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多的说法是不愿意再让其他男性接触自己,以及害怕飞过大海的时候从哈努曼背上掉下去。
哈哈哈哈,谢谢邀请。
@贺兰乔月的答案绝对超然脱俗!
贺兰乔月老师的答案里有两个信息点我极为赞同:其一,哈奴曼并没有独自拯救悉多的能力;其二,即使侥幸他能有机会冒险营救女神,以悉多聪颖之心揣摩罗摩的多疑与自负,她也不会跟猴子走。
首先回到文本中去。后文引文出处皆为季羡林先生译本,收录于《季羡林全集》。
(引文好像有点多,观点都在最后)
题主的这个想法哈奴曼也有,他殷切地向悉多说:
这时,悉多殿下瞥了一眼眼前这瘦小的猴子,纯真而无知地送上了一句话:
作为风神的儿子,哈奴曼受了如此轻蔑,立马开始他的万种变化。当他呈现出自己巨如须弥山一般的身躯,用凶狠而骄傲的语气再次请悉多登上他的背脊时,女神又连续说出了一串质疑:
这位害怕飞行,畏惧大海,又担心被尾追的罗刹们抓住的小姑娘,其实在用所有的语言向面前的傻猴子表达一个观点:你太矮挫,不管你如何变幻,始终无法让我放心——能让她安心的,只有唯一的英雄,罗摩王。
当然,悉多这番话的最后使出了杀手锏,这是无论猴子如何好战求胜都不能拒绝的理由。
以上,就是当时的情况。其实引用了这么多,无非是把 @Yi Yang老师一句话的答案变啰嗦了。
以下是私货:
悉多并不想走,说的都是借口。
她已经陷入了困境,不管结局怎样她都无法向罗摩证明她的清白。
罗摩一定会因为怀疑而愤怒,这种愤怒排遣的最好方式是他杀死罗波那。
最后的结局,他杀死了罗波那。悉多却没有得到信任,终遭驱逐。
哈奴曼飞走的那一刻,悉多在等待着。
她的大英雄,会驾着七彩祥云,碾平这座罗刹鬼城,射杀十首魔王,带她回家。
还有一点更私的私货。
整部《罗摩衍那》看似以营救悉多为主题,但它从来就与悉多无关。正如,《摩诃婆罗多》的主线之一是为黑公主复仇,但这部作品与黑公主其实没多大关系。
十首王罗波那可不是荒山野岭中生出的野鬼小妖。四大天王之一的财神是他胞亲,而他的外公又是罗刹王须摩里。这须摩里曾经震动三界,还是毗湿奴大神本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镇压。罗波那苦修一万年,受梵天(生主)赐福,才变得神魔无敌。他所统领的罗刹,实际上是南部本土信仰的受众,说白了,罗波那是一个吠陀宗教与本土部落宗教混合而成的非正统势力。他对悉多的侵犯,是对正统的玷污。
学界一般认定,两大史诗的成文时间是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后4世纪之间,其中《罗》晚于《摩》。般度五子在黑天的帮助下统一北印,而北印正统婆罗门教势力在罗摩的率领下征服南印。这一时期,婆罗门教逐渐定型。新的三大主神体系里,本土因素最少的便是毗湿奴。梵天的生主前身与湿婆的部落神前身痕迹都十分明显,所有在正统婆罗门教的体系里,毗湿奴虽是后起,地位却常高于梵天。整个婆罗门教信仰统一全印的过程,事实上便是新兴的毗湿奴教派确立正统,吸附本土信仰残余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