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内容其实我基本都吐槽过,因为最近没有发现太雷人的,所以暂且翻翻旧账。
1.
苏州大学文学院韩逢华在《査继佐与明史案》中声称,成书于顺治15年的《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了发生在顺治18年的庄廷鑨《明史》案。
2.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毕业生胡飞在《郑迥抵抗萨摩侵略的研究》中,把主人公郑迵(dong)误作郑迥(jiong)。
3.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江佳丽的毕业论文《抗倭援朝时期明、鲜与明内部矛盾探析》中,有数段内容抄袭 @马伯庸 和 @汗青 的著作《帝国最后的荣耀》。为什么说这是抄袭呢,因为论文是14年写的,书是12年出的。
4.
好了学长你不要秀了,我们都知道你是河粉,首推是当时还在HII的郝婉晴......
不得不供出当年压箱底的《吸精鬼》了。
本科临近毕业的时候忙着写论文。当时知乎有一道热门问题下的答案,具体是什么忘记了。只是强调了一下猪一次的精液量很多。当时就顺势借着学校可以免费用知网搜了一下,然后意外的发现了下面这个“逸闻趣事”:
其实吧,我也万万没想到,这么不可描述的故事还会有人用申论式的阳光结尾写到纸面上;更没想到的是,我竟然还是咋中国知网看到这篇文字......
总之,这个叫范敏的作者,我是打心底里服的。
现在在中国知网上直接搜索已经不会出现这篇文字了。但你仍然可以在网上找到这篇文的链接:
最后,作为一个学渣,也请让我学知乎其他学术大神一样,借这个机会在文章结尾来一个文献参考,显得自己格式严谨。
[1]范敏.吸精鬼[J].东方养生,2003(18):62.
蜀汉研究奇葩多。我见过把镡承写成谭承的;我见过列巴州五郡写成“巴郡、巴东、巴西、涪陵等五郡”,不知道第五个是宕渠的;我还见过见过把袁准和张俨评价诸葛亮文中的“或曰”当成他们的观点的。不过学术论文中,槽点最密集的当是这一篇:
《论蜀汉政权的政治分化》,人民大学历史博士和她导师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一起写的。
上面这一页表格看出水平:
文中吴班籍贯、来历不详,夷陵之战未死需要用弹劾李严名单证明。
《三国志·邓张宗杨传》:子远名壹,陈留人也。随刘焉入蜀。……懿族弟班,字元雄,大将军何进官属吴匡之子也。以豪侠称,官位常与懿相亚。
明显这条史料就没看过。
文中陈式非益州势力,因为陈式出现在汉中之战,“时间在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尚未入蜀”。
《三国志·刘二牧传》: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二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
《三国志·先主传》:十九年夏,雒城破,进围成都数十日,璋出降。
《三国志·庞统法正传》:十九年,进围成都,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璋以危亡在近,故不诛靖。璋旣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
《三国志·许麋孙简伊秦传》: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史。
《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 十九年,……夏,刘主克雒城,与飞等合围成都。而偏将军扶风马超率众自汉中请降,刘主遣建宁督邮李恢迎超,超径至。璋震恐。所署蜀郡太守汝南许靖将逾城出降,璋知,不敢诛。被围数十日,城中有精兵三万,谷支二年,众咸欲力战,璋曰:“父子在州二十馀年,无恩德以加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以璋故也,何以能安!”遂遣张裔奉使诣刘主,刘主许裔礼其君而安其民。刘主又遣从事中郎涿郡简雍说璋。璋素雅敬雍,遂与同舆而出降。
《华阳国志·刘先主志》:建安十九年,先主克蜀。
《后汉书·献帝纪》:十九年,夏四月,旱。五月,雨水。刘备破刘璋,据益州。
还有很多史料能说明入蜀时间的,太多不贴了。这么多史料都没看过还写蜀汉论文,连刘备什么时候入蜀都不知道还写蜀汉论文,很搞笑了。
文中辅匡籍贯、来历不详,夷陵之战未死需要用李严不亲近他证明。
《三国志·邓张宗杨传》:辅元弼名匡,襄阳人也。随先主入蜀。益州既定,为巴郡太守。建兴中,徙镇南,为右将军,封中乡侯。
又是一条在《季汉辅臣赞》陈寿注的史料。难道是因为《季汉辅臣赞》都没写全名(写的是字)检索不到,作者就没读过了?
文中廖淳籍贯、来历不详,夷陵之战后下落不详。
《三国志·邓张宗杨传》: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
《三国志·蒋琬费祎姜维传》: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迁为参军。
又是一条蜀志十五的史料。廖化在夷陵之战有没有死,读过《三国演义》,甚至听段评书都能知道吧?《蒋琬传》原文也有廖淳,作者没检索到也是很奇怪了。
《三国志·明帝纪》裴注引《魏书》:九月,蜀阴平太守廖惇反,攻守善羌侯宕蕈营。雍州刺史郭淮遣广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奕将兵讨惇。淮上书:“赟、奕等分兵夹山东西,围落贼表,破在旦夕。”帝曰:“兵势恶离。”促诏淮敕奕诸别营非要处者,还令据便地。诏敕未到,奕军为惇所破;赟为流矢所中,死。
虽然人家只写蜀汉论文还让人家看《明帝纪》裴注引的史书有点不厚道,但我还是要说,作者应该是没见过这条史料的,不然就能在脚注里再考据一番“《魏书》有廖惇,可能是廖淳”了。
文中阎芝在夷陵之战后下落不详。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汉晋春秋》:十一月,上言曰:“……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
虽然这个《后出师表》很可能是伪造的,但作者也不能完全无视掉,至少要在脚注写一下嘛。赵云死的时间虽然有些问题,但可以确认是在汉中嘛。很明显了,《后出师表》作者也是没看过的。
我看到这张表就懒得再耗时间往后看了,欢迎各位朋友继续找茬。
这位人大历史博士还写过一本书《诸葛亮治蜀与蜀汉政治生态演变研究》,就是她的博士论文,同样很强。
这个表格有几个地方在书里改了:
作者又用了诸葛亮北伐时吴班的记载证明他夷陵之战后活着;
辅匡的史料终于让作者看见了;
作者用了《蒋琬传》的记载证明廖淳夷陵之战后还活着;
作者用了《后出师表》证明阎芝还活着。
但仍有很多没改:
吴班籍贯、来历仍不详,也就是说作者还是没有看到蜀志十五对他的记载;
“时间在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尚未入蜀”还没改;
廖淳就是廖化这事作者还不知道。
让我们继续看看这篇博士论文。
“建兴七年,邓芝与王平、马忠等将镇守蜀汉边境。”《王平传》的“七年”被作者认成建兴七年(229),难道作者连曹爽伐蜀在延熙七年(244)都不知道?建兴七年这几位就镇守边境“咸著名迹”了合适吗?《王平传》前文那个“延熙元年”作者没看见吗?
《三国志·黄李吕马王张传》:三年,亮入南,拜忠牂柯太守。郡丞朱褒反。叛乱之后,忠抚育恤理,甚有威惠。
《三国志·黄李吕马王张传》: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延熙元年,大将军蒋琬住沔阳,署琬府事。……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余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
《三国志·邓张宗杨传》:及亮北住汉中,以芝为中监军、扬武将军。亮卒,迁前军师、前将军,领兖州刺史,封阳武亭侯。顷之,为督江州。
马忠还没当上庲降都督,王平和邓芝还在汉中。作者也看见邓芝参与弹劾李严了,莫非邓芝是能在东部(江州)和汉中飞来飞去吗?
“地方大姓高定恣”,很明显这是《李恢传》那句“先主薨,高定恣睢于越巂,雍闿跋扈于建宁,朱褒反叛于牂柯”,作者一不小心多复制了一个字,或者说作者就是把高定的名字认成了“高定恣”。问题就是“恣睢”是个词作者难道不知道?
这几页表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就整成这样了。
马忠和诸葛瞻后面都注一个“马氏为大姓”;
李严和刘巴一起“(章武)二年卒官”;
陈震、蒋琬和费祎都“建兴七年转卫尉”;
董厥和樊建都“由仆射迁,代(陈)祗”为尚书令;
李福、姚伷、董厥、诸葛瞻和张绍都“由江州都督迁”尚书仆射;
马齐、张遵、向充、胡济、张翼、宗预、刘武、许游、卫继和文立后面又一次统一出现了“马氏为大姓”;
蒋琬与王佑一同在后面注了“王氏为大姓”;
李骧、蒋琬和籍贯不明的李虎都在后面注了“李氏为大姓”;
黄崇、费恭和习忠都在后面注了“黄氏为大族”。
这种错误虽然已经不是作者研究水平引发的错误了,但是低级错误不至于这么多吧!
认不出郭演长是郭攸之,的确够严谨。郭攸之“性素和顺,备员而已”,没感觉和廖立说的“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很像吗?《三国志集解》中没写郭攸之就是郭演长吗?高翔、高祥和高详史书若不明写莫非就认不出是同一个人了?
全书中我唯一感觉有些新意,有价值再讨论的董恢官职的变迁过程,作者也强行代入政治派系论。
《三国志·董刘马陈董吕传》:允尝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共期游宴,严驾已办,而郎中襄阳董恢诣允修敬。恢年少官微,见允停出,逡巡求去,允不许,曰:“本所以出者,欲与同好游谈也,今君已自屈,方展阔积,舍此之谈,就彼之宴,非所谓也。”乃命解骖,祎等罢驾不行。其守正下士,凡此类也。
裴注引《襄阳记》:董恢字休绪,襄阳人。入蜀,以宣信中郎副费祎使吴。孙权尝大醉问祎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诸君愦愦,曾不知防虑于此,岂所谓贻厥孙谋乎?”祎愕然四顾视,不能即答。恢目祎曰:“可速言仪、延之不协起于私忿耳,而无黥、韩难御之心也。方今扫除强贼,混一区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权大笑乐。诸葛亮闻之,以为知言。还未满三日,辟为丞相府属,迁巴郡太守。
作者认为:“董恢的迁转过程展现了诸葛亮执政期间荆襄势力掌权的政治形势”,“虽然蒋琬等人以诸葛亮的治国方略为指导,但是其具体行事与诸葛亮执政时期不尽相同。因此在事实上,蒋琬、费祎等人只是在遵循诸葛亮创造的行政体系,‘萧规曹随’而已,而没能领略诸葛亮治蜀的精髓所在。这就如同一件庞大的机器依靠电源在正常地运转,却没有人考虑到能源的储备和零件的损耗一样。所以董恢的用人思路和才智,在诸葛亮去世后,并没有得到应有赏识和重视,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蜀汉政权这个庞大的职官体系中被逐渐湮没,这也许是诸葛亮生前没有预料到的局面。”
关于董恢的记载,《三国志》只在《董允传》有提及。对董恢的描述也是“恢年少官微”。若是以裴注引《襄阳记》所载来描述董恢其人,未免反客为主。若是《襄阳记》属实,董恢至少也算不上“年少”。且《襄阳记》中的费祎未免太过于迟钝,毫无其他记载中费祎的机智,专美传主顺带找人陪衬使这段记载的可信度大大降低。裴松之都说了这段记载不靠谱:
臣松之案:《汉晋春秋》亦载此语,不云董恢所教,辞亦小异。此二书俱出习氏而不同若此。本传云“恢年少官微”,若已为丞相府属,出作巴郡,则官不微矣。以此疑习氏之言为不审的也。
再看《三国志》中董恢求见董允,于是董允放弃了与费祎、胡济游宴而与董恢交谈。可见董恢与执政者之间并无敌意,那么为什么就被贬为郎中了?蒋琬费祎可不那么喜欢搞事,就算孟光招惹了他们也只是原地不动,董恢咋就被贬了?二千石一下子掉到比三百石,蒋琬费祎会干这种事吗?
要说诸葛亮是荆州人所以重用荆州人而蒋费时不再重用荆州人也毫无道理,因为这两位也是荆州人。按照派系论,荆州人何苦为难荆襄派呢?何况这还是二千石大员、巴郡太守!
政治派系论的不合理我也懒得再在这里废话了,之前知乎有过问题的:
但是,这篇博士论文完全就是围绕着政治派系论进行的研究。很强了。
学术圈是个啥状况可见一斑了。
在我们实验室里,晨少的博士课题是“分子重构”(Molecular reconstruction)。
大概是说,构成石油的分子成千上万,很难一个个分析清楚,因此你可以挑几个代表性分子来近似地“重构”石油。
你可以理解为,过年你妈带你回老家,你发现一屋子里坐着200个亲戚,根本认不得!这时候你就可以代表性地叫两声“姨啊!过年好!” “叔叔啊!认识认识!”,就成功实现了你家复杂亲戚的重构。
当然,这都不重要。我今天要介绍的是一件和分子重构有关的诡异的事情。
前两天,晨少突发奇想,想看看自己这个领域在国内的研究进展。于是他打开知网,搜索“分子重构”,但结果让他有些懵壁。
且不说搜出来的东西和分子重构有什么关系,我甚至无法自信地说出这是什么语言。
我和冰冰盯着晨少的屏幕半天,首先判断,这应该不是英语和日语。晨少点头称是,并结合后面“来源”一项中的"Arab Press Agency",说这应该是阿拉伯语。
知网的检索功能辣鸡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但搜分子重构搜出一堆阿拉伯语这算是个什么bug?是最近知网买了阿拉伯数据库正在搞活动做推广?还是中东石油多,研究分子重构的人也多?
我们实验室就这点好,大家除了自己的课题之外,对一切都感兴趣。我们决定测试出这个bug的来源。
我首先随便搜了些别的有学术价值的关键词,发现结果是正常的。
说明并不是整个搜索都bug了,而是“分子重构”这个词有问题。
突然,冰冰发出了一阵充满智慧的笑声。我过去一看,原来他进行了一波严格的控制变量实验:
一波C43基本锁定,在“分子重构”中,最有问题的是“分重构”和“子重构”这两个关键词。
相信看到这里大家都很好奇,搜出来的这些阿拉伯文献究竟是啥内容呢?我很快咕狗机翻了一下。
排在前4的搜索结果分别是:《从圣书和圣训看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民间社会组织在伊拉克建设和平中的作用》、《历史并没有压迫我们:伊拉克防空在这一时期(1991-2003)最新的全球空中能力面前》、《伊斯兰科学的教学方法》。
我在咕狗里打开了第一个搜索结果。
晨少仔细阅读了一会,沉默地思考着,他每天研究的分子重构与伊拉克的和平究竟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他本来计划毕业那年拿诺贝尔化学奖的,现在看来只能去冲和平奖了。
突然,一旁的冰冰又发出了一阵充满智慧的笑声。
我们赶忙过去说冰冰老师又发生甚么事了。冰冰说他又试出一个有趣的现象:不仅搜“分重构”会出阿拉伯语,搜谐音的“粪重构”也会出阿拉伯语。
我很难想象,这种测试词是人类能想出来的???但你不得不承认,冰冰在科研之外的idea真的相当活跃。随后我们进行了一波大规模谐音梗测试:
比如不仅“子重构”可以,“子重勾”也可以。
子重够也可以!所以知网搜索的后台是用拼音来检索的???
不仅“分重构”可以,粉重构也可以
粉重狗也可以!
重狗粉也可以
但粉虫狗就不行,看来“重”字很关键
进一步缩小范围发现重狗也可以
重勾、重购都可以,但重诟就不行……
截至发稿时,这个bug仍然没有消除,欢迎大家前往尝试。总结一下:(1)当你在知网搜“分子重构”,尤其是“分重构”和“子重构”时会出现一堆阿拉伯语文献;(2)搜“分重构”和“子重构”的许多谐音时,也会出现阿拉伯语;(3)搜“重勾”、“重购”等谐音的时候也出现阿拉伯语,但搜“重构”本身并不会。
由于本实验室无人能看懂阿拉伯语,对这一bug的测试只能到此为止了,我们直到最后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如果我的读者中有懂阿拉伯语的人,欢迎在评论区指点一下。
后记
刚才我突发奇想,在知网搜了自己……
怎么这回又出俄语了……所以我和双夸克核子、语义经验、冠状动脉、Levshin又有什么关系呢……
欢迎大家去知网搜索测试,如果有离谱的结果,请在评论区分享出来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毕导”!
陈海:《G点与西汉女用性玩具考》,《考古与文物》2004年3期
文字版: G点与西汉女用性玩具考
欢迎关注公众号:林屋读书(linwudushu)
发现了身边好多偷偷有小三的教授,都有和小三联合署名的文章,那些文章见证了他们曾经火热的“爱情”,好像一座座丰碑,不像微博朋友圈那种,还删不掉,真是谜一样的感觉
这是当下~
大多在论述《弟子规》的当代价值,批判《弟子规》的只有少数几篇……
在看看当年~
《弟子规》相关的文章,在21世纪以来迅速增多,先是与「弘扬国学」相绑定,后是与「现代教育」相挂钩,对其的态度还真是180度的大转变呢……
编造这个谣言的人根本不了解山东,根本不了解山东卫生人。山东省卫生工作的带头人袭燕同志是一位忠诚组织忠诚人民的好同志,在她的领导下,山东卫生人绝不可能拿人民的利益做交易,不可能犯下滔天罪行。
袭燕同志宝贵品质铭刻在她的成长纹路中。袭燕同志早年不计个人得失支援西藏,在雪域高原无私挥洒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在西藏,袭燕同志在认识了姜异康同志,两人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共同事业中,结成了伟大的战争友谊。姜异康同志日后执掌山东长达9年,领导山东一亿人民锐意进取、追随中央做出的改革开放全局部署,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站稳了山东位置。袭燕同志在这一时期脱颖而出,从千佛山医院院长升任为山东卫生事业的带头人。靠着袭燕同志的关心,千佛山医院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飞跃,短短几年就从多方筹措资金盖起了一栋栋大楼,医院面貌焕然一新。虽然千佛山医院目前的开放床位和门诊量远低于同城的另外几所医院,但是千佛山医院省直医保结算额是全山东第一位。千佛山医院凭借独到的人文精神实现了弯道超车,取得跨越式发展,体现了袭燕同志极强的管理能力。
袭燕同志一手抓业务,一手抓反腐,忠于中央,忠于人民。前阵子,山东省卫生主管部门的几位干部因为贪污受贿锒铛入狱。他们中的四人,罪行包括把出生医学证明的印制设备出卖给鲁西南生儿子先进县的社会人员。同志们,不合格疫苗只是可能让你们的小孩重病。人贩子集团如果能够出具合法的出生医学证明,你的小孩被拐后肯定找不回来。查处此案,表现了袭燕同志为首的领导班子打击腐败的勇气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出生证明案刑期最长的韩某是个官场老油条,辩称自己在出生证明的事情上没收一分钱,别人让做就做了,别人给的房子都没去看过。山东的卫生干部就算办了坏事也不敢收钱,自带干粮做坏事,这是山东干部长期以来忠于中央忠于人民的体现,山东的干部就算犯了错误在酒桌上也都是大家交口称赞的好人!最后,有关部门根据涉案金额,按照贪腐受贿对贩卖出生证明的干部判罪,让该案成为了山东卫生人的警钟长鸣。敢于拒腐防变,是山东卫生人对组织上辛苦培养出的各级领导干部最大的爱护!尽管姜异康同志身边的一些工作人员犯了错误,姜异康同志的小舅子出租房产给莆田系医院的事情也渐渐查清,但是一亿山东人民相信袭燕同志是经得住考验的!山东为了发展卫生健康产业划的几十平方公里开发区,设置的上百亿产业基金,还等着以袭燕同志为首的山东卫生系统领导全体卫生人实现宏伟蓝图!
现在已经辟谣。宋立志同志是住院治疗糖尿病,不是自杀,更不是一些人编排的“最近吃不下饭,胰岛素却没减,结果低血糖了”。收治宋立军同志的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专业在全国都是很有名气的,在这样优秀的医院治疗,相信就算病人的糖尿病并发症转归预后不好,家属也能情绪稳定的接受。在此,我祝愿宋立志同志早日康复,尽早重返人民卫生事业一线!
他的目的可能不单用拳形容招式类型,我想更多的是在表达庐山本身的霸气。庐山升龙霸在圣斗士的所有必杀中,其实是很特别的。
一览圣斗士所有必杀技,名称里带有拳字的屈指可数。仅限原著的话就星矢和魔铃,暗黑天马,撒加,加隆和一辉的幻拳系。即便算上动画版的原创,也少得可怜。
闪电光速拳,钻石星尘拳之类的都是中文翻译的名字,原本可没有拳字表述。
这些必杀技中,庐山龙派那就更是稀有中的稀有。因为这是唯一用地名来命名,圣界独一无二的必杀系。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壮丽的庐山大瀑布,或许只有这个霸字,方能体现出它的宏伟。
在这五个人当中,紫龙的修行环境算得上是非常优越的了。不用忍受死亡皇后岛,仙女岛和东西伯利亚那种鬼天气,也不用像星矢那样成天遭一群欧洲人翻白眼儿。
但紫龙获得圣衣的条件并不轻松,理论上说是最难也不为过。让瀑布逆流是何概念,尤其是如此宏伟的大瀑布。这可是打破宇宙定律的行为,忍一忍就过了是明显行不通的。
而在紫龙打出决定性的一击时,也并没有什么燃烧小宇宙之类的描写。反倒是通过童虎在旁边讲述着李白的诗咋咋地,貌似是在提醒紫龙面对的是何等雄伟之物。
以上的种种迹象,都无疑是在大大的高捧庐山瀑布之壮景,而霸字就是为庐山而生。所以庐山升龙霸不仅是必杀,也是对庐山本身的一种赞美,用拳就显得格局小了。
再换个角度看吧,其实从发音上也能知道霸与拳有着明显的优劣。日语发霸的音时,嘴大张成「阿」型。反之发拳的音时,最后嘴得闭上发出「嗯」的音。
要知道这搭配的是升龙这个词。可以对比下街霸中升龙拳的呐喊,升龙是上升音调,而最后的拳发音要闭嘴,音调有个下降趋势。
升龙霸就不一样了,霸的「阿」音可迎合勾拳轨迹持续上升,发声与姿势同步,哪一种更有气势,更有劲儿,就不言而喻了吧。所以升龙霸始终比流星拳吼得给有力。
任何武打片中都会听到,哈,哈,哈,不会有人在过招时发出嗯,嗯,嗯的音。
突然还想到个类似的,机战 OG 系的修罗众的福尔康(爱称)的最终必杀。
他的一般招数命名九成以上都是拳。但神化后的最终必杀,最后是上升多段乱击,并且打斗极为华丽。此时的招式名没有定义为拳,而用的是破,真覇…猛撃烈…破……
破的日语发音口型与霸一样是「阿」,并且前面的烈字有一个促音,呐喊时会给人一种蓄力攻击的感觉,听着就霸气。
为必杀取名其实挺考验品味的,要的不单是华丽。不但要朗朗上口,呐喊时最好能配合动作达到统一,才能效果最大化。
话说回来,车田如果不是为了想要彰显庐山的霸气,那升龙霸完全不用如此命名,这与其他招式不统一。平白无故就这招用地名,难道不觉得很特殊么。
触龙之逆鳞,受龙之天罚,诸如逆鳞升龙霸之类的名称,个人觉得也并不是不可行。非要用地名,只能是有其他目的。
至于是否如此,就只有车田自己才知道了。
用中文吼必杀千万别用普通话,得用那些不需翘舌,不分前后鼻音的方言最佳。比如川渝方言就是不错的选择,不信可以试试。
至于为什么,请参照以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