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漠南吧。
漠南草原在元朝是中书省直辖地区,同腹里的其他区域不同,漠南诸处在元代有类似于辽代头下军州的存在。
从大兴安岭西麓,到河套东偏,漠南诸王、驸马的封地一字排开,分别是东道诸王泰宁路、亦乞列思部驸马昌王宁昌路、弘吉剌部驸马鲁王全宁路及应昌路、忙兀部及札剌亦儿部上都路、汪古部驸马赵王集宁、德宁、净州、砂井四路,东胜、丰州附近及黄河河套以南还有弘吉剌五部千户。
这一线在元代的时候极为稳定,东道诸王叛乱被平定之后,辽王等部也彻底归服。而且,由于漠南诸王长期保持着半游牧生活,所以在内地诸处蒙古军都万户府的镇戍军迅速腐败之后,漠南五投下兵马反倒是不错的军事力量。
红巾军在抵达辽阳之后,元廷先是派丞相太平的儿子也先忽都前往围剿,结果这老哥还没到地方,只见到“日治战马,一无退意”的红巾军主力,天天检修坦克这玩意谁受得了?于是不战而溃。
然后元廷就让太师国王囊加歹统帅五投下探马赤军前往,这老哥真不是盖的,到了之后就收复了被红巾军攻陷的辽阳省治懿州路,而后这支兵马继续参与围剿辽东红军的战役。
有趣的是,这位囊加歹同志在史书上有始无终,只知道他统帅探马赤军前往辽阳行省进剿红军。而刘佶在《北巡私记》里,记录了至正二十九年也就是惠宗北逃上都、应昌的时候,“郡王阿怜歹”领五投下兵马前来扈从,这位阿怜歹同志的记载仅见此处,没头没尾。
然而在明朝的记载里,至正二十九年也就是洪武二年之后,北元势力横空出场一位擎天白玉柱般的人物——太尉蛮子。这老兄洪武三年先在白骆驼山阻击李文忠,再扈从昭宗北迁,洪武五年连续跟李文忠、蓝玉、徐达过招,此后历次反击明军行动都有他的身影,最后出场是在洪武二十一年的捕鱼儿海之战,被明军阵斩。然而这么一位生猛的仁兄,在洪武之前从无出现,有终无始。
巧的是,蒙古语的囊加歹,是蛮子的意思。
所以,要是把这三个人看做一个人,那就有趣了:一位元廷忠心耿耿的宿将,在元廷覆灭之后,带着仅存的五投下兵马辅佐着北元朝廷,而等他与他的兵马在捕鱼儿海覆灭之后,北元朝廷再无立足大漠的资本,于是被阿里不哥系的子孙给篡了。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