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奋斗吗? 第1页

     

user avatar   sizhu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年这个时候,我经历了微软收购诺基亚后的第一波裁员。

这是在我们园区里员工们的抗议活动。


在宣布裁员的第一天,因为我的上司不在中国,我和隔壁部门的老大一起吃了中饭。她边吃边说:

我有一些老同学在美国飞利浦工作。那时候能进飞利浦真是精英,进去了以后感觉就是这辈子都不愁了,工资高福利好,稳定。工作也很轻松,效益好,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行了,老板也对你很宽松,不会像小公司那样苛刻。

可谁知道有一天飞利浦就不行了呢?

裁员来了,很多都是高级工程师高级设计师,一把年纪了在自己的那个岗位上工作了十几二十年,被裁的时候的专业技能就只能做手头那点活儿了(注:很多大公司岗位分得比较细),出去了根本干不了外面的活。

年轻的时候到了一个地方,呆着不走,又不做别的事情,久而久之就被打磨成了特定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你只能在这个机器上运转良好,某一天这个机器不行了,你再想去别的机器上就难了。


那些在诺基亚工作的塞班大神们,当年都是各大著名高校最顶尖的精英。

随着塞班的没落,很多人并没有补充其它技能,导致被裁员后找不到工作。当然,他们进了当年如日中天的诺基亚以后可以说「我领着比同龄人高的工资,干着比同龄人轻松的活,没偷没抢,为什么要奋斗呢?」

你可以不「奋斗」,只要你能承受不奋斗带来的代价,或者有着不碰到风浪的运气。

上周看了央视的「人物」的舞蹈演员陈爱莲的一期。陈爱莲在文革期间农场工作之余依然每天都练功,而其它演员早已放弃。最终文革结束后,她得到了第一场大型歌舞剧《文成公主》的角色。



「奋斗」不代表你一定要去大城市,或者你一定要创业,又或者你一定要离开体制内。

对于我个人而言,「奋斗」的底线是磨好自己的剑,不要让它在稳定中生锈,导致在不稳定的时候无法使用。它的上线是让你的剑变得光亮锋利,让你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更好的劈开路上的荆棘。

相对的稳定(呆在一个看上去稳定的地方)会随着环境变化变得极为不稳定,而磨好剑带来的绝对的稳定,则会伴随你终生。

即使在别人左右摇摆你的时候,依然可以保持鸡头稳定。


[1010]最强鸡告诉你什么叫稳定 "鸡头防抖"爆红—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E5MjgxMzEy.html?from=s1.8-1-1.2

2333...


(鸡汤给个勺为什么发现身边「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微信公众号:hibetterme (女神进化论)


user avatar   xiao-xiao-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5年11月11日修改

感谢大家,第一个知乎千赞就这么来了,还是挺开心答案对大家有用。也要感谢 @桃猫猫Chan的邀请。当时用手机写得略微仓促,有些事情没交代清楚。稍微修改一下。


说说个人经历。

二本,土木工程,06年毕业。进了A公司,本地小房开,有省会的项目在收尾,主要战线已经放到地级市。策划代理是全省第一的份额。

由于开发部门小,所以很快做到主管,08年直管领导离职,我实际上成为开发公司设计业务的技术负责人。

第一次想离职是在08年。

因为感觉公司开发方向不会再转回省会(资金不足),在小甲方就会有这样的问题,公司做的项目技术上没啥挑战,变成重复再重复。我在管理岗位上试过设计标准化、数据库管理等自己觉得业界比较先进做法,但是大领导不太支持,项目部也没啥激情。于是想换个环境。结果碰到2008年经济危机,到处裁员,退缩了。

第一次跳槽是2011年。

2008年危机过后,老板的资金转向屯地。开发中的项目有4个,2009-2010年都没有新项目启动。工作开始变得清闲,当时月薪是税后4k,年底奖金1万到1万2左右,每天实际工作两小时,无加班。去哪里办事不用交代,比较自由。每天的生活就是晚上跑跑步喝喝茶。

(当时南宁中心地段房价大概5k-6k。)

每天早上泡好茶,开始刷论坛,看新闻,11点50准时吃饭。午睡,下午继续。到点下班。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半年,有一天我突然觉得非常恐慌。这样子下去人会不会废掉?于是开始寻找机会跳槽。2011年5月,一个B公司的前同事让我推荐,结构工程师,我直接自己去面试,当天敲定跳槽,回来辞职。我还记得离职的时候跟当时的人力老总闹得很不愉快,还是项目主管副总说了情,放了人。

到B公司的时候,技术部等于空架子,找的设计院要么是国有大院,要么是炒更(很精分吧?),每天就在“指挥不动”和“指挥了也没用”之间纠结。在B公司呆了一年,这一年把建筑立面、建筑做法、总平给排水走向、总平竖向都给搞遍了,周末没休息过。(我现在还想起趴在越野车引擎盖上给那个啥都不懂的施工方讲这个地方的排水管的标高关系的时候,都觉得好欢乐,劳资可是结构专业)。这一年,大概是税后5k5,年底20k。中间还有点季度奖金,收入算是当时中上吧。

但是还是想跳槽了,原因有几个,1是公司管理有些问题,第二也是因为技术上其实不会有太多长进。这次辞职倒是很顺利。走的时候部门架构正在大调整,没人有空理我。这是2012年6月。

第一次裸辞,没了方向,遇到一个贵人。

这次裸辞以后没了方向,在家休息了三个月顺便复习迎考。这三个月里面,遇到了一个贵人。

2012年广州恒大进驻广西,我去面试总工办工程师,面试我的是一个31岁的一级注册结构师,在广西(是的我们这里就是这么土鳖),算是非常年轻的了。我知道一线城市大把20多过一注的,但是他们不会来广西和我们竞争。以下是对话问答:

问:为什么想来

答:想在技术路线上再进一步

问:那为什么你一直不去设计院,在房开技术路线不适合

答:毕业时去过,大院没要我,后来就一直在房开了

问:如果你真想走技术路线,工作两年后一样可以去啊?设计院难道不要你这样有实际工作经验

的,要毕业生吗?你放下待遇,跳回设计院根本不是问题吧。

一语惊醒梦中人。

找了一家工程咨询单位,从1500底薪开始,干了大半年。有设计的底子,上手挺快。13年辞了,出来单干。给大院做代工。考了个注册咨询工程师。再后来碰到了现在的搭档,一起开了公司,接到了第一个合同。现在公司开了两年了,请了人。每天还是很焦虑。不过还行吧。过得下去。

下面重点回答为什么年轻要奋斗。我是草根,如果题主出身富贵家庭,该回答未必适合。大家看看聊聊就好。

离开A公司的时候,曾经劝一个同事跳槽,我说这样养老的生活,太危险。他没走。

今年A公司出了点事,解散。一群快40的工程师,要重新找工作了。在现在的建筑界,35岁以上的人,如果爬不到管理层,又没有证在身,或者有很硬的工作经历。根本找不到什么太好的工作。

这两年,万科、绿地、宝能都来了,行业薪酬提起来,工作压力也很大。(在过这类公司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们有一句话说万达和恒大,“你要他钱,他要你命啊!”(开玩笑)

在A公司那种养老型公司干了多年的人,根本无法适应。我知道有些人,就在不断地跳来跳去,始终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B公司扩张过度,资金链已经快完蛋了。上个月跟同事聊天,连副总监都走了。说是已经几个月没发工资,奖金早就没了。但是同事们还好,因为工作一直都还比较跟得上市场,跳槽问题不大。薪资比不上一线地产商,大概10万到12万一年问题不大的。

大城市有这点好,有无穷多的机会,大企业和好企业,永远都在招人,只要你有能力,肯拼命,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这个世界变化很快,根本没有什么你以为能依靠一辈子的东西。你最能拼命的这十几二十年如果就这样消耗掉,假如以后这些依靠出了点问题,怎么办呢?

几年前天猫刚出来的时候,大把商场活得好好的。今年我们这的新万达百货都撤场了。回头看80后有记忆的这三十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可能再过十年又会轮回,可是,你有几个十年?


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拓展人脉,思考行业下一步的发展,走在大多数人的前面,才有可能保证自己不掉队,不要落到无路可走的境地。


在我修改这篇回答的时候,我认识的设计院里面已经有3个发不出工资了。大家都很辛苦,都在思考转型。经济下行,都在减员增效。希望大家都是增效的那一个,不是减员的那一个。

我这点经历在知乎算不上什么,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心得就是:

永远带着忧患去生活,才有希望以后没那么忧患。


user avatar   miaomiaom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跟这个世界讲道理,问题是这个世界又不跟你讲,你觉得3000块钱的活你能一直干,但是有个985毕业的小伙子愿意2500干你就得走人,你到时候去跟老板讲这个活本来就应该是3000块钱的?跟老板说985干这个是浪费资源?万一那小伙子在这混个几年就去继承家族产业了呢?所以老板根本不会听你的,也不管那个小伙子是什么动机,他只要能省钱就行,但你会失去工作流离失所。

很多人就是觉得不用拼,不用努力,什么都应该是自己的,等到不是自己的就他妈开始害人了,什么医药费不够责怪医生不治病救人,付不起房子首付偷偷卖父母户口本,你以为这些人没有性情朴实的年岁吗?无非就是年轻的时候没有给自己足够的余地,稍有动荡就要把自己逼得不得不为了生存露出邪恶的一面,然后说自己最终成为了自己不想成为的那种人,干嘛要把自己没本事说得这么文艺?体体面面地生活,保护家人和小孩,活得自信非凡不好么,为什么非要把自己逼到不得不考验人性的阶段?

一个年轻时不知道努力的人是非常危险的,他们很快就会露出人性里最恶心的一面,因为他们甚至没有能力支撑自己的自尊,不信的话,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

1。不对反对观点作任何解释。

2。本答案只需理解到“年轻的时候没有给自己足够的余地,稍有动荡就要把自己逼得不得不为了生存露出邪恶的一面”即可。

3。最后一段是我写过力了,只作道歉和注释,不作修改。


user avatar   yu-xiao-yu-55-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记得知乎上有个回答:

平淡其实是很奢侈的,那意味着有许多爱你的人在为你而付出。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段时间每次上传视频的时候, 评论区都让人如此的感动:

我还能说什么呢?就像『身体的答案』中说的: 眼睛看过世界的风景,黑眼圈只是风景的影子。



我办公室外面是一个大阳台,放学之后时不时有学生在上面锻炼和开party。这样录视频的时候杂音就很难去掉。所以通常只能晚上九点半以后开工。


录的过程要反复的根据语感来调整脚本,7-8分钟的视频,光录制就要折腾到凌晨1点左右。之后再打开Premiere Pro,把自己想要的片段留下,多余的、笑场的、台词不对的、发音含糊的片段减掉,做完这些事情差不多已经是凌晨2点半,正好是中国时间的十点半,在中国的后期剪辑小伙伴也该上班了,把文件传给他之后,这一天才算结束。


以前看包公断案,说包公『日断阳,夜断阴』,觉得好牛啊!自己真的做起来,白天赶论文的死线,晚上琢磨视频稿件,整个人就感觉绷起来了。有一天,完成了这一切正准备睡觉,看看窗外说『我又看到凌晨四点的城市』啦。


正想继续感慨一番。突然就能收到学生的邮件:老师,数据刚跑出来的结果,好像不太理想,您看看怎么回事?——我瞬间就感觉到压力山大!——当初读书的时候,发现导师都比学生用功很多,现在自己做导师了,怎么感觉比学生懈怠呢?



学过经济学的,都喜欢琢磨动机。

学生也好,我自己也好,都没有任何人催促或者强制,也没有任何迫在眼前的压力,那么这种『奋斗』的行为是从何而来的呢?

为什么人会过度努力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奋斗本身,是一个动态优化的函数。可以看作是通过消耗自己,来对其他的事物发出的一个信号[1]。如果这个信号是对市场发出的,那么就是竞争——给其他人展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如果这个信号是对自己发出的,那就是自我成就感——自己在给自己展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努力本身只是一个成本,发出信号的是努力的结果,如果我们定义两种努力程度:奋斗和躺平的话,那么一个类型为 的人前半生的轨迹就可以用一个函数来刻画:

整个式子由两项组成,第一项, 也就是在加号之前的是在积累声誉,第二项是到了某个阶段之后,在文中是到了 之后,选择躺平,之后永远获得一个固定的收益。


所以整个问题就存在两个权衡,首先关键的部分就是 ,每次因为奋斗而获得一些成就,这些成就带来了效用,而效用的代价,就是减号后面的 表示单位成本,而 表示努力程度。那么,在积累声誉/成就的过程中,到底努力的程度和成本之间应该维持一个什么样的均衡呢

努力的程度可以看做是奋斗,成本可以看做为了支撑这种奋斗而需要付出的代价。

这种动态的模型有一个很反直觉,但是数学上却正确的均衡结果。一般来说,直觉会认为,如果自己属于努力的成本天然比较高的,也就是高 的人——比如身体不好、健康状况堪忧,那么努力的程度就会低一点;而如果天生身体倍棒,吃饭倍香,那么相对而言,努力程度就高一些。

但是,在动态模型下,会出现努力成本很高,反而会在一开始年轻的时候拼命努力;而努力成本较低的则相对来说反而没有那么拼命,而是随着职业生涯的成长逐渐发力。

为什么呢?因为当自己努力成本很高的时候,会有一种对「未知信息」的规避——所以特别希望能够在自己能把握的范围内赶紧上一个还不错的平台,这样以后才有希望去躺平。这其实就可以看做是平常大家说的「焦虑感」在数学上的表达——过度努力,本身也是一种焦虑和对未知的恐惧




相反,当自己努力的成本较低的时候,反而可以更加的从容,因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接受信息的更新,等一个还不错的信息再逐渐发力,会更加有效。

自相矛盾中的逻辑

就上面这个模型所揭示的「过度努力」,在现实中就体现为一种表面上看起来自相矛盾的现象:前几天一个朋友两点多还没睡觉,一问说正在敷面膜,还有好几道工序没有完成…… 一时间我也没想那么多,就觉得「为了保养美容而熬夜」似乎有一种不和谐感?


类似的,不少年轻人一边熬夜, 一边用昂贵的保养品;一边因压力废寝忘食,一边为了健康做各种营养功课。


这些现象背后,其实反映了这一代年轻人对于「如何平衡奋斗与身心健康的科学解答」有着巨大需求。因此努力程度与成本之间的均衡状态就是前者要大于后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降低努力成本。

努力的成本很大一块就是健康,如果把健康问题解决了,那就是降低了努力的成本,这本身也是有双重效应的。


第一层直接效应,那就是努力没有以前那么对自己伤害大了。毕竟人的身体机能和精力是有限的,那么如果在短时间内过度的消耗,会损害自己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能力,整体来说,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第二层则是上面那个模型里面的策略效应,因为自己努力成本降低了,所以反而可以更从容,没有那么「我必须要现在赶紧奋斗啊」的焦虑感。


精准的补充

要享受这个双重效应带来的好处,我们就要去考察一下,如何来有效的提升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传统上,「补」是一个挺粗放的概念,吃肉是补,吃维生素是补,吃蛋白粉也是补…… 但是人和人千差万别,到底要补什么,怎么补,这都是不一样的。

尊重营养补充的个体差异性,是更精准、更科学的营养支持。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个技术可以检测出你所缺失的营养素,再根据结果为你提供定制化营养方案,精准补给,这样是否会更有效呢?

例如干血斑(Dried Blood Spot,DBS)技术,就能够提供这样的帮助与选择。干血斑(Dried Blood Spot,DBS)技术通过检测干血斑相关组分的含量,得到被检者相应标志物的定量检测结果。

目前,干血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新生儿代谢疾病筛查、药物临床研究、治疗药物监控等,其在营养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在逐渐增多。

作为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中的佼佼者,汤臣倍健也致力于干血斑方面的研究。汤臣倍健建立了全自动干血斑检测中心,并且正在研究通过干血斑技术来检测体内营养素指标,未来有望实现1对1个性化定制营养方案。

并且汤臣倍健与科研机构合作科研,建立健康成年人群中 9 种维生素、5 种矿物质、3 种重金属相关标志物的数据库,探讨该人群相应指标的参考范围,孕妇、儿童、老年人群的相关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总之,精准的给身体提供营养和补充,可以有效的降低自己努力的成本——这并不是说身体好了可以继续肆意挥霍了。相反,只有知道自己在工作和奋斗的过程中,身体需要什么,才能够精准地补充,保持长期健康而乐观的状态,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采取更均衡的方式来面对生活和成长。

也正如『身体的答案』 中所说: 一边拥抱世界,一边拥抱自己。

或许这正是奋斗的意义。

参考

  1. ^ Heinsalu, S. (2017). Good signals gone bad: Dynamic signalling with switched effort level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73, 132-141.

user avatar   duy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轻时不一定需要奋斗,但是有朝一日想翻盘的时候就会付出更多成本,有这个心理准备就好。

个人年轻时所谓的“奋斗”有时只是某种态度、选择或经历。经历苦难之后变成一个强大的人是一种可能,变成一个让周围人挠头的“强大”的人也非常可能。

所谓“奋斗”中的那些辛苦……只是主观能动性达到了某种程度的体现,自主的渴望不够强烈,就不可能有那种“奋斗”。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就是一部奋斗史。小康家庭,乡镇小学,小县城中学,高考失误,省城读个985.211,因为不甘失误,大学后别人放羊我更努力。专一第一保研,考过cpa,接着考过acca。毕业后进入##工作,依然力争上游,目测还将持续奋斗下去。而且不仅仅学习工作上,我任何方面都不甘示弱,恋爱结婚生娃都比同龄人早,别人玩时我学习,别人学习时我穷游,别人穷游时我挣钱更舒适的旅游。因为奋斗,天资平平的我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以前的我一定会鄙视不奋斗的人。

但不巧,我爱上一个不愿意奋斗但很有趣的人,让我看到人生另外的可能。

认识老公时,我是个一眼可以看到美好未来的根正苗红好学生。他大我5岁,无业,蜗居旧房子,穷,不高,不帅,一无所有却与世无争。但就是这些奇怪的特质吸引了我,加上他什么都懂一点,几乎可以当百科全书用,还有些慵懒而文艺的气质,让我不可救药的爱上了他。我身边朋友纷纷表示不理解,父母近三年后得知我们恋情,失望难过但已经无法改变什么。最夸张的是,很长一段时间,我甚至因为欣赏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反思自己到底是努力还是功利。

好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结婚了,有了孩子,我还是奋斗的我,他还是慵懒的他,我们也欣然的接受了彼此原本的样子。

事后回想起来,我们性格的差异早已注定。我爸爸出生农民家庭,恢复高考第一年考上大学才摆脱农耕的命运,肩负一大家庭的压力,一辈子丝毫不敢懈怠。虽然后来家境好了,他也没有刻意给我压力,但这种气场从小影响着我,推着我前进。我公公从小保姆伺候,成年后轻松进入省城事业单位,一辈子铁饭碗。加上勤俭节约,知足常乐,对生活要求不高,挣的钱足够自己花还能剩不少,所以对我老公期望也不大,只要他开心就好。

所以,年轻人要不要奋斗,其实不用纠结,不同人生经历已经为每个人选择好了一条路。

有时会很羡慕我老公,可以从小活得自在,有时会想,我要更加努力工作,挣更多钱,让儿子长大后,能够有“不奋斗”的选择权。但谁又知道,我这样的“奋斗”会不会对儿子也是一种无形压力,谁又知道,小家伙长大后,会安于现状,还是总想看看更大的世界。

其实,只要他开心,怎么都好。


user avatar   map-melt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排名第一的

@徐湘楠

同学犯了一些谬误,又关闭了评论,我就只好把这回答当逻辑改错题来做了。跑题之处请见谅。

*下面的超链接都链接自wiki,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读一下,我这里就不对每个谬误的概念多做阐述了。

第一个谬误叫”

滑坡謬誤

“。具体到本题,就是如果你安于做3000元的工作,就会有一个做2500的高材生来做一样的工作,你的老板就会辞退你,你就会因为这个来开始他妈的害人,露出人性中最恶的一面。这种如果a…就会b…就会c…就会d…的论证是不是很耳熟?

不难看出,从你安于做3000元工作开始的推论,其中每一步的因果关系都极其模糊。事实上基本不会有高材生来以比你更低的价格来做你的工作,如果做了也不一定导致你的老板辞退你,你的老板辞退你也不一定导致你彻底失业,你彻底失业也不一定导致你会去害人。这其中的每个推理都非常弱,最后得出的结论“你安于做3000元的工作就会去害人”也是非常不靠谱的。


这个答案也犯了”訴諸可能“的谬误。就是认为一件事如果可能发生,那么就把它当作事实来判断。举个例子,如果我上班,就有可能被车撞,所以我就不上班了。做3000元的工作有可能让你失业,所以你就不做了。也是类似的谬误。


这里还有叫做單方論證的谬误。他讨论了你做3000元工作的情况下可能失业的问题,却没有讨论你做6000元工作也可能失业的问题(一个高材生拿5k工资来抢你饭碗的可能性应该比拿2.5k更高),或者独立创业也有可能会破产的问题。事实上,不管哪条路都有可能导致他描述的那些不良后果。


另外一个问题是”訴諸情感“中的”訴諸恐懼“。也解释了为什么有2000个人给这个千疮百孔的答案点赞:这是一种宣传手段,其目的在于唤醒读者心中的恐惧(情感),来以此获得支持。比如说:”你不好好读书就只能扫厕所“,“你不努力上进就只能去害人”。如果这个论证本身没问题,那么用这个小技巧也没啥。但是如果论证本身破绽百出,然后用这个技巧去抢救自己的论证,就很过分了。


最后一个问题是“心理學家謬誤”。这里具体指“很多人就是觉得不用拼,不用努力,什么都应该是自己的,等到不是自己的就他妈开始害人了”这个判断。它本身只是答题者的个人感觉,没有经过任何论证,就被当作普遍事实来叙述了。而据我所见的很多拿比较少的工资的人都老老实实,没有野心和特别的欲望也就特别能与人为善,并不会(比那些位高权重的人)更加有害人的倾向。



另外,我虽然不能期待世界总是讲道理的,但是我以为在做决定的时候应当假设世界是有规律的。如果在自己做出决定的时候不讲道理,那不管世界讲不讲道理,你都危险了。

————————

跑题完了,说一下我对问题的看法。

想要舒舒服服生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人类文明发展了上万年,我们的祖先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的社会结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都是为了让你可以安安稳稳的生活,而不用去挣扎,去冒险,去奋斗,去竞争。竞争中的失败者也可以在社会中生存,悠闲的工作也不会饿死。我认为这是人类文明的骄傲,也是我们理所应当应该享受的东西。


——当然,这取决于你有多信赖人类文明和现在生活的社会。如果你认为自己将来有一定可能会失业或破产,社会保障可能会失效,经济可能会出现危机,瘟疫可能会爆发,战争可能会发生,甚至文明可能会终结——那么你也许的确要更加努力的为这些风险提前做出准备——当然,如果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你为此做的准备就会浪费掉。这是你要为此付出的成本:并不是无限的稳妥就是最好的选择。你需要(像做其他决定一样)考虑你行为的收益和你为此付出的成本。这个成本和收益可能是对每个人都不同的。


另外提个醒,为了规避风险而努力工作,和很多时候说的为了梦想而奋斗是两码事,一般来说后者不会特别看重如何回避风险。


以教主的鸡汤做结尾:

——没有什么理由不追随内心。

——我的内心,是当一个安静的家里蹲。


user avatar   wuzhijiansingapo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得不承认,不劳而获对每个人都非常有诱惑力。

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我在复旦大学毕业后,去新加坡念书,然后去伦敦/纽约工作。

在我出国一开始的那几年,有时候会想,自己为啥要这么折腾?我大学毕业时父母就为我在上海买好了房,当时从复旦毕业找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并不是难事。反观我当时在海外的生活,为了省点钱需要找人合租,在社会关系上是一张白纸,没有一个熟人可以依靠,全都靠自己摸索。如果当时没有选择出国,估计我现在的白头发可能会少一些。

但如果你现在问我,我会非常肯定的告诉你: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奋斗。这是因为,人的快乐来自于奋斗之后取得的成就。

这种成就可大可小。比如你原来痛恨英语,经常不及格。后来发奋图强,在经过自己努力后考到了班级前十,这也是一种成就,能够让你有极大的满足感。

这种满足感主要来自于两个地方:首先你证明了自己,并不是学习上的笨蛋,通过努力也能成为'学霸'。由此产生的自信心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可以代替。其次你会被别人刮目相看,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我们有钱或者有权,可以轻易得到别人的奉承拍马,但是想要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则要困难的多。尊重,只能通过行动来'挣',而无法通过金钱去'买'。

奋斗之后取得的成就可以是坚持锻炼一年后成为健身达人,考过所有考试后拿到会计证/cfa/律师证,从小地方来到北上广,甚至纽约伦敦东京,在那里买好房/成立家庭/建立自己的事业,连续发表几篇顶级论文拿到终生职甚至评上教授,等等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从奋斗和成就中取得的满足感,以及别人的尊重,主要取决于'变量',而非'存量'。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这么想。如果一个富二代本来就在北上广有几套房子,父母给他安排了一个舒适的工作,收入也不愁。在很多人看来,他是十分幸运的,过的生活也相当不错。但是我们最多会羡慕他,却不会尊重或者崇拜他。而他本人也不一定能从这种'平淡'的生活中获得多少满足感。

由于我的工作关系,需要接触到不少富一代和富二代富三代(所谓的超高净值家族,中外都有)。我曾经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比较这些富二代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由于他们全都至少有千万美元以上的身家,因此都不用工作。什么事情都不做,吃到老死也吃不完。我的发现是,那些自信心比较强,对自己生活状态比较满意的富二/三代,其快乐主要来自于他'自己'的成就,而非父辈的赠予。当然也有不少富二代主要是靠老爸的荫护,甚至从来没有在老爸的企业之外上过一天班。他们也可以过上非常不错的生活,但明显缺乏底气可以大声的告诉别人:我今天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奋斗得来的。

我知道有些年轻人可能会说,你举得这些富人的例子,让我感到很痛苦。我觉得自己一辈子都赶不上他们。社会真是不公,阶级之间的差距几乎不可能被弥合。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么思考。

你可以把这个社会想象成一座高山。每个人的出身,决定了他一开始在山上的位置。大部分人的起点,肯定是山脚或者半山腰。当然也有小部分幸运儿,出生时就接近山顶。

在自己的一生中,要想从山脚奔到山顶,概率非常小。美国总统奥巴马可能算一例。正是因为稀少,所以被全世界人民津津乐道。

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人的满足感主要来自于你往上爬的距离,而不是你原来在山上的起点。而人的悲哀,莫过于下山带来的失落感。

比如你出生在西北省份一户贫穷的农村家庭。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好大学,在北上广谋得一份好工作,买上了自己的房子,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成为一名城市中产阶级。那你就已经爬了不少上坡路了。你可能会慨叹,自己奋斗了大半辈子,原来和城市里那些'原住民'差不多,顶多变成了他们的一份子。但事实上你的成就和自豪感要远比那些原地踏步的'原住民'强很多。一个人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就,会一辈子跟随着他,没有任何人能够夺走。

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不过是另外一篇鸡汤而已。没关系,我相信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尝到一些甜头之后,会对我的'爬山论'有更深的认识。重要的话再说一遍,不劳而获对大多数人都很有吸引力,但是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来自于奋斗后取得的成就。

以此文献给那些在不断奋斗的年轻人!


user avatar   charles-wang-20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听装及不同容量的塑料瓶包装的可乐是否味道会有差别?是否与溶二氧化碳的量有关?


     

相关话题

  快递员凌晨上门殴打投诉人被拘留,如何看待快递员这一行为? 
  如果欧洲很落后,非洲很发达,你会觉得黑人比白人好看吗? 
  有哪些可以帮助睡眠的日常物品? 
  如何整理烘干机烘干后的衣服? 
  如何看待生命中的一次次离别? 
  “光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很多人认同,为什么我觉得很矫情(尽管我只是屌丝一个),怎么理性看待这句话? 
  我的父母亲准备在我的房间里装监控摄像头我该怎么办? 
  为什么周总理会那么受人尊重? 
  被人冤枉是种怎样的体验? 
  如何看待女子做 B 超憋尿一次喝 3.2L 水致水中毒事件?日常饮水在多少合适? 

前一个讨论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下的超级火山的前世今生是怎样的?
下一个讨论
贫富差距是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如果是那么减少贫富差距的意义何在?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