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博士阶段能学到什么硕士学不到的东西? 第1页

  

user avatar   huo-hua-de-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抑郁症诊断与治疗

2. 面对超大压力的自我调节

3. 学会控制对导师的失望情绪

4. 自我预期管理

5. 实验室爆炸应对与自救

6. 有毒物质鉴别与中毒后的治疗方案

7. 与印度人撕逼能力

8. 头发的护理与防脱发方法

9. 接受失败的自己,与自己和解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读的是授课硕士,体会与本科相当,无非就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多了,再就是论文要求高了。本科论文我前后写了五天,答辩时来了两位老师,一位过去四年常被我怼,视我为无物;一位老公与我是球友,翻了几页,便说没问题。硕士论文我写了五个月,那时很多同学或回国,或去欧洲旅行,只有我每日抱着饭盒,装着汤泡饭,穿梭于住所和电脑房之间。我那时写论文的方法也简单,就是把所有认为有用的东西,先复制到文档上,然后逐句精简,重写,编排(花了很多时间);最后压缩到导师要求的8000±1%。整理完那日,天色已晚,我独自走到市中心,好好奢侈了一把,用五天的生活费,点了份15镑F&C。

两个月后我取回了成绩单,努力没有白费,Distinction!我豪情万丈,第一时间将成绩单贴满了人人,Facebook和MySpace;结果第二天,MySpace挂了,且再也没有好过来。莫说今日,就是13年我再看11年的硕士论文时,我都觉得那就是文案,不是论文....

后来误打误撞当了老师,又阴差阳错去了泰国.....泰国有英文授课的博士,但专业只有一个,就是企业管理[Business Adiministration]。面试那天,负责人不是很想要我,因为她看了我的简历,本科服装设计[Fashion Design],研究生时尚管理[Fashion Management],全是艺术类的;但流程要走,她便说:“我们这专业的学生,硕士最好是读MBA,如果不是,也得是学经济或管理的,艺术可能不行。”我不服,争辩自己学的就是管理。听后,她低下头,沉思了三四分钟,又望了我片刻,问道:“那好,你解释一下,什么是变量,变量有哪几种?” 我听完长吸口气,然后微微一笑,掩饰完内心的紧张说道:“变量就是......一种数据.......但它不是常数.......”

怎么说呢,这要是换其它国家,负责人肯定让我出去后把门带好了。但泰国是一个讲求礼仪的国家,负责人面如土色,但见我还有脸坐着,便又问:“这样,你解释下什么定性研究,什么是定量研究,你做研究时通常用哪种?”在负责人问前,我已在国外生活了两年多,也行走了几十个国家,整日与各国友人谈天说地,称兄道弟,看《CoronationStreet》和《EastEnders》也没问题。但我就是没听懂,她说的Qualitative Quantitative是什么意思。我蹭了蹭脑门,又抹了抹嘴,一边感叹一边说:“sorry,我不太懂。”负责人见我神情甚是落寞,也不当场打击,便说:“行,你先回去,我们商量一下.....” 我踩着夕阳的余晖走出教学楼,手机来了一条信息,'明天副校长要和你见一下,九点校长楼门前集合.....' 借助这个机会,通过一封邮件,那个负责人同意了,但同意之后还是补充了一句:“她是校长,但我才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两周后,我开始了博士学习,距离现在,已四年多过去了。学到了什么,我觉得就是一点,如果你对这个方向不感兴趣,那千万不要去学,特别是家境一般,人生容错率本就很低的人。硕士可以熬过去,但博士熬过去没有意义;你如果博士毕业是要自主创业,那读不读基本不影响你创业;你如果商科博士毕业,但你真实感兴趣的是历史,你跟学校说让我去教历史,八成学校也不会同意。博士不是学,是发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不是非常非常感兴趣和热爱,去读,基本是自寻烦恼,但如果热爱,就是最好的享受。怎样测试热爱,你可以假设,左手是两千万现金,选了你就不能去干另外一件事,右手是另外一件事,选了你就不能拿两千万现金。我思考过,只有两件事能让我放弃那些现金;一件是从此之后不许再看篮球比赛,另一件是从此之后不许再出国旅游研究当地历史。所以我决定放弃研究Luxury,改为研究东南亚华人华侨历史。一句话,兴趣。


user avatar   majorjoh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读的是社科,social science,和文科理科都有一些共通点,

硕士阶段学不到或者甚少接触到的知识:

  • 学术界的运作。期刊的投稿审稿流程,学术会议的举办,会议各个部门的人员管理选举任命等流程。有的博士生还会参与竞选学术会议的一个部门的负责人(division chair)。
  • 从faculty的角度思考问题。本科生以为教授只需要教课;硕士生以为教授只需要教课和发文章;博士生理解教授们需要research teaching and service三面兼顾(不同学校有不同则重点)。Research上,要怎样蹭热点拉资金,决定了暑期有没有工资要不要教课。美国高校教授是9个月工资,暑期要通过教书或者科研基金来发工资。Teaching上,助理教授要怎么不得罪学生,拿到好的teaching evaluation。这个teaching evaluation是学期末学生给老师的评分,会影响到日后评终身教授;怎样给自己的课做宣传拉学生。Service上,学校里原来有各种杂七杂八的committee要参与,还不能得罪年长的faculty,因为日后评职称还得看他们脸色。还有当faculty期间还要去开会和别的学校的人社交,合作,日后评职称还需要external reviewer。还有学术界其实也是拉帮结派的,大家在文章里互相引用,就跟知乎里大V们私下建个群,然后互相点赞一样。博士生还有可能作为学生代表参与系里新职位的招聘,可以了解到一个新岗位是怎样定的,学习到应聘者是怎样写各种statement的,知道系里选人的流程,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为日后自己找工作打下基础。博士生跟硕士生最大的区别就是:你不再仅仅是一个学生,而是作为一个未来faculty被培养,已经开始接触faculty的职业生涯。
  • 学校的政治。博士生可以参与系里的faculty meeting,可以看到faculty meeting里会讨论些什么问题,大家都因为一些什么事而撕逼。学校的政策方针(一般不会与学生分享),例如这个新的校长是偏重科研还是教学,州里财政状况对学校的影响,钱怎么分配,等等。

硕士阶段可以学到,但是在博士阶段需要锻炼和深入提高的能力:

  • 学术写(Guan)(Shui)。例如洋洋洒洒写出一大段,其实自己心里大概用一个句子就可以概括的内容(适用于社科文科);只看abstract就能写literature review的能力;看文章只看data部分和conclusion部分的能力。知道哪个期刊和会议比较水,适用于新手起步;哪个期刊本来比较难,但是最近出了个special issue在call for paper等等。说白了就是学会了在学术界“走捷径”的能力,这种能力不能帮你一辈子,但是你可能需要这种能力来过渡,直到有一天培养出真正的实力。
  • APA Format 。(这一点只是给社科文科用来吐槽的)
  • 扎实的理论知识。考资格试之前是系统性的修课,对领域内的历史,大牛,主要理论、模型,等作一个很全面的学习。硕士培养的是application应用的能力,例如把这个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而博士培养的是research研究的能力,例如当最初A建立这个理论是因为什么,有哪些不足,到了现在有没有过时,如果这个理论放到XX这个设定里,需要改变哪些地方,如果以上这些问题都没法回答,那么就做相关实验来寻找结论,发表文章等等。好像生活大爆炸里,作为硕士的Howard就是动手能力特别强,而Sheldon就是说话做事特别严谨死板。例如,你不能简单说A比B好,而是在在这个环境下,当样本都在某个范围值以内,A比B好这个结论大部分情况下成立,只有5%的可能性是出于偶然或者样本偏差。总之生活中如果这么说话早晚被人打死。
  • 逻辑思维以及学术分析能力。这点在读文献的时候很有用。大牛的那些理论、模型都不是一日建成的,不是忽然间一篇文章就出来的。通常是早期几篇文章作为起点,然后在那个基础上不断地发表,补充,到了某一天忽然出了一篇惊世巨作,或者名气大了后出书把自己的若干文章整合成一套理论。所以读文献的时候,可以顺藤摸瓜,在他的reference list里面找,把他重点引用过的或者重点怼过的文章翻出来看,这样脑海中慢慢形成一个网络。然后自己可以看看在这一个网络里,哪些东西是可以拿来跟自己相关的方向用,或者哪里缺失了的,就可以为自己写文章做基础。

一些很普通,但是对读博帮助很大的软技能:

  • 时间管理。并不是因为读博士期间会一直很忙,恰恰相反,是因为读博士期间有很多空闲的自由时间,才更加需要对时间的管理能力。例如考完资格试后,不用修课也没有作业,有的人甚至拿了dissertation assistantship(专门给发写论文的博士生的奖学金)后就连上班都不用了。理工科很多时候跑代码,跑实验的时候,人是没啥事做的,只有等。所以说读博期间比读硕士和工作的有更多时间看剧打游戏。怎样分配这些时间,是用来好好享受生活(因为毕业工作后就再没有这么悠闲自在的日子了),还是抓紧时间多搬几块砖,就见仁见智了。
  • Prioritization,分主次,抓重点。以后大方向是什么?去业界找工作?做科研?教书?(海外博士)回国还是留国外?(国内博士)要不要申请访问学者或者国外的博后?个人觉得很难所有都兼顾,定个目标,再定个备选就差不多了。
  • Multi-tasking。带孩子,写论文,找工作,事情多了的时候就要同时做几件事。这里需要说明一下,multi-tasking并不是一心二用的意思,而是指合理安排,同时做几件互不干扰的事情。例如,边做饭边看书,把东西放进烤箱了,要等几十分钟,可以调一个计时器,然后等的时候看书;同理,在洗衣房等待的时间也是这样。例如在运动的时候顺便听新闻或者思考问题。而不是指你一边开着韩剧看一边学习,cognitive multi-tasking是不可取的,如果你同时干的几件事都需要占用大脑的同一种处理信息能力,那就会互相干扰,反而降低效率。
  • 承受压力的能力。发不出文章怎么办?找工作被拒了怎么办?还单着怎么办?秃了怎么办?和老板的关系怎样处理,等等。


暂时就是这些,想到再补充。


user avatar   tiancaom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博士期间学到的东西硕士都能学到,主要取决于自我驱动力。

我觉得博士和硕士所能学到的不同应该是被「屁股决定脑袋」,或者说是「位置决定想法」这些东西强制培养出来的,毕竟有一个毕业条件作为下限。

博士期间是在逼迫类似我这种自我驱动能力不强的人用几年时间学习到足够博士毕业的一些技巧和知识。具体大概是:


  1. 正确的信息处理能力而不是信息复制的能力

搜索引擎可以帮我们快速检索信息,甚至很多问题搜索引擎可以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这样一些工程方向的硕士其实是可以直接搜索复制信息毕业的,但是博士不行,毕竟要做的课题网上可没有答案。。。只能去查论文自己实现。

在博士期间首先要读懂论文,然后才能找到解决别人没解决问题,创造知识的方式,这个读懂论文的过程就是自己处理并且理解信息的过程。

2. 怎么选择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案性能

这个其实同上,我们要做的事几乎不会有人做过,每一篇论文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验证方案的完整闭环。这一套逻辑和思维方式应该是适合所有行业的。

3. 对知识的严谨性表示敬畏,养成知错就改的严谨态度

其实如果你不懂怎么respect没关系,各种各样的审稿人会不厌其烦的教你,直到你学会的,亲测。

4. 怎么正确且没有差错的向大众介绍自己的工作

大部分博士的研究方向可能全世界只有那么几个课题组完全重合,这意味着甚至连审稿人和博士论文答辩教授都不一定懂你在做什么。论文是在向大众(学术圈大众)介绍自己的工作,而很多论文中一两句话表述不清,论文读者(虽然可能是各个方向的大牛教授)就可能就完全无法理解你的工作。甚至博士答辩整个过程也是这样的。

5. 了解科研界的运作方式,怎么选择方向,怎么步入学术圈门槛

博士培养是教会一个人怎么迈进科研门槛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科研是一个圈子,有自己的运行规则,也有自己的评价方式。科研有风险,有方向,也有热点,正常毕业的博士会大概了解怎么选择正确的方向,今后怎么科研,怎么开展研究,怎么写论文会比较事半功倍。

这些大概是博士培养期间会被强迫学会的东西。


user avatar   di-diao-wu-yu-fei-f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题未说明“学习艺术”是作为一个爱好还是作为一种职业,答主们请注意区分这两种情况


  

相关话题

  孩子上一年级,看到同学买超大橡皮他也想要,要给他买吗?买或不买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怎样拒绝学术“伸手党”? 
  日本再封国,等待赴日中国学生是什么心情? 
  「你做的东西没有用」是对博士生最大的打击吗? 
  医疗机构科研岗在「抛弃」临床专业,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作为熊孩子被陌生人殴打是怎样一种经历? 
  北京某211学校某位美籍华裔教授说中国大部分博士论文都是不值得参考的rubbish,这个说法对吗? 
  如何激怒一个科研工作者? 
  如何看待河南温县中学生在寝室吃泡面拟被开除,校方要求其家长买 20 箱泡面摆到学校? 
  上海落户新政规定交大、复旦、同济、华师大等符合基本申报条件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可直接落户,意味着什么?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谷歌大脑的EfficientNet?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美国 2019 第一季度 GDP 增长 3.2%,远超预期?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