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说就是主流文化带来的影响。英语文化圈三百年来在世界的强势地位,让现在这个星球的大部分人,不仅仅华语圈,对于历史上海盗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这样的
而再提到历史上的加勒比海盗,大众的第一反应往往也是黑胡子、罗伯茨、基德船长,再往前追溯的话有亨利摩根,如果追溯到16世纪的话,大部分科普读物自然也就把“给予海上霸主西班牙沉重打击”的德雷克认为是新大陆海盗活动的鼻祖,虽然私掠船这种形式早就是欧洲各地普遍采用的手段
如果真要把时间限定在16世纪的加勒比海,其实最活跃的海盗群体主要是来自法国海岸。“幸运王”曼努埃尔一世就曾经写信向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控诉法国私人船团在新大陆的活动严重侵犯了托尔德西里亚条约中葡萄牙的利益,再往后胡格诺派海上私掠活动的兴起,也以挑战作为天主教势力的葡西两国殖民地为主要目标,成为新大陆葡西两国人的眼中钉。
换句话说,袭击葡西两国在新大陆的殖民地和商船这种事, 英国女王的海狗们还是需要拜一拜祖师爷的。哪怕在17世纪前期,英国海盗在加勒比也不过是搞私掠活动群体的其中一支,总体更为活跃的恐怕还是荷兰西印度公司,尤其是一批从葡萄牙流亡出去的犹太人群体(如果符合到题主对于葡萄牙海盗的定义的话)。但很显然,不管是胡格诺还是后来的锡安海盗,在主流文化中的认知度都远不如那些已经被主流文化披上传奇色彩的樱果仁们来得高
另一方面,在葡属远东,大量活跃在16世纪东方各国舞台的葡萄牙武装,虽有半官方性质的商人或使节之名,但也在各国海岸行海盗私掠活动之实,比如费尔南·平托《远游记》中的安东尼奥·德·法利亚,以及17世纪初活跃于孟加拉湾的海盗塞巴斯蒂安·铁包。这两个在葡萄牙本国可以被捧成英雄的人物,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是寥寥无几,从wiki页面上除葡语以外几无任何其他语种的介绍,状况比法国海盗还要惨淡,由此可见一斑。说到底还是在国际主流传媒的文化地位不够。
明朝海盗我就不说了,五峰船主的知名度出了键史圈恐怕少得可怜,国姓爷在华语圈中则更多是以比海盗正面许多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而且托《加勒比海盗》的福,说到中国的海盗我认为恐怕还是张保仔和郑一嫂在国际大众中的认知度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