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认为美国是被珍珠港被动卷入战争的。虽然35年国会通过中立法案,到36年基本上是军火出口限制,个人对境外国家资金转移也被限制;但是罗斯福一直在反复试图修改这些限制,39年C&C就基本上解禁了中立法案,然后41年三月租借法案就通过了,当年年底才发生的珍珠港事件。
这其实代表了美国国内本身就有对两种声音:置身旧世界以外,还是抓住机遇提高国际话语权。法国战败之后对英联邦及英帝国提供支援的声音就不绝于耳了,军火商和一部分政客跃跃欲试,另一些人则担心英国媾和以后在欧洲的美国利益是否还能得到保护。希腊战役是一个关键性的舆论攻势,墨索里尼对希腊极其失败的入侵给了英联邦一个介入的桥头堡,希腊本身在摇摆是否接受英国援助(可能带来德国干预风险)的时候RAF果断前往希腊,引发了德国对希意战争的担忧和干预。
从战术角度看,希腊战役一败涂地,英联邦军队无法在北线阻止德军南下,西部的希腊军队也没能最终推掉意大利部队的最后几个关键性目标——最后希腊本土和克里特沦陷,地中海舰队在撤离过程中损失惨重,陆军更是开战以来连续三次被德军赶下海。但是从宣传意义上,这极大的有利于美国国内的舆论战争,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欧洲之盾的希腊/拜占庭地区被残暴的法西斯军队占领摧残成为了美国国内宣传的利器。战争进展如何事实上并不重要,无论是希腊军队在伊庇鲁斯全歼了意大利军队,还是被德国坦克从背后捅刀子,无论是日本舰队偷袭珍珠港,还是不偷袭——美国国内的舆论战争和大利益集团的政治较量才是美国是否参战的决定性因素。而美英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决定了英国愿意通过出让英联邦,盟军乃至西方世界主导权的方式换得美国支援(而非换得与德和平)。
如果德意日之间没有明确的军事合作,意大利早在西部沙漠战役就会崩溃,英军夺取利比亚,希军夺取伊庇鲁斯南部之后意大利的继续作战意志是很值得探究的,最终很可能还是需要德军进入意大利稳定局面,这是拿破仑半岛战争的前车之鉴。最后英军主导的盟军还是会和俄军两面夹击。而日本在远东无论有没有德军支援,翻起的波浪都只是英帝国帝国边疆的一点小水花,暴打一下殖民地守备军或者欺负一下民国军阀;最终影响的无非是中国何时和是否与日和谈,何时获得全境解放,美国最终还是会对英提供大量军备物资,红军还是会阻止德军的攻势,德国最终还是会战败;即便是美国不提供全面对英支援,英军最终还是会在欧陆找到落脚点··· ···
在英国坚定不移地拒绝投降并且仍然控制地中海的时候,跑过去和俄国开战——为什么,到底为什么... ...Who wronged him... ...
十九世纪初干这个事的人叫拿破仑。如果小胡子觉得自己能干皇帝干不了的事情,他还不如拉上两个猪队友帮忙。德国需要意大利的海军和陆军在地中海北岸牵制英军。猪队友再猪,你也得拉他一把,不然他死了游戏更难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