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
哪个回族会说阿拉伯语?
别比新疆,新疆人家就是会说维语。
而且,据我所知,银川本地人也不鸟那个路标
该路牌违法应予纠正。拍板者政治上也不合格。今夕何夕。还为了挣些钱这类的蝇头小利开这个口子。
不像话。
路牌不得标注外文:路牌属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四条中的“公共场所的设施”。《地名标牌——城乡》国家标准规定了一般情况下路牌上只准许使用汉字和汉语拼音。《地名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中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以国家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语委《 关于地名标志不得采用“威妥玛式”等旧拼法和外文的通知 》规定: 地名标志上的地名,其专名和通名一律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不得使用“威妥玛式”等旧拼法,也不得使用英文及其他外文译写。违背上述原则的,应及时予以更正。《民政部办公厅关于重申地名标志不得采用外文拼写的通知 》规定: 地名标志为国家法定的标志物,地名标志上的书写、拼写内容及形式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为此,就我国地名标志上罗马字母拼写问题再次重申:各地在设立各类地名标志时,其罗马字母拼写一律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形式,不得采用英文等其他有损于民族尊严的外文拼写。
民族自治地方在路牌上标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有法可依的:《宪法》第四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二十一条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我大内蒙古则根据《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第二十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市面用文应当并用蒙汉两种文字。”的规定制作了含蒙文的路牌。
关键是:阿拉伯语根本不是回族通用的语言文字,从前不是,现在不是,谁打算让它以后是必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过去回族是这样的:读“经文”更读圣人书,连马鸿逵都刻意彰显“儒”的一面,你能看出白崇禧和李宗仁这对好基友在文化上有什么差别吗?白崇禧的儿子大才子白先勇改信佛法,你听说他们家人哭闹打滚,断绝关系了吗?
白先勇先生年轻时——这衣着打扮多像一苦苦追求厂花的青年工人
欲亡其国,必先去其史。
先从语言文字入手,篡改历史和文化,随后如孔子以及拉施特丁描述的那样:文化认同产生民族认同,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我对银川印象很好,市容整洁,交通顺畅,治安良好,简直是某些区域里的一股清流(这也是银川历史的原因)。
谁打算破坏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就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谁。
请穿这个在桑拿天走一走,咖啡馆和广场有三个街区,像霓虹灯和月亮的距离,走不哭你。
感谢邀请。
祝大银川越来越美。
看到某个高票答案提到,与其他民族地方的路牌不同,又看到有人说,即便是大城市的路牌也有英文标识,对这些完全在混淆概念,本末倒置的说法非常不满,所以来作一答。
首先要说的,西藏,内蒙古,吉林延边地区,这些地区所生活的很多当地居民,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就是藏语,蒙语,朝鲜语(好吧,称作韩语也行毕竟大家更熟悉),那么在当地的路牌上标注藏文,蒙文,韩文自然没有不妥,而且这些都是国家明文规定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在这些地区的标志上附有当地文字有什么不妥吗?没有
这是国际上很多地区的惯例,比方说德国东部就有很多地区,在标志上会有索布语(德国东部少数民族语言,一种斯拉夫语);又比方说,在巴勒斯坦地区,正常的标志都是希伯来文,阿拉伯文和英文并存;又比如,在北非的不少地区,路标上不仅有所有人通行的阿拉伯文,同样也有法文(马格里布国家的官方语言)和柏柏尔文。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国家语言和官方语言是主权的象征,而当地文字则是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并且将其行政化的一种体现。
所以在西藏地区,藏文代表这里是西藏自治区,代表对当地传统的尊重,并且代表国家将这种理念落实在了行政上;中文自然不用多说,代表了主权国家的官方语言文字;英文是国际通行的语言文字,出现在路牌上自然是无可厚非的——当然,国家有权不使用英文标识,但是这会造成一些不方便,尤其是在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的年代里。
于是我很想问一句,阿拉伯文代表了什么,有什么资格出现在中国国土上作为路牌标志?
1.阿拉伯文在中国是代表主权国家的官方文字吗?当然不是!
2.阿拉伯文是国际通行的语言文字吗?当然不是!
所以,接下来就是第三个,也就是切中要害的一个问题了......
3.阿拉伯文是代表宁夏当地文化传统的文字吗?
我们都知道,当然不是,但是某些居心叵测的人觉得是,而且正在把这种yes回答,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付诸于实践之中,这就是最大的问题之所在,也正是一些粉饰太平的人正在犯下的错误之所在。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看近期国家的一些举措,想来是对某些群体的危害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了
另外我见到某些答案里提到,阿拉伯文是给阿拉伯人看的,ok,就当是这样吧,那我不妨再继续提出一个问题。在阿拉伯世界里,请问凡是受过比较良好教育的人,有没有可能是不懂英文的?如果这些来银川的阿拉伯人都懂英文,请问为什么要用一种既不是国家官方文字,又不是当地民族文字的文字,去取悦这批人?如果这些来银川的人,很多都不懂英文,那我不妨说一句,这类人不懂英文的人别来也罢,何况这些人即便有两三个,都是商人了,难道找两个懂英语和阿拉伯语互译的翻译有难度?
我只有一句话,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对回教的软宣传手段有十足的警惕心,因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总结过了。而这种不伦不类的阿文路标,恰恰就是给一些居心不良的宗教界人物,做了最好的软性宣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