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会本身已经高度扭曲的时候,"正确""错误"的判断标准也会被严重扭曲乃至颠倒过来。本来正常的社会应该是人们以正确的手段达成正确的目标,用错误的手段只能得到错误的结果,但是在扭曲的社会里很多时候情况会正好相反:要达成正确的目标需要错误的手段,以正确的手段只能得到错误的结果。
PX这个案例就很典型。本来正确的结果应该是一地是否建厂由厂方和当地人协商,厂方向当地人支付的对价足以满足对方的心理预期;达成这一结果的过程应该是厂方进行有效的科普、保证有良好的监管,并根据当地人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补偿;当地人也要有正常的意见反馈渠道,能够清楚地提出自己的需求并拥有在谈判失败前提下拒绝对方建厂的权利。大家好说好商量,各自觉得能行就合作,不行就友好结束谈判,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在扭曲的社会现实下,厂方要达成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少对当地人的补偿并剥夺当地人拒绝建厂的权利,当地人相应的反应就是尽全力阻止建厂(注意,这里拒绝的根本原因不是毒性这类理由,而是对方不准备支付自己想要的补偿)。可是要阻止厂方,仅仅凭正常的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正确的渠道都已经被封堵,地方居民的重要权利大都被剥夺,此时自然只能使用那些错误的、阴暗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反过来,原本对错误手段的抨击是正确的行为,但在这种情况下打击错误的手段实质上是压制了这一方反抗的力量,客观上帮助了另一方来实现一个错误的结果。很讽刺?但这就是现实。
夸张、造谣PX毒性的做法是错误的吗?当然是。但是这种做法的客观结果是帮助在对抗权力中处于弱势一方的居民避免可能的损失(失去对建厂的否决权利,以及不能拿到市场化的补偿条件);打击这类谣言的行为是正确的吗?当然是,但客观上这种行为削弱了反抗力量,帮助厂方获得了更大优势。
所以,清华学生自以为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但实际上他们的做法无可避免地会产生错误的影响力。反过来,造谣PX毒性的人们虽然通过这种做法客观上打击了对手,但也在长远上对更多人的利益(获取正确知识的能力)造成了伤害。每一方做的事情都在某种层面上是正义的,在另一种层面上却伤害了他人。不得不说,这是这个社会的悲剧。更残酷的现实是,这种悲剧在这个时代无处不在,乃至已经成了社会的主流。每一个人都在这样对错不分的漩涡中挣扎,被他人伤害的同时自己也在伤害他人。这样的大背景下,争论"正义""邪恶"的分野实在是荒唐可笑之事。
但无论如何,所有人都无可否认的是,今天这个时代如此的扭曲背后有每一个人的功劳。谁都没资格说自己可以置身事外,可以将自己的责任一推了之。要改变这个对错不分的现实,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不是在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争论谁是正确的一方,争论谁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而是每一个人在每一桩悲剧面前反省自身的责任。只有那些充分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责任和义务的人,才有资格去指责他人犯下的错误、逃避的责任和义务;只有愿意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的一方,才有资格要求他人为错误承担后果。否则,一次次的类似事件只会让对错、善恶更加扭曲罢了。最终,每个人都变成了所有人的敌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彻底崩塌,这个社会也就彻底沦为精神上的大酱缸了。
究竟是随波逐流最终让漩涡吞噬一切,还是一步一步艰难地改变这个可怕的现实,现在每个人还都有选择的权利。只是,无论哪一种选择都必须付出昂贵的代价,最终人们会走上哪一条路,只能让时间来证明了。
清华学生的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清华参与到百度百科保卫战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绑架到“支持PX建厂“这一方了。要知道任何大型项目里面都包含了多重利益方,有无数你们想都想不到的东西在里面。
以本问为例,大家可以看到玄师又冒出来了,打着科普的旗号,实际上又是把老百姓批判一番。玄师其实根本不用遮掩,什么华东某市,这讲得就是你们台州当年的中石油炼化项目,玄师伸出两只手,说:血铅和中石油你们选一个。事实是广大老百姓根本没有选择,最后往往就是炼化和废旧金属拆解回收和谐相处,老百姓两毒同吸。对了,说炼化清洁的可以来宁波镇海吸一下“新鲜空气”嘛,镇海的“青山绿水”欢迎您。
继续说台州炼化一事,当初台州炼化为何搁置,深谙斗争之道的玄师请不要装糊涂,根据公开资料,台州炼化项目里面可是有不少故事:
1、该项目最初是蒋洁敏主推,涉及到高层路线斗争问题。
2、该项目与隔壁中石化镇海炼化直接形成竞争关系,涉及到大企业商战问题。
3、该项目毗邻温岭,却并没有给温岭带来多少利益,反倒带来了污染,温岭一直在抵制该项目,这又涉及到地方利益问题。
4、该项目的国外合作方因为价格与产能问题,犹豫不前,这是涉及到国际商业问题。
5、该项目直接导致当地水产养殖业损失,这是涉及到渔民利益问题。
其他的利益方其实还有很多,篇幅有限不列举了,但可以看到台州炼化项目搁置,主要原因并非民众短视,而是各利益方矛盾方纠缠的结果。
回到PX问题上来,PX一样是个多重利益方在里面缠打的项目,无论清华学生怎么想,都已经被某些利益方扯了进去当马前卒。
所以清华学生删帖是肥肠明智的选择,因为这事你扯不清辩不明,你只想讨论化学,问题是人家根本没打算跟你谈化学,只是纯粹把你们当发泄对象罢了,至于为什么会找清华来发泄,理由也很简单,找政府,五九在看着你,找台商,台湾海峡在看着你,找当初摇唇呐喊的网评员,人去号空的僵尸号在看着你,那就只能找清华贴吧了。
你可以反PX,甚至你可以反ZF,但是你不能反智。
反智者,最终必自食恶果。
有些人啊,别动不动把什么“我不懂PX,但我懂中国”挂在嘴上。清华大学学生写的科普你都看不懂,拿面粉这么直截了当生动形象的举例子你都看不懂,你能懂中国?你懂的是新浪微博上的中国吧。
你以为把毒性夸大一点,能够调动民意同仇敌忾,就当个善意的谎言去阻止更大的恶?你以为PX落地的城市原本就山清水秀,不搞PX也能搞点什么IT啦,金融啦,然后大家拿着每月2万的知乎平均收入,过着幸福的生活?
别的不说,几年前华东某市一度想引进中石油的炼化项目。结果自然民怨沸腾。所谓对二甲苯“高毒性、高致癌、高胎儿致畸”的传言刷遍了各大论坛和微博。
而这个炼化项目具体拟落户的市辖区,支柱产业是什么呢?废旧金属拆解回收。这个产业听起来就很不环保吧?而且大量存在作坊式生产,甚至干脆就是在村里搞地下黑作坊,本身就是重污染产业,又没有任何环保措施,毒上加毒。围绕拆解再生的廉价金属,又衍生出一系列下游产业,例如蓄电池制造。
结果,就在当地群众在网上万众一心抵制炼化项目前不久,当地还发生过大面积血铅超标事件。但事实上,以当地重金属污染的严重程度看,恐怕随便哪个人体内都自带一张元素周期表。
就这样一个“门捷列夫地区”,中石油送来一个炼化项目,简直就是既送金山银山,又送绿水青山,推动产业转型,腾笼换鸟的环保项目。结果还是架不住民众的阻力。当地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现有产业的确会带来血铅超标等问题,但上网一搜,搞炼化会致癌。两相比较,血铅超标还有救,癌症就没得救了。自然就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所以说,夸大毒性究竟产生了多么严重的社会危害。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出于见不得人的目的,恶意制造虚假信息,你们往百科里注的水,就是往人民群众的血液里注的铅。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http://www. zhihu.com/question/3189 4603/answer/54520465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http:// finance.harvard.edu/fil es/fad/files/harvard_ar_11_12016_final.pdf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