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安国大将军 ,抱歉拖了这么久。
我的看法是:《明史·万贵妃传》中关于万贵妃堕杀皇室血脉的记载不可信,关于孝宗的成长历程也有不小的错误。但是所谓的万贵妃对孝宗有养育之恩,则又是另外一种不可信的说法。万贵妃对于孝宗及其母亲没有明史中所说的那么狠毒,但是也绝对谈不上和孝宗母慈子孝。
关于孝宗和万贵妃这种涉及到明朝后宫的问题,坦白来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考证问题,因为明朝除了洪武初年和万历朝的一段时间有起居注,其余时间都是没有起居注的,甚至连专门的史官都没有,因此关于后宫的有用信息很少很少。只有真正在后宫居住过得太监才能得到一些比较私密和关键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刘若愚的《酌中志》如此重要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于慎行在写万贵妃和孝宗的关系时,会记录一个从老太监那里得到的道听途说,因为相比于外人,老太监毕竟对于后宫之事是专业的,只不过一百多年过去了,难免会有一些以讹传讹。
首先,《明史》关于宪宗什么时候知道有孝宗这个儿子的记载是自相矛盾的。《明史·孝宗纪》中的说法和《明史·诸王传》、《明史·孝穆纪太后传》中的说法前言不搭后语。
《明史·孝宗纪》的说法是:
母淑妃纪氏,成化六年七月生帝于西宫。时万贵妃专宠,宫中莫敢言。悼恭太子薨后,宪宗始知之,育周太后宫中。十一年,敕礼部命名,大学士商辂等因以建储请。是年六月,淑妃暴薨,帝年六岁,哀慕如成人。十一月,立为皇太子。
其时间线是:悼恭太子薨>宪宗始知>育周太后宫中>立为皇太子。
而《明史·诸王传》中关于悼恭太子的死亡年月的记载为:悼恭太子死于成化七年。孝宗生于成化六年七月,也就是说孝宗出身没多久他的哥哥悼恭太子就死了,如果按“宪宗始知之”的说法,那么可以说孝宗出生没多久孝宗就知道了。
《明史·孝穆纪太后传》的说法跟《明史·孝宗纪》就更加是南辕北辙了。《明史·孝穆纪太后传》中的说法是:
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
也就是说宪宗在成化十一年才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儿子,这完全和成化七年的“悼恭太子薨后,宪宗始知之”自相矛盾。
并且,关于孝宗是什么时候住在了祖母周太后宫中这件事,《明史·孝宗纪》和《明史·孝穆纪太后传》依旧是自相矛盾,《明史·孝宗纪》中的说法是:育周太后宫中>立为皇太子。而《明史·孝穆纪太后传》中的说法是:立为皇太子>育周太后宫中。
孝宗既立为皇太子,时孝肃皇太后居仁寿宫,语帝曰:「以儿付我。」太子遂居仁寿。
因此,可以比较肯定的说《明史》中关于孝宗早年的记载是相当不靠谱的。至于说万贵妃堕杀多位皇室血脉的说法,小说家言尔。这么说的人怕是不知道太后在明朝皇室里面是什么样一种地位,后世的李太后可是敢直接放话威胁废掉神宗的,即使在神宗成年之后依然能凭一句“尔亦都人子”把神宗吓得伏地不起,明朝太后之威可见一斑。有周太后坐镇的后宫怎么可能让万贵妃肆无忌惮的杀害自己的皇室血脉?在明朝,后宫之主从来都是太后,再受宠的妃子也和太后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对手。
关于孝宗一直默默生活到成化十一年才被他的父亲以及万贵妃知道,也是不可靠的,成化七年的“悼恭太子薨后,宪宗始知之”这件事应该比较靠谱的,而非“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
最后,至于孝宗和万贵妃母慈子孝的说法,我也是不太认同的。
第一,我没看到任何有关的史料记载;
第二,和常理完全不符,万贵妃如果真的有孝宗有养育之恩,不可能在孝宗朝修《宪宗实录》中有如此多的对万贵妃的指控;
第三,《宪宗实录》记载:
弘治初,言者籍籍不已,欲追废妃号,籍其家,毁其坟,赖今上仁圣卒置不究云。
这条记载一般被用来证明万贵妃对孝宗没有杀母之恨,不然孝宗不可能如此仁慈,可采用。同时,也可以用来证明万贵妃对孝宗没有传说中的养育之恩,明朝的言官剽悍归剽悍,但是要说他们敢明目张胆的提议把对孝宗有“养育之恩”的万贵妃“追废妃号,籍其家,毁其坟”,那就不是剽悍了,那是脑子有毛病。并且,后面很明确的说:赖今上仁圣卒置不究云。翻译过来就是:孝宗宽宏大量原谅了万贵妃,不再追究。因此,万贵妃对于孝宗究竟有没有养育之恩,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