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可以说说你们保研的经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tian-xi-c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保研季结束啦,终于有时间也有心情写写自己的经历了。

放两张之前拍的研究生院大楼:

远处露出一角的是计科:

我的经历与我所关注的,和我看到的大部分回答都不太一样,所以觉得写下来至少能在别人参考时贡献一个样本点。

随便说说吧,就当是这段时间以来的感受,不一定非常切题。


本科学校是西北某末流985,直接说是 LZU 也无妨,我这个账号基本算实名上网了hhh。

拿的 offer 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研究生院本部(900)的直博,专业是理论物理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理解海投,但是拒绝海投。从学生角度讲,别人海投我不海的话,有全聚德的风险;但如果大家都海投,有的学校为了不被鸽超发offer、有的不发offer,又会造成有的offer通胀、有的offer紧缩,导致今年的夏令营市场和往年很不一样。

总之海投有收益也有风险,我没权利要求别人按自己的价值观走,只能自己不海了hhh。我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后就报了九院一个地方(报两三个也是正常的,推免系统里就可以写三个平行志愿)。虽然自信通过夏令营面试应该问题不大,但结果出来之前还是非常焦虑。在很多人都海投的情况下,只投一个当然有风险,不过班里还是有和我一样不海的同学。我想,作为一个成年人,无论是否海投,做决定之前要谨慎,做了决定就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关于科研这条路,我确实不确定自己未来能否一直走下去。至少从小学开始思考未来直到现在,我还是想从事这份职业的。大学期间专门进行了自我劝退,也考虑过假如 quit 的话去哪个行业,但基本没影响自己对“是否要读博走科研这条路”的回答,主要探索的是去哪里、什么方向、如何去等问题。

关于学校这边的推免名额,因为大学期间经过了两次选拔进入了拔剑计划(全称叫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所以不是太担心保研名额的事情。

这里我想略微跑个题,最近有很多新大一的同学找我咨询一年后要不要报萃英,理由是这边保研名额充足。然而至少从物理这边来看,作为有国家级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兰大物院,保研名额同样充裕。不是因为我们进了拔尖计划才给我们保研,而是因为(不太谦虚地说)得至少有放在物院也可以保研的水平才可能通过大一结束和大二结束的两次选拔;倘若连在物院拿保研名额的信心都没有,也不用太早考虑萃英选拔,先看看大一上的成绩如何。

更重要的是,物院那边的不少同学并不是无法通过选拔,而是在考虑了拔尖计划的目标和培养方案后自己选择留在榆中的,我们的水平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拔尖计划的 title 也影响不大。今年物院那边拿到的北大 offer 就比我们多(物院6个,我们1个);而我们虽然名校 offer 少,但去大老板组的人可能比物院多一点。

所以到底要不要来拔尖计划,我希望学弟学妹们首先了解一下拔尖计划是什么,在计划里会怎样、留在物院又会怎样,再问问自己想要什么,之后再做出选择。如果还没有答案,一年时间很长,多问问自己,这些问题很重要。

其实在大二之前,我一直是打算申请出国的。突如其来的疫情所导致的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及我的一些个人原因,最终我在大三的时候还是决定国内保研。关于要不要国内读个硕士再出国这件事情,由于那个时候国内还是国外这种事情已经不是我权衡的首要因素了,而当时那些目标导师只收直博或硕博连读,所以这个问题也没有太纠结。

大学期间我没有参加什么比赛之类的,因为那些比赛对基础学科的科研能力培养基本没有什么用。老师们都很清楚那些比赛还有很多本科生科研项目的含金量。萃英班的缺点但也是好处之一是,由于每个班人少(小于等于20人),但奖学金比例是固定的,而像我们班前五学期加权成绩排名,91分可以排第三名,88分只能排到第15名,所以大部分同学和奖学金无缘,大家想开了也就不会为了综测参加那些奇奇怪怪的比赛,转而考虑做什么才能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别的专业也有很多人参加各种比赛,专业不同(我们一个年级有数理化生人文等专业)情况不一样,但至少我们级的物理班是这样。

记得去年美国大选当天我正在听组会。那天组会结束得早,我和本科导师聊了一下目标导师的选择问题。由于我的兴趣原因,以及比较看重导师的三观、学术水平、具体指导学生的方式、组内氛围等等是否适合自己(而不是简单的“好不好”),所以国内的目标导师大概一只手就可以数过来。因为圈子比较小,导师也都认识这些老师,所以我和导师在他的办公室里,详细地讨论了每位老师所在高校或研究所的情况、导师去访问时的感受、老师们现在具体在做哪些问题、以前的学生出路等等。

关于保研,无论是往年政策、经验还是领域内目标导师、院校的情况,导师那里的消息虽然不一定绝对靠谱,但一定比各种广告、机构什么的来的靠谱。

所以我想说的是,若你真有心走(基础学科的)科研这条路,在不确定选哪些导师时,一定要和本校相关方向的老师聊聊,最好能给你一份强推;此外也要提前和目标老师联系,除了问问老师是否招生之外,最好能去他们组里访问一下,亲自体验一下组里的氛围、学校或研究所的软硬件等等。

最终,我确定了一位想要联系的老师。导师跟我说,在给老师发邮件之前,一定要再仔细权衡一下自己究竟要不要去。老师是否收、面试能否通过是一码事,但万一自己只是脑子一热联系了,最后面试也过了,再后悔就晚了。几年前有学长也联系过这个老师,老师要了,结果学长鸽了,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于是我确实仔细思考了很多。为什么要去那里,为什么不首选别的地方,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方向,以后如果兴趣变了怎么办……最终还是给老师发了邮件,老师回复很热情,邀请我有空去他那里访问一下,并且说不用太早就给自己限定死研究方向。

由于去年寒假疫情的原因,直到今年4月我才有机会去那边看看。去之后体验到了不错(至少比我校高很多倍)的行政效率、硬件条件,也发现组里有一群很厉害、人也很好的师兄师姐。老师跟我聊了几次,非常随和,说想去他那里的话首先要通过夏令营面试。他跟我专门强调了以前我们萃英班有学长排名挺高,结果来面试时发现基础很差,就把他拒掉了。(可能怕我不相信,有天中午一起在食堂吃饭时专门拉我去一个当时也参加了面试的老师那里当面确认了这件事,所以我后来也挺焦虑的hhh。)这次访问经历可以看下面这篇文章:

回学校就开始复习以及准备面试。之前说了,大学期间我没参加过奇奇怪怪的比赛,但也没一直闲着。夏令营面试时有一个5分钟左右的自我介绍,我没有像别人那样介绍自己大学如何如何,参加了什么比赛、拿了什么奖(当然也没有)之类的。我在介绍完基本信息后,大致展示了一下自己前三年的探索经历,然后将思考结果浓缩进了关于博士期间研究兴趣的三页PPT当中。

自我介绍总共只有5分钟,PPT上的东西肯定不是很全(讲的要多一些)。做PPT的时候我也一直在考虑怎样才能在有限时间内最充分地表达出我想表达什么。我把PPT初稿发给本科导师后,导师当天晚上十一点多就回复了修改建议,我也马上改好,半夜时分把PPT给定稿了。虽然PPT上的东西很简略,但是其中的每一句话,如果老师追问,我基本都准备了自己的答案。虽然肯定不一定对,但至少可以向老师展示出我是确确实实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思考过这些问题,而不是复读别人的话。

面试中我自我介绍时,老师们在下边“交头接耳”,一直在讨论,后来倒没有多问。不过在最后一页PPT上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时,我说我对中国哲学感兴趣,老师便饶有兴趣地和我聊了聊哲学。

还有一个小插曲,在考察基础知识时,有一道题表意不明,我指出问题后说了句:“刘老师(我的本科导师)就常常跟我们强调说,拿到问题后别急着回答,先分析一下问题究竟在问什么。”然后我听到老师们在下面说了句“XXX(导师名字)教学生有时候就是不一样”hhh。最后老师问了我为什么要去他们组,因为他们组并不直接做量子引力(上面最后一张PPT)。这些问题我在决定来这边之前已经思考了至少几个月,于是自然地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回家之后过了一周就收到了直博预录取协议书。回想夏令营去北京当天夜里(九院的夏令营是线下的,川区单位在绵阳,900、909、915和916各自在北京),和同学被暴雨困在北京西站,幸好一个北师大的同学帮我们打到一辆即将收车的出租车,凌晨两点终于到达酒店。

也算是好事多磨吧。

保研只是个开始。虽然我可能有一些自己的长处,但从同级同学和师兄师姐们进入组里时的条件来看,我的本科排名、获奖等等可能都是最菜的,面试时老板也指出过我需要加强的地方。由于同级另一个同学是北大的,所以组里目前好像就我在京外。刚好趁着大四的机会,给自己充充电,希望明年去北京之后不要太丢人。


最后还想多说几句。

虽然有不少人出去读硕读博的导师都和母校有关系,甚至就是母校校友或母校曾经的老师,但我还是觉得这样挺奇妙的,尤其是对于兰大这样一个有光荣的传统但现在已经没落了的学校。

我一直很想提到这个。兰大物理系主要是上世纪中叶段一士先生徐躬耦先生一起建立的。段先生自从五十年代从苏联回国后一直留在兰大,直到五年前逝世。我的本科导师博士期间师从段先生,而我未来老板的老板之一也曾是段先生的学生。虽然我没能亲眼目睹过段先生的风采,但看过听过不少段先生对兰大理论物理和中国物理界所做出的贡献。段先生虽然没有评院士,但范曾先生曾为他写的“三生有幸,一士无求”已经足以彰显段先生的地位。

然而,我也不得不承认:段先生或者说兰大物理培养出“大家”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本世纪以来兰大不可避免地在衰退。虽然我也去了外校读博,但我想作为兰大物理的校友,也作为一个兰州人,总想有机会以后能为家乡做点什么。毕竟至少从我本人这三年的经历而言,虽然我常常批评学校和物院的一些操作(而且可能批评的还很厉害),虽然也有遗憾,虽然在很多方面我仍然做得不足,但这个平台确实给了我它所能给我的、几乎是最好的资源。

老师的老师们都是有赤子报国心和家国情怀的,比如段先生“扎根兰大讲坛60年,在西北培植起理论物理的一颗大树,把种子播撒到全国”,比如杨先生五十年来“千里共同途”,比如九院的前辈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在他们的影响下,我的老师们都取得了很出色的成就。

那么,未来,我们这一代人会怎么样呢?

所以,在保研解决了上学问题之后,我所要做的,就是作为末学,跟着我的老师们好好学习。

无论大环境有多么浮躁自私,有多么“团结一致向钱看”,在这个说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居然可能会被嘲讽的环境里,总还是有不少人依然具有着科学理想和家国情怀。和平年代再难难不过六七十年代,放眼百年再苦苦不过西南联大时期。孔夫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何况我们要做的事情并非不可为。无论如何,总要有一些人还存有一些精神。

忘了曾经和严校长还是贺院长聊天时,老师说萃英学院培养的是“大家”而不是“专家”。不敢说未来能否成为所谓“大家”,但希望自己可以好好努力,未来可以尝试回答钱老的“钱学森之问”。

跑题得有些远了。有人可能会觉得咱目前都这么菜,说这些没有用。我一直觉得,知识可以学,能力可以培养;在考虑能做什么之前,必须先问问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我很想在结尾放段佛经中的话,虽然宗教常被人批判,我自己也不信佛教,但我觉得把这两段话当成一个寓言故事也未尝不可: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剑桥大学 承认中国高考成绩? 
  不好看的男生如何变帅? 
  在宿舍半夜连麦打游戏用气息说话过分吗? 
  如何评价文章《高校青年教师之困:无「编制」,非升即走》?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有哪些就业的可能性? 
  读博士如果以后不去科研岗位,读它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有哪些应届大学毕业生面试中能提高面试成功概率的技巧? 
  湖南高一新生军训时晕倒身亡,教育局通报系因患热射病已启动调查,你怎么看? 
  如何看待国内大学越来越多地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上课? 
  如何客观看待大学的集体荣誉感? 

前一个讨论
河南省鲁山仙人洞遗址发现距今 3.2 万年人类头骨化石,这一发现有哪些重要意义?
下一个讨论
同时期的战国“银半两”拍卖价100多万(08年)可是亚历山大银币才几千,为什么?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