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关于地名的冷知识? 第1页

  

user avatar   ning-nan-zuo-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0、冀鲁豫交界的大名、南乐、莘县,念做“dài名、南luò、shēn县”。仨地名现在有俩读音被改了。这本来跟涡阳县读guō一样属于地名专属,但是在规范拼音的时候给规范了,不过有趣的是,河北大城县的大却没有被规范,乐亭县的乐、乐陵县的乐也没有。

1、湖南醴陵和陕西礼泉,本来是一个lǐ也就是醴,但后来陕西地方以生僻字不好认为由改成了礼,同时一起改掉的还有鄜县、葭县、鄠县、盩厔、汧阳、栒邑、邠县。但是同样生僻而且笔画繁杂的山西隰县、甘肃皋兰、山东茌平、云南宁蒗等却并没有改。

2、接上一条,陕西宁强也是改了名之后的,改之前叫宁羌——不过它不是因为字生僻,而是因为避少数民族讳。

3,改生僻字运动中,江西也是先进集体,经典的就是把鄱阳改成波阳,音都不一样,也不知道咋想的。另外一个就是新淦县改成新干县。

4,地名去偏旁这事不是解放后才发明的。山东商河县,本来叫滳河县,南北朝的时候(也有说是隋唐时期)就去了水旁。

5,地名搬家现象。唐山市开平区,这个“开平”跟广东的开平市没有任何关系,反而跟元上都有关。元上都在内蒙古正蓝旗,始建于元朝建号之前,一开始叫开平府。明朝灭元之后,把上都路又改成开平府,但随即就废了开平府改设开平卫,不久又卫开平卫配备了五个屯卫,等朱棣靖难的时候,缺人手,于是把开平中屯卫内迁到永平府的辽金马城县故城,也就是今天的开平区马城街道。等建国后这里设区,就用上了五百多年前的地名原点,而真正的开平,草已经很高了。

6,地名搬家不能望文生义,同名不一定有关系。甘肃有个漳县,河北有个临漳县。这俩县就没啥关系,名字来源前者是漳水,后者是漳河。不过后者倒是跟福建漳州有点渊源。

7,大唐总章二年,泉、潮间“蛮獠啸乱”,朝廷派将军陈政率兵援剿,事平之后见绥安溪“如上党之清漳”,于是取名漳江,也就是今天的云霄溪。今日闽台地区民间信仰中有一重要组成是“开漳圣王”陈元光,此公就是陈政之子,陈政病逝闽南军中之后由他统兵继续作战,最后在大周垂拱二年上奏开设州郡,最后设漳州漳浦郡(唐和武周一直纠结于用郡还是用州,这里我并称一下),而这也是今天漳州的由来,漳浦县也是从这儿衍生的。不过,陈氏父子是光州固始人,也就是今天河南信阳固始县,为啥会对清漳河那么深的记忆呢?

6.1,漳河是今天海河的主流之一,漳河却有个可以跟朝鲜东人党西人党那种神奇的分流差不多的源流:漳河上游分为清漳河和浊漳河,清漳河上游又分为清漳东源和清漳西源,清漳东源上游又分东源北河和东源南河。所以,漳河实际上有四个源头,东源北河发源于昔阳,东源南河、清漳西源发源于和顺,浊漳河发源于长子。

8,说到临漳,顺道说说邺。临漳县其实就是邺县改名而来的,为啥改名呢,因为晋朝有个皇帝叫司马邺,于是邺县改名临漳县,建邺改成建康。

8.1,建邺也是改名而来的。东汉建安十七年,孙权建石头城,并改秣陵为建业。西晋太康元年,东吴灭亡,三年后的太康三年,晋朝改建业为建邺,建兴三年,为避大晋皇帝司马邺的讳,建邺改名建康,1955年设南京市建邺区,这名字又回来了。

噢对了,之所以晋武帝要把业改成邺,是因为邺城算是晋朝司马氏发迹之地。

5.1,经典的地名搬家现象,还有一对:湖北松滋和安徽宿松。这俩看上去似乎没什么关系的地名,其实渊源很深。汉高帝四年设松兹侯国,平帝元始五年称松滋县。东晋咸康三年,松滋县流民避兵乱迁徙到湖北荆州西边,朝廷按照惯例侨置松滋县于此。隋文帝平南陈统一之后,整理全国地名,湖北的这个松滋县保留,而安徽那个则在开皇十八年定名宿松县,意思是过去的松滋。

6,地名和年号有很多是重复的,比如昌平(西燕段随)、延庆(西辽德宗)、大兴(东晋元帝)、保定(北周武帝)、大同(南朝梁武帝)、大庆(西夏景宗)、广安(大理段连义)、嘉兴(西凉李歆)、绍兴(南宋高宗)、咸丰、咸宁、孝昌、永宁、广德、永昌、永平、大安、会同、建德、泰和、景泰、保德、保宁、康定、德兴、大足、兴安、开平、正安、长安、长乐、长兴、东阳、永和、顺天、应天、建康,等。

6.1,上边的永和,山西有永和县,但是这个永和跟永和大王、永和豆浆没啥关系。永和豆浆的永和是台湾省新北市永和区,不是山西的永和县,但是这并不妨碍咱们给山西永和县取个故事。比如:明朝山西有个王爷是永和郡王,明亡清兴的时候他变卖家产改名换姓流落民间,以卖豆腐为生,因为经历过大起大落,所以对待生活格外珍惜,做的豆腐也非常好吃,所以当别人问他这个豆腐叫什么的时候,他想到了自己的封号永和郡王,所以告诉大家叫永和豆腐,整好山西有个永和县,大家自然而言的以为他是永和县的人,所以才叫永和豆腐,这个名字也就留下来了。

6.2,地名和年号重复这事,有时候就是刻意为之,比如景德与景德镇,大中祥符与祥符区,咸平与咸平县,当然,这仨例子都是北宋的。

6.3,上一条的咸平县就是今天的河南通许县。之所以由咸平改名通许,是因为北宋亡了。当时灭北宋的是金,金朝在东北设了一个咸平府,开封附近的这个咸平和东北的咸平重名了,于是金朝就把河南这个咸平改名了。

6.4,金朝咸平府在末年被东夏、东辽、蒙古各种拉锯,差点夷为平地,不过接下来的元朝开设了一个管理东北很大一片区域的辽阳行省开元路,位置本来在黄龙府也就是吉林农安,后来挪到了咸平府城。明朝不喜欢元这个字,于是改开元为开原,也就是辽东北路开原铁岭的那个开原。

6.5,明朝不喜欢元字,所以在地名上改了好多,比如庆元改宁波,兴元改汉中,奉元改西安,顺元改贵阳。但是也有没改的,例如广元,四川的那个。

7,但凡地名后一个字是东西南北的,往往是从隔壁分出来的。比如肥东、肥西,是从合肥县分出来的,孝南区从孝昌县分出来的,如东县之于如皋,衡东县之于衡山,衡南县之于衡阳,莱西市之于莱阳,滦南县之于滦县,丰南区之于丰润,迁西县之于迁安,灌南县之于灌云,临西县之于临清,等。

8,河北省的地级市往往代管区县特别多,比如石家庄保定都是一家带二十多个,远超平均数七个半。而且,河北的县往往面积不大(张、承除外)、人口不多,其实这种小县当初山东河南山西也有很多,只不过建国后大规模合并了,但河北并未合并,不仅没有合并,反而还拆分出来好几个新的,于是留下了一群袖珍县,比如辖三镇两乡二十万人的高邑县,以及柏乡县、深泽县、栾城区、容城县、博野县、大厂回族自治县、孟村回族自治县,等。

8.1,其实河北的小县也合并了,比如今天的隆尧县,就是隆平县、尧山县合并的,各取一字。

8.2,县名二合一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山西运城地区。运城下辖的万荣县,是万泉、荣河二县,临猗县是临晋、猗氏,之前还有一个解虞县,是解县、虞乡县合并的。

8.3,县名二合一这事并不是解放后才有的,之前就有,比如四川的松潘县,“松潘”这个名字的来历是松州、潘州,这是俩地方,朱元璋合并在一起,设了个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松潘军民卫。

8.4,合并行政区划这事,山西做的非常绝,52年撤了察哈尔省,大同朔州重新划入山西,当时山西有县级区划105个,但是到58年的时候,山西就剩了49个了,裁撤超过半数。当时一个县基本上都是由两三个、甚至六个县合并的,比如石楼、交口、永和、隰县、大宁、蒲县六个县合并成吕梁,猗氏、安邑、临晋、永济、解县、虞乡六个县合并成运城,不过在1960年的时候一次性又恢复了28个县。

9,人名做地名,以用于纪念。流传至今的比如陕西子洲县、子长县、志丹县,吉林靖宇县,黑龙江尚志市,山西左权县、河北黄骅市。这种事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非常非常普遍,比如朝城县改南峰县(纪念抗日烈士齐南峰)、聊城县改筑先县(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乙化县、建屏县、之光县士敏县、振华县、企之县、宏毅县、云彪县、功岑县、紫石县、翕儒县、齐滨县、匡五县、耀南县、永智县、赵镈县、达生县、庆华县、自忠县、雪枫县、克威县、建国县、康杰县、赵陈县、竹庭县、复程县、包森县、晓峰县、杨忠县、徐翼县……如果这些县你都知道,那你肯定是敌后抗战的骨灰级专家。

9.1、人名做地名这事也不是我党专属的,所以少拿这事说我党土包子搞丢了历史传承,比如你猜立煌县、经扶县是干嘛的?

9.2、人名做地名这事也不是现代才有的,所以少拿这事说现代人土包子搞丢了历史传承。比如清丰县,唐朝改的。

10、内蒙古的地名存在一定的复古现象,就是把千百年前的地名重新找出来用。比如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兴和县、武川县、固阳县、五原县,这几个地名都是很久之前的,但也在很久之前就不用了,比如临河县设于汉武帝时,废于汉献帝时,结果一千五六百年之后又重新捡起来了。这事属于扩展内容,感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清末民国的漠南屯垦,简单来说就是清末的时候放开了漠南,大量无地少地的贫民进入开垦,然后人口越来越多,耕地越来越多,清朝在此地区传统的盟旗制度不能再起到作用,于是开始设县,至于县名,那些文化人就从史书上翻出来了当初的旧名,不过至于旧名和新地方合不合的上,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10.1,上一条说旧地名和新地名合不上的问题,就是旧地名和新地名的地名原点不一致,就如同把昌平地名北平,但民国的北平却是东城区西城区,类似这样。这事在内蒙古最著名的就是兴和县,兴和本来是元朝兴和路总管府,位置在张北县,结果清末没考虑那么多,直接用了兴和,导致真正的兴和只好用张北。

感兴趣的话再更


user avatar   chen-feng-bao-lie-jiu-30-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特殊年代被“批發式改地名”荼毒的地名


1964年9月10日国内字第403号文件批准后,盩厔县改为周至县,郿县改为眉县,醴泉县改为礼泉县,郃阳县改为合阳县,鄠县改为户县,雒南县改为洛南县,邠县改为彬县,鄜县改为富县,葭县改为佳县,沔县改为 勉县 ,栒邑县改为旬邑县,洵阳县改为旬阳县,汧阳县改为千阳县。

这就叫做批发式摧毁地名文化。如果认为不好写,为什么不发明对应的简体字?这么改直接改变了含义,同音管什么用!而且,真的很难写很难认吗?谁天天写地名玩啊!扫盲班是干啥用的啊。这纯属特殊年代的悲剧,可惜悲剧不止一个。

以上是陕西省的案例,但这并非孤例。1959年1月31日GWY批准贵州省婺川县改名务川县,鰼水县改名习水县;1959年6月16日批准四川省越雟县改名越溪县;1959年6月16日批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婼羌县改名为若羌县、和阗专员公署改名为和田专员公署,和阗县改名为和田县,于阗县改名为于田县;1959年4月30日批准青海省亹源回族自治县改名为门源回族自治县;1957年2月9日批准江西省寻邬县改名为寻乌县,虔南县改名为全南县,大庾县改名为大余县,雩都县改名为于都县,新淦县改名为新干县,鄱阳县改名为波阳县,新喻县改名为新余县;1956年批准黑龙江省将铁骊县改名为铁力县。1959年6月16日GWY【国内曾字第174号】批复湖南省酃县改名炎陵县(我觉得这个名字好)、呷洛县改名为甘洛县,石砫县改名为石柱县。


二,这些你以为是建国後改名改错了的地方其实压根没改名。

合肥不是“庐州改名而来”,合肥并不比庐州low(虽然我觉得庐州更好听)。

合肥之名自古有之历史比“庐州”还久远,古代一直为县级行政区,曾长期被庐州府管辖。清朝覆灭後民国废除了府,导致了庐州这一地名消亡,建国後合肥由县升级为市又变为省会连升几级,“地市合并改革”後开始管辖周边县,范围近似古代的庐州府但二者没有传承关系不能说是“庐州改名为合肥”,而是庐州府被撤销,存留的合肥县逐步升级为当前的合肥市。


长安从未改名。长安设立之初就是县级行政区,从未改名。汉代设“长安县”,最初中央直辖後设“京兆尹”管辖长安县。隋代为雍州管辖,唐代在雍州之上设“京畿道”进行管理,开元年间改雍州为“京兆府”。後梁时期,将京兆府改为“大安府”,後唐建立後又恢复京兆府名号。元朝时,京兆府被改为“奉元路”,明初则改为“西安府”,西安之名自此产生。民国初年,“废府存县”改革废除了所有的州、府,厅,西安府被废除,但同时陕西省设置了“西安市”,虽辖区建制屡次变更但都存在了下来。解放後为省会,後管辖原长安县。如今长安县已为市辖区,长安区,长安之名一直延续至今。


石家庄不是正定改名而来的。石家庄名称来历类似于上文的长安和汝南的经历。石家庄最初是获鹿县下的一个村庄,在清朝末见民国初年时期因为铁路在此设站而逐步发展为新兴城市——石门市。此前这里是“正定府”地界,正定府原名“真定府”,因避讳“胤禛”名字谐音改为正定。民国初见实行“废府存县”改革,正定府消失。石门逐步发展,在建国後成为省会逐步管辖原正定府的区域。它与正定府之间没有任何传承关系。当然,如果改名字叫正定我也欢迎,但反对所谓“石家庄是正定改名”的说法。



三,因为新兴城市崛起而导致的地名变化。

我们可以先看下面三幅图:



汝南县在历史上曾是“蔡州”、“汝宁府”官府的驻地,因此汝南名号的名气也很大。近代以来,驻马店作为新兴城市开始崛起,其行政级别也不断提升,先是自立门户後又称为“驻马店地区行政公署”驻地,最终随着“地市合并”成为了地级市驻马店市并管辖了汝南。因此,是一个管辖新兴的城市的市政府提升了自己的级别,管辖了历史上著名州府级行政区驻地县。因此,不存在“汝南改名驻马店”的说法,完全是营销号炒作。



四,因为整体行政区划调整而被消灭的地名。

隋代,全国因为过去几代的战乱,各个割据政权自行划分行政区,导致行政区划极其混乱,州的数量暴涨到了几百个;因此隋代开国便废除“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虽然隋炀帝又改成了“郡县制”,但因为隋朝短命无法推行下去。唐朝建立後设置了“道州县”三级制,郡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就导致了很多“郡级地名”直接被消灭了,因为州的地位虽然降低了,但一般都使用本来的名字,那么郡的名字就无人继承了。例如,广陵郡被废除後,再也没有出现州府级的行政区用这个名字;兰陵郡消失後,也再也没有州府级的行政区用这个名字甚至其辖区也被拆碎了。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广陵改名扬州”、“兰陵改名枣庄”的事实,这依然是营销号造谣。


同样的,因为民国政府实行了“废府存县”改革,一下子废除所有州府厅,导致了很多府的名字没有人继承,因而出现了地名改变。

例如,庐州府被废除导致庐州作为州府级地名被消灭了,合肥县日後升级为省会地级市後地名名气更大了,讓人产生了“庐州改名合肥”的错局。同样的,凤翔府被废除後,宝鸡县逐步崛起成为地级市,结果有人就以为是“凤翔改名宝鸡”或是“陈仓改名宝鸡”。




挂杠精:



user avatar   reseted15790918196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和阗是hotan的音译,和田的和本该念huo更对




  

相关话题

  如何优雅地剥出一颗好看的栗子? 
  关于法国,有哪些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冷知识? 
  有什么关于陕西的冷知识? 
  自然界有哪些长相可怕的动物? 
  廣州荔灣等地中表示「聚居點」的地名字「約」的來源是甚麽? 
  有哪些拥有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能的生物? 
  《水浒传》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 
  有什么关于大脑的冷知识? 
  两条「洛河」为何相距如此之近却还能重名? 
  你知道哪些关于西瓜的冷知识?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清朝皇帝的庙号都这么好?
下一个讨论
今日头条作者Mer86无授权大量使用布哈林等作者地图,怎么办?





© 2024-09-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