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开宗明义:梵天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的固定形象其实是一位婆罗门仙人,老人形态出现的时代虽然早,但因为梵天本身形象的模糊,他并非一定/一直是老人模样。现代年历画和电视剧中头戴华贵金冠白须飘飘、像一个年老国王的样子是很晚才确立的。
与此同时,毗湿奴本尊的青年王子形象是长期比较固定的。湿婆本尊形象则随时代与地区多变,其中也不乏老人形态。
首先,神灵到底应该是什么模样,最早可以从宗教典籍里找描述。
有的神灵形象固定得很早,比如吠陀里明确描写过因陀罗肤色金黄,楼陀罗双唇秀美,披着发辫。
但是梵天没有这样的早期形象。梵天本身就来自于一个抽象的概念,梵书的时代生主与祈祷主/祭主混合而逐渐产生了梵天这个人格神 。而生主和祭主两者都是祭司,也是祭祀化身。他们作为创造者创造万物的方式是通过祭祀,因而他们也被视作为祭祀/祭品本身(所以生主才会变成鹿,并且被楼陀罗射穿)。既然是祭品,那就是个抽象的乃至中性的概念。实际上,就是直到梵书时代创造主才被认为是一个男性,而真正完全地确定其为"男性神灵"则要到奥义书时期了。他是一直都没有一张鲜明面孔的。
(多说一句,梵天地位下降也和这种关联有关系,因为梵天/生主=祭祀,而祭祀本身的重要性随着印度教改革下降了。这里的祭祀是重视仪式本身的yagna,不是面对神灵执行的puja。)
其实,真正让梵天与老人形象联系在一起,是从两大史诗时代开始的。罗摩衍那里称他为老祖父(pitamaha,这成为梵天的一个固定称谓),而在摩诃婆罗多里,虽然他很不庄重地继承了生主与自己女儿的风流韵事,但同样也是在摩诃婆罗多里,他替代了原先大匠的所有职能,同时也确定了他与婆罗门群仙的关系:他本人是所有婆罗门的始祖和领袖,自己也是婆罗门仙人的代表。
由此可见,从梵书到史书时代这段时间里,梵天的形象发展实际上是两条线,一方面融合了所有的创造神(生主、祭主、大匠),便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生主=祭司=婆罗门=仙人的形态。但另一方面,梵天还混进了先人之神的神格和形象,这才让他从抽象的造物者变成了"老祖父"。
这两条线就是在梵天的老人形象上发生了重合。又是老祖父又和长须飘飘的婆罗门仙人们混在一起,那他肯定也是一个白胡子老头了---这样的概念很自然就形成了。
这段时期的梵天形象出现在犍陀罗时代的佛教雕像中,那已经是史诗开始流传之后的事了:
各种各样的犍陀罗劝请像,左边的是梵天。
但是,这两条线并不一定总是重合。相比老爷爷模样,梵天婆罗门仙人的形象还是更加稳固一些 。笈多时代开始为印度教神灵们修庙造像,陆陆续续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工艺论(Shilpa Shastras)或工匠经,对于神像应该是什么模样有了明确的描述。大部分工艺论,比如著名学者野猪日(意译,Vaharamihra)的Brihatsamhita里的梵天形象只规定了他有几张脸,几只手臂,持何种器物,但尤其强调的还是他的婆罗门特征:水罐念珠贝叶经和发髻,可以说诸神中没有谁比梵天更像个婆罗门了。
在稍微后期一点的工匠经如Rupamandana中,散见梵天应该有胡须的规定。
因此,我们看各朝各代的梵天形象,有的是老人,有的不是,有的时候只有一面脸是老者模样,但肯定是一个四面的婆罗门形象。
六世纪马图拉梵天像:
总体来说,越是到了后期,梵天的带须老人形象就越明显。
说白了,这就是因为梵天一开始太过模糊,手持的念珠水罐吠陀经构造不出一个具体的形象。他是个老人,这其实是一种人们对他的“想象”和“概念”,后期这样的概念反过来影响到了后期宗教典籍。
这种不固定至今仍在,哪怕是在影视作品里你都会发现,虽然现在白须红脸蛋的老干部梵天是标配,但过去南印电影里也是有中年男人形象出现的梵天的,而就如 @何赟 老师指出的那样,东南亚梵天形象也是和印度本土不一样的。
而湿婆和毗湿奴呢?
根据Pratapaditya Pal的看法,除了婆罗门仙人色彩较重的梵天和阿耆尼有胡子,绝大多数印度教众神都是被看作是“永葆青春”的,表现在工艺论/工匠经中,他们都被描述为具有十六岁少年/少女的外表。
具体到个人来说:毗湿奴虽然一开始形象比较模糊,但作为太阳步伐化身=侏儒=少儿神,后来又很快与富天(Vasudeva)崇拜及孩童神(幼年黑天)崇拜合一,和老年形象就没什么关系了。在印度教诸神开始大规模造像的笈多时代,毗湿奴是皇室神,美丽的年轻王子形象非常深入人心。到了虔信运动兴起的中世纪时期,对毗湿奴本身美丽的强调本来就是崇拜的一环,这就决定了他是不会衰老的。
笈多末期的毗湿奴像,德里印度国立博物馆藏↓
湿婆的情况稍微复杂些。吠陀中,湿婆的前身楼陀罗本身就被描述为永不衰老的年青神祇,此后又一直与生殖活力联系在一起。南印继承了这个概念,甚至作为赤身露体的苦行僧时,他也是青春活力与性诱惑力的化身。同样地,湿婆也曾是南印波腊伐和朱罗王朝的王室神,尤其以一家人形象受崇拜时,湿婆看起来就是一个年青国王。
但与此同时,湿婆的形象自从兽主派萌生开始就一直和苦行者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北印,人们是按照现实中的苦行者来想象湿婆的形象的。摩诃婆罗多里优波曼纽与黑天所见的他身着白衣宝相庄严,但有些往世书里他却是年老而如豺狼喜好肉食的可怕形象。但是,也许因为描述得很具体,反而让湿婆面貌的变幻不定呈现多面多姿的特点,在十七世纪后北方细密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湿婆时而是衣不蔽体的年轻苦行者,时而是老头,时而是头戴王冠的贵人,全看你自己怎么想象了。在孟加拉地区,他是留着大胡子的大腹便便的糟老头,私心觉得,这是孟加拉地区对湿婆“糟蹋了我家女神”的愤慨表达方式…
当然,到了现代,“年青苦行者”的形象变得越来越流行了,这同样与诸神应该“永葆青春”的概念是相关的。
因此,神灵的形象永远是随着人们对神灵理解的不同在改变的,虽然构成神灵形态的有一些基本不变的要素,但是在基础之上的表象则随着时代和地区的不同有着丰富多彩的差异,某个时期总有一种形象特别受人欢迎,但这种趋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谢邀。
其实问题有点不太严谨,梵天(Brahma)也有年轻小鲜肉的模样呐。而且真说起来,泰国的四面佛也是梵天嘛,你看他是不是挺青春的。
不过大方向上,我懂你的的意思,梵天的确经常是老人形象。
梵天为什么形象是“老”的,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梵天的前身是生主(prajpati),而他又是造物主,所以他的形象是天父(pitamaha)。所以,造像时给他赋予了“老父亲”这个身份。
其二,我之前写过印度教的时间观,宇宙的一个大轮回就是梵天的一生——而此刻,注意,这里的此刻,指的是最近的这十九万年,正值梵天的老年,所以他的形象是老大爷的模样。(参见:从劫波到刹那,时间都去哪啦?)
另外,湿婆和毗湿奴,前者脱胎于兽王、野蛮人;后者则是被武士阶层拥护而逐渐走向神坛的主神,这二位的形象的确是相对更年轻的。但其实并不绝对,湿婆有1001个称号,毗湿奴有二十四座化身,也有不是青年帅哥的形象。
最后,送上我保存多年的一副梵天画像。你大爷始终是你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