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活没干完,简单说两句。
这件事情本身没什么,一些舆论对这件事情的解读,才是有意思的地方。
只要掌握技巧,引导舆论其实没有那么困难。
比如说这件事情吧,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
角度①:就像这个问题的描述,释永信在少林寺升国旗。
角度②:佛教寺庙升了国旗。
角度③:2016年全国宗教会议召开之后,中央在宗教层面拨乱反正,遏制几十年来某些极端宗教“有教无国”的趋势。2018年7月31日,全国各个宗教团体集体发起倡议:《关于在宗教活动场所升挂国旗的倡议》,而此次少林寺升国旗,只不过是作为许许多多个宗教场所之一,履行这个倡议的行为而已。
如果你看到是第一个角度,再加上对少林寺领导层的一些看法,再被带一下节奏,那么很容易想到的对这件事的理解就是“释永信讨好政府领导”。
如果你看到是第二个角度,再被带一下节奏,那么容易想到的理解就是“政府势力插手宗教,控制思想,影响宗教独立,佛门清修”。
只有你看到了第三个角度,和之前的事情串联起来考虑,才能对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理解,不会被人带节奏。
那么,为什么普通人容易被带节奏呢?因为大家都很忙,看新闻也就是图个消遣,谁管你什么前因后果。而第一个角度和第二个角度,都是可以直接从新闻本身去“猜想”出来的,而只有第三个角度,你可能需要具有相关的先导知识了解,再加上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较为容易地独立推断出来。
在舆论传播领域,同样存在着“奥卡姆剃刀”的逻辑:
如果某件事情有两种或多种解释,在没有出现明确对某一方有利的实锤信息(或者实锤信息被部分受众不知)的前提下,哪个越简单直接的解释,越容易被公众所接受。
如果大家以后有要带节奏的需求的话,这是一个技巧点,你的逻辑一定要尽可能的简单、有力、直接。这样的解释不一定是真相,但是一定是最容易被人认为是真相的。
最后我再附赠另外一个带节奏、把水搅浑的小技巧:白马非马理论
当某件事情的实质是讨论“马”的时候,你可以故意把讨论重点强调、引导为马的颜色,毕竟马是个抽象概念,现实中出现的只能是白马、黄马、黑马,而某些颜色可能并不为人所喜,或者被人喜爱,那么,强调“黄”、“黑”,而不是强调“马”,就可以借助舆论之前对“黄”、“黑”这些颜色的喜爱或者不喜爱,收割到你想要的对这里的“马”的舆论需求。
理论看上去很简单,但一旦应用到现实,不加防备的人往往就会中招。
比如这件事,实质上是对宗教场所(马)升挂国旗,但选择性地强调“释永信”(马的某种颜色),就可以“借”社会舆论之前对释永信的一些看法,起到对宗教场所挂国旗(马)的引导作用。
当然了,操纵舆论的技巧本身值得研究,也很有趣,但是一般来说还是不要在自己人身上用的好。对岸和我们同文同种,有什么技巧可以在那边练习一下,这样就不会有什么道德负担了。而且选举也快开始了。
清真寺都升国旗少林寺不升国旗想升什么!
https://www.zhihu.com/video/1017768303409926144 https://www.zhihu.com/video/1017768772534472704一个寺庙升国旗我一点都不奇怪。一个中国的寺庙升五星红旗我更不觉得奇怪。然而,一个寺庙在建国后70年才开始升国旗,这个我比较奇怪,而一个寺庙升国旗,一干围观群众却觉得奇怪,这事我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