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玩就玩把大的,把图95传回去
起飞重量180吨左右,最大平飞时速900公里,实用升限12000米,航程15000公里以上,载弹11吨,在二战时期就是无敌的存在。
如果改成“空中巡洋舰”,加装相控阵雷达和导弹转式挂架,可以挂近百枚空对空导弹,远程到中程,足以扫干净空中目标。
如果改成预警机,顺带电子战功能,带上反辐射导弹,消灭对方的所有雷达。
如果带上激光制导炸弹和红外制导炸弹,战列舰和航空母舰都送到海底。
那这个就厉害了哦。
华尔不实的东西全放一边。
一万马力喷气发动机来四台配马刀桨,传统上单平直翼结构。
火力火控按Ac130配,对面能有飞机飞起来算我输。
完美符合题主要求的战斗机:
AIM-9L表示空战不用打了,AGM-65表示舔地不用看了。除此之外,极速590kph,没导弹了打打F4F这种海军飞机毫无压力。
就算不带导弹这种作弊器,直接在F8F-1身上装个AI-20D,4250hp的马力可是比R-2800-30的2250hp大了快两倍,不加强结构强度可能会直接飞出去……加强结构强度之后我看好海平面破800(大雾)。反正末日活塞都打不过,二战弟弟们还是往后稍稍吧。
只是要求螺旋桨啊?
简单啊:上涡桨就行了。二战时,没有一款战斗机发动机能稳定输出2000马力的,即使不考虑体积重量限制,上限也是3000马力。
而涡桨……3000起步,轻松过万,怎么比?
好好设计的话,连早期的喷气机,例如说me262,流星,f80都能吊打。
……其实排除掉很多过于明显的开挂选项之后,这个问题依然可以引发一些有趣的思考
例如,假设条件限定为传统意义上的狗斗战斗机,又比如限定不使用现代弹药,单纯使用现在的技术去“制造一种螺旋桨战斗机”。甚至限定在“如何使用最低限度的现代科技去造一架碾压二战时期性能的战斗机”。
这样会让人逐一思考各个相关的细分领域,思考哪些技术突飞猛进哪些技术停滞不前,哪些技术是开挂,而哪些技术其实没有质变,这样一路探寻下来反而有更多的乐趣。
(题外话,俺在这方面干过最蠢的事情,是思考了一秒“如果以现在的技术造一种坦克……”=.=)
当我们排除掉各种导弹甚至核弹之类的外挂而专注于飞机技术本身,而且将作战目的定位在高机动空优作战而非把大家都摁在地上摩擦摩擦之后,我们就不难发现:
虽然战后“战斗机”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螺旋桨”方面的技术发展却非常有限。
首先是航空活塞发动机几乎就停止了发展,越来越局限于低端超轻型飞机领域,其次,作为“螺旋桨”领域最大的突破,涡桨乃至桨扇发动机的主要发展方向还是在于经济性和功率而非速度。
原因无他,当然是因为在速度等方面,不管哪种螺旋桨跟喷气发动机相比都毫无意义,所以也就几乎没人往那个方向研发了。
说是“几乎”没有人……是因为,相对于咱们在这儿以非常有限的知识进行脑补过过嘴瘾,确实还是有人真的动手了的……[羡慕羡慕羡慕羡慕羡慕羡慕……]
晨枫好多年前的一篇文章《假如喷气时代没有来临》中,曾经提到过Dave Rose这位神人和他自制的飞机
分别是1700马力V8活塞机的“叛逆者”和2x2500马力V8活塞机的PR-4,速度接近1马赫。
2.5吨重量5000马力,想想就过瘾……要知道德哈维兰大黄蜂也就4000多马力,6~10吨的重量,常规布局巨大的三个迎风面,那个接近2000m的爬升甚至速度就已经让当时所有单发电风扇惊掉下巴。
但是这麽多年以来,我也没再找到后续的新闻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嘛……不过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以现代技术造螺旋桨飞机的大致思路的,结合现代战斗机的发展,可以推理出这样一个大致的设计:
1、静不稳定,这个算是现代战斗机的基本了。这一点需要结合下面一条的发动机布局;
2、后置双发,最好是串列,其实并列也能行……这个对于涡桨来讲麻烦比较多,涡桨的话就单发好了,或者直接用桨扇……
这样除了空出机头的各种好处之外,也能让全机重心大幅后移,适配静不稳定设计。(这是和二战末期那一票推进设计本质不同的地方,那时候的推进布局为了保证稳定性,发动机还是要尽量靠前,用长轴驱动螺旋桨,或者用尾撑之类的设计尽可能远地配置尾翼,震电和XP-55是罕见的静不稳定鸭翼设计,都不成功,但是这对于现代飞控来讲极其简单)
在堆活塞机的情况下,假设总体效率能达到上面那个2500马力V8的水平,那么一个X-24发动机的动力就能达到两台巨黄蜂的水平,双发就达到15000马力,涡桨的话更没问题,而且重量轻得多,总之动力堆到万马力级是王道;
这个功重比大概是什么概念呢……同等总功率的史实飞行器,最有趣的大概是共和XF-12,跟B-50一样的4x巨黄蜂,14000马力,重量是45吨↓
这货速度能到765,初始爬升率670m/min倒是不算多高(毕竟45吨……),然而双发还可以爬升,单发都能维持平飞……
如果咱这货的重量向F-16看齐,那爬升率都足够吊打德哈维兰大黄蜂了,而且其实应该用不了那么重(?)
3、共轴反转推进螺旋桨,需要使用小直径大宽度大根梢比的马刀桨叶,最好使用涵道螺旋桨。
关于涵道螺旋桨,参考这个回答
我自己对此认知有限,只能参考现代涡扇发动机的原理,大体认为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很可能会得到一架超音速的螺旋桨飞机……
…………嘛,即使不超音速也没所谓啦╮(╯_╰)╭反正至少速度性能是远超二战极限水平甚至超过稀有熊了,而且涵道桨还能附赠推力矢量控制哦←www←
……例外的情况是o___o如果用了桨扇,那大概就不适合加上涵道了,否则………………←wwwww←
至于外形……你可以随便脑补一种现代战斗机,把尾巴换成涵道螺旋桨就差不多23333
考虑了一下鸭式布局还是常规……虽然鸭式和推进搭配得比较好,但是鸭式梯形翼/平直翼罢……优势没那么大,三角翼又完全没意义……所以可能常规布局就行,来个哥特边条保障涡升力←w←cos一下史上最强平直翼不是挺好的嘛2333
这样一来,至少在动力方面保证了速度、加速和爬升,而且可以带来极大的载荷能力,
布局上保证了敏捷性和大迎角性能,也带来了更方便的航电和武器潜力,
那么不管玩能量还是玩角度都可以具有现代战斗机的一流水平,别说碾压二战时候的任何东西,有可能在特定包线区域里都不虚真正的现代战斗机……(暴论
至于现代的信息化设备乃至武器,当然都是战力倍增器,但是即使都不使用,依然足以全面超越二战水平。
……当然飞控计算机是决不能少o___o要不然静不稳定的玩意儿咋飞……
后倾弹射座椅也要,要不背后飞转的大刀片还真是过于吓人……当然抗荷服也是必需品。
…………如果用超音速桨叶的话,倒是可能不需要抗荷服了,因为恐怕需要无人驾驶,要不那噪音伤害简直……
———————————问题的疯鸽线—————————————
这里存在一个小问题,就是这样的气动是未经验证的,原因当然是战后的科技树根本没有也不可能往这个方向点……哪怕是上面那位老兄的竞速机,也只点了高速科技而没点高机动性。从论文搜索的结果来看,应该确实没人研究过这种领域……(当然很可能是因为我的搜索力太渣就是了……)
而且甚至是二战及战后早期的时候,各种推进/前拉后推布局的战斗机,也都没有一个大规模投入实战或者至少积累了大量飞行经验的……
这样一来,大迎角机动的时候的气流,尤其是脱体涡对后置螺旋桨(还是涵道桨或者甚至超音速桨)的影响,根本就无从得知。也就是这设计会不会拉个机动然后叶片就天女散花之类的无法保证。
不过逻辑上讲,脱体涡总比气流分离要好得多……所以大概是没问题的罢
最后的P.S.:为了防止有人不知道,提一句好了:
桨尖超音速是没有任何技术难度的,真正有难度的是如何延迟音障的发生和降低激波强度,也就是在不超过音障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桨尖的线速度,并且在发生了激波的情况下降低激波阻力,减少气流速度损失,这时候才需要各种超临界啊大侧斜之类的复杂设计。
实际上,早期涡桨机里面就有好几个因为桨尖超音速问题,造成了骇人听闻的噪音的……但是除了噪音问题之外,其他方面都也还好,并不会因为局部音障而发生桨叶断裂之类的问题。
在速度方面,真正的问题在于发生了激波之后,激波后的气流速度会减小,加上激波阻力造成的效率暴跌,使进一步提速变得代价过于高昂。
这就和常规排水船型过40节的问题差不多,不是绝对做不到,而是谁做谁傻【口毕~】
P.P.S.:找到了个关于高速螺旋桨项目的极好资料!
从NASA的这个试验来讲,至少到M0.93为止,螺旋桨至少还算堪用,而且还有一定的提升潜力
相关问题:
(这个是尝试了一下限定双发涡扇并且用拉进螺旋桨的,恶趣味上头了光速摸了个奇怪的鱼……)
--------------------------------------------
更新一个好玩的东西,我都不知道这东东已经真的造出来了……
Otto Aviation公司以极限经济性为目标开发的商务机,承诺能以740km/h的速度巡航,油耗仅相当于常规公务机的1/8,运营成本约为1/6,而航程则是两倍。
仅仅使用一台500马力的RED A03重油柴油机,液冷V12。
虽然这个就是典型的我最开始说的,进化路线完全放在经济性而非速度等方面上,但是确实也证明了“现代空气动力学在螺旋桨飞机上也大有可为”
君子以德律己,小人以德律人
这是绝对的真理,因为道德本身由于非强制性就不能“律人”
谁用道德律人,谁是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