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感觉问题稍微有点儿偏了。
就法老时代的盗墓相关主题而言,几乎所有的一手文献都来自莎草纸上的记录(一般法庭记录是属于具有一定价值和重要性的文案,所以倾向于记录在莎草纸上而不是陶瓦片上),一般为两种:叙事文学类别(类似于今天或真或假的“故事”,但具体划分需要进一步推敲),另一种则为真实的法庭记录。
古代埃及的法庭记录显示,新王朝开始盗墓分子的目标一般为当地的贵族墓葬,皇室墓葬相对少有提及。主要可能因为皇室墓葬开始往底比斯对岸的帝王谷里迁徙。帝王谷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恰似一个单开口的死胡同,便于防守监控,一般盗墓分子不容易侵入。而且一般盗墓分子不太容易知晓皇室墓葬的具体埋葬地点。当然,文献中也出现过社会上层人士如神庙祭司牵头的盗墓活动,而这类盗墓极有可能是冲着埋葬较为隐秘的皇室墓葬而去的。而新王朝之前,有大量皇室墓葬同贵族墓葬一样,遭到盗墓者的侵入。想到金字塔和马斯塔巴造得那么“放肆”显眼,对于这个结果也就不惊奇了。
回归正题!在法庭文献中,我们主要看到的还是盗墓分子对于陪葬品的渴望,而几乎没有涉及到对于墓主人遗骸的偷盗意向。在各类莎草纸和其它文献载体上,我们也没有发现盗取他人木乃伊用作巫术仪式的记载。当然,由于宝石,半珍稀宝石和贵金属制品(如护身符,饰品)会夹藏在木乃伊本身和绷带中,盗墓分子在搜寻此类物品时会在不同程度上破坏木乃伊的完整性。但是,还是那句话,他们的主要目标是陪葬品,木乃伊本身对于古代埃及盗墓分子来说,几乎不具价值。对于埃及木乃伊毁灭性的“清扫”几乎主要发生在近代拿破仑“埃及一日游”回来,引起欧洲的埃及热之后。大量木乃伊被带往欧洲,成为了富裕的猎奇人士的收藏品,展品,解剖对象,甚至药品(主要是木乃伊粉)。尤其是维多利亚时代,特别流行木乃伊派对。在派对中,一边品酒打趣,一边分解木乃伊,找寻藏匿期间的珍宝。我之前实习所在的Royal Ontario Museum有一具半解开的木乃伊Anjew, 就是拜他们所赐。。。
除了以珍宝为主要目标的盗墓活动外,我还想介绍一个有趣的“案例”。中王国时期的“故事题材”作品中,出现了一个埃及社会精英盗墓的故事,但是他的目标不是珍宝而是坟墓中的图特之书(the Book of Thoth,传说通读后能掌握伟大的法术,通晓鸟兽之语) 。故事的结尾,他为此遭受神罚和魔神的侵扰。虽然这是一个中王国时期的故事,但是我认为这个盗墓主题的故事或许灵感来源于当时埃及人对于前朝甚至更早时期的墓葬的参观拜访活动。同时与古王国时期金字塔咒文在中王国时期的大众化和普及化相呼应。也就是说,古代埃及盗墓案件频发,盗出去的不仅仅是陪葬品(木乃伊也顺便遭受破坏),同时也有大量原本皇家贵族独享的来生丧葬咒文流入了民间。
就这样啦!你的问题偏了,所以我自作主张好像回答了一个其他问题,嘻嘻。
因为埃及的木乃伊一直到二十世纪初期都是埃及当地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其用途非常广泛,有且不限于如下几项
1.治病 ,木乃伊磨成粉泡水喝据说能治疗肺病,而且和巧克力一起喝效果更好。不过在欧洲医学科技逐渐发达之后,药用的用途逐渐让位给了其他方面。
2.画画,木乃伊棕是一种在十九世纪非常盛行的棕色,据说这种颜色“有一种别样的艺术感“,其主要成分就是磨成粉的木乃伊。这种颜色深受前拉斐尔画派的画家们喜爱,而前拉斐尔画派在维多利亚时期曾盛行一时,故而制作成油画颜料是木乃伊们仅次于药用的第二大用途。
另外现在木乃伊棕已经被其他颜色代替,至于原因倒不是因为什么不人道,而是因为过度盗墓行为真的让埃及的木乃伊资源枯竭了
3.据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其消息源据说来自塞缪尔·兰亨·克莱门斯),早些年埃及缺煤的时候,火车司机会把木乃伊当做一种煤炭的替代品……
4.供医学研究和解剖使用,当时的欧洲人,哪怕是医学院的学生,并不像现在国内这样敬重遗体,而是盛行和自己解剖课上面的尸体合影,并逐渐形成一种艺术;木乃伊也是这种照片常见的背景板之一 。
同时一些马戏团,或者喜欢猎奇风格的富豪家庭也喜欢买一整个木乃伊供着,供表演或者展示时吸引眼球。
总之当时由于木乃伊的经济效益非常高,由于木乃伊不仅仅是古埃及贵族的独享, 对于平民家庭也可制作。故而在木乃伊风行的时代,木乃伊可能比棺椁甚至随葬品更值钱。故而当时不敬畏逝者而盗取木乃伊的行为也就屡见不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