27%[1],在中国香港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香港地区八大高校的高阶教职(senior academics)中女性只占不到两成[2]。在这样的氛围下,强调女性研究者的外貌,可能会导致更多人认为女性在科研圈带有「花瓶」的性质,甚至令一些不清楚她们学术成果的吃瓜群众,猜测这些典型人物是通过颜值上位。

这也引出了第二点:此类宣传,可能将学术工作肤浅化。

诚然,对公众难以了解的事物进行通俗演义,有助于扩大传播范围。《三国演义》将复杂的战争艺术简化成武将单挑、民间段子将微妙的大国外交博弈简化成周总理答记者问、媒体将艰深的特种作战训练简化成徒手劈砖、钻火圈的马戏。这其实都是在降低公众的理解门槛。

然而,科研工作真正如此遥不可及,以至于受众只有能力从「颜值」层面理解学术圈吗?至少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题目描述中提到的李琳博士,研究方向之一是基因测序。基因测序很神秘吗?不至于,高中生物就有涉及,而且一些应用离我们很近,商业化应用已经很普遍,正好可以正面讲讲,避免智商税。

至于第三点,其实是留着抖机灵的。

这些宣传,基本都集中在生化领域,这让该专业的学生怎么看?众所周知,当生化环材被正面吹的时候,就意味着坑又挖深了一尺。在内行看来,只有两个字:

快跑!

参考

  1. ^国内数据调查:性别歧视导致学术圈女性流失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16052
  2. ^学界性别问题依然存在,香港八大高校高阶教职 80% 为男性 https://www.qdaily.com/articles/56802.html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核心问题主要是两点:

①受众。

受众最大的微博、人日、XHS的受众是什么平均素质大家心里很清楚,不多解释。而且要抓住大多数就行了,小众(业内)不用考虑,不值一提。


②宣传姿势水平太低的问题。
拿个非关键参数“岁数”来做宣传,那别人要是30成绩比他厉害很多呢,宣不宣传?他要是年轻这厉害那厉害,到时候泯然众人,要不要再来个伤仲永?

(美女就更别说了,有一个五分都值得舔屏,特么一个撑死三四分就各种「美女」都敢用了,低级黑?)

我举个例子,宣传火腿肠吧,不宣传说含肉量多高,去宣传自己是最长/最粗的,或者去宣传是正方形椭圆形的,

根本原因在于这种宣传太外行,点都抓不到,做学术的谁在意你是27还是29/是男是女/是美是丑?浮云。

当然,话又说回来,如果真的抓住点,那也没啥好说的,科研也不是最突出的,厉害的人多了去了,如实说?怎么说?


这大概就是一个悲剧,他们在网上会受到追捧,也会受到诋毁。我每次也不是想针对他们个人,我觉得做科研这行的,除了真·憨憨,谁会这么给自己拉仇恨?还不是单位要造星配合一下。


当然了,垃圾专业坑死人这是一定要说的,你们统计一下,这些年的这些造星,生化环材的占了多少?为什么别的专业不这样,心里没点数么?


最后,我要开始练拳了!!

女拳一直不喜欢自己被物化,可是「美女博导」、「美女博士」这种宣传,都把性别供起来全民消费了,屡试不爽,看大家受用得很嘛,身体都很诚实嘛。



>>>贱贱的圈|群|站<<<


user avatar   windskymagic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相关话题

  有哪些建议给初到长沙的知友? 
  一副好耳机对自己的生活品质提升有多大? 
  如何评价浙大褚健案? 
  选冰箱的困惑,风冷双循环到底哪款好? 
  为什么上司总是不理解员工? 
  财务自由的人可以分享一下生活吗? 
  你身边有哪些反映了「百年」变化的物件?你能讲出它的故事吗? 
  第一次投稿 SCI 论文,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如何判断人口红利是不是已经消失? 
  有哪些「适合低消费水平者的平价好物」? 

前一个讨论
臧霸是曹魏忠臣,曹丕为什么老是跟他过不去?
下一个讨论
汉朝为什么不娶匈奴公主?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