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反对高票【罗喜庆】(貌似现已改名由拳野稻?)的答案。(不会艾特人,抱歉。)罗喜庆认为:清修明史对明朝多有美化,对皇帝评价甚高,甚至于一些平庸的皇帝,也能以无甚稗政(没啥大错)称为其功绩。我不认同。我的观点是:清修《明史》或许没有抹黑明朝,但也不存在什么“美化”。
太祖、成祖、仁宗、宣宗、孝宗,这几位是史学家公认的好皇帝,《明史》亦多加称赞,此处不表。那么我们以罗生提到的英宗、宪宗、光宗为例,来看一下清朝修的《明史》是否多加美化。
赞曰: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
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
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
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先淳评:这一段先是客观叙述了英宗继承了仁宣开创的盛世,然后是朝中大臣。接着便提到了英宗“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这分明是说英宗宠信奸宦,用人不明。这样的评价最多可以说是客观,却绝对说不上是“多有美化”。而且,“无甚稗政”换一种现代的说法不就是“平庸”吗?哪里美化了?总结一下,“赞”主要表达了这几个意思:英宗继承了仁宣之治的盛世(“海内富庶、朝野清晏”这基本上是在说“承仁、宣之业”后的影响,其实并没有夸英宗);英宗朝有前朝留下的很多贤臣,所以纲纪未驰(并没有夸英宗);英宗崇信宦臣,导致王振擅权、土木堡之变被擒(批评英宗,其实土木堡之变时英宗只有22岁,年纪轻就是容易冲动,唉);英宗复辟后追念王振(批评英宗);英宗在位时基本没什么不良的政治措施(有什么不良的政治措施吗,要知道行政与军事是两回事,英宗在第二次登基后贤明很多);最后举了几件事,说明英宗在道德上是很好的(这个虽然是夸,但是不夸能力夸道德,很明显就是在说英宗能力不行…)。所以你看,哪里“美化”了?
赞曰:“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
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
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
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
先淳评:这一段也是先大略叙述宪宗继位后的作为,然后便提到“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这些话也是在不遗余力地批评他的过失,何来“美化”之说?
我们来看这个“赞”:前面一段是场面话,主要内容就是叙述他即位后做的事情,最后说“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指明了宪宗的过失,哪里不对吗?就因为有“恢恢有人君之度”“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明断如帝”这样的词句,就是美化了吗?要知道清朝修史要是连这点客套话都不说,那才是要被后人笑话死吧!何况,人是多面的,一个活生生的人难道就没有一点优点?仅仅因为有了过失,就连他曾经好的方面也要抹杀,这样看待历史看待他人的方法,未免武断了吧。
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构争,党祸益炽,可哀也夫!
先淳评:光宗在位只有一月,历史上留下的却尽是“荒淫无度”的评论,而实际上光宗是如何去世的呢?请看我下面引用的《明史》内容与百度百科上的内容。
1.《明史》内容:
四十八年七月,神宗崩。丁酉,太子(光宗)遵遗诏发帑金百万犒边。尽罢天下矿税,起建言得罪诸臣。己亥,再发帑金百万充边赏。八月丙午朔,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泰昌元年。蠲直省被灾租赋。己酉,吏部侍郎史继偕、南京礼部侍郎沈飗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辽东大旱。庚申,兰州黄河清,凡三日。甲子,礼部侍郎何宗彦、刘一燝、韩爌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乙丑,南京礼部尚书朱国祚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召叶向高。遣使恤刑。丙寅,帝不豫。戊辰,召对英国公张惟贤、大学士方从哲等十有三人于干清宫,命皇长子出见。甲戌,大渐,复召从哲等受顾命。是日,鸿胪寺官李可灼进红丸。九月乙亥朔,崩于干清宫,在位一月,年三十有九。熹宗即位,从廷臣议,改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后为泰昌元年。冬十月,上尊谥,庙号光宗,葬庆陵。
2.以下是百度百科引文:
朱常洛即位以后,……,……朱常洛患病后,郑贵妃指使崔文升以掌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皇帝进“通利药”,即大黄。大黄相当于泻药。所以,接下来的一昼夜,朱常洛连泻三四十次,身体极度虚弱,处于衰竭状态。后来,廷臣们对于崔文升进药的资格和所进药物是否符合医学原理两点,对其进行猛烈的抨击。给事中杨涟说:“贼臣崔文升不知医……妄为尝试;如其知医,则医家有余者泄之,不足者补之。皇上哀毁之余,一日万几,于法正宜清补,文升反投相伐之剂。”杨涟认为,朱常洛本来身体就虚弱,应当进补,而崔文升反而进以泻药,其心叵测。当时,朱常洛生母王氏外家、原皇太子妃郭氏外家两家外戚都认为其中必有阴谋,遍谒朝中大臣,哭诉宫禁凶危之状:“崔文升药,故也,非误也!”
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二十八日,朱常洛召英国公张惟贤、内阁首辅方从哲等十三人进宫,让皇长子出来见他们,颇有托孤的意思并下令将崔文升逐出皇宫。
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二十九日,鸿胪寺丞李可灼说有仙丹要呈献给皇上。太监们不敢做主,将事情禀告内阁大臣方从哲。方从哲说:“彼称仙丹,便不敢信。”接着,内阁大臣们进乾清宫探视朱常洛。朱常洛此时已着意安排后事,将皇长子交由阁臣小心辅佐,又问起自己的陵墓的营建事宜。在安排好一切之后,朱常洛问:“有鸿胪寺官进药,何在?”方从哲说:“鸿胪寺丞李可灼自云仙丹,臣等未敢轻信。”朱常洛自知命在旦夕,遂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命李可灼入宫献药。到中午时分,李可灼调制好一颗红色药丸,让皇帝服用。朱常洛服完红丸后,感觉还好,让内侍传话说:“圣体用药后,暖润舒畅,思进饮膳。”傍晚,朱常洛命李可灼再进一粒红丸。尽管御医们都表示反对,但是朱常洛坚持要再服一颗。于是,李可灼再让皇帝服用了一颗红丸。服后,朱常洛感觉安适如前,没有什么不良反应。
泰昌元年九月二十六日(1620年)五更,朱常洛驾崩。
先淳评:《明史》那一段,记载明光宗朱常洛从继位到病逝的过程。从记载中可见,明光宗继位前与继位后,遵照先父遗诏,两度发军饷犒边,之后又免去受灾地区的租赋,之后便是朝廷官员变动之类的。很快,光宗的身体便病危了(具体原因不明),随后服用了李可灼进献的红丸,之后驾崩。从这段内容来看,光宗不得不失,即便算不上明君,也绝不是昏庸荒唐之人。
而百度百科的内容与明史内容基本一致,可知明光宗服食红色药丸,是为了治疗自己的重病。实在无法看出罗生是如何得出“嗑药嗑嗨29天就挂了”的结论的。如此随便做结,实在不积口德。
另外,很多人以古籍记载的光宗近女色(什么“夜御数女”之类的)为由批评光宗,我想说,第一,这些古籍不一定可靠,很可能有用夸张手法夺人眼球的成分;第二,皇帝好色也不是什么稀奇事,皇帝也是男人嘛,只不过可能其他皇帝的事迹没有被如此详细地记载而已(那么为何唯独明光宗的私帷之事流传如此之广?可能是他在位时间太短去世得太快,所以人们八卦得比较多吧);第三也是最关键的,皇帝的私生活根本不足以用来评价他在位期间的施政好坏好吗,这分明就是两回事。
再说回明英宗。罗生引用《明史》原文:
“奏上,英宗尚犹豫曰:“于谦实有功。”有贞进曰:“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帝意遂决。
然后得出了“熟练运用春秋笔法,这就把杀于谦的责任推给了徐有贞”的结论。我只想问一句:你如何知道当时不是因为徐有贞一言,英宗才下定决心的?何况,这个责任徐有贞担得起吗?哪里推责任了?英宗因为杀于谦一事不是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在批评吗?所以我认为这不算“春秋笔法”,仅仅是客观记述而已。
至于明太祖“诸将破城,横暴多杀人,城中人民夫妇不相保”的记载,我不想洗白什么,一人做事一人当,明太祖对此事也不讳言啊,否则怎么会记载在《明实录》里?自古战争没有不死人的。何况清军入关后,杀死的关内人恐怕更多吧!我太祖好歹是为了“驱除胡虏,恢复中华”而起兵的。
综上,清代修史抹黑了明朝多少我不知道,我只看到,知乎上很多答案以“理中客”的名义,无形中在抹黑明朝及明朝皇帝。
————————————————————————————
接下来才是我要说的重中之重。
明清之争,由来已久。究其原因,一是两个朝代均属中华第三帝国时期,年代相邻,制度相似,同时又处在中华文明的衰落期,两个朝代都不愿背锅,于是你推我攘,产生了矛盾;二则在于清代明期间有失信义且杀伐过重,明粉思之不忿;三则在于其中还混杂了民族矛盾。其实事情已经过去了那么久,明与清真的没必要再争了,要争,也只学术相争罢,不必互相攻讦、你死我活了。
作为明太祖第二十代后人,我谨以自己的立场号召明粉:坚持原则,充实自己,保持低调。
借用明太祖称帝前的策略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高筑墙,意思就是坚持立场。支持明朝的同时恪守理性,认识到明朝有优点也有缺点,那些真诚批评明朝缺点的人,我们要承认,那些无端诋毁明朝的人,我们要有理、有利、有节地进行反驳。
广积粮,意思就是充实自己。我们需要大量阅读包括《明史》《明实录》在内的史书以及史学研究类书籍,这样,我们才不会盲目,才能言之有物、令人信服。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努力获得人生的成功。
缓称王,意思就是保持低调。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我们的队伍才会壮大。面对无端诋毁明朝的言论,我们要保持自己的风度,只要进行观点与史实的辩论,而不要进行人身攻击。如果遇到对方毫不讲理、满嘴污言秽语,不必多费口舌,拉黑即可。
与志同道合者共勉。
以上。想到什么更多的,再写。
——————————————————————————
之前不知道,原来知乎上是以黑明朝为风气与潮流。更想不到还有人以是否引自百度百科来判断资料的正误。舍本逐末,令人无语。有观点可以讨论,撇开观点而妄论其他,乃至作者本人的身份,实在令我无话可说。本文的评论区将被关闭,因为我懒得再听各种无聊的杂音。
对于很多用污言秽语侮辱明朝皇帝的人,我只想说:爱黑黑,无所谓。我无所谓,我的祖先也无所谓。天下惟庸人无毁无誉。嘴是你自个儿的,肮脏或干净,随便你自个儿。
最后,各位支持明朝的朋友,仍然是那句话:在现实生活中好好努力,自强不息。网络流言蜚语,一笑置之即可,多学点知识、长点见识,将精力放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上,不必将太多精力放在无谓的网络争辩上(切记)。志同道合的人们,一起努力,前行!
明史替明朝皇帝说的好话太多
像朱元璋朱棣这种变态杀人魔,也被明史说的那么好。如果让文人来写,朱皇帝就是恶棍。
可能很多小白奇怪,为什么清朝皇帝会替明朝皇帝说话
这话不对,他们不是为明朝皇帝说话,是为皇帝说话。
如果允许文人肆意攻击明朝皇帝,那皇帝的尊严何在?
就像后来政策允许文人为岳飞平反,为岳飞宣传,但是绝对不会允许文人骂宋高宗。。。。
写这个答案是因为很多答案或者评论里面说
中国官修史书对于前朝特别是亡国皇帝都会存在一定的摸黑的。这个不用想都知道。因为谁让我们看到的正史史书基本上都是由后朝编写前朝的史书呀。我编写的史书还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然国家正统怎么证明?当然是前朝不给力、残暴昏庸,所以我顺应天命,登基为帝,建立性的朝代啊。我是代天牧民,所以你们要好好听我话,当个良民。
清朝会美化明朝?动机上就不可能,要是明朝皇帝都是正面角色,那你清朝天下是怎么来的?
这样的逻辑,恰恰是历代统治者深恶痛绝的,我猜想,比起夸明朝好话。清朝的统治者大概更不喜欢“因为明朝皇帝不给力,特别是亡国皇帝昏庸残暴,所以明朝灭亡了”这样的逻辑。因为这套逻辑实际上在暗示如果皇帝英明神武,前朝就不会灭亡,新的朝代就不会建立。那问题来了,你们口口声声说的“天命”又是什么东西?
这个问题在汉代对子婴的评价上特别明显。
贾谊和司马迁对于子婴的评价相当不好。直接打到了不如“庸主”的地步。
借使子婴有庸主之材而仅得中佐,山东虽乱,三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宜未绝也。 / 向使子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秦之社稷未宜绝也。
本来按照这里的各位的逻辑,贾谊和司马迁代表了汉朝的利益,本来应该成为汉朝的官方学说,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汉明帝摆明了对这句话不满。如果汉代秦兴是因为子婴傻,如果秦代的社稷可能延续,那么汉朝既非历史的必然,更无天命的眷顾,这是汉明帝所不能接受的。
相比之下,更能代表汉明帝意志的班固是这样评价子婴的。
吾读秦纪,至於子婴车裂赵高,未尝不健其决,怜其志。婴死生之义备矣。
简直颇有几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意思在(我绝对没有在暗示崇祯lol)帝王的心思真是非常有意思。
在明清的历史下面聊汉朝故事似乎有点强答,不过据说直到清代,统治者关于权力合法性来源的解说都在延续东汉(或者说,新莽)的。
【已更新第二次】关于明朝皇帝们的小黑料,我说,不都是我萌自己人八卦的么,别不信呐,我大萌的八卦党简直什么都能说好不好!今天心情好,咱按着皇上的顺序挨个儿八……
1、朱元璋
艾玛这位黑料太多了,长得丑,按明人说法是“异相”,咱们现在人觉得是丑,古人不觉得啊,他们觉得这才是真龙天子的相貌呀……所以古人真不觉得那是黑点,当然,实际上老朱应该不长这样吧我觉得。
然后杀功臣手段残忍什么什么的……也是明朝人自个儿八卦的多啊,像《龙兴慈记》、《翦胜野闻》、《七修类稿》,都各种八,手机答题不方便摘资料,等回家用电脑再上文字版,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先自己查查。
==========================文字版来啦=========================
首先八一八《翦胜野闻》里的黑材料,这书是徐祯卿写的,实话讲可信度不高,总给我一种“皇上家里用金扁担”的YY感,比如说:【太祖以太子天性仁柔不振,一日,窃令人载尸骨满舆当其前激发之,太子不胜惨蹙,合掌称之曰:“善哉!善哉!”】
我觉得老朱真不至于这么神经病……
徐达被老朱毒死这个传闻,这书里也写了:【徐魏国公达病疽,疾甚,帝数往视之,大集医徒治疗。且久,病少差,帝忽赐膳,魏公对使者流涕而食之,密令医工逃逸。未几,告薨。】
徐祯卿并没有说徐达吃的到底是啥,但是后来野史就把这细节给丰富了,什么赐蒸鹅、赐蒸鸭,赐烧鹅……就差一只童子鸡了……╭(╯^╰)╮
然后说《龙兴慈记》,写的更玄幻,
@喵教授之前说常遇春吃人肉,回头发现我记错了,原文情节更吊,都不知道这作者怎么想出来的,摘录如下:
圣祖悯常开平遇春无嗣,赐二宫女,妻悍,不敢御。晨起捧盂水盥栉,开平曰:“好白手。”遂入朝去。至回,内出一红盒,启之,乃断宫女手也。开平惊忧,后入朝,仪度错愕。圣祖问之,不敢对。再三诘,曰:“面色非昔,岂谋朕邪?”开平惧,尽吐其实,且叩头曰:“圣上怜臣,赐二宫女,恩莫报也,今若此,有辜圣恩,万死莫赎,故连日惊忧。”圣祖大笑,曰:“再赐何妨。且入宫饮酒解忧。”外命力士肢解其妻,分赐功臣,上写曰:悍妇之肉。开平回不见其妻,惊成癫癎。
这段,常遇春惧内,常遇春的老婆是悍妇,太祖更是神经病,最后以常遇春被吓疯了作结尾,简直是黑不见底啊……
当然了,以上野史,看看就行,不必当真。倒是老朱在政治方面的其他举措,确实值得一黑。广受诟病的户籍制度就不多讲了,文化方面的管控,老朱也做的比较过分:
《客座赘语》之【国初榜文】:“洪武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奉聖旨:「在京但有軍官軍人學唱的,割了舌頭;下棋打雙陸的,斷手;蹴圓的,卸腳;作買賣的,發邊遠充軍。」府軍衛千戶虞讓男虞端故違吹簫唱曲,將上脣連鼻尖割了。又龍江衛指揮伏顒與本衛小旗姚晏保蹴圓,卸了右腳,全家發赴雲南。”
然而,宁王朱权,身为老朱的儿子,天天在家写《卓文君私奔相如》这种伤风败俗的剧本,也不知道老朱作何感想啊。
2、朱允炆
据说生下来就是偏头,朱元璋给他起外号“半边月”。后来朱棣编了一坨黑料黑他,比如《奉天靖难记》什么的。当然了这货自己也不争气……
《奉天靖难记》黑朱允炆的段落,随便抄几个吧:
【允炆矫遗诏嗣位,忘哀作乐,用巫觋以桃茢祓除宫禁,以硫磺水徧洒殿壁,烧诸秽物以辟鬼神。梓宫发引,与弟允熥各仗剑立宫门,指斥梓宫曰:「今复能言否?复能督责我否?」言讫皆笑,略无戚容。】
【时诸王坐废,允炆日益骄纵,焚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御容,拆毁后宫,掘地五尺,大兴土木,怨嗟盈路,淫佚放恣,靡所不为。遣宦者四出,选择女子,充满后宫,通夕饮食,剧戏歌舞,嬖幸者任其所需,谓羊不肥美,辄杀数羊以厌一妇之欲。又作奇技淫巧,媚悦妇人,穷奢极侈,暴殄天物,甚至亵衣皆饰以珠玉锦绣。各王府宫人有色者,皆选留与通,常服淫药,药燥性发,血气狂乱,御数老妇不足,更缚牝羊母猪与交。荒眈酒色,昼夜无度。及临朝,精神昏暗,俯首凭案,唯唯数事而已。】
指着自己爷爷的棺材大骂,XXOO搞这么多花样,我虽然不喜欢朱允炆吧,但是你们这么黑他真的好么……
3、朱棣
这位的黑料数量和他爹有一拼,靖难之后大清洗什么的,诛十族和“瓜蔓抄”的真实性有争议,但这些明朝人自己也八卦过,此处不赘述。
还有一个比较搞的是因为看到宫里有宫女和太监搞“对食”,怒而剐了宫女,然后宫女死前骂朱棣“自家阳衰”……这个是朝鲜的《李朝实录》里写的,也怪不到清朝头上吧……
然后文化管控方面,和他老爹也有点像:
永樂九年七月初一日該刑科署都給事中曹潤等奏:乞敕下法司,今後人民倡優裝扮雜劇,除依律神仙道扮,義夫節婦,孝子順孫,勸人為善,及歡樂太平者不禁外,但有褻瀆帝王聖賢之詞曲、駕頭、雜劇,非律所該載者,敢有收藏傳誦、印賣,一時挐送法司究治。奉旨:「但這等詞曲,出榜後,限他五日,都要乾淨將赴官燒毀了,敢有收藏的,全家殺了。」
4、朱高炽
胖子,有点瘸,这个是生理缺陷啦不算黑点(^o^)/
然后就是死的莫名其妙咯,还有他因为李时勉进谏就把他肋骨打折了好多根,然而李时勉同志呢活的还是比朱高炽长多了,嘿嘿……
5、朱瞻基
斗蛐蛐?别的没啥吧……
6、朱祁镇
这位……作为朱祁镇黑我觉得我可以吐槽他半小时不带重复的,简单说一下呗:
治国不行
任用死太监
被俘虏之后主动帮瓦剌在明军城下叫门
小心眼,睚眦必报:
就比如李实同志,出使瓦剌的时候跟朱祁镇聊天,把朱祁镇吐槽了一番,然后捏?【太上复位,首言“实在虏时,无君臣礼。”遂罪其官,追毁其录。此事惟太上知之。】
南宫软禁的时候还在乱搞男女关系【这本身不算黑点,男女之事人之大欲。但是和朱祁镇粉吹嘘的对钱皇后的“深情”放在一起看就很讽刺了】
出来之后搞大清洗
字写的丑文化水平不行……
特别是字丑这个,可是李贤在自个儿的笔记里记下来的,朱祁镇亲口承认的,不能怪别人哟……:“上曰:「然写字亦须用心。朕初习字,侍书者不曾开指下笔法,任意写去。及写毕,令其看视,又不校正。以此写字不佳。」”
历史上,朱祁镇的爷爷朱高炽、老爹朱瞻基,都有诗词作品传世,他的儿子朱见深也颇擅长绘画,朱祁镇夹在他们中间却啥也没留下,只能说这位是真没这个天分,不然总能留几句撑门面的吧。
7、朱祁钰
和妓女xx,这也是《明实录》里面有明文的。
8、朱见深
熟女控……这是个人爱好我觉得没啥,有人控萝莉,凭啥他不能控阿姨啊?
天生的口吃,明朝人说法是“玉音微吃”。
还有沉迷丹药,乱封传奉官,纸糊三阁老……这些明人自个儿说的最多好吗!
9、明孝宗
万幸!终于来了一个形象伟光正的!太感动了!
额,可是还有太监李广呢……
以及纵容外戚,张皇后家兄弟俩那个横着走啊……当然啦,嘉靖上台之后全抓瞎~
【应温阁老提议补一条:智商不行o(╯□╰)o】
10、朱厚照
这位可以让
@徐小疼回答,梗太多,咱反正也说不过她。
11、嘉靖皇帝朱厚熜
沉迷修道不上朝,被海瑞骂成狗。
“宫变”的时候差点被宫女勒死,具体原因很难说,明朝人自己也yy过各种的,王世贞写过一个宫词:
“两角鸭青双筋红,灵犀一点未曾通,只缘身作延年药,憔悴春风雨露中。”
什么意思呢?说这个宫变的原因是嘉靖拿宫女的xx(和谐)做药引,这才激起宫变……算了口味太重,我不说了……
还有一段《万历野获编》记载:“嘉靖间。诸佞幸进方最多。其秘者不可知。相传至今者。若邵、陶则用红铅取童女初行月事炼之如辰砂以进。若顾、盛则用秋石取童男小遗去头尾炼之如解盐以进。此二法盛行。士人亦多用之。然在世宗中年始饵此及他热剂。以发阳气。名曰长生。不过供秘戏耳。至穆宗以壮龄御宇。亦为内官所蛊。循用此等药物。致损圣体。阳物昼夜不仆。遂不能视朝。”
这段一黑黑俩,穆宗表示我怎么也中枪了……
12、隆庆皇帝明穆宗朱载垕
这位么……就是纵欲呗,上面提过了,还有一个比较二的就是在自己平时用的酒杯上画春宫图……
这也是明朝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里写的:“幼时曾于二三豪贵家,见隆庆窑酒杯茗盌,俱绘男女私亵之状。盖穆宗好内,故以传奉命造此种。”
先八到这儿,剩下的晚上更新,不过提前总结一下咯——
用我男神近藤勋(就是《银魂》那个大猩猩)的话来讲,爱一个人,当然要连他的屁屁毛也一起爱!同理,你不是爱我大萌么,连这么点儿小黑料都受不了,非要说“一切都是清朝的阴谋”,那还爱个屁啊,一点都不坚定啊你们!一看就不是真爱!o(╯□╰)o人家明朝人自个儿说的都那么起劲,咱也不八白不八呀~所以,让我们一起坚定不移的走向八卦的不归路吧~
======================12月31号晚更新======================
跨年夜深八黑历史我容易么我!!哼~~
13、万历皇帝
这位,白胖子,晚年腿脚不好,黑点么最大的肯定就是不上朝啦,然后开征矿税,有一次生重病的时候准备废矿税来着,结果病好了,赶紧又收回成命……
其他方面,对张居正的清算是大黑点。赐庄田太多这个,反正我萌这么干的皇帝多的是,也不必单提他一个。还有一个比较黑的是对朱常洛母子的刻薄寡恩吧。对王氏他很不待见这就不说了,对朱常洛呢,看《涌幢小品》的描述:“萬曆二十二年。光廟以皇長子。出閣講學。故事。講必巳刻。遇寒暑傳免。至是定以寅刻。亦不傳免。二十八年十一月大風寒。諸講官立殿門外。時煖耳尚未賜。爐火亦未舉。光廟方出。噤甚。”
堂堂皇太子出阁读书,居然混的比私塾的小学生还惨,也是悲剧。
男女关系方面,倒是有个小黑料:“每御宫人,宫人解带不暇,宫中乃作纸带”,这个是《天问阁集》里面写的,真伪我不做判断,反正宫闱秘事一直是我们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嘛~~
14、光宗朱常洛
这位太悲剧了……惨的我都不好意思黑他……
朱由检和朱由校兄弟……这黑料还用我重复吗!而且这两朝的事儿,清人记录的比较多,似乎不符合题主的要求,那么我就不讲了,大不了看看《酌中志》呗~~
哦突然想起来了,朱祁镇还有个特点!头特别大!大到什么程度?连帽子都要特制!
【上天质秀杰,龙颅魁硕,逈异常伦。巾帽皆须式样加广大为之,乃克适用】
这可是明实录里写的啊!
以上~(^o^)/
先说结论,清修明史对明朝多有美化,方式大概主要在这四个方面
对皇帝评价甚高,甚至于一些平庸的皇帝,也能以无甚稗政(没啥大错)称为其功绩
赞曰: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
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
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
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赞曰:“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
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
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
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
像明光宗这种嗑药嗑嗨29天就挂了,也没啥事迹可吹的,这可咋整呢
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构争,党祸益炽,可哀也夫
翻译成白话来说,就是天下人对光宗寄望是很高的,可惜天妒英才啊,这雄才伟略还没施展,自个就挂了,真是可惜啊
忽略或者隐去一些负面史料
洪武开国,可不是什么王师,各地家谱都有过此类记载,明太祖实录也承认了
初,诸将破城,横暴多杀人,城中人民夫妇不相保《明太祖实录卷二》
有心抹黑的话,此类绝对是重头戏,而你在明史中,并没有看到这方面记载过(很多明代皇帝私德方面的问题也并没有记录在明史上),相反,明史对太祖的评价却挺高,称赞他为
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
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
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
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
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晚岁忧民益
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
闾阎充实。至今苗裔蒙泽,尚如东楼、白马,世承先祀,有以哉。
竭力掩盖朱元璋与龙凤政权的关系。
朱元璋实际是个“反叛者”。
有人说,这不是废话嘛。
朱元璋在1361年之前,一直担任的是“龙凤政权”的左丞相,后来在1361年后被龙凤政权封吴国公后,开始谋求自立。
《明史》对这一切事实一律回避,或者讳莫如深,说“诸将奉太祖为吴国公”(朝廷封的!)等,歪曲事实真相。否定龙凤政权的主导地位。龙凤政权在1361年才封朱元璋为吴国公才开始自立,明史写道朱元璋1356年欲谋求自立,便再无下文。
首先依据潘柽章《国史考异》和朱元璋自序世德碑的文章证明:元至正二十七年(二十八年朱即正式称帝)朱元璋称吴王前,其在南京所宣称的一切官职或封号都非出于自封或部将拥戴,而是来自“亳都”龙凤政权的授予。
《俞本纪事录》载:“丙申(至正十七年,龙凤三年)七月,亳都升上为枢密院同佥,寻升上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己亥(至正十九年,龙凤五年)十二月……亳都升上为丞相同佥。辛丑(至正二十一年,龙凤七年)正月,亳都升上为吴国公。”
而朱元璋自撰的世德碑序又云:“龙凤九年(至正十三年)三月十四日,内降制书(指亳都颁制诰):曾祖考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司空吴国公。祖考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司徒吴国公;先考为开府仪司三司录军国重事平章右丞相吴国公。妣皆吴国夫人。”
由此可见,朱元璋称吴王前的一切官职及其自己和祖先三代的“吴国公”封号都是来自亳都。连朱元璋自己都不以禀命为嫌。其次是一切活动和文移纪时所用年号。朱元璋至元至正二十七年称吴王时起才改用吴元年,在此以前,都是用的龙凤年号。而《明史·太祖本纪》则自始至终不见龙凤年号影子。
朱元璋有一个妃子李氏,皇后死后在后宫权势很大,根据编修国史的明人张萱《西园闻见录》书中记录,洪武三十年,朱元璋病重,“虑他日有武后之祸”,令李淑妃自尽。
而在明史里却简言到一个薨字。
淑妃李氏(李淑妃),寿州人。父杰(李杰),洪武初,以广武卫指挥北征,卒于阵。十七年九月,孝慈皇后服除,册封淑妃,摄六宫事。未几,薨。《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诛十族一事,明实录方面也承认过,
○己亥诏恤先臣方孝孺遗胤孝孺在建文朝以侍读学士直文渊阁当靖难师入以草诏不从致夷十族其幼子德宗幸宁海谪尉魏泽匿之密托诸生余学夔负入松江岛屿以织网自给华亭俞允妻以养女因冐余姓遂延一线至是其十世孙方忠奕以贡来京伏阙上书得旨方孝孺忠节持著既有遗胤准与练子宁一体恤录《熹宗实录卷二十二》
而在明史中,也被隐去了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
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
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
“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
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
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
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
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鸣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时年四十有六。其门人德庆侯
廖永忠之孙镛与其弟铭,检遗骸瘗聚宝门外山上。
新增项:有人在评论下提起应州之战,认定这是清朝的抹黑,我觉得可以在这里新增一条
【呵呵 想问下 正德出征自己都有斩获记录结果最后战果是4个人头?这样的明史可信?】
我不知道他所谓的四个人头出自何处。
明实录记载
【是役也斩首十六级官军死者五十二人重伤者五百六十三人乘舆几陷命勋等以捷闻于朝。】
大概意思是,我们这仗斩获很少,皇帝差点都赔进去。
明史对于这场战争,只字未提斩获数,还提出了【是后岁犯边,然不敢深入】(蒙古怂的都不敢来了)这样的漂亮话贴金,被清代史学家批评“不详实”。事实上,蒙古在此后的侵扰依旧。
对既定错误推卸责任
例:
奏上,英宗尚犹豫曰:“于谦实有功。”有贞进曰:“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帝意遂决。
熟练运用春秋笔法,把杀于谦的责任推给了徐有贞
土木堡一事,罪全推给王振
久之,麓川之役起。麓川宣慰使思任发叛,数败王师。黔国公沐晟讨之,不利,道
卒。以沐昂代。昂条上攻取策,征兵十二万人。【中官王振方用事,喜功名】,以骥可属,
思大举。骥亦欲自效。
张益曰“车驾宜入紫荆关”,王振不从,遂及于败。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
即使出征,也是王振的锅,皇帝大人可是一点错都没有,当然,这都是文人惯用的手法
选材偏向于正面
崇祯十五年,开封告急,明史记载
“名衡等议决朱家寨口河灌贼,贼亦决马家口河欲灌城。”
也就是说,李自成和河南巡抚两面都有水淹的打算。至于是谁放的水,数十万被淹死的百姓的罪责归咎也被记录的模棱两可。
传庭知开封急,大会诸将西安,亟出关来救。未至,名衡等议决朱家寨口河灌贼,贼亦决马家口河欲灌城。秋九月癸未,天大雨,二口并决,声如雷,溃北门入,穿东南门出,注涡水。城中百万户皆没,得脱者惟周王、妃、世子及抚按以下不及二万人。贼亦漂没万余,乃拔营西南去。《明史李自成传》
但据时人孙承泽的笔记,这数十万的死者妥妥就是高名衡这位河南巡抚的罪责。
城内食尽,高名衡(河南巡抚,主守开封)与推官黄澍议,城不能支,不如引黄河水灌贼,且水泊城下,可以通饷道,共启周王然之,乃使人掘堤,不意水大至,溃城而人,街衢水二丈佘,士民溺死数十万。《山书》卷十六
崇祯自缢于万岁山,其史料记载繁杂,而且细节出入颇大 像
二是二日贼搜得先帝遗弓于煤山松树下,于内监王承恩对面缢焉,左手书“天子”二字,身穿蓝袖道袍。红裤,一足穿靴,一足靴脱,发俱乱,内相目睹,为予言也《甲申纪事》
衣袖墨书一行云:“因失江山,无面目见祖宗,不敢终于正寝”,又一行云:“百官俱赴东宫行在。《甲申核真略》”
时从死者仅内监王承恩一人。衣有御书如所传云云。首不冠,身衣短衫,足失一草履,皆实录也。《定思小纪》
还有甚者,说崇祯抄着斧子,冲出正阳门,结果被城中内乱的士兵逼迫,无奈上煤山自尽
野史云:上欲夺正阳门出,守城者疑内变,反炮击之,乃从白家巷还《崇祯遗录》(备注:此书作者是否认这说法的)
引太监王承恩对饮数白,从内侍数十人骑,持斧奔正阳,安定两门,偕承恩诣万寿山之寿皇亭自经,承恩从之。《罪惟录》
许多史料中可并没有提到过那则令人动容的崇祯遗诏,有心抹黑,绝不把崇祯塑造成一个有心治国却无力回天的历史形象。
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
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
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自大学士范景文而下死者数十人。
丙辰,贼迁帝、后梓宫于昌平。昌平人启田贵妃墓以葬。明亡。是年夏四月,我大清兵
破贼于山海关,五月,入京师,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谥曰庄烈愍皇帝,陵
曰思陵。《明史 思宗本纪》
PS:如果让本明黑来修明史的话,绝壁怎么黑怎么写,什么洪武杀运啊燕王扫北啊建文操猪啊,统统写上去,而且全部有史料可证哟
PS的PS,真没想到某些人对大萌居然爱的如此深沉,看到我这篇答案居然私信骂过来了,还扬言要过来灭我全家,朝代粉真是可怕
刚从曼谷回来,有很多感触。
我喜欢靠近Ladyboy(偶不是基友,只是对她们这类美丽的“女人”有一种特别的情意结)当然对于她们我一丁点歧视的心态也没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目标与愿望,她们选择走这一条路,自有她们的终极理由,而不管理由是什么,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地尊重她们的决定,而我相信基础上她们必定是“很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女人,而且我更加地相信她们的这种倾向是先天性的,对自身男儿身的模样抗拒,梦想是变身成为一名女人过着女人的生活,而且也喜欢男人,等等。
我遇到很多Ladyboy,都是在夜生活的Bar,打从心底同情她们,你可以说这是她们自己选择要走的路(色情行业)但如果不是现实社会的逼迫难道她们会选择这条悲惨、尊严被人践踏的路?也是是家庭贫困,不得已,而且又挤不进梦想的Ms Tiffany选美,那么这个行业是最有机会快速致富,存到那一桶做手术的金,然后正正试试可以找一个真正爱自己的男人!当然,泰国性观念非常开放,也有很多女生选择了卖身这个行业(真的很多很多),肯定的,如果不是现实生活困苦,没有人会愿意去做,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女生为了物质享受而选择这一行业,但都没有错,最起码她们真的是靠自己,没有杀人放火打劫做坏事!Ladyboy心里承受的压力或许更大而且挑战更大,因为她们对金钱的需求更大(整容、打激素、做手术)而且得到男人青睐的机会并不比真正的女孩更高,竞争也相当激烈。
她们的身世与心理承受的煎熬,甚至肉体的付出,并不是你我能够理解与明白,但至少我们应当给予她们最起码的尊重,不带有歧视和耻笑的眼光,见到她们还是一样双手合十礼貌地笑笑,我相信对她们来说已经是很大的鼓舞,我们是当她们正常人来看待,而我更是把她们看成是美女,呵呵。
郭淮认为诸葛亮占领北原,就能断陇的结论,纯属YY。假定诸葛亮占领北原,就是下面这个局面:
所以,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去陇右。
断陇,就是断绝陇道,切断陇右和关中的联系,以达到蚕食陇右的目标。
源于陇右和关中平原,都在黄土高原上,而陇右地势高于关中平原,两地之间主要靠谷道联系,所以连接陇右和关中,主要就是依靠2条谷道,一是陇山道,二是陈仓渭水道。
诸葛亮在一伐时,从祁山道出兵陇右,三郡投降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守住陇山道的西口-街亭,诸葛亮本人“称兵上邽”(《曹真碑》),亲自围住陈仓渭水道的西口-上邽(郭淮驻守)。
诸葛亮五伐,在关中断陇,即使断成功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诸葛亮压根就没有派兵去陇右。
在关中断陇,周边都是敌人,要守住开阔地几十公里,才实现断陇,完全是搞笑。
所以估计郭淮这种说辞,也许是为司马懿守不住渭南,而在后世补写的开脱之词。
欢迎关注我 @大内义兴 ,以及我的历史专栏:
我见过30多岁,军飞各种理由退役的。就是为了去通航赚钱。
军飞一年20多万,也就比民飞委培的飞行员高一点。其实很合理!
所有的军飞其实和民航委培生(航空公司出钱培养,卖身契还在航空公司)差不多呀,你所有的学费都是部队出的。投入至少5年,1000小时,几百万学费。当然要从后面收回来。
所以很多军飞都觉得手艺练出来,分配的房子到手或者户口转好,子女教育无忧了。开始各种作妖,体检不达标、身体慢性病、闹情绪等,甚至关系还没转出就已经在外面飞着赚钱了。大多40多岁也算是还了部队的情意,两不相欠了。有少数30岁就闹着出来的,确实有点那个。
其实主要是部队不缺飞行员,外面没卖身契的机长一年百十万的眼馋。
我觉得价格合理,飞行员40多岁走不上管理岗位,出来转民航通航,挺好。
部队不养老。
另一种,在部队受委屈,被穿小鞋,家庭照顾不到,长期冷板凳这类情况更多。出来自谋生路很正常。我老板(准确说是租客)是家庭照顾不到,我教员朋友长期冷板凳只好转业回家。
******
回答喷子,
我10年前帮助一些陆航飞行员转到地方,他们现在大概都50岁左右。要么在国网、珠海直、中信飞行在国家建设第一线,要么在各通航公司当总飞。 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比在部队做冷板凳更好,不是么?
我单位现在的老板和教员,同期生,都35岁。也都是部队飞行员专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