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段文字本身来分析,“台星可汗”应当是有别于“摄政王汤鹅泰(从此书后面的记载来看,汤鹅泰毫无疑问就是多尔衮,虽然这个发音差别有点大)”的清方首脑人物。
而清代学者俞正燮所著《癸巳存稿》(成书于道光十三年)中认为“台星可汗”即是多尔衮的诸多称呼之一,并声明是是根据毛奇龄《后鉴录》的记载。
郑天挺《释“阿玛王”》中也提到毛奇龄《后鉴录》中出现的这一称呼,并认为“台星”即“代青”。
这里的“墨勒根代青”是多尔衮之前的封号:
将“台星”视为“代青”也即“daicin”这一推测应当是合理的,不过按照鲍明《大清国号词源词义试探》一文的分析,皇太极即位后,多尔衮的赐号中就没有“代青”了:
多尔衮的“墨尔根代青”这一美号,一直使用到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二十三日封亲王为止。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去汗位,即皇帝位,建国号“大清”(不再称金国、满洲国),建元崇德。二十三日,皇太极“论功封子侄”,册封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14](P1440) 和硕睿亲王的满文为hošo i mergen cin wang。至此,多尔衮的原来赐号“墨尔根代青”(mergen daicing)在新爵位中只保留了“墨尔根”(mergen,汉译为“睿”)一词,“代青”一词不见了。从“大清”成立到多尔衮赐号中少了“代青”,前后相距不过12天。这不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这正是破解 “大清”国号来源的关键所在。我认为,“代青”一词不再用于封爵号,除了图简明之外,主要是因为“代青”一词已移做了国号,故不可以再用做爵号来封赐贵族了。
再来看毛奇龄《后鉴录》的原文:
三桂惧不敌乃乞师于台星可汗九王发铁骑五万以英王豫王分领之入关
如果“台星可汗九王”是一个人,那么这句话就只有一个主语“三桂”了,显然是不合理的。应当断为“三桂惧不敌,乃乞师于台星可汗。九王发铁骑五万,以英王、豫王分领之入关。”这样的话正好和《国榷》中的说法相吻合。
所以我认为,这里的“台星”应当是作为国号的“daicing”的音译,“台星可汗”就是“大清可汗”。至于说作者是否对此时的“大清可汗”有足够的了解,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毕竟这里的错误并不少,“豫王阿吉哥”封号弄错了也就罢了,“英王莽虼塔”很可能指的是天聪六年就病死的莽古尔泰,所以无需过于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