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美国最大规模大学招生舞弊:50 人被捕,耶鲁斯坦福都卷入? 第1页

  

user avatar   lu-ren-jia-1-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大家的点赞。


刚刚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文章评价本次事件,我觉得总结的非常到位,特地把链接放上来:

美国名校招生黑幕:除了后门,还有“侧门”



以下是原答案:


说一下正常捐款和本次事件(贿赂)的区别


众所周知,捐款可以提高录取率。但自古以来,捐多少钱,提高多少录取率一直是一个不可言说的秘密。大家都知道捐款可以提高录取,但是都不知道到底要捐多少才能保证录取。那为什么没人知道呢?不是公开的秘密吗?


因为录取标准并不是写在纸上的:跟我国高考分数线分高录取一目了然不同,美国大学考核的叫“综合素质”。那么综合素质如何考评呢?


开会。


美国大学都有个招生办,决定录取的时候就是把申请人的资料拿出来开会讨论可不可以录取。这个开会可不是填什么表,对照什么什么标准录取,完全是看招生官能不能一致同意或者超过半数同意录取一个学生。那么,学生的种族,家庭背景,是不是校友,捐没捐款,等等等等非量化的条件往往到最后只归结于招生官会议上的一句:“我觉得这个孩子不错”,然后再投票通过。


之前华人群体把哈佛告上法庭一事就是因为他们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招生官会有意无意的降低亚裔的录取几率。当然招生官也不可能说,因为这是个亚裔,我们不录取他。这是明摆着的种族歧视了,不可能这么说的。但是因为标准都是主观的,招生官可能可以有意无意的针对某个族裔。招生官可以说,这个孩子成绩不错,但是综合素质不够,我们选这个非裔,虽然成绩低点,但是更合适。没人知道到底是不是因为种族,还是因为课外活动,或者非裔孩子家捐了款而录取,因为没有一个标准,仅仅是一场投票,过了就过了。


那么话说回来,合法是合法,没有标准,也就不能保证录取,那怎么办?


体育特长生啊!


美国大学对于校运动队是非常看重的。很多顶级运动队的预算都是上千万美元。


那么为了保证校队的水平,好的运动员苗子,是可以直接录取的。只需要教练担保就行了。


我以前读高中的时候,校排球队的主攻手就被威廉姆斯的教练看中,人家过来看了几场比赛,直接就发了录取通知书。


由此可以看出,运动队教练的权力是非常大的。直接贿赂他们也就成了一条“保送”的好路子。


本次事件中,都是通过中介公司贿赂运动队的主教练,把自己的孩子伪装成专业运动员录取。而且一些冷门运动成了重灾区,比如帆船,水球等等。


试想,如果你是这些想走捷径的富人,究竟是走合法途径捐一百万给学校换来一句Thank you,然后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能不能录,还是花50万买通教练直接发录取通知书来的好?


user avatar   roy-huanghuang-rui-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

不少答案出现了以下两个论调:1)丑闻被揭发是因为钱没给够,而且没有直接给到学校,而是进了教练这种基层员工的口袋;2)这是一次老牌贵族对新贵的绞杀,犯事者不是上层阶级,根本就没资格参与这个金钱游戏。

我认为有必要以局内人的身份,对这两个论调做出澄清。第一个是错误的主观臆断,第二个的大方向没有问题,但有些细节需要阐明。

教练不是基层员工,恰恰相反,他们是大学里呼风唤雨的超级明星

1)体育赛事在美国高校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一个成功的运动队为学校带来的是巨额的广告合同,巨大的声誉、曝光度、学校自豪感以及随之而来的大额校友及社会捐赠。体育不仅具有非常显著的象征性功能,更给学校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物质利益。因此,教练在招生中可谓一言九鼎,教练钦定的第一梯队人选基本等于全奖+保证录取。一所录取学生平均SAT达到1450-1500的顶级名校的运动员的SAT往往只有1000-1200,差距达到数百分。

2)教练在校园内分量极重、收入极高。绝大部分教练的年薪超过教务长和大部分副校长,顶级教练的年收入更是可以达到300万美元以上,作为对比,哈佛大学校长的年薪约为120-150万美元,在平均年薪最高的哥大,正教授平均仅有25万美元。除去超高的年薪,教练在校园内拥有半独立的地位,直接向校长甚至是校董事会汇报。在某些体育传统强校,当教练和校长发生冲突时,甚至会出现校长离职的情况。多说一句,体育强校和学术名校并非不可兼容,典型例子是杜克、UCLA、北卡和圣母大学。

3)教练向特权阶层的子弟开后门不是没有先例,而且还不少。每年教练想招的的运动员分三个梯队:i,超级运动员,全额奖学金;ii,普通运动员,一定的奖学金;iii,walk-on,对运动有兴趣,玩得还可以,招来填补名额空缺,没有奖学金。walk-on某种程度上就是为特权阶层准备的——教练希望通过招徕富家子弟笼络他们的父母,以此为学校带来捐款甚至是体育馆翻新的资金。一般来说这些富家子弟都有点运动技能,像这次这样完全没玩过的情况非常极端。

总而言之,教练绝不是什么基层员工。他们在大学校园中具有极重的分量。此次事件中斯坦福、UCLA和南加大均是顶级联盟PAC-12的第一梯队成员,在体育赛事上的竞争极为激烈,教练的话语权更是被进一步放大。若能成功贿赂教练,就等于直接获得了入场券,因此犯事者的操作从逻辑上完全是没毛病的。

评论区指出不同项目的教练是不一样的,完全正确。橄榄球和篮球的影响力远非其它项目能比。我在这里主要是对教练的地位给出一个澄清,具体为什么贿赂赛艇等小众运动的教练而不是大型运动,请参考 @赵大海 的回答。我只说一句,赛艇这种贵族运动一直以来都是金钱录取的重灾区,具体为啥可以写出一篇文章来,有机会再解释吧。

金钱录取不是old money的特权,只要有钱,管你是old还是new,都一样

1)金钱录取是否有效,哪些人用这招有效,要看学校。对于传统三巨头(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来说,金钱的作用并不是十分显著。这是因为他们在数百年的历史中积累了崇高的声誉和丰厚的校友基础,挖掘新的财源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重要的是录取成功校友的子女,培养家族忠诚度。

但是对于endowment在数十亿美元量级、缺乏校友基础的新兴势力来说,对外收敛钱财非常重要。杜克大学在1980年代后的腾飞,布朗大学从1978年开始对海外富豪的追求,以及南加大对好莱坞的青睐,都可以归于这个类型。换句话说,因为缺乏财力深不可测的超级富豪校友,很多非常春藤名校对金钱基本来者不拒,很多新贵直接通过大额捐款获得席位。

2)金钱录取甚至不必发生在大额捐赠之后,这些新兴学校的录取很多时候是基于对潜在捐款的预期。因此,只要财力足够,而且有人脉来把这个家庭经济实力的信息通知给学校招生办公室,录取的胜算会很大地提高。这种称为development case。一般来说这个信息通过高中升学顾问完成。跟大多数人认知的不同,美国高校申请不是ddl前提交材料就结束的了,在材料提交和结果出来之前有一个很长的信息交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会打电话给高中升学顾问询问某个学生的情况,学生也可以继续找人为他/她递交新的推荐信,或者给个口信。大学录取委员会非常渴望尽可能多地获得申请人的信息,因而也就为富家子弟传递家庭信息提供了很多的机会。

3)综合上面两点,此次事件是老牌贵族对新贵的绞杀没错,但原因不是这些犯事者仅仅是upper-middle class所以没资格玩金钱录取。真正的原因是他们的玩法不对。在他们之前,有很多投行、律所的总监、合伙人也玩过金钱录取,但没有哪次捅娄子。

那么正确的玩法是什么呢?最直接的就是让高中顾问在和大学招生办沟通时点明这个学生的家境,比如:His family has been very generous to our school and local charity。其次就是在文书里暗示,比如I once went cruising in Kenya……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圈子里的大佬帮忙写封推荐信,好莱坞二线女配认识个名导演,耶鲁校友找个基金管理人,律师协会主席找个律所合伙人,这些对他们来说应该都不是太难的事。

再不济捐个一百万美元也就基本搞定了,为什么说一百万美元就够了呢?因为一百万美元是各大顶级名校的捐赠者honor society的入会标准,一般来说这样的society人数在400左右,绝对是一所大学对捐赠者的至高认可。各位嘲讽犯事者只是高级打工者的知友,不要觉得一百万美元对人家来说是多么难以承受的数额。我们已经不再处于马克思论述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泾渭分明的社会了。在我们这个时代,职业管理人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很多社会科学家已经把这群人划分为社会最顶层。年薪百万美元是一个顶级经理人的基本修养,掏个半年工资真不是多难的事。

奇怪的是,他们偏偏放着唾手可得的资源不要,选择用这种没人用过的歪门邪道,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的子女的水平跟大学的录取标准已经达到了一种无法弥补的差距。SAT造假者的SAT只有1000分,这种分数就算是比尔盖茨都无能为力;另外那个不想念书的网红,名校更没可能找这样的人来砸自家招牌。因此,在金钱几乎不起作用的情况下,他们只能通过修改个人履历,让自己进入大学能stretch到的最远的范围,这样才有录取的可能。

综上所述,犯事者选择这么匪夷所思的方式,绝不是因为他们没资格玩金钱录取,而是他们子女的水平已经差到金钱没法弥补的程度。犯事者真正冒犯的不是老牌贵族这个群体,而是过来者业已建立的、被广泛默认的潜规则。虽然 @钱尼马 的思路很有逻辑,但证据不够充分,是一个很好的假设,但不是确凿的论述。

最后

我看了不少答案。绝大部分知友对美国高等教育的了解还是非常的粗浅。我想说的是,美国高等教育很黑一点也不假,但是这个系统的实际运作非常复杂,绝对不是quid pro quo(用钱买录取,一物换一物)这么简单的。美国高校的录取是一个多方多回合、综合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博弈的结果。我们在微信公众号上、在知乎上看到的报道往往只是取其表面、去其内核。大部分国人了解的仅仅是美国招生很黑这一事实,但对怎么个黑法是不清楚的。

我希望经过我的这个解释,大家能对美国高校录取有一个更清晰、更完整的认知。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我尽量解答。


原答案

上课讨论到这个话题,学生态度大概分为三拨

底层阶级: 大为震惊,悲痛不能自已

中产阶级:见怪不怪,意料之中

上层阶级:完全无法理解,捐点钱就能搞定的事为什么要违法


从学生的反应可以推断

一、金钱入学已是公开的秘密

二、上层阶级对社会实行了有效的舆论控制——买进学校是OK的,只要不违法便完全得当

三、阶级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上层阶级和底层阶级均表示不可思议,但理由截然相反


再对比一下一个“清廉”的学校和一个“腐败”的学校的资产:前者70亿美元,基本靠收地租;后者拥有290亿美元,大量依靠社会捐款和基金投资,社会捐款中有多少与录取挂钩,不得而知。这两所学校都是常春藤。29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英国所有的122所大学加起来再乘个2。美国大学有现在这般实力,金钱录取功不可没,现实、讽刺、让人无可奈何。

最后,引用一个中东土豪同学的话,这不仅仅涉及教育不公,这还折射出学历焦虑和对向下流动的恐惧是多么的普遍。这些富二代完全可以啃老到死,但他们的父母不惜违法也要送他们进名校,因为这是一个一切都被排名、被标准衡量的学历社会,只有一个金光闪闪的学历才能赋予一个人的高地位以正当性。

至于我是什么反应,我中午保存的新闻,才看了个标题,讨论期间全程懵逼……


user avatar   zhuxiao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牛员外为了让自己孩子读书,买了块地,修了几间课堂,请来几位先生,建了一座书院。

一个羊也是赶,两个羊也是放。先生和书院都有了,只教自己的孩子感觉有点浪费。

于是,跟牛员外相熟的张员外、钱掌柜、赵知县、还有退休赋闲的刘翰林等等都把孩子送来一起读书。

当然了,大家都是场面人,孩子读书可不是白读的。

张员外给书院送来五千两银子,钱掌柜出钱给先生们新修了一栋豪华宿舍,赵知县请来附近最有名的一位先生,还自掏腰包承担了这位先生的所有薪资,刘翰林上下打点让州刺史、长史、司马等地方大员来参观,还给题了金字匾额,有刘翰林的这些人脉,一般的地头蛇根本不敢来书院挑事儿。

不过呢,书院里这一帮纨绔子弟啊,吃喝玩乐倒是门儿清,学习那就指望不上了,到时候科举一放榜,面子上未免挂不住。

毕竟是个书院,还是得要面子的。

所以牛员外又叫来自己的管家牛二,让他负责考察,从附近的非纨绔子弟里挑几个爱读书的好苗子一起来学习,读书不灵光但是有一技之长的也行,比如蹴踘什么的。

这样不管是科举,还是州里的各种蹴踘比赛什么的,书院都有相应的人才,干啥都有面子,砸了这么多钱也能听个响。

书院的面子有了,名气上去了,文凭才有含金量。纨绔子弟们拿着这文凭才能吹牛逼:看我多么多么努力,能被科举平均分这么高的书院录取,能在这么严苛的学术环境里毕业,我真的太努力了,出身比你们好还比你们努力,你们拿什么跟我比?我才是真的学霸真的女神!

后来啊,这个管家牛二就动了歪脑筋,他发现牛员外忙这忙那的,又要做生意又要应酬,顾不上监督他的工作。他负责招收非纨绔子弟的学生,但是没有别人监督他。只要书院的生源质量还过得去,没啥大问题,牛员外就懒得管他。

于是牛二就去找了个街面上的泼皮王三,让他放出话去,说是他们有路子让孩子进这个书院,即使学习不好,也没有啥蹴踘的特长。

为了不露馅,牛二每年招生,大部分还是正常读书好或者蹴踘好的学生,小部分是王三那儿来的关系户。这些关系户的家长塞给王三红包,几十两银子一百两银子,牛二就说他们的孩子会踢蹴踘,把他们的孩子招进来。反正一个蹴踘队有那么多人,跟着滥竽充数就得了。

这些家长送的百八十两的银子,并没有给牛员外,没有放到书院的账上,也没有用来办教育,而是被牛二和王三给私分了,二一添作五,挣外快捞偏门,爽的不得了。

现在东窗事发,六扇门把牛二和王三给抓住了。作为牛员外的管家,牛二伙同外人王三,滥用职权,收受贿赂,以权谋私,从家长们那里捞取了大把的银钱。

牛员外这个书院办的好不好,他该不该让赵知县刘翰林的孩子来读书,是倾向于招地主家的傻儿子,还是穷人家的聪明娃,这都是另外的问题。说到底,人家自己的钱,自己的书院,想让谁来让谁来,想咋整咋整。

牛二被抓,罪名也不是破坏教育公平之类的虚话,而是他瞒着牛员外贪污受贿,中饱私囊,这跟做买卖的时候,伙计瞒着掌柜的吃里扒外拿回扣的性质是一样的。


欢迎大家在 Instagram 上关注我:instagram.com/reinforce


user avatar   HUSTSPOR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为录取舞弊只有美国有?

中国一样有!准确的说

华中科技大学这样的双一流高校一样有!


远程教育这种捞钱的学院违规招生搞鬼就算了


连全日制本科录取都敢玩猫腻


有人刚过最低分数线录取进华科,还没开学就摇身一变


进入了录取分数最高临床专业八年本硕博贯通培养


先来个开胃菜----华中科技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违规招生


依据关于做好对学生相关信息核实等工作的通知(网招委函【2011】06号)文件要求:远程和继续教育学院入学注册有一个必要条件——必须只能有一个学籍。曹桢是武汉体育学院2018年3月份春季班的函授学生,现在的学籍信息处于“在籍”状态。依照教育部相关文件——“不能同时拥有两个成人教育(含网络、函授)的学籍”。


我们再来看看曹桢的学信网



为此,华科还有学生还专门咨询了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工作部部长程恳老师,他言之凿凿地回复到“从2011年起,所有学生都只能注册一个学籍!”并给我们展示了教育部相关文件。文件中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暂行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本、专科函授学生在学期间,不得报考其他学校,不能具有双重学籍。因此,网络教育本、专科学生在学期间,不能具有双重学籍。



远教学院学工负责人程垦同志的谈话录音地址:



教育部相关文件地址:《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暂行工作条例》


第二十一条

本、专科函授生在学期间,不得报考其他学校,不能具有双重学籍。

华中科技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贪图蝇头小利,将一名武汉体育学院的学生录取,算是违反国家招生政策吧?

这个学生是成人教育的,肯定不带劲。

正餐来了!我们就再来看看


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本科生的招生违规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
第十条 招生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在单位应当立即责令暂停其负责的招生工作,由有关部门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相应处分或者其他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对已录取考生违规变更录取学校或者专业的;

在这里先科普一下,华中科技大学在合并后有了医学专业

其中包含如下几个 专业方向,依据往年经验录取分数线从高往低排列依次为:

临床八年本硕博贯通培养,临床五年 ,医学影像,预防医学, 法医,药学,医管,医学检验,还有一个护理专业录取分数线是二本分数线不作讨论。(临床中德班六年制是入学之后考的)


简而言之,医学检验是医学院录取分数线最低的专业,


临床八年本硕博贯通培养是医学院录取分数线最高的专业


我们再来看华中科技大学2011级部分学生的高考录取名册,如图所示:


蓝璇同学在考入我校时分数总计576+20=596分,而当年广西其他进入临床八年制的同学高考总分最低分数在620左右,而且蓝旋同学入学时的专业为清清楚楚写的是医学检验,也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到开学就跑到临床8年去了。



2011年广西临床五年专业最低分数线都要606,临床八年本硕博贯通培养起码要接近620分。好家伙唉,蓝璇这596分怎么跳到临床八年去了。这是传说中的跨越式录取哦?!华科招生办在干嘛?!!!!



下面是2011年华工杯的秩序册,请看蓝璇同学的学号和院系。在2011年秋季学期她就已经是临床八年制的学生了。(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八年制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学生大一统一在化学学院学习基础课)



要知道,在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的临床专业是绝对不接受任何学生转入的!



大家以为这就完了?更牛逼的还在后面呢!蓝璇大二的时候莫名其妙转到医学影像去了,然而,然而,据查询得知华中科技大学在广西就不招医学影像的学生。这个学生是生了三头六臂居然能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各专业见蝴蝶穿花,是谁给了她隐形的翅膀?!


谁还敢说,这种招生舞弊的事情只有美国有?


中国高考的确是公平,但执行政策的学校干净吗?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第十二条 实行高校招生工作问责制。高校校长、招生考试机构主要负责人、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招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校、本部门、本地区的招生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在招生工作中,因违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除追究直接负责人的责任外,还应当根据领导干部问责的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实行问责。


user avatar   huo-gu-itpa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人脸识别技术成熟了吗?

这个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不知道还没有人记得劳荣枝,就是自1999年后潜逃20年的上古女逃犯。她是法医秦明笔下“人皮牢笼”案的真凶;也是影视剧《红蜘蛛》里的“美女蛇”;更是与法子英合谋杀害7人性命的女魔头。

然后这个人,在2019年11月28日,因为被商场的人脸识别系统识别而被捕。

略过其20年的逃亡轨迹和肢解尸体的残忍,其20年容貌的变化和隐形埋名为什么仍然会被人脸识别抓住呢?

第一个原因,不管是电脑训练的过程,还是在线识别的过程,都需要对人脸的典型特征进行提取,主要包括全局特征、两个眼睛的特征,鼻子的特征、还有两个嘴角的特征。所以担心换了发型后打不开支付宝是多余的,女生留长发后遮住耳朵也不会影响人脸识别。人脸有些特征变化是很微小的。

其次,人随着年龄生长这些部位会有一些变化,会影响到人脸识别,但人眼睛上部的轮廓、鼻子两侧的颧骨、还有嘴角边缘区域的颌骨是不会变的,这也是劳荣枝逃亡20年后,仍被抓到的主要原因,当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劳荣枝逃亡后,仍坚持健身、跳舞等,相貌特征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要不然凭目前的人脸识别还是很难抓到。

以上也可以看出,如果只是做了双眼皮或者是短时间内脸长胖或者变瘦也并不会影响到人脸识别的结果。因此,目前的人脸识别已经相当完善了。

2、人脸识别的隐私困境

然而为什么没有大范围的应用呢?原因是可能会与法律和道德相冲突。

(比如上图,给不同陌生男性开门这种隐私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和失足没有必然联系,甚至可能是该女性的私德,不应该进入人脸识别领域。PS:网上选取的图片,真实性有待考察)

目前如果强制接入全员无差别的人脸识别,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因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规并没有特别健全,这个时候接入会造成隐私泄露或滥用安全隐患。明年开始施行的《民法典》对人格权建立了独立的章节,从1032条-1039条都对隐私权进行了规范,但之所以说目前法规没有特别健全,原因有三:

1、《民法典》还尚未真正施行,要到明年的1月1日才开始“转正”。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援引原来《民法总则》关于隐私权的法条,一般要求侵犯隐私权的同时具有一定经济利益。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过窄。

2、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还有很多的补丁需要打,很多的解释需要颁布。法律在于实践,没有实践的法律是谈不上完善的。

3、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也没有对人脸识别做出特别的解释和适用。其中1033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三)拍摄、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的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隐私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明眼人想想就知道,上面的那个“失足”截图中,违背了民法典规范的多少种信息类别。姓名、身份证好吗、联系方式、肖像、住址、电话号码(有打码)、行踪信息等等,如果大面积使用人脸技术,会不会导致这种情况渐成普遍?这可谓是现实版本“黑镜”了。

另外,IBM也宣布将不再提供和开发面部识别技术,并指责执法机构或私企滥用面部识别技术的行为了。在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在今年六月致国会的信中表示,IBM将不再提供通用面部识别或分析软件。IBM也将不再开发或研究这项技术。

信中说:由于人工智能的进步,人脸识别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此同时,提供相关技术的通常是缺少监管的私营企业,而这些技术也被证明存在对年龄、种族和族裔方面的偏见,这使得这些工具在执法和安全方面显得不可靠,并为潜在的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提供了机会。

3、人类识别的授权困境

所以人脸识别技术就算再成熟,真的那么适配目前的社会吗?

需要考虑的是,与用户或者公民签订“人脸识别技术”的是商业公司还是政府?(不会想一声不吭就识别了吧?虽然现实往往是默认地认为“你的隐私没有价值”)如果要求用户签订协议的话,那么对未成年人如何进行保护呢?要知道,《民法典》第20条下调了无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范围,8周岁以下的统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部分人的人脸识别协议怎么签?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人签订的人脸识别协议在法律上又该判定为效力几何的合同?

立法还尚未跟上,又怎么能仓皇普及呢?但若人脸识别有相配套的法律解释、司法解释,就能处理目前很多因为“人和操作者对应不上”的问题,比如未成年人对游戏进行支付和对主播打赏等等。

例如,国家对未成年游戏付费的规定: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得为其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到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到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于现有条件(手机号、身份证授权等)没有办法检测谁是未成年人,所以实践中导致了两个问题:1、未成年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证进行游戏,充值,最后被家庭发现产生诉争和讼累。2、成年人充值之后假托是家里未成年所为,要求退费。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人脸识别和法律授权、司法解释完全合拍之后,这两种问题当然也就在可能性之外了,但如果人脸识别与未成年民事行为能力这方面的衔接不跟上,怕是很难真正普及,这里面的法律问题还有很多。

总结:人脸识别好技术,法律保护不滥用

目前我国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正在越来越好,除了明年实施的《民法典》独立出了人格权编,今年10月1日出台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及明年的《民法典》,都对个人的隐私权做了更大的保护,对其他各方使用、存储、买卖用户信息做了更大的限制。假如有一天立法能更上(事实上已经在飞速发展了),人脸识别技术也就真正地成为一个普遍技术了。但还没有去毒之前,随意放出笼子可能会产生一些《黑镜》之恶,这也许就是社会不想看到的了。


user avatar   liu-xue-sheng-ri-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4.6日更新,新增意识流素材。


从今天起,做一个快乐的复读机。

我打算用一种无脑式、一图流作风的方案来解决2019年居然还存在的所谓“方韩之争”。

我向来喜欢一劳永逸的方案。


为什么“方韩之争”要加引号?

一直以为这场争论,早在围观群众们自发建立了倒韩网,文汇报出专题《诚亡耻韩》,某人放弃博客、淡出文学圈、失掉代言、战略转进到娱乐圈,付出这样惨痛的代价后,就已经结束了。

当年的我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怎会想到,一旦打蛇不死,今后只要是某人及其团队炮制了一部中等水平的电影,我就得忍受那么一次满眼营销文洗地文精神污染的盛况呢?

营销电影宣传造势也就罢了,居然还有用电影为写作能力背书的洗地文,要不说资本牛逼呢,转进娱乐圈果然是步好棋。只要一时不死,后续有钱赚,自然会有洗地的徒子徒孙顶上。




所以我将采用一种,具备超高利用率(复读),对于不同立场双方伤害不大(无痛),并且经济实用耐操(鲁棒性高),对我自身也比较安全(自保)的方式,来应对未来可预见每年只要出电影,都会刷屏的类似话题及讨论。

毕竟大家都知道,某人粉丝群体举报看不顺眼文章的风采,堪比传销组织。


这个操作方案很简单,就是让事实和证据自己说话,灵感源自六学。

不需要再去评价辩论、不需要再去梳理逻辑、不需要再去罗列清单证据。

明明是N年前盖棺定论的话题,很多当初自发的网友现在都不怎么上网了。

那么这次大家轻松点,就一招,复读

复读一段不行就复读两段,两段不行就三段。

总而言之,一切向六学家看齐,不要再去阐述自己或权威的意见了,授人以柄。

不要再去跟阴谋论的杠精讲道理了,苦口婆心。




我现在最常用的,素材一。面对不同平台和对象我会添加不同称呼:

“XXX,感谢您公正的态度,因为一个公共打假人物如果要确定一个作家有代笔必须要有证据,这是重大的指控。而且从世界的共识上,如果方舟子没有证据,却提出和确认这个指控,而所有作家都是无法自证的。这其实从刚开始就剥夺了写作者的言论自由,因为无法辩解。所以在全现今世界范围内都不会有这样的指控存在。谢谢。”

如果你是在各类有楼层互动的平台,那么XXX就改成楼主,知乎就是答主、虎扑就是宫友、NGA就是潭友,以此类推。

实例:

同意,支持答主。要知道韩寒当年把《二十四史》放书包里都要在课上看。感谢您公正的态度,因为一个公共打假人物如果要确定一个作家有代笔必须要有证据,这是重大的指控。而且从世界的共识上,如果方舟子没有证据,却提出和确认这个指控,而所有作家都是无法自证的。这其实从刚开始就剥夺了写作者的言论自由,因为无法辩解。所以在全现今世界范围内都不会有这样的指控存在。谢谢。



接下来分析一下这段素材:

1.这是韩二自己的文字,正如六爷语录,是最宝贵的第一手材料,作不得假。


2.这段素材内容是一封私信,写给支持者石老师,表感谢

只需要继续将其复读给支持者,继续表感谢即可。物尽其用。


3.这段文字逻辑流畅、思路清晰、论证严谨,其私密性更是确保了这段素材的真实性真材实料


4.这段文字对于双方均适用

贴给挺韩派看,表支持。伸手不打笑脸人,自然不好举报你或者给你诛心扣帽子。

贴给倒韩派看,人家也不会认为你是来拉偏架的,毕竟这一派相对较理性重证据和逻辑,不会轻易举报扣帽子。

5.这段文字对于具备小学以上作文能力的外人、围观群众中立派,也具备一定说服力,适用面极广。


6.本素材适用面如此之广,时效性到现在都有效,着实体现了韩二的“文学天才”,正如六学语录体现了六爷戏精级别的演技,作为素材是极好的。


7.最关键的一点,以支持者的智力,绝对看不出这段文字的毛病,他们不会觉得这段话有很多奇怪的地方,只会以为你是来支持他们的,于是纷纷点赞。

如果被人识破你这句话是引用,那更不用担心,引用韩寒的文字说不定他还高兴呢。

他们天然认为写出这段文字的人,和那个出版《三重门》《一座城池》的少年天才,是一个人,根本不会怀疑你复读的动机。好意思不点赞么?

倒韩的就更不用说了,应该也是纷纷点赞。

大家都纷纷点赞,这人气不就上去了么。




最后,如果觉得这样一段逻辑流畅、思路清晰、论证严密的素材都无法打动对方、说清道理,那没关系。

我们可以继续“韩学”。


比如影评类素材:

我看过了金刚。看的还是挺难过。倒不是觉得人类多残忍怎么怎么,因为这片子里也没有什么坏人,大家都抱着私心而已。只是觉得世间爱情,真是不得一刻安宁。不过,我还是挺能安慰自己,觉得金刚从头到尾没穿衣服,也没看见有小鸡鸡,这就说明是个母金刚。那是不是能证明,片子里说的是友情?估计未必,那就变成更加乱伦之同性人兽恋。

况且,那荒岛上就这么一只金刚,要小鸡鸡也没用。想想,就算那女的和金刚一起在岛上了,又如何。万一金刚过三天腻味了那女的呢,那多惨,或者其实那金刚已经老的不行,没过一礼拜就老死了,那女的岂不更惨。真是胡说八道。还是看点现实的吧。


比如采访自爆类素材:

“主持人:你的书里面写得很煽情,说,给你排气管的声音,然后半夜感觉自己仿佛是一个传说……

韩寒:啊,这不是我写的。这……我不知道出版社哪加的,放在后面,我自己都觉得很别扭,我看了,很肉麻啊。因为这完全不是我写的。特别不是我的话。

主持人:哦。”(韩寒在凤凰卫视中声称,出版社每改一个字都要经过他同意,决不让别人轻易修改他的稿子。)


比如祝贺类素材:

易中天老师,祝贺您的文集要出版,非常地吃惊,因为我以为您老早就出版过文集,没想到现在才出版,所以见得您对它质量的要求一定非常地高。一直以来很喜欢您的文字。去年冬天的时候,我们在厦门见面,我们没有在报纸上看到关于我俩在一起对话的任何内容。但是无论如何,我对那次厦门之旅记忆深刻,希望您来上海,我们可以再在一起吃饭。一定要祝贺您文集可以卖得好,当然这是技术问题,最关键的是希望您一切都好。


比如意识流素材:

终于回家了。京城好大,京城国际机场好大,我一看见就惊着了,惊着就发烧了。烧了五天。京城路好宽啊,车也好多,好车也多,车多也好,好多车也。京城的酒店好大啊,就是五星的居然收不到卫星电视。算了,在京城只看新闻联播。京城的鸡骨头汤真好喝啊。京城的姑娘好严谨啊,预算五百一分不超。京城人士球打的真好,我在我们村里已经算打的好的了,村长说,你能代表我们村,去首都了。但是,我被首都人民LJ了。女的奸完换男的,朋友奸完换亲人,且多轮。这样的摧残一个病人,世界人民震惊了。带头的某人甚至自己搞到脚抽筋啊。终于,回来了。波音747好大啊。我去京城都干了些什么。”

还有很多,恕我无法一一举例。好在天才事迹颇多,用点心思,不难找到适合自己的素材。




最后的最后,感谢六学,为广大人民群众抛弃权威、自动自发地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战术后仰)

来来来,大家跟我一起,从今天开始,做一个轻松快乐的复读机。


题主问到点子上了。

先说结论:不敢当场写,非不愿,实不能也。

换作知乎任何一位大V、小透明,吃文字饭,被人这样砸饭碗,别说直播写段子了,怕是恨不得真人PK吧。

正如宁财神所说,他要是被人这样“污蔑”,非刚到底不可。


然而,9102年了,翟天临已被锤爆,居然还有人帮HH立清高/不屑人设,简直笑死。

之前跟作协撕逼的时候,不清高

之前网上跟人打嘴仗的时候,亲自下场

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被质疑,照理来讲,应该很轻易就能把对方锤爆

结果面对一个不同行业的杠精,就开始装清高装不屑,不愿意亲自下场了,难不成被人作了结扎手术,让人偷偷给阉了?


于是,文学路断了,新浪主阵地不要了,代言全撤,学习当年的国军将士,来了个战略大转进,再也不吃这口饭。


可惜我不是“文学天才”。

我要是文学天才,我绝不会让人这样骑脸上墙,丢盔卸甲,肆意撒野。

我要是文学天才,随便来个全程直播,随机出题,编编段子就能自证拿两千万了。

可惜我不是。


user avatar   daniel-57-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印度及印占藏南、印占克什米尔的人类发展指数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斯坦福大学鲍哲南教授:人造电子皮肤不是梦,未来再无智能机」? 
  美国人才荒愈演愈烈,其中亚马逊员工基本工资封顶值翻番至 35 万美元,你如何评价这一现象? 
  请问下一战为何美国不参加同盟国这边呢? 
  如何看待福奇等美国科学家改口支持所谓「对中国进行病毒起源调查」? 
  如果美国全方面迅速崩溃,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将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等列入「安全威胁清单」,这或将带来哪些影响? 
  如何评价宾州州立大学CSSA元宵晚会“中国爸爸”事件,以及后续的歌曲《中国爸爸》和当事人的态度? 
  二战时美国和苏联谁是仅次于德国的世界综合国力第二强国? 
  如何看待拜登将派前官员代表团突访台湾,专家评「临时组队,想安抚恐慌情绪」?美方此举释放了哪些信号? 
  如何看待网上5月4日盛传贸易战美方代表团提出的多项条件?如将所有商品关税降至不高于美国的水平等? 

前一个讨论
那些当初不生孩子,现在四五十岁的人怎么样了?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职场争斗中认真干活的人会败给不干活的人?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