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质世界,包括但不限于对资源能源等的开发和支配能力(生产力); 共同体内部的和谐程度(生产关系);共同体内部的自由与包容程度与范式的多样性(文化)。换句话说,Three Representations.
对于人类社会,你可以使用现有的统计方法:
人类发展指数[1],用人均预期寿命、人均教育年限、人均GDP算出,一般认为越大越好。
经济痛苦指数[2],用失业率、银行利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算出,常省略百分号,一般认为越小越好。
收入基尼系数[3],度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一般认为应控制在小于0.4的范围内。
你可以用人类发展指数减去“经济痛苦指数的百分之一”再减去收入基尼系数,得到的数值称为社会文明程度指数,越大代表社会文明程度越高。
例如:
对于不限于人类的社会,可以用下面的方法。
社会文明程度:
社会在一定时间(例如一天)之内可以调动的总质能(换算为焦耳)与该时间之商,
连续取过去可以记录的每个周期的数据,组成曲线。
没有任何主观的人文关怀参数,让社会以自我维持和进步来证明自己。
你要考虑精神文明程度?
信息和物质不可分割,都在总质能里了。
平均文明程度:
将上面的每个值除以当日的社会成员数量。
可以针对每个时期社会成员的预期寿命进行积分来方便大众阅览。
体感文明程度:
针对个体统计上述数据并积分。
可以动用欧美选举的经验,从总人口里挑选焦点人群,来展示不同阶级或群体的生活状态。
最低保障文明程度:
脱离血亲照料的新生个体和已经达到预期寿命的老年/患病个体,在社会管理单位的照料下一定时间之内能够得到的来自其他个体调动的总质能(换算为焦耳)与该时间之商,
连续取过去可以记录的每个周期的数据,组成曲线。
这个社会的 “绝大多数” 个体,形成一个相对长期和稳定的 “下限” 律令;
这个社会中,个体客观呈现和主观效用跌破 “下限” 的比例相对低;
在此基础上,这个社会的个体的不加权总主观效用相对更高;
在此基础上,这个社会的单位个体/时间下,生产和/或利用的能量,完成的物质/物理改变,实现的有序度提升,相对更高;
在此基础上,能看到这个社会有意愿将以上的这些 “相对更高”,推广并运作成全人类大社会的绝对更高;
最后,能看到这些 “更高”,有变得爆发式更更高的逻辑可能;能看到这个社会有促进 “人” 的客观存在发生根本性演进的可能;能看到这个社会有促进 “人” 的生存空间扩张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