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时候可以扩展自己对本领域的认识~
对于研究领域内的科普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在被问到 [你成天搞的这个到底是啥东西?] 的时候可以保持平静并礼貌的回复几个链接,说[这个东西],不必大费口舌,不必动手。
但是实际写科普的时候会总想写的系统一些,所以会查阅一些资料,找一些文献来横向扩展一下,而这个查文献的过程和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为了Abstract而查文献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在写文章的时候查文献是深度优先遍历,而在写科普的时候的查资料和文献,更像是找课题时候的读文献感觉。是广度优先遍历。
在科普创作中另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互动,因为科普写好之后是面向是全体网民,这个时候除了部分沙雕网友来问一些沙雕问题之外,讨论区还是有很可观的正经问问题的人的。这个时候,问题涉及的内容会更加广泛,为了优雅的解答问题,同样有时候需要翻阅一些资料。所以,在拓展问题少年的知识面的同时也扩展了自己对于本领域的认识
科普创作让纳税人知道钱花哪了~
很大一部分科研是没有办法在几年内甚至几十年内让人类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所以这一部分工作在通常意义上说是“赔钱货”,(比如我所在的空间物理)。
很多人跟我讲,包括我自己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就是动辄几亿美金造价的太阳观测卫星(比如SDO 8.17亿美金)如下图。这些钱啥时候能回本?
当然从大众角度看,这个卫星花了几个亿美金,似乎仅仅看到了几张颜色不一样的太阳。并没有任何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其实确实是这样的,单从已经发表的科学产出来看,SDO卫星相关的科学产出主要集中于太阳色球层结构,太阳活动过程,太阳爆发的能量触发机制。这些内容可以说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太阳大气,但是不实用,不像做材料做电池的,研究成果应用周期很短。空间物理的研究成果应用周期很长。
这个时候科普就非常重要了。要通过科普的形式告诉大众,这几亿美金是用来[研究太阳]了,虽然我们没办法拿出来直接能用的东西,但是我们更了解太阳了。
出于良知
科研是职业,拿着纳税人的钱(虽然不多),但是自知所研究的内容实在是没有任何能对社会带来可观收益的东西。所以科普是我认为科学唯一可以回馈社会的途径。
(摸鱼就是摸鱼,不要找理由)
科普对科研有促进
其实对于一个科研者来说能讲明白自己做了什么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很多科研的过程会出现有些选择是,我也不知道为啥,我来试一试,结果成功了,这种局面。想要告诉大家这个东西好在哪里需要自己先知道"How it works"。
所以,一个课题开始以及快结束的时候都是非常适合写科普的时候。
PS : 我觉得我不需要需要给关注我的人打预防针,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优秀回答者,所以菜的理直气壮。我的科研也不行,虽然有个把paper,也不及知乎平均水平。而且我也不够努力,除了水知乎还有很多和科研无关的爱好比如美食,PC装机,健身。我在知乎就是随便玩玩,不图名利也不图人崇拜我叫我大佬,你们知道这些如果觉得人设崩塌的赶紧取关,不要有一天发现我科研辣鸡来说我。这条想法为证,我已经承认自己最菜了。
=========
Pjer内容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