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煤山
崇祯皇帝准备上吊时,太监王承恩突然阻拦了崇祯帝,向崇祯帝说:“万岁爷不要急,我还有一救国之策。”
据记载,王承恩与崇祯帝谈话讲了大约一个时辰,讲完后崇祯帝龙颜大悦,直曰“善,善。”
此次谈话内容不得而知,只能知道李自成退兵了,大明封他为西北王,统辖陕甘宁,权臣一夜之间都成了穷光蛋,国库突然又富裕起来了。
这次谈话,史称:“煤山密议”。
在这之后,崇祯帝又发布一系列文章,令翰林院的诸位小官传抄天下百姓。
诸如《爱明论》,据传文中详尽列举国家的诸多现实状况与可能的解决措施,并在文末提到只有爱明,才能挺过困难,迎来明天。
又进行了一系列举措,经过了五年时间让大明慢慢回了血。
大明在经历了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后,终于暂且安歇了下来。此次改革称为“崇祯中兴”。
1653年,崇祯皇帝崩,是为明昭宗。
继位的太子早年由宫女在澡盆子里泡水玩多了,酷爱航海,要恢复永乐帝七下西洋的壮举。于是在继位励精图治十年后,于1663年开始先后组织多次远航,船坚炮利,与西洋小国重新建立了联系。并且每到一处派有精锐兵士与驻臣,以“匡扶朝政”为由进行实际控制。
而再后来,1684年有一民间探险家曰徐三量,徐霞客后人,要皇帝给予轻快帆船三艘,进行探险。皇帝应允。并给予三量一威远碑,要立在探险最远的地方。徐三量东出东海,越过日本,发现眼前尽是广袤大洋,晴时风和日丽,雨时则波涛汹涌。且比西洋大数倍,故命名“明洋”。到达一岛屿,岛屿风光正美,有一高山,山上有口,时而发烟,此山命名为“天烽山”,岛上有夷人数百。皆好客。三量大喜,树立皇帝托付的威远碑,并刻字留念。碑文只有四字“万里威远”
三量返航,于1710年返回北京,献上尽写明洋风土水文的《万里明洋志》,皇帝大喜,将威远碑所立的岛屿赐名 ,时值夏天,便赐名“夏威夷”
次年,皇帝崩,是为明威宗。
与此同时,因为明威宗一生好远洋,大明的火炮,航海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
因太子去世的早,明威宗皇孙继位。
明威宗的皇孙,也就是明渊宗,在位33年,主要就干了这么几件事:
1713年,将钦天监改制天算院,设天算院统(正三品)招募天下能工巧匠,发展科学技术。天算院是大明的最高科学机构。下设天,地,河,金,数五大学部。有算士四千余人。听闻西方英吉利有奇异术士牛顿,黄金三千两聘至大明作特聘算士,牛顿极大促进了大明科学技术发展,著有《大明机造》《光经》1727年逝世。
1716年,增设算举,两年一次,考科学技术。与科举并称“两举”
1717年,设“鲁班奖”激励科学技术发展。一年一度。从1717至1722年,六年的奖项分别颁发给了:神将军炮(极大缩小炸膛概率),祝融铁(一种特种钢),云走术(蒸汽动力),千里镜(望远镜),弼马经(西方优良马种培育),鲲船(最早的水轮驱动的船)
1723年,李自成曾孙,西北王李福强反。定都米脂。国号“大顺”,明军此时已经拥有精良铠甲,高头大马,神将军炮。1725年平定叛乱,杀李福强,撤西北王,陕甘宁纳入中央管理体系。
1728年,因大力开发科学技术,需要开发大兴安岭,外兴安岭。20万明军进山,后金余部在崇祯中兴后再一次迎来了衰落。女真全族仅剩一些儿童,被运往北京,做宫廷弄臣,或者太监。
1736年,大明水师5万余人东出明洋,建立夏威夷县,向东行驶,鲲船不负众望,船大且快速。于1740年抵达一大陆,陆上有夷人带羽毛,披兽衣,肤黄,面刚毅。斩尽杀绝。建立据点。1742年返回大明,汇报渊宗。渊宗当日之前的晚上梦见有一道士书写“美”字于掌心,遂赐名“美州”命今日起,全国囚犯尽数乘鲲船移民美州,以“正九州风气”。史称“美州大迁移”,历时十四年,两代皇帝,1756年被废止。
1744年,明渊宗崩,太子继位,就是明振宗。
振宗爱吃豌豆,便在煤山垦地,设煤山地官种植豌豆。振宗在位二十年,一直在着手解决一个问题: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问题。
为什么大明已经威远四方,却隔三差五就有灾民,天下的贪官总是无法消除。百姓还是很难过上好日子。
振宗不懂,将此问题作《帝王惑》告示天下。凡能进宫解答疑惑,讲与皇帝听者,赏银万两。
奉天殿前每天都有人进出,进献计策。可是这些计策要么是目光短浅,要么是以计策之名行党争之识。
直到1749年,有传教士称西方土地有法兰西国,有一博学人曰孟德斯鸠,其观点甚是精巧。振宗大喜,效法渊宗黄金三千两聘孟德斯鸠入大明,封理国公。孟德斯鸠将自身的思想传与振宗。并为振宗著《三分平衡术》振宗初大为不解,后仔细思考罢,大喜,便昭示天下,改组六部,分为三院:刑院,律院,政院。刑院审理大小案件,律院专门负责修订明律,政院负责处理奏折。三院相互制衡,防止独断专权。
1756年,废止将犯人运送美州的制度。并将美州人口登记造册。美州共计三百万余人。驻军十万,与大明本土作贸易往来。而渊宗也发现了,美州以东还有别的西方国家建立据点,城市。如法兰西,英吉利。遂派使臣与诸国签订贸易条约,进行贸易。大明白银开始大量内流。
1760年,煤山地官马强子发现豌豆代际生长颇有规律,撰写《豌经》呈与振宗。书中描绘豌豆高矮苗之奇妙变化,七对阴阳特征。并对世间万物的天性做出大胆猜想,认为所以生灵都有阴阳特征。两阴相交为阴,两阳相交为阳,阴阳相交却仍为阳。一时间引为宫中趣谈。
1763年,振宗崩。乾宗继位。
乾宗朝也挺有趣的,此时由于天算院,鲁班奖的作用,大明已经步入蒸汽时代,冶金,采矿,制造业得到了极大提升。给大家分享一下。
1767年,马强子涉嫌贪污,发配至海南。
1768年,美州总督上书乾宗,曰美州东部沃野千里。望东进以解粮食之危。乾宗命兵士两万再次东出明洋。兵士到明洋后,美州总督结合旧部,发兵五万进行东进。所得地块以百亩十两的价格卖与民众。大明扩张至美州大河,不再扩张。此间英吉利,法兰西对大明扩张颇有微词。
1776年,马强子于海南发现良种野生稻,几代繁殖后发现产量大幅提升。命名“神农稻”进献乾宗。乾宗大喜,将稻种广为天下人种植。
1780年,英吉利王室,法兰西王室应乾宗邀请访明。席间因美州问题谈不拢,英法王室皆被扣押。英法向大明宣战,于美州与大明展开激战。
1784年,英法战败。成大明附庸。
这就是大明碰到列强的后果。
我编不下去了,太难了。我太菜了。
这是个大烂尾。
明朝被历史埋没是必然的,我们也没必要对未发生的历史故作客观进行演绎。
演绎都不是客观的,都是内心目的的投射。
我猜,提问者是个明粉。
所以奉劝这位明粉,别光喝酒,吃点菜。
不能忽略中国近代史当中文明冲突的性质,换个汉人朝廷,就会更快的“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吗?
我堂堂中华文明,就这么没有自信吗?
是不是大周打了败仗,就得刺面纹身?
是不是大汉打了败仗,就得设左右贤王?
是不是大晋打了败仗,就得设单于台?
是不是大宋打了败仗,就得设南北官?
是不是大宋打了败仗,就得勃极烈议政?
是不是大明打了败仗,就得建立八旗制度?
是不是只有给洋人配三个学伴才叫正统?
难不成洋人刚敲敲门,就“剃发易服,乃兴邦雅政。峨冠博带,乃亡国陋规”不成?
不要低估接受异质文明的难度!
中国近代在思想上有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840——1895,天朝的崩溃。
第二个阶段是1895——1949,共和国的诞生。
完全站在第二阶段史观去看待第一阶段,是非常荒唐的。如果认为鞑清因为民族问题耽误中国的话,耽误了十七年而已。早死早超生,也未必是坏结果。
至于民族主义?第二阶段初期的民族主义,作用仅仅是给腐朽政权续命而已。
不要指望一个连团练都不敢放的朝廷发动人民的力量。前国府和后国府也是汉人朝廷,他们敢发动吗?
不要活在网络里,建议认为只要是汉人朝廷就会BLABLA的伙计们少上一会儿网,最好每天晚上七点打开电视机看上半个小时。。
没有如果,明朝活不到19世纪,所以你先换成大顺才有的谈。
但换了也会死。
历史早已告诉我们,18世纪末崛起的工业革命和nationalism是古典帝国的催命符。清帝国、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莫卧儿帝国,都在工业革命和nationalism的冲击下走向衰落直至死亡。其中,沙俄和奥斯曼以分崩离析为结局(苏联只是推迟了帝国已经发生的解体),印度还是靠英国人统一的,清帝国没有星散则很大程度上是长期以来极力压制nationalism的结果。
大顺混成印度那样是不可能的,中国人没那么挫,所以大顺要么在19世纪被“太平天国”或“倒幕运动”推翻,要么持续衰落到20世纪初垮台,能不能避免解体则取决于大顺对待nationalism是什么态度,如果是沙俄的态度就将不可逆解体,如果是清朝的态度则和本位面相似。两条路自己选一条罢。
至于某些人意淫的“发动民族主义维新改革国运中兴开疆拓土”,对不起,全世界就没有任何老欧洲以外的古典国家做到过,梦里啥都有。
拼死打,打完上吊。继续军阀混战,仁人志士拼死救国。
明朝比清朝好的一点大概是能减少封建势力的阻挠,坏的一点是难以组织起较为有效的洋务运动。
也许明朝的话和外国实力差距不会太大,没有民族矛盾的桎梏,明朝能比较顺利的进行洋务运动。明朝标榜不赔款,官方的不平等条约不会签的,哪怕朝廷实控区域只有紫禁城了,天下名义上还是大明的地盘。
也许是这样的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朱由检自杀身亡,死前说任尔分尸,勿伤百姓一人。应该比溥仪强点吧。
也许在万历时期,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的时候,就该万历上吊了吧。
历史还是不能假设啊。
明朝的朝代周期到了,寿终正寝是应该的。
其实在看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找好自己的史观属于哪一边。只信教科书的左棍可以离开了。我会删评论的。
首先是左棍:教科书就是真理!明朝这个乐色封建王朝就应该灭亡!中华民族万岁!
对这种人,我对他们的建议是好好看完李斯特和亚当斯密的著作,再把马克思的书好好看看。然后他们就会发现,他们依仗的教科书其实就是李斯特与亚当斯密两人打口水战的过程,矛盾而无法自圆其说。(然后我就喜欢上李老头了233)(李老头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师,只是因政治正确而不能承认罢了,我就不说他的主张了,求不和谐)
五个阶段论的套用是教条主义的错误。这是苏联用五个阶段论对中国革命的定义(呵呵,我只是不想说明白)。自秦以来的中国社会根本不叫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字面意义是封邦建国,马克思本人表示自己没到过东方,不知道东方的社会结构。
工业化是一切的一切。左棍对于活命这个愿望是不屑的,所以左棍会忽视存在即合理,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为什么呢?民族主义是工业化的派生物,这个玩意就是唯一且排他的,即必须由一个民族的主体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左棍不啊,左棍会拿着宪法跟教科书杠人呀(笑)。左棍无视定义,无视真理。印第安人结局如何?难道宁的中华民族为了工业化把主体民族的人口降低到极低了么?还跟我扯淡中华民族领导的工业化。我就要追问你主体民族是谁?主体文化是谁?它的语言是哪个民族的语言?工业化派生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唯一且排他的-因此必须由主体民族领导工业化,若非然,则主体民族人口被外来民族减少到极低,外来民族成为主体民族领导工业化。这是闭环的符合马主义和经济学原理的逻辑。左棍不会这么思考,因为离开了教科书左棍就无法思考了。
左棍喜爱拿着民国跟洪宪皇帝举例子,看清楚我没说工业化不需要主权。事实上主权不完整确实可以工业化,只是这不在讨论的范围内。
真的,明朝活不到那个时候了。哪怕没有满清入侵(实际上满清入侵也是必然的)。气候寒冷,土地兼并,农民由小资产阶级变为无产阶级。因寒冷而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变为满清的牧场,满清骑兵带着锋利的马刀砍向无辜的老百姓,一个一眼就能望到头的大时代就此开幕。我曾经写过一点东西,说一个明朝的老百姓走在街上,冷饮店,眼镜店,钟表店一应俱全,百姓过节的时候穿丝绸,平时穿的布衣也好过蜈蚣服。汉字记载着的历史,如果想让我如同左棍一般剥离感情,我做不到。左棍不会为了扬州十日而哭的。我,只是一个小老百姓。谁让我有尊严的活着,我就跟着谁。
伟大的左派们,早已随风而逝了。我缅怀他们,但不敢追随他们的脚步。无意义的死去,变成档案馆里的纸是多么的悲哀。温铁军笑着讲述他在档案馆里的见闻和故事,云淡风轻,我知道他见得多了,不怕了,一个自称右派的老爷爷,却随时准备着变成那样的纸。历史是多么的让人哀恸不已,然而我们只能笑着让自己的血越变越冷。
我们假设李自成势力登上政治舞台,灭亡满清,统一四海吧。顺朝没有民族的包袱,所以在挨打但是主权大部分完整的情况下是会走工业化道路的。不过挨不挨打也不一定,为什么呢?因为英国在缅甸丛林里死了1万五千人,而两次鸦片战争一共打死了一千多龙虾兵,这简直就像笑话一样。镇江守城的时候海陵先屠了一波镇江百姓,看得我一脸懵逼。所以就算上层建筑鸦片化,大英也极有可能因为巨大伤亡而停止行动。更不用说,没有满清对于南方良绅的屠戮,英国在路过苏南等地时,你说乡兵会不会联防自保呢?
工业化的两种模式,亚当斯密模式不适用于后发国家,李斯特模式是中国的必选。不管信仰何种主义,就这两条路。一个主权完整汉人朝代如果能提前登上历史舞台,那将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幸运。那么至少我们会保有汉字圈的基本盘,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而不必受制于人,在西方意识形态中兜兜转转。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百姓无不怀念我大清”
哦哦离题了,下面是正轨。
正如一位答主所说的“此问题关键在于大萌活到十九世纪,而非是拿大萌同时期的列强去和工业革命后的诸王对肛”。
首先我们要说,明末的世界格局是相当复杂的,国内亦是不遑多让。
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明朝会走向何方是没有任何人敢打包票的。
否则都是章口就莱。
明末有西学东渐,海氛颇息,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瞿式耜,徐光启都接受过洗礼,就连永历帝的皇太子都信了教,即便要重新禁海,新兴海商集团也不会同意,除非大萌一意孤行,逼出一个新兴海盗集团(并不是说大萌没有重新禁海之可能,只是结合明末的各个方面分析我没发现有必须禁海的理由,反对禁海的集团也并非势单力薄)
所以假设大萌苟活至1840s,很有可能在科技,军事,工商等方面有巨大发展,甚至踏入资本主义(当然,前提是大萌活到1840)。
大萌重新禁海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满清早期为什么海禁?为了防止郑氏集团做大。那么后果是什么?
苦了百姓,富了郑军,开始落后于海上强权时代。
后来灭了明郑,解除海禁,还有个五口通商,后来怎么就驱逐传教士,只留下广东十三行,连哪天归港都要明说,每人只允许带一把斧子?
因为英国佬试图在中国舟山宁波一带建立远东海商(兼海军)基地,大清深感不安(相对于满清的几个所谓不得不海禁的理由,大萌不是没有类似威胁就是威胁被大大弱化)。
决定封锁对外交流,固步自封。
明朝会不会走清朝的老路,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在郑氏攻台战争中,如果没有当时西方先进的棱堡防御体系,荷兰人早就被锤成弟弟,啊不,好像一开始就被锤成弟弟了。
而当时的荷兰人按实力水平来说,绝对是超一流列强,暴锤英国,并从西班牙手中抢过海上霸权,而荷西唐斯海战时的英国,只有软弱无力的看着神仙对打,现实状况大可以打个比方(双方在英国唐斯海域互掐,英国宣布保持中立,又是一幕日俄战争啊)
这就是所谓的“荷兰世纪”(十七世纪),据鬼佬统计(当然能不能信有待商榷),当时荷兰商船总吨位1.6万吨,占世界商船总吨位四分之三。这难道还不算海上列强?
但在远东海域,荷兰人一再吃瘪,从澎湖,到铜山,从料罗湾到夷洲。
一败再败。
如果你说他规模小,顶多就是荷兰一个分基地,打赢了没什么光彩的。
嗯,有道理。
那我可不可以问一句大清为什么连英吉利的四十多艘战舰和四千多名士兵组成的远征军都没干过?干不过正常是吧,英军战死六十九人是什么情况?农业国与工业国的差距就这么大么?吓得我翻了翻马赫迪起义和印度反英大起义,哦对了,还有新西兰食人土著反英战争。
为什么战果如此辉煌。
归根结底一句话,防汉甚于防夷。
组建新军?不敢,新军很容易成为汉民族革命的土壤(后来历史发展也证实了)。进行改革?不敢,怕动了异族统治阶级铁饭碗。也就只敢凑合的搞个烂入骨髓的洋务运动自我催眠了。
大萌有这些后顾之忧么?
没有。
大萌会不会被锤,锤的很惨,我不知道。
但我决定不客观的说一句,这里没有可供鬼佬肆意横行的土壤。
即便被锤了,后来居上。
也是充满励志的小清新故事。
但如果大萌和满清一样,自第一次被来自海上的近代强国锤的头破血流七十年之后还一边喊着要君主立宪一边搞糊弄百姓的皇族内阁,
我喷他一定会像我现在黑清一样不遗余力。
注:我写这个回答只不过一时兴起,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话清粉看了很不舒服,明粉看了也未必高兴。
但我说出了我对这个问题比较直白的看法。可能此文中会出现一些有所偏颇之处,这算比较正常的,因为我曾经是一名业余明粉x清黑。类似恶清贵明的思维惯性一时难以予以根除。即便是看到一些倾向过于严重,双标玩的难以言喻的说法就会产生反感(无论是哪个方面,偏袒过于严重或无脑黑等等)的现在,我无法否认自己依旧没有完全把有色隐形眼睛完全摘下。
所以该回答可能偏向会比较严重,参考价值也很低。
大家就当看个网文段子就行了
看到一些错的离谱的网文段子有时会情感过激,言语不太友善,望大家谅解
近代国家崛起的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近代民族主义国家的崛起。除了美国外,当时的强国无一不是主体民族国家,强大的民族主义使得国家充满了凝聚力、向心力。而多民族没有主体民族的国家,即使是个强大的帝国,也很容易分崩离析。
这是因为近代思想的启蒙,伴随的也是民族主义思潮的觉醒(多说一句,启蒙运动导致民族主义的觉醒的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让人们思考我是谁,而这种思考的结果之一就是人身依附关系降低而血脉文化认同上升)。对于当时的近代化国家军队而言,除了组织上技术上战法上的先进外,思想上也不同于封建军队。不同于封建军队思想上的维系主要靠个人(君王)忠诚,近代化的军队,思想上的维系靠的就是民族向心力和荣誉(唯一能抗衡这种思潮的也就是独特的信仰了,而很多真正的信仰者往往也都带有民主主义思想,想一想我党的三大历史任务)。当然我这里仅指思想上的维系,而不是物质和组织架构上的保证。同时我们可以看各个国家的革命者和革命军队,往往也都是民族主义者。不论是大革命时期的马赛军队(拿破仑和小胡子一样,自认比本土人还是本土人)、统一意大利的加里波的、革命的新军、土耳其的凯末尔,无一不是如此。不管经济纲领、政治口号怎么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抗侵略保家卫国几乎都是革命纲领里最重要的口号。
因此对于一个封建国家来说,他要走上开化和近代化的道路。必然伴随的就是民族主义思想的不断崛起,对于那些天生是主体民族统治的国家而言,对于那些血统上代表主体民族的皇室而言,只要操作得当这就是新时代最大的思想助力。而对于那些靠个人忠诚也就是忠君思想维系的异族统治者们,训练出的真正的近代化军队就是他们的催命符。一只拥有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化军队,他首先要反对的就是异族的统治者。
对于18 19 20世纪民族主义高涨的年代来说,清王朝的异族血脉就是他最大的原罪。他永远不敢也不应该建立一支近代化的军队,因为建成之日,就是他灭亡之时,新军完美的印证了这一点。这是一个死循环。
而明朝最大的好处是他没有这个死循环的原罪。不仅仅没有原罪,明朝更是在反对蒙古的战争中建立的皇朝。在民族主义的思想中,这么一个恢复中华衣冠,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如果明还延续的话不一定有这条)的汉人王朝,其王室的正统性简直完美无瑕。如果面对英法联军或者八国联军,还有明朝皇帝愿意像崇祯一样自杀殉国的,哪怕仗打的再烂,像孙中山将几十年如一日的革命者也会自动变成保皇党。明朝皇室的由来和作为,简直就是新时代民族主义者眼中的君权神授。
这点如果大家翻阅以前的起点小说就非常的明显:
男版穿越清朝的小说概括起来就一句话:穿清不造反,菊花钻电钻。每一个作者在小说开篇穿越清朝的第1章里,就直接表示主角要造反了。
而穿越明朝的小说,我们来看一下书名:官居一品(去当官的)、抢救大明朝(当太子)、寒门崛起(科举考试去当官)、明朝败家子(官二代抱太子大腿)。
简单来说那群熟悉历史喜欢历史的家伙。去了清朝是有条件要造反,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造反的超级暴力分子。而去了明朝一个个都是乖宝宝,最大的人生理想就是好好读书当大官,除非是到了明朝末年,而且是那种崇祯已经自挂东南枝,大明王朝已经彻底没得救了的末年,否则都愿意抢救一下而不是自己造反当皇帝。
人心向背到达这样的地步。可能有些人说这是近代的思想,但是我可以明确说,这种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就是贯穿始终的。
回到问题的本身,有些人问明朝遇到近代化的列强会怎样?我不知道明朝的具体选择,因为明朝没有活到那个时候。但我知道明朝皇帝可以选一条最好的路,不断的宣传民族主义和推动国家近代化,将明朝皇室作为国家民族反抗侵略的旗帜。因为作为正统性高达100的明智君王知道,那些在清朝高喊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战斗力爆表的革命者和拥有战斗力的造反新军,对他却是最坚定的拥护者的预备队。而清朝没得选,他能选择最好的路是宁与方邦,不与家奴。
这个问题的关键应该是明朝怎么活到19世纪,而不是拿出16世纪明朝去硬肛近代列强。
结果各路理中客逼王纷纷掏出自己的【绯红之王镇魂曲】一下削掉了三百年,空气中瞬间洋溢着百姓无不怀念我大清的欢声笑语。
大明又不是没遭遇过。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和明朝水师在金门料罗湾展开决战。
战前,荷兰在宣战书中提出要求:
希望拥有在漳州河、安海、大员、巴达维亚自由贸易的权利;
在鼓浪屿建立贸易据点;
可派遣代表至中国沿海城市收购商品;
船只能在福建沿海自由停泊;
不准任何中国船只前往马尼拉;
荷兰人在中国享有与中国同等法律权利。
大明则对火船士兵发出宣告:
“烧掉荷兰船得200两赏银,取得一个荷兰人头颅得50两赏银”。
当年10月22日,荷兰舰队8艘帆船以及海盗50艘大小帆船与明朝水师50艘大型战船100艘火船对抗。
结果,荷兰战败。福建巡抚邹维琏奏报的战绩:
“计生擒夷众一百一十八名,馘斩夷级二十颗,焚夷夹版巨舰五只,夺夷夹版巨舰一只,击破夷贼小舟五十余只,夺盔甲、刀剑、罗经、海图等物皆有籍存。而前后铳死夷尸被夷拖去,未能割级者,累累难数,亦不敢叙。”
此战之后,荷兰东印度公司自知其与明朝武力差距,放弃以武力方式解决与中国间的贸易问题,转而与郑芝龙合作贸易,直到明朝灭亡。
此战首开东方国家击败西方殖民帝国的先例,当时日落西山的大明对上当时海上强权荷兰仍能战胜,荷兰被迫向明纳贡求和,对当时欧洲国家是很大的震撼。
此后很长一段时期西方殖民帝国不敢再进犯东亚,确保了东亚两百年的和平。
相关回答:
自卑。
大概是因为我们4000万人口的辽宁省没比过江苏和广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