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这个回答会被喷,所以只有匿名了~
滴滴顺风车下线已有一段时间,再加上这几天龙哥被反杀,东哥被拘捕等其他热点事件层出不穷,这个问题的讨论热度逐步降了下去。终于可以不用冒着戴“蹭热点”、“哗众取宠”等帽子的风险,聊下这个事了。
先抛三个观点:
1、经过几年的实践,滴滴重大案件发生概率接近于零。
滴滴顺风车毕竟过去的三个月连续发生了两起恶性事件,这个观点看起来有点扯淡,但这却就是事实。根据wind咨询《大数据告诉你滴滴们到底有多不安全》中数据,截止到目前,滴滴涉及刑事案件共89起,其中抢劫杀人案2起,司机强奸案16起,其余为交通肇事、毒品运输、危险驾驶等(数据包含滴滴快车、专车、顺风车等所有滴滴公司产品)。也就是说,在滴滴近3亿用户几年的频繁使用累积几十亿单行程过程中,发生的涉及人身安全的重大案件数量在20起以内。无论通过哪种计算方法,都可以得出这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发生概率近乎于零,即使把顺风车数据单独统计出来计算,结论也不会有显著的变化。
2、安全管理、制裁手段等措施能管理的是想活下去的人,而对不要命的禽兽无效。
乐清案发生后,滴滴被抨击主要集中在了管理措施不到位,与警方信息沟通不畅等方面。这些地方滴滴黑点确实太多,未来需整改的地方也多。但我还是想告诉大家,“一键报警”“行程分享”等手段,在面对空姐案、乐清案时,都是无效的。空姐案的犯罪份子在作案后直接跳河自杀,乐清案的犯罪分子短短人生踩雷无数,归纳一下就是这两个罪大恶极的禽兽都已没有再活下去的意思,死之前再拉个垫背的。在汽车内部的狭小空间内,或荒山野岭,手机被对方一关,基本任何措施改变不了事情的结果。类似的案件还有厦门的公交车,车上的几十个无辜乘客谁TM的能想到会遇到个自焚的?
3、滴滴不是保镖,任何涉及公众服务的企业都无法杜绝一切犯罪,自我保护是必须的。
尽管在观点1中阐述了滴滴重大案件的发生概率接近于零,概率虽足够低,但对个人来讲,遇到了就是近乎100%,因此自我保护是必须的。很多网友希望滴滴或其他企业加大安全投入,然后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愿望是不现实的。我们的整个社会存在犯罪现象,一家企业只要服务的人数和次数达到了一定数量级,必然也要面对这些现象。在选择交通工具时,特别是女性,晚上尽量结伴,单独不去偏远的地方,实时沟通行程等是必须注意的,此条建设适用于出租车、顺风车、专车包括一些“朋友”的车。
理清了这三个基本观点,接下来说下“如何评价滴滴公司全面下线顺风车业务?”
我的评价就是,这是社会的倒退和社会福利的损失。顺风车模式的好处无需再做过多阐述,不然也不会累积如此多的司机和乘客,完成十亿级的订单数量。一棍子打死滴滴顺风车后,司机空载产生不了效益,乘客出行支出增加,都是看得到的事关数亿人的福利损失。更为严重的是这次事件打倒的不是滴滴顺风车一家,而是整个想进入顺风车行业的资本。因为无论换谁,都无法解决上面观点2中的问题。投资几十上百亿,运气不好刚刚开张遇到个禽兽,GAMEOVER。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谁还愿意在顺风车这个领域投入、改进、完善?高德在滴滴出事后立即下线顺风车,说明资本是理性的,除了赚钱以外,保证本金不损失才是首要任务。
至于在网上看到的拿“没顺风车之前你是怎么过的”来论证社会福利没有损失的,我觉得也没什么好理睬的,对于他们来说,关了天猫京东也能买东西,不安空调也能过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