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数据杀熟的问题,虽然一直不绝于耳,但是很多确实也没有实锤,毕竟消费者做为个人,在技术上天然存在不对等性,想实锤那基本不可能的。
就像这个案例一样,即使是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不同的价格,然后CTO告诉你了,我们是根据实时定位的,毫秒级别的,也就说,差一毫秒都会不一样,那请问你个人消费者再牛逼,你能做到两个手机一毫秒都不差吗?所以说消费者即使有再多的怀疑,也没有办法。
不过就这个案例而言,明显是右边的手机显示路况差一些,为啥还是右边的便宜?而右边的恰恰是打车少的?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多聊一下关于杀熟在经济学上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我们都知道,按照古典的经济学理论,供需均衡的位置确定价格。但是这个价格对于不同消费者来说,是一样的。
那其实对于不同的消费者,对于购买同一样商品,愿意付出的价格是不一样的。比如小A月薪10万,10公里打个车出500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他赚的多,单位时间对他的价格更高。而小B月薪5000,10公里打个车最多能接受20。
那么在大数据出来之前,出租车公司不知道哪个人愿意出500,也不知道哪个人愿意出20,所以,他只能出一个统一的定价,在这个定价下,他可以获得相对更多的利润。
但是,它并没有获取理论上最高的利润。如何才能获取最高的利润,那就是对每个人单独定价,即,同样一段路程,愿意出500的,我就向你要500,愿意出20的,我就定价20,这样,才是真正的利润最大化。
那如何才能实现呐?首先,我要知道的购买意愿,其次,我要能够让你们不知道我对你们单独定价。
显然,出租车公司没有这个能力,但是随着大数据的出现,滴滴等公司掌握了大数据,它可以明确的知道,你的支付意愿,所以,它可以对每个人单独定价,这也就是大数据杀熟,在经济学上也叫价格歧视。
那有些人肯定会讲,你这样搞不长久啊,你这样杀熟,熟人会跑到别的平台的。对,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垄断,以及第三个问题,近期市场上的反垄断。
滴滴等一些商家假如真的这样做(我之所以带假如,是因为我确实没有实锤,但是从资本的趋利性,以及技术的可行性上,我觉得一点都没必要带这个假如),它还真不怕你造反,因为你无反可造。
和美团一样,滴滴在出行领域基本也是垄断寡头的存在,就这一两个玩家,它也杀熟,你换个商家照样杀你,你有什么办法?
这就需要国家的反垄断。
其实关于反垄断,我讲过很多次,不过大家好像不太愿意看,可能是我写的太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