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见过哪些厉害的领导? 第1页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既懂技术,又通权术。


user avatar   liu-yun-fan-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说我的领导吧,实权省厅党组书记、厅长。

十年来我经历镇县市省四级部门,见过上千个、近距离接触过几百个各级干部,现在的领导,是我见过所有干部里,最厉害的。

以下内容皆客观描述,并无夸大。

1.超强的学习能力。他是跨部门调入我们厅当一把手的,上一个部门和现在的工作没有交集。为了能迅速掌握业务、让我搜罗了单位涉及的所有文件资料和业务书籍,在书架里堆的满满的,每天研究学习,不懂就找处长和业务骨干请教,短短半年,竟然比上了十几年班的同事研究的还要透彻。

2.坚持每天早起。他每天早上六点甚至更早起床,六点半从家里准时出发,七点到单位。七点到七点半签批文件,七点半单位供应早餐,八点到八点半继续签批文件,八点半开始正式开启一天的工作。所以同事们正式上班时,他已经工作了一小时。因为他七点到单位,我必须六点到单位,所以我必须五点钟起床。我没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但是我每天都能看见早上五点的大铁西。

3.勇于担当。我们厅经过十几年的积攒,存下了数十件历史遗留问题,基本都没有政策依据和规定支持,但是当事人确实有委屈有冤情。之前也不是不想解决,但是解决起来非常繁琐,一个是时间久远证据链不容易补齐,一个是找不到支持依据。我国是92年取消粮票制度的,所以这二三十年是飞速发展的时代,规章制度的更迭也快,好多历史遗留问题就是政策性变化引起的。厅长来后,头两年着重解决的就是历史遗留问题,大小开了三五十次专题会,找到了各个涉及厅局、业务骨干、法律专家,一个一个问题研究,一个一个事件定性,就是为了给当事人一个公道。最后在他的推动下,一一圆满解决。他常说一句话,我的身份是用来承担责任的,有你们处长们承担不了的责任,可以告诉我,需要承担我可以承担,比如历史遗留问题,能解决早解决了,不能解决总有需要突破政策规定的地方,这种突破就有我来承担责任吧,万一未来真的哪里不合法,问责我就好。这话何等大气,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原来一天接到十几封求助、举报信,现在基本没有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的了。

为了为领导负责,我特意找我们的法律顾问,把五十多件历史遗留问题的材料和处理方式还有形成的会议纪要,都给他了,让他从法律角度从头到尾好好审一审,突破点规定没什么,突破法律就是大事了。所幸法律顾问出的《法律意见书》表明,没有违法的地方,我的心也落了地,算是给领导上了个保险吧。

4.度量大。我们有个被雪藏了十多年的业务骨干,为人忠厚踏实,业务数一数二,性格耿直执拗,短于察言观色。领导把他推荐启用为处长,业务干的非常好。领导不止一次在会上说,好多人都来他这推荐自己,希望得到重用,就这个XXX没找过我,就他的业务和风评好,所以就推荐启用了他,现在看看用对了。

有一次晚上八点多加班会审个重要文件,这个处长的执拗性格上来了,不顾情面当着一屋子人,给厅长一顿反驳,用词很冲,毫不留情,我咳嗽了几声提醒都没起作用。两个人争论内容彼此都没错,厅长考虑的是全局,处长考虑的是他负责的战线,所以都不服输,后来厅长面子实在挂不住了,把处长赶走了,自己气鼓鼓的回来办公室。处长扬言不干了要辞职,厅长扬言你辞职我就批。在场的人都吓坏了,不敢出声不敢动。倒是把我忙坏了,赶紧找办公室主任去安抚厅长,找在外省出差的分管副厅长给厅长打电话代为道歉,找人事处长去安抚那个处长,我又两头说和和稀泥。

后来那个处长也没来道歉,倒是厅长在三天后的一次会议上,主动缓和了气氛,两人算是逐渐恢复常态了,现在没有任何隔阂。处长收敛了一些执拗,厅长也知道他的性格,没放在心上。

我服务领导四五年,从没有批评过我,也没有说过半个脏字,哪怕很生气了,也就是一句话反复说几遍,算是表达不满了。也没有对下属拍桌子、扔材料,顶多说一句这么干可不行,这是不负责任。但是单位的厅领导和大小处长都十分尊重他,可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吧。

5.非常敬业。办公室没有电脑,他们这个年纪的人也不太愿意捅咕电脑,所有内部账号密码都由我代管,所以我需要每天早上6点到单位把需要签批的文件从电脑里打印出来,按照轻重缓急排好,需要提示的部分贴标签,领导签批完,我再录入到电脑里。所有空闲的时间(虽然很少),他都在办公室学习或者看文件。手机上除了自带的软件,就下载了个学习强国和微信。五点半下班后,常常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就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到七点没研究完,怕耽误我们下班,就把文件带回家接着研究,自笑称是放学的家庭作业。

有一次突发疾病紧急送医,医生强烈建议术后休息一周,他休息了三天就赶在周一回来上班了,为了保持好身体状态,戒了烟酒,到今天也没再碰过。

6.cpu强大。这一点我最佩服他,每天有时开四五个专题会,这一点大家不要说文山会海什么的,每个专题会都有具体的任务的,每个专题会都会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有的问题不是一个两个部门能解决的,所以需要把大家叫在一起,共同研究。换句话说叫做解决问题,说习惯了就是开会了。

我佩服他的是每个会的内容都不一样,难点问题也不一样,一个会结束休息两分钟接着开下一个会,他竟然能无缝衔接,接着娓娓道来,这种随意切换的能力,得需要脑袋中有多少干货才行。我旁听的云里雾里的,他竟然能抽丝剥茧,找到问题关键,一击得中。

7.格局高。好多难点问题,副厅长们都领着分管处室研究好几次了,都没找到更好的办法。但是到厅长这里,他能跳出业务甚至跳出厅局的层面,在更高维度解决问题,这种大局观真不是一天两天能养成的。处长虽然业务好,但是往往被业务框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思维跳不出来。就像是他们一直在算十个一相加等于几,处室用的方法是一加一加一加一,厅长用的方法是一乘十。

格局高的另一个体现就是有的事件涉及到地级市的层面,或者兄弟厅局,推进的慢了、进展不顺利了,他也不拿业务卡着做交换,而是写一封亲笔信,最后还得用上“恳请予以支持”等字样,基本上信到事解。

8.记性好。每天那么多事、那么多文件,他竟然都能记得差不多,常常跟我要半年前哪个部门哪个方面的哪个文件,有时候我也懵,后来不得不把所有递给他的文件,自己都认真看一遍,再登记上,这样他说的文件,我也知道的差不多。

9.没有架子。有些官员走路虎虎生风,自身气质高高在上,让人一看就是当官的。我们领导不认识的一看就是小老头,常常在单位碰见年轻人都要开两句玩笑。周末要么出去调研,要么在单位加班一天。没有疫情时,加班那天的中午,我就和司机、办公室主任带着他去小面馆吃炸酱面、牛肉面,四个人四碗面两个小咸菜,不到一百元,我和司机还得格外喝两个饮料,虽然他总叨咕碳酸饮料不健康。

10.自己写材料。我们有研究室,专业的材料处室也提供,但是他基本都会大改两次,改的更接地气,更通俗易懂。他总告诉处长们,你们的材料如果找一个一点都不懂的人听,也能听明白,那才算好材料。这一点有点像白居易对诗的理解。好多意识形态的材料,只要他有时间,都会自己动笔写,在纸上写的秘密麻麻,还粘贴了不少报纸书籍上裁剪下来的段落。我根据他的草稿,敲成文字,他再改两遍。等真正需要发言时,基本都不看稿了。

11.礼贤下士。有的单位一把手,副处长根本见不到。他不止在一次会议上跟大家说,业务不要越级汇报,跟自己的领导汇报就行。如果个人的事,有什么心里话要说,可以随时跟秘书预约,秘书安排时间见面。所以我总在他有半天空闲时给他安排一些副处长、科长甚至科员见面。这些人每次谈完心后,都很高兴,工作的干劲也更足了。

12.三观很正。我领导常常告诉我,做人要善良,尤其是你当领导以后。每个刚入职场的公务员,他的第一任领导对他的影响,往往是终身的,我们厅长就很庆幸遇到的第一任处长人非常好,让他有了个好的开始。所以他也希望我们能不断的影响新人,给他们以正能量,以好的开始。

他不知道的是,我也常常暗自庆幸,有幸遇到了他。我愿意用我的一切努力、谨慎、正直、善良,为他分担一些工作,助力他更好的履职尽责,希望他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居庙堂之高则造福群众,处江湖之远则安享晚年!

我是南柯太守,职场的困惑烦恼,就找我聊聊吧,省市县镇四级工作经历,吃过好多猪肉更见过好多猪跑,有丰富的答疑解惑经验,也是知乎官方首批内测音频咨询咨询师。有时天大的事,一语道破“天机”后,也都不过尔尔,愿用我的经验,助你脱离苦海!


user avatar   daogesuib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遇到一个“庸懒”的领导。第一印象看上去游手好闲,但激情四射。


当年我人年轻,他成天夸人往死里夸!特别在上级领导面前,那个夸得下属象他亲儿子:能干!聪明!能力强!夸得下属自信满满打鸡血!


布置任务时,他会非常诚恳的语气讲:你办事,我放心!放你放手去干,当遇困难汇报时,他哈哈大笑,一副举重若轻的感觉“我告诉你方法,自己解决!”


为什么说他慵懒,因为你发现他很少在办公室,很多时侯应酬上级领导去了,但争取了一项又一项一般部门享受不了的待遇,加班津贴!人手笔记本!生日补助!夜宵补贴!甚至父母生日津贴......

一群加班狗拿着丰厚的报酬炽高气傲的回家,特别有尊严!


你认为他是真的庸懒,那错了!


说两个细节,做错了事,他会很严厉的看着你,一脸不爽,直到你当面总结过错,提出建设性意见,他点头会心微笑,一副孺子可教的感觉。


第二个细节。他会放手让你做,然后精明的核实你完成的情况。


当然他总会在下属能力极限的边界推一把,鼓励一把!虽尽了力犯了错,他会拍拍胸口“有我呢!怕什么?”


他甚至可以让并不是中层的职工代表公司到下属单位参加重要会议并讲话,让每个他的手下都让人感觉特别牛气。他甚至可以授权中层领导在权限范围内当机立断,就人财物立马表态,所有人都感觉在他手下干事风光无限!每一个他手下的人就是一个个拼命工作的一方诸侯!

对了!对待职场争斗方面让我特佩服的一件事是,当年我和办公室年龄相仿的小刘美女竞争中,才干上我总压她一头,有一次,她可能是终于受不了处处被压制,或许还有些妒忌的心态去打我小报告, 他听完哈哈大笑的说:“哎呀!你追求上进我就放心了!”然后话锋一转:“你们都是群优秀的年轻人,你比小毛做事更精细,更体现人情味!这次有个重要接待你去负责!给我好好干!别给我们一处丢人!我帮你!看小毛神气的!”

这件事是他高升时,已经担任接待办主任的小刘在饯行宴上抺泪讲的。
那时,我们真认为他无所不能,却又如此亲切!


他培养了N多牛人,那是一群很年轻就可以独挡一面,通杀四方的人,他自己也平步青云。

这是我工作以来见过的最厉害的一个人


user avatar   da-li-ya-wo-bo-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3年西北某暴躁副县长惊闻初中门口有小混混收保护费,一怒之下带着钢管在初中门口从下午上学等到放学,与四个混混大战十几分钟,最终因致人轻伤被请进局子给人赔钱后被县委书记捞了出来.....


user avatar   tmrj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一个心里排第一的~

最早,他在地级市组织部当副部长(正处级),后来平调我们这儿当局长来了。

大家知道,我在一个窗口小单位,是这个大局众多下辖单位中、不起眼的一个。

因此,我们和局长并没什么更多的交集,我最多只能在全局大会上远远的看到他,在那里、极具煽动性的讲着话。(语言能力爆表)

后来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省里的上级对口部门找到我们单位,希望在我们窗口做一个项目。

我们头儿心花怒放(有政绩),找局长汇报。

局长说,好的,你们去做。

后来,这个项目做的还不错。

局长脑瓜子一转,把分管副市长和省厅对口领导都请来了,让我们单位全力发动,轰轰烈烈的搞了一波邀功式宣传。

上至分管副市长和省厅领导,下至局长和我们头儿,人人脸上泛着红光。

当然,这种活动你懂的,下面能累的吐血。可能,我的办会接待基本功就是在那时候锻炼出来的吧。


事后,上级对口部门又来联系,说想再做一个。

这就有点微妙了。

不得不说一句,这种项目,看着很有政绩,实际却“遗害”无穷。

因为它不是暂时性的,而是会永久的增加窗口的工作量。

换句话说,刚接手的时候,社会效应很好。实则一旦黏上,未来甩也甩不掉。

等到热度一过,这种项目就成为了烫手山芋。在编制和经费越来越紧张的今天,可不就等于是“遗害无穷”么?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既然如此,省厅为什么要做?我们头儿为什么要接?

道理也不复杂。

首先,省厅可不在乎工作量的问题,它只管提出需求、找人承接就行了,反正具体不用它自己经办。

项目启动的时候,大家一起剪彩、风光无限,但事后,省厅一拍屁股就不管了,而你却得把这个项目永远做下去。

而我们头儿接这种项目,当然也是会有很多小九九的。

第一,作为小单位的一把手,这是难得造一波大声势的机会。为官的,绕不开这条路的。

第二,我们头儿曾经得罪过上级对口部门的领导,想要做些弥补,修复些关系。

第三,尽管项目确实会增加工作量,但毕竟谁也不是先知,将来会发展成啥样谁也说不清楚。

最终,我们头儿把第二个项目也接了下来。


说来省厅也挺过分的,他们又拿来了第三个项目,问你们可不可以再接一个。

并且说,这肯定是最后一个了。

我们的头儿无比犹豫。

从好处讲,接了,我们头儿算是彻底把省厅的马屁拍好了,毕竟接了那么多项目,为省厅解决了大问题。

同时,我们也变成全省承接该类项目的no. 1,可以长久的以第一自居。

坏处么,工作量越来越大。

不过,我们头儿的内心天平是倾向于承接的,毕竟也是最后一次了。

这即是其所处位置的局限性,也是一定程度上被荣誉冲昏了头脑。

当然,我们头儿又去向大局长汇报了。

局长略有所思,然后说,我觉得你们不能再接了。

据说,局长并无什么特别的语气,但结论却不容置疑。

我们头儿一下子明白过来,没有任何反驳,赶紧去向省厅打招呼,表示我们局长不想接第三个了,深感歉意。

省厅的领导也是人精,只说了四个字:听明白了!

故事就此结束,并不复杂。

一句轻轻的话,似扭转乾坤。

今天,无论是局长、我们头儿、还有我,我们都已不在原系统了。

而当初的决策,却仍在发挥着它的效应。

这么多年过去了,单位里所有的员工,都在叨念着,还好当年没有接第三个项目,不然我们今天更要忙死了。

对此,我在思考一个问题。

大局长,虽然是一局之长,可他和我们单位关系很大吗?

不见得,全系统的下属单位有好几个,而且我们单位级别低、人数少、很不起眼。

其次,我刚才分析了我们头儿承接项目的一些背后原因。我是知道,大局长知道吗?

不一定清楚。

但是,作为一个局的最高决策者,他似乎总是巧妙的把握着一些底线,敏锐的嗅到一些气息,掌握着难以言喻的平衡。

很多东西,他感觉的出来。

关键时刻,只有他极为清醒的说不。


后来,他升职了,到四套班子里任了个副职(副厅级)。

新到任,他发现这个单位的作风非常浮夸。

上至领导下至科长,开口闭口就是要团结在市委书记身边,市委书记如何英明,市委领导如何神武。

本来好好的一个工作会议,硬是开成了一个吹捧大会。

从贯彻落实市委书记要求开始,到紧跟市委书记步伐结束。

我知道很多人都反感这些,但这些是有风气的,全场从上到下都这么说,你不说,你是对市委书记有意见?

况且,虽然内容空洞无物,但人又没说错,团结在市委书记身边不对?贯彻落实市委书记要求不对?

体制内的症结往往也就在这里。

当然,如果他是一把手,他可以提出改进作风,要求大家聚焦具体工作。

可惜他也不过是个副职,排位也不靠前。

正因为如此,我佩服他敢言敢说的气魄。

他在大会上说:

“很多同志的发言三句话不离市委,听起来没什么问题。

但是,我告诉大家,近五年来,我们换了四任市委书记,平均一年多一任。

我们当然要贯彻市委领导的要求,但你要清楚你究竟是给谁干,你不是给某个个人干,你是给党干,为党的事业干。

如果你张口闭口市委书记,那么我不清楚你应该追随哪一任市委书记,你工作的准心究竟在哪里?

只有立足于为党干,你才能一以贯之,聚焦于你的工作,而不是说来说去言之无物。”

——这样的语句,我在网上匿名说,和他在大会公开说,风险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我觉得他魄力非凡、与众不同。

当然,肯定会有朋友觉得这很无脑。

其实,作为副厅级领导,我相信,他是有备而来,说这个话,杀一杀那股浮夸之风,也给自己立威。

同时,他也应该充分估计过自己的处境——在四套班子里的边缘副厅,反正别人也动不了他,可言可说的空间就比较大了。


第三个,是他曾和我聊起的故事(我之前写过一次)。

那时,他在地级市当政府办主任。

他说市长赴宴一般都会带上他,上了酒桌,开始发名片。

一般人吧,收了名片寒暄一阵就完了。

你猜他在干什么?

他在强记这个人的座位,长相,姓名和职务!!

用短短的时间,把人的相关信息都对上。入座后还要时不时再复习一下。

酒席散后,在车上,已经喝高的市长开始问他,谁谁谁边上那个是谁啊?

他对答如流,是某省厅的X局长等等。

原来,记人识人不光是先天的,还有后天的这种做法!

他告诉我,自己不得不强记,不然市长会觉得你这家伙就是来混饭吃的,一点都不上心。

有点意思。


最后,他是一个逆水领导。

逆水领导,就是做事,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原则,而不仅仅是看客观条件,遇到困难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客服。

与之相对,就是顺水领导,等到一切条件都具备了才做,不然就踟蹰不前。

在用人上也是如此,他看中谁,觉得谁可以用在哪里。

他就会调动一切资源提拔那个人,可以跨单位安排,为了一个员工动足脑筋,甚至可以到组织部要职数。

所以,他能把全局的干部队伍调动起来,谁想上、谁做事。

在他之后,我再没遇见这样的领导,大多都是顺水领导:

——这位同志很优秀,可是目前单位没有职数了,再等等吧。

越是这样,越让人对他印象深刻。

若干年后,物是人非,却仍然流传着他的传说。


user avatar   chun-huo-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以前部门的领导。

接近50岁,当时是正处,现在是副局。

就不谈那些官场啊,为人处世之类的了,只想分享三件真实小事。

第一件是,有一天周六加班,这位领导没有具体的事情,他就在他办公室等我们弄完他拍板,然后弄得差不多了我去他办公室找他汇报,他手上拿着一个iPad(他是少见的他这个年纪的果粉),正在玩一个类似于qq泡泡龙(不确定是什么游戏)的游戏,然后他又玩了几分钟等游戏结束后,我看到他认真的切换到qq游戏群对里面一群90后和00打字说:“对不起,我现在要去加班了,下次咱们再玩,谢谢!”然后跟我笑嘻嘻的说:“小李,抱歉久等,你说吧。”(他从不在正常上班时间玩游戏)。

第二件是,他喝酒应酬最爱带上我(我戒酒以前酒量极大而且从不失态),有一次他喝的大醉,那天没有司机所以我没喝酒开他的车送他回家,他一路睡到家,到了他家楼下我怎么也叫不醒他,喊他没反应,摇晃他也没反应,我越来越担心他真的喝太多了身体有问题,赶紧翻出他手机给他老婆打电话,我直接看的通话记录,没有“老婆”这个人,但有一个“小宝贝”,我就赶紧拨打了这位“小宝贝”,一问果然是他老婆(他老婆也接近50岁了)!几分钟后他老婆下来了,风风火火的,看到他醉态,气恼的说:又喝醉了!然后对着他耳朵小声叫了一声他的名字,神奇的是,之前我怎么都叫不醒的他蹭的一下坐了起来!一看是他老婆,他脸上露出一种非常不好意思夹杂着抱歉还有一点害羞的表情(他平时在单位都比较严肃,我第一次见他这种表情差点没忍住笑出了声),他对着对她老婆嘿嘿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也不反驳。他老婆一边数落他他一边继续嘿嘿笑,还是不争辩,然后对我说:“辛苦你了小李,对不起我喝醉了,我要回去了,你也早点打车回去吧,咱们明天单位再聊。”然后他接过车钥匙放进口袋后主动拖着他老婆的手进了电梯,全程没有一句抱怨或者责备他老婆,他老婆只好无奈的笑笑扶他上去了。

第二天回单位他又回复了严肃的表情。

第三件事是,我在他手下干了四年,他吩咐我做事,从来都会先说:请。比如:这件事请小李处理,或者,那就辛苦请小李跑一趟,去xx地出差一次。

他是个老华工的毕业生,个子不高,上班永远是同款白衬衣(我猜他有好几件同款),应该是他老婆给他烫的,每天上班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我印象里那四年他从未发过脾气,甚至从未大声说话,永远是平静温和。

他让我知道,真正的男人不需要气势逼人,他也让我知道,不管男人多么位高权重,尊重女人(尤其是自己老婆),才是真正的 男人。


感谢阅读。

小伙伴们,我自己有一个健身美食公众号,全都是干的不能再干的干货,所有的内容都是我自手打,有兴趣请关注我的私人微信公众号,微信搜:泵厂IRON。非常感谢!

有兴趣请关注,大量原创健身美食干货分享。

楼主私人微信:shaqoneal1

欢迎加我私人微信,咱们交流,感谢。


user avatar   chen-xian-sen-10-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驻港部队旅长潘浩明

刚去的时候听闻了他的许多事迹 听说他从团长升到我们旅当旅长的时候,他们团里的干部开心得不得了…因为他终于走了

这是一个严肃严格一丝不苟的旅长。经常看见他在路上把各种干部喷的狗血淋头,唯一能让他和气说话的干部只有政委。对干部极其严格,对兵和和气气。所以我们对他更多是好奇而不是畏惧。

半夜两三点工作回来早上六点不到已经在打拳也是常有的事儿。岗哨经常聊天的就是昨夜哪个常委深夜几点才回来,早上几点又在锻炼了。精神比二十多的小伙子还要好。

每天早上还带着机关的人出操 跳绳 平板支撑。跑步总在最前,反而是机关的干部跟在后面敢怒不敢言。还教战士打易筋经 咏春 和气的像个普通老人 如果不是见惯了他喷人…

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夜里经常有常委下班回来,但是我们夜间是巡逻哨,离哨位有点距离, 有时候乌漆嘛黑不注意就看不见人来。有的常委就会不悦,站在门前等我们去敬礼开门才进来。旅长就比较清新脱俗了,直接从杆子中间横着进来,要不就是绕过哨位自己走进来。

我们看见的时候已经晚了就慌的不行,他也不说啥,给他敬礼永远是一个不用的手势也从不回礼。最怕碰到搞政治的常委,当场说两句都是轻的,给连长一说就要挨整了。

这么扎实的领导又升官了。



emmmm..... 其实我本来想说的是潘旅长严肃认真 工作的时候连干部面子都不给 该骂就骂 。可能是我表述不清 让大家有所误会。

他不是喜欢乱喷人 ,而是工作的时候比较严格 私下比较和蔼。让人敬佩的是这么大的官和年纪了 搞训练身先士卒。也不是只骂基层干部,而是副旅长、主任、保障部长等等都一视同仁。


user avatar   jiang-hu-29-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个兄弟单位的领导,一个小国企。

这个单位由于前几任领导水平不高,导致这个单位人心涣散,刺头很多,是出了名的难管。这位领导在2005年末临危受命,去了不到一年就成了内外皆服的先进单位。说一两件听过的故事。

这个单位的副职B资历很老,二十多岁就担任二把手了,而且业务能力也比较强,原本觉得自己该扶正了,结果上级任命了新领导A。B很是不爽。A上任第二天,一早找到B说,我今天没有开车,能否开你车送我去趟医院?B不好推辞就开车一起去了。到医院后,A突然说,你父亲在哪个病房?B一愣,心想,父亲住院的事自己也没和别人提起过,他咋就知道了?但也只好告知在哪个病房。A进去后和老人拉了好一会儿家常,临走硬是给留了2000元。从此以后,B逢人便夸A有水平,而且积极配合A的工作。

A去了后了解到这个单位办公条件不好,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来资金,重新装修了一番,职工个个都好高兴,毕竟20年没有装修过了。单位很多职工遇到困难,都不需要主动去找A,A了解到情况后会主动利用自己的资源出面解决,很多人都是事后才知道是A给出面解决的。

A在职工大会上鼓励大家努力工作,增收后每一个人发放一台笔记本。在A的带领和鼓舞下,果然破天荒的完成了任务。次年春天要兑现承诺了,有几个人调到了其他单位,A仍然给这几个人发放了笔记本。这几个人回忆说,当时心想已经不在原单位了,一般领导谁还管你啊。结果A不仅亲自送去,还告诉说,笔记本是对去年工作的奖励,自然也该有大家一份。

A去了不到一年,这个单位就成了内外皆服的先进单位,只要他决定要干什么事,整个单位的人都嗷嗷叫的往前冲。十几年过去了,这个单位的人一提起A都满是敬意。

————————————————

没想到尽然过千了。

其实啊,归根到底就是人心换人心吧。有人把这当成是权谋,我到不这样认为。A领导我也有过几次接触,确实是古道热肠,准确的说,是个挺有人格魅力的领导。

再讲个听来的关于他的事。

有次当地组织知识竞赛,每个公司派三名队员。A也主动要求参赛,主动和本单位的年轻人进行内部选拔。年近五旬的A竟然脱颖而出。此后,他与另外两位被选来的队员,每个周末在办公室集中学习,最后获得了第一。据说,A在竞赛现场那是叱咤风云啊,把一群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比得毫无还手之力。


user avatar   jiashi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个一把手。


说说他的三件事。


1、他主持的党委会,和风细雨,却能解决棘手问题


这个一把手之前,单位开党委会,经常争执不休,甚至拍桌子,吵成僵局,党委会开成马拉松,还是议而不决。


这个一把手来了之后,局面完全改观。


每次党委会,都是和风细雨,很少争论,即使有不同意见,大家都心平气和,会议效率还极高,半天三个来小时的会,多的时候六七个议题,都能达成共识,顺利通过,形成决议案。


尤其是以往争论最多、最激烈、最难达成一致意见的人事议题,同样也都是次次顺利通过。


他是怎么做到的?


他的基本做法就是,会前充分沟通酝酿。


他说,每次党委会,真正开始的时间,不是会议通知里写的,某月某日几时几分召开党委会的那个时间,而是在坐下来开会的数天甚至数十天前,在就会议议题开始进行酝酿沟通的那个时间。


所以,他要求,每位党委成员,如果有议题要提交党委会研究,必须提前数天、将议题内容与材料送他审核,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提前量。然后,他视议题内容的难易与复杂程度,区别情况与党委成员进行沟通讨论,如有不同意见,甚至要多次反复讨论,充分交换意见,对不同意见进行协调,该 坚持的坚持,该妥协的妥协,必要时对议题内容进行调整,在党委会召开前,已经就重点问题基本达成共识,尤其是人事议题,更是充分沟通协调,凝聚共识。


这样,党委会召开时,党委成员对议题内容已经做到人人心中有数,对议题的意见在会前已经充分发表,每个人的意见在议题建议部分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尊重与体现,即使有成员对议题建议还有不同意见,但是,对其中的取舍原由,一把手在会前已经与他沟通说明,即使仍然坚持不同意见,态度也不会多么激烈,少数服从多数以后,也会坚持组织原则,在落实时予以认可或支持。


所以,每次党委会,气氛又好,效率又高,从不拖时间,上午的会,不会拖过中午,下午的会,不会拖到晚上。


党委秘书整理会议纪要,也觉得时间又充裕,整理起来也轻松。


2、化对立因素为积极因素


班子里有个副职,排位紧在一把手之后,算是二把手,喜欢给其他人提意见,也喜欢给一把手提意见,还常常不注意场合,不注意语气,不注意方式方法。


前任一把手,就和这个副职闹得很不愉快。也难怪,以这个副职的这个脾气与提意见的方式,其他班子成员也与他不是很融洽。只是,其他人的回旋余地大,而一把手不行,许多矛盾一把手躲不过,回旋余地小得多。


这位一把手来了之后,那位副职脾气和作派仍旧。


一把手对此保持淡定。


首先,他通过党委会提前酝酿沟通的方式,部分地化解了这位副职的一些意见,以及意见的突发性与尖锐性。


同时,对这位副职发表的其他意见,不论是当面说出来的,还是通过别人的嘴传到耳朵里来的,只有不影响大局,这位一把手都淡化处理,听若未闻。


直到有一个机会到来,一把手使出了杀手锏,使出了温柔的一刀。


那是一把手到任半年多后,上级领导来单位调研考察。


上级领导与班子成员座谈时,一把手汇报工作。汇报到班子建设时,各项必答题汇报之后,一把手脱稿开始了一段即席发挥,大意是:


我来之后,作为领导班子的“班长”,在工作上得到了各位班子成员的真诚支持与帮助。特别是……这时,一把手开始讲这位爱提意见的“副职”,开始讲这位“二把手”。


一把手说,尤其是某同志(二把手),作为一名资历老、经验多的同志,在工作中勇于负责,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对于我在工作中、对于党委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尤其勇于与我当面交换意见(这倒基本属实);发表意见很注意方式方法,注意场合,性格坦率,有意见就当面说,从不在背后说,真诚相见(这就不大属实了,有给二把手戴高帽子的嫌疑,不过,二把手可能确实觉得自己做得很好,觉得这个高帽子对他来说恰如其分,因为大多数人都容易对自己不当的处事方式给予正面过高的评价),而且能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只要会议决定的,即使与自己的意见不同,也能坚决服从,切实落实。


一把手这段即席发挥的最后说:在班子里,有这样的老同志真诚相见,支持我帮助我,我有信心团结一班人,把工作做得更好。


上级领导听了,微微点头称许。在最后做指示时,还专门表扬了二把手。


二把手感觉很舒服,很受用。


不知道一把手私下还做过什么工作没有,反正,这位二把手此后对一把手的态度大变,当面再提什么意见时态度相当缓和,背后几乎很少再针对一把手提什么意见或发什么牢骚,而且,还常常在人前人后称赞一把手,称赞他有境界,有胸怀。


3、保护被举报的下属


一天,机关纪检组将一封举报信送给这位一把手。举报对象是下属某个单位的一把手。


这个下属单位的一把手,工作能力强,能干肯干,比较强势,难免得罪个把人,平时对自己要求也严,没有在廉政上面发现过硬伤。


举报信举报的事情是,下属单位这个一把手,在女儿住院期间,违反规定,公车私用。


一把手看了举报信,找来纪检组长和分管这个下属单位的领导,谈了自己的意见。大意是:这个事情我知道。这个一把手的独生女儿在上学路上出了车祸,伤情较重,家长心情可知。


一把手说,我听到他女儿遭遇车祸的情况后,就给这个下属单位一把手和二把手打了电话。一是让一把手这段时间先把手头工作放一放,日常工作暂时让二把手盯一下,让他全力配合医院,先抢救孩子,给孩子治伤,都是独生子女,又这么小,一定要治好,千万不要留下后遗症。


我给二把手的电话说,这段时间,多操些心,保证单位日常工作正常运行。


同时,特别叮嘱他,你们单位要多关心一把手孩子的治疗,我们离得远,心有余力不足,你们一把手在个人事情上不好说,你作为二把手,要代表我们上级组织,尽可能提供一些实际的关心帮助,要让同志在关键时刻、在困难时刻感到组织的温暖。


一把手对纪检组长和分管领导说,下属单位这个一把手,平时精力都扑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从来没有就个人私事向组织上提过什么要求,现在女儿出了车祸,这种特殊情况下,用一下单位的车,跑一下医院,接一下会诊的专家,不论是谁办的,都不属于公车私用,都不属于违纪的性质,而是我们作为组织对干部的关心,是我们解决干部困难的实际措施。


一把手对纪检组长说,你借这个机会,到这个直属单位去一趟,一来是调研指导一下工作,同时,就这个事,在他们的班子里做个说明和澄清,让班子成员的认识一致起来,适当给单位的干部群众吹吹风。这个用车的事,不属于违纪,是上级组织对干部的关心,是我的明确意见。如果再有人向上级举报,都与下属单位的这个一把手无关,由我来负责说明,由我来负这个责任。


举报信的事情到此为止,后来再未听到有人提起,或再反映这个问题。


user avatar   zhen-jiao-tang-g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越高明的领导,招数越看不到;看到了也可能弄不明白。在县乡村几级,我却看到很多厉害的领导。他们想常人之所不能想,做常人之不能做的事情;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本回答已授权发布在公众号《市县领导参阅》)

一、人的动力走向

我当时在一个乡镇工作。2002年,要对于有贡献的企业奖励现金(八项规定之前),需要发接近12万元左右。如果不发,将会破坏了之前的承诺,影响政府形象。但是镇财政没有钱,只能暂时挪用和周转一下。当时的书记,动了一下脑筋。

1、分析哪儿可能能要到钱?

被表彰的有一个是发电厂,是县上供电局的下属企业,县供电局是有钱单位,有了源头。

2、从哪儿破题?

奖励是给私人的钱,某种程度上,私人比国家更紧迫,这个书记掌握到这个关键。

如果各方能够形成默契,这钱估计能够要来,就开始积极协调沟通。没想到,真的各方同意。

3、方式

由镇人民政府向县经委借,县经委向供县电局借。为什么不直接借?因为政府与供电局没有直接关系,而当时,县经委与县供电局有行业主管的关系:用时间换空间,解决了燃眉之急。这笔款后来通过财政结算支付了,但还的时间,已经是在3年后了。

对于人的把握,是非常关键,要撬动一件事情,人的动力走向最为关键。

如何引导?如何用好的形式来包装?这些都是我们一生需要去研究的课题。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个书记后来成了我们县的领导(政协主席)。再以后,我都非常注重人的洞察,人的特点的把握。

二、反着做,出奇效

框架或者反应链的反向操作,出奇效。

有位乡镇党委书记,在中部的山区镇。当他做书记时,煤炭行业正火爆。但是具体管理的人不好选,他思虑半天,用了一个脾气不好、大家反感、又有点能力的人。

用这个人,大家很意外。我问书记为什么用这个人?他用“逆向操作”来概括:

一则,该干部多年落魄,一旦被人任用,会生感激之情,一定会卖命的工作。

二则,大家反感,反过来说,人己得罪完,不怕再得罪了,反而可以大张旗鼓的干,没得束缚。因为煤矿安全生产,最怕的是不能严管重罚。他一上手,罚单啪啪啪的,有了震慑力,作为一个镇的一把手,也就放心了。

三、懂得套路和组织严密,会取得重要成果。

我有一个朋友,当过派出所所长。当他在读警校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同学被一个歌城老板欺负了,他们几个人,就约好要整一下这个老板。在开始之前就谋划好,谁开始闹,谁动手,谁拔电话。

完全是一种套路化的操作。而且从警察的角度,了解到断了通讯的重要性啊。

想想,一条街道,为什么有时会被几个小混混控制,他们是有组织纪律性的,有分工的。为什么看似人多,却不能成事情,因为都是一盘散沙。

如果真要给那些厉害的领导下个定义的话,那就是:

1、概括能力强。
2、思维方式迥异。
3、有一套准则。
4、善于洞察人性。
5、小事看出大问题,大问题用简单的办法。

四、看问题的立场,决定处理事情成败的关键

这是一个党委书记(在第一个镇工作时)所讲。

立场的核心,是站在什么背景下考虑问题。你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考虑利益群体是那些人。直白一点就是,这个问题,会波及到哪些人。具体如下:

1、立场的概念

指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是处在在某一位地点位置,看一个事物事件问题等,与“角度”的差别,是更加宏观。

人们的思想行为,总是有一定立场的,不管是自觉的立场,还是不自觉的自发的立场。

立场问题,来自我们认识事物时的价值评价,总是站在一定人们的利害角度进行评价的,因此,立场,就是一定人们,就是我们看问题、想事情、做事情时的利益目标人群。

你在想和做的事,是为了哪些人们的利益好处,你就是站在了那些人们的立场上。不同立场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感受评价,是不同的。

2、我的运用

我处理过高速公路占地村民的事情。事情的由来是:

高速公路占地2年,但是社保问题一直未解决,老百姓打起横幅,到政府要求解决。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老百姓拿出了土地,供高速公路建设,虽然国家补偿了,但是老百姓依靠土地来生存的土地没有了,国家就有失地农民的保障政策——养老保险。

但是由于当时的县政府与高速公路建设公司,在有关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核心是钱没有到位。所以一拖再拖。才导致了老百姓到政府那个局面。

这个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如果只是说上面没有办好,我们再催催,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考虑老百姓的生计,他们要生活啊;必须讲清楚办理的过程,让他们明白走到那个程序了;必须向上级反映百姓的诉求。

一方面我们到了村上,去看老百姓的家庭情况,通盘考虑用民政的政策,去解决目前非常困难的家庭,暂时缓解了这个矛盾,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考虑到老百姓强烈的诉求,有可能激发人去上访。我对为首的几个,认真座谈,认真听他们的意见,也把县上的情况告知,并坦承的说了自己的看法。

另一方面,我们也向县上的部门、领导作了反映。时隔不久,整个高速公路的养老保险得到了解决。

五、每一项工作,必须理顺,不要打结

这是一个副书记教我的。

1、基层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颗针”的本质道理

很多人都说基层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颗针”。这只是说对了基层工作的一个方面,真正到基层的情况是,这千条线,理也理不直;那颗针,穿也穿不过。

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真正要做好,就是把每一条线理顺,千万别打结,我们可能就处于哪个穿线的位置,自己的定位要明白。

2、我的理解

1)明白你这颗针,应该穿在什么位置?特别是对于集中型的工作。

如果是主要领导,就要明白这件事情要办,该谁来办,时间如何,是否可以与其他的合并,会得到哪些受益(经济、政治等)。

如果是分管的,就要拟定方案(意义、范围、人员,经费、步骤、时间等),向主要领导汇报,他们拍板决定,人、钱的问题;决定怎样打通干线,动员人员的问题。

2)穿线就是把这条线理顺,不要打结

把一项工作理顺,看似不难,其实很多人都在打结,又或者抓不到重点,造成事倍功半,落下怨言。

主要领导,就是要开好会,实施动员,提供保障,在每个阶段,了解动态,并督促达到最后的结果。

分管就是具体做:什么人员组成具体的临时机构,业务谁来做,铺开工作后,选点进行检查,发现共同性问题,发现极个别的问题,并解决之。

六、某件事的责任,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的人

这是一个武装部长教我的。

1、将事情具体落实到谁的身上,非常关键

如果大家都来搞,看似谁都在干,其实最后出问题,好像谁都没责任,工作无法推行。

2、我的案例

我当过武装部长,当时,这个地方的征兵工作很差。我在会上,做了非常明确的要求,该谁负责这个,该谁负责那个。虽然,最后效果还是不太理想(那儿的年轻人有个通病:精索静脉曲张),但是整个工作的效率大大提升。

七、每次讲话,都是出彩或被扣分的机会,注意把握

这是一个女党委书记教我的

1、说话的根本作用,不仅是解决沟通的问题,

一个基层干部,很多时候工作能否推行,很大程度上,还是你的威信的作用。而讲话,是最快树立威信的地方。

2、我是如何去做的?

从一开始,我几乎做到了每次讲话前,把所有要讲的内容全部写好,到开始讲话的时候,能够从容不迫。

把要讲的东西,写出来有以下5个好处:

1)自己能够读通吗?哪儿在打结巴?如刚讲到活动主题,就开始讲参加人员,是不是有遗漏呢?
2)这篇文章我主要讲什么?我表达清楚没有?
3)大家会有什么疑问?我考虑到没有?
4)讲的顺序有无问题?
5)全篇的结构完整不?开始语,导语,过渡句,展开是什么结构,最后总结没有?

最后,你能不能对你的讲话,用2句话,就能够概括的说出来。

八、逻辑思考能力,是推行工作,提高判断力的法宝

这是一位党委书记(我在第2个镇工作时)教我的。

1、有位领导给我讲,他当年将《形式逻辑》翻烂了,他做事逻辑性非常强。我因此去找,发现了这本书。经过多年的锻炼,我的逻辑思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我是如何理解的?简单地说逻辑有哪些呢?大的有:归纳和演绎,具体到文章中是表现为:因果(演绎)、并列(归纳)、时间、空间、人物、物料。

在什么时间,在那个范围,因为什么原因,我们要做什么事情。总结起来就是:

1、对待问题,立场最核心;
2、不管多少条线,要理顺,懂得自己该在什么地方穿针;
3、落实工作,要具体到人;
4、注意把握每一次讲话的机会,争取出彩。这个是积累威信,对于推进工作非常便利的机会;
5、不断的去锻炼自己的逻辑能力。

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说得倒是很轻松,但实际上要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洞察,如何验证等,的确是一种考验人的东西。

中国近代,有几个人在洞悉人的功夫上,有很深的造诣:毛,曾,鲁,以及才去世的金。当然这些都是大家。

处在现实生活中的人,要想真正去洞察一个人,除了观察,阅历等,还需要耐力,还需要从他人的角度,还需要看别人是怎样对待利益,还需要看他是如何对待家人、朋友等。觉得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作,而且是一个长跑的工作。


第二次更新

七、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平添价值30亿的土地

我的老家有一个钢铁厂,是四川省三大钢铁厂之一(攀钢、成钢,威钢)。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这个钢铁厂因为要倒钢渣,很是烦恼。那时还没有严格的环保要求,但是每天钢铁厂产生的钢渣是在太多。

那时刚刚撤区合乡并镇(1992年),钢铁厂的老总就与时任该镇的书记协商。

这位书记,也考虑到企业的实际,节约运输成本,选择在政府附近的一个深沟里倾倒。(完成了土地征转)

在其后的书记也延续第一任书记的做法,持续到2005年,形成了一个近1.4平方公里的土地(2100亩的土地),其价值,按照均价150万计算,近30亿元。建成房屋面积40万平米,并修建了一个83亩的广场。以上的数据,来自于当地有关部门,而且经过反复核实,用保守的办法进行计算。由于时间太久,原来的图片没有找到。

感谢知友 @老四叔叔 的认真阅读,对于成本有质疑。

更正如下:我又查了一下他们的数据:

钢600万吨,钢材700万吨,这是一家有89年历史的钢厂,开始于四川刘文辉。

这个数据是现在的。在90年代初的时候,产量不是这样多。在1997年差点关闭。

从1998年开始新厂长上任后,这个公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还是只能按照保守的数据计算,13年总共产钢近4000万吨,也就是每年大概300万吨,13年,大概有4000万吨。为了支撑这样大的产量,我们那儿的有个水库供应给钢铁厂用。

扣除物价等的因素,汽车维护维修都不计。钢渣大约是钢产量的20%左右。

节约成本应该为1亿多点。

特此更正。

又因为倾倒的钢渣里面含有各种铁,几百外地过来捡铁,再送到钢铁厂卖。养活了一大批人。

当年轻轻的一个举动,造就了一石多“鸟”的局面。

后来有一位书记,感叹当年的第一任书记的举动,说道:“某某书记,真的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我对这件事情一直印象非常深刻。或许当年的第一任书记,没有料到城市化的进程,没有料到市场的变化,但是他考虑到这个镇,成型的土地少,带着这个思路做这项工作。从他发轫开始,一连的书记都按照这个做法去做。

有次,我遇到一个棘手的事情。当时正处于环保要求很严,需要将我所在镇的垃圾处理场上覆盖一层土,大概需要2000余方,如果是在外地运来,就是运费都是数万。

我突然想起这件事情,就与有关部门商量。考虑到另外的村社正在实施农田水利建设,我提议,就近新挖一口堰塘,用这个堰塘的土填垃圾场。土有地方倾倒,且又新增一口堰塘,运费也低。计算下来,大大的节约费用。

八、专项工作的工作组法

当前的脱贫攻坚任务极其繁重,但是我在到某个乡镇的时候,看到一个领导很悠闲,我问他,怎么这样闲,你的兄弟伙那么忙?

他说,主要是安排好了。

他自己主要到一些地方下村看看,定期开好会,或者到县上进行各种协调等

我很惊奇,问他怎么做到的?

他说,脱贫攻坚,不能见子打子(临时应付的意思),更不能交给农办就完了。

他专门开会,成立了领导小组,赋予职权,而且,领导小组下设的工作组要其重要作用:

1、政策信息组:负责研究透政策,对于全镇该怎么干,要有清晰的脉络,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做组长,财政所的人配合(因为有许多数字考核和要求)

政策是指挥棒

2、驻村工作组,除了常规意义上的各个村的人外,由副书记牵头做组长,负责对于每个村的工作跟进和统计,发现问题,立即安排处理。

人是关键因素

3、项目实施组: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牵头,具体落实,其他分管领导配合。打乱一般的建制,在实施中,以分管农业的领导为主。

专人负责,避免大家都负责,结果找不到人具体承担责任。

4、后勤组:由分管内务的领导负责,主要是负责接待,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等工作

每周,这些小组的人一起定期开会,了解进展,具体研究需要处理的问题。

对于重大的问题,他要亲自研究。而且,这是一个任务重的工作,且各种政策要求极严,该做的工作,必须做在前面,免得到时手忙脚乱:如一些硬的条件,修路,村办公室建设等。

这是一个典型的工作方法:将工作完全理顺,赋予每个人责任,将时间账资金帐算好,达到有序的推进工作的模式。

我说你到轻松。

他叹了一口气,在安排方案出来之前,自己很累:上面的主要精神是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我们镇缺什么?由那几个来牵头?下面该由什么人来组成?以及与其他工作如何衔接等等,这些都需要通盘考虑。在开始,他们处于磨合期,要做好协调,对于主要的核心业务,亲自学,亲自搞懂:如精准识别贫困户,哪些脱贫措施等,不但要读文件,而且要与上面的部门进行认真沟通,方向错了,下面的人要骂娘啊。

九、将法制与礼法等融入村规民约

经过30余年的普法工作,以及电视媒体的宣传,老百姓的法律素质还真的提高了。但是在农村,完全用法律去治理,还有许多鞭长莫及的地方。
现实的中国农村,充满着悖论:为了治理和发展乡村,用了一些办法(村规),甚至违法的手段,事情办成了,大多数人还是认同,少数人反对;一旦这些干部被抓起来了,村民又惋惜。随着传统农村的道德体系的瓦解,礼法的没落。现代法律进村入户,到真正发挥作用,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才是农村最真实的反映,是最具象的现实农村。
在农村工作过的人,就会知道,我们有些法律在一些人的眼中是多么苍白无力。
如,修公路是好事吧,按照一事一议的规则,大家都应该交,但是有人就是不愿意交,修好了你还不能不让他过。
我知道一个村的村规民约,的确有创意,专门整治那些人

凡是在外的,家乡修公路没有交钱,每逢清明节,车子不能在这条路上过。如果要在上面经过,每过一次,交200元钱。


这个规矩一旦兴起,真的把人管住了。如果从法律的角度讲,经过公路收钱可是违法的啊。
如何将法律与风俗、礼法等结合起来,既有硬性约束(法律),又有软性约束(风俗、礼法、道德等),是需要不断的探索。不管法律,还是风俗、礼法等,归根到底还是对于人性的约束,人类发展多少年,在原始社会看到的贪婪、粗暴、短视和残忍,今天我们依然会在电影、新闻中看到,人类,并没有长大,有些东西真的是刻在骨子里的,需要约束啊!


第三次更新

十、与村干部打交道的要领

如果没有区分村干部与镇干部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们就难以找到与他们打交道的窍门。

说村干部与镇干部的区别,不是要把他们对立起来,而是一同在服务群众中,他们两者是有区别的。

那么区别是什么?有人会说文化,有人会说身份,还有人会说是能力。其实这都对,但没有触及本质。

他们的区别是什么?镇干部是“飞鸽牌”;村干部是“永久牌”。

当然是相对的。如果你从这儿出发,你就会发现:

即便他们再倔强,也会听镇上主要领导的,因为决定了帽子飞不飞。

即便他们嘴说项目来了很麻烦,但是一旦是能够改变他们村上面貌的事情,跑得飞快。因为做了工作,办了实事,那是可以得到群众选票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再结合农村的现实,打交道的最好办法,就出炉了。

1、基本的人情要有,来到镇上,办办招待,喝喝小酒。这是基础。

我刚到乡镇的时候,有人这样教我。看到他们来了,把茶泡好,伙食安排好,不懂农村工作,只有听他们讲,其实要么脑壳里钻进去一些东西,如怎么调解民事纠纷,怎么做好大春安排等。

2、他们遇到问题,要多想办法去克服,协调镇上的各种资源,帮助村上改善各种条件。这是关键。

能不能帮助他们解决最具体的事情关键。大事可能不好办,但是小事是可以办的。要做到这点,需要你对全镇的项目,资源的走向明白,看看这个村是否符合条件,并且帮助他们积极的争取。

3、架好领导与村干部之间的桥梁,有事多沟通,有情绪多化解。这是重点。

镇领导是人,村干部也是人。是人就可能有情绪,就可能有摩擦。不管是你本人,还是村干部与别人有什么摩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多抹“包包散”,不能去火上添油。

4、到村入户,要接地气。特别是村干部解决不下来的问题,要兼顾村干部的面子,他们可是要在一个村生活的哦。而你,可能今年包这个村,明年又包另外的村,甚至调走。这是策略。

村干部的面子思想,一般较重,特别是在村民面前。当他们遇到难题,或者难堪的时候,要主动解围。

5、村干部不能说的他们自己的困难,你要善于发现。这是加分项。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当他们有迈不过的坎的时候,或者困难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善于找出办法来解决。即便不能帮助,多安慰多鼓励。

十一、说话怎样才算接地气?

个人认为,重点是要加一个心理认知和反馈的链条,当把这个链条梳理顺,并成闭环后,你就会发现这个接地气的实质,以及其影响。

实质在于,群众和身边的干部,各有一套批判的标准,这个标准根据地区不一样,有如下:

1、说话客气不?

2、说话啰嗦不?为什么都是说话,这个要单列?那是我看到许多人,一到村社,讲话有稿子还罢,没有稿子的话,连他自己讲到哪儿都不知道;

3、会说方言俚语不?不要小看语言,那是你进入他们群体的方式;

4、做事有章法不?东一榔头西一棒的,他们最讨厌;

5、考虑镇村社的实际没有?这个我们看到了许多的笑话;

6、有无统筹的能力?这个统筹不是怎样的高度,起码是几件事情,如果类似,可以合并一下。如开会,涉及某个季节的会,要一起开,不要上午开了,下午又喊开,他们很烦躁滴。




     

相关话题

  临床躺学到底是什么? 
  刚入职场的你,理想薪资是多少哦? 
  有什么看穿别人心理的小技巧? 
  领导成立公司拉我入股,除了想留住我,还有什么原因? 
  你们听过领导最没水平的一句话是什么? 
  离职半年后原来的公司领导/同事还要求我每天帮忙登陆系统,怎么拒绝? 
  对工作的「厌弃」,已经成为一个全民的、结构性的问题了吗? 
  为什么有的老板可以一整天都待在他自己的办公室里不出来,到底一整天在办公室对着电脑能做什么? 
  在你从事的行业中,有哪些特别的「职业病」或「职业习惯」? 
  阿里的「大厂光环」是否助长了公司内部一些潜规则?大厂员工该如何应对这些骚操作? 

前一个讨论
中国人的辈分可以复杂到什么程度?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不喜欢去有女老板的公司?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