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请问如何评价明朝海瑞? 第1页

  

user avatar   gao-lei-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句话版:明朝占田大户是宗王,王田全部不用交税,沐家占了云南耕地的30%、蜀王占了成都平原70%土地,嘉靖皇帝给自己儿子四万顷土地,海瑞一句话不说;徐阶庇护亲戚朋友,也才一千顷土地,海瑞上蹿下跳要求徐阶退一半;海瑞无视房间里的大象,只敢对退休阁臣开火,实属沽名钓誉。


正文(全文3200字)


一说海瑞是假清官,我猜许多朋友就准备骂我了。


别着急,听我慢慢说。


海瑞一辈子做官,真正打过最大的老虎是徐阶,相信大家都同意吧?海瑞让徐阶“吐出一半的土地”出来。


海瑞自己给当时明朝首辅大臣李春芳写信的时候是这么说的:


存翁(徐阶)近为群小所苦太甚,产业之多令人骇异,亦自取也。若不退之过半,民风刁险可得而止之耶?为富不仁,有损无益,可为后车之戒。公非如此如此者,承教及,口头说话,姑谈及之,区区欲存翁退产过半,为此公百年后得安静计也。


那么,徐阶家在松江究竟有多少土地呢?


我综合了各种说法,最高20万亩,最低2万亩。


所谓最高20万亩的出处,说真的,我是没有找到的,能找到的都是各种自媒体网文;而2万亩的出处源自徐阶自己写给当时朝廷大臣曹贞菴、潘恩的信里自己说的。


他在给曹贞菴信里说,“郡县册籍俱在可考”,他家没有二十万亩土地:


至于家下田宅虽不敢言无, 然亦原无十万,郡县册籍俱在可考。中间亲友所寄,自阶罢官,各见失势不足凭依,又因官司概派,均徭加徵贴役,有害无利,俱已收去。其明白置买者,除奉某某(海瑞)教令退还原主及因田租无收卖去已及三分之一,余二分正在典卖,期于萧然作一布衣,稍得优游畎亩,待天年之尽。


同年给潘恩的信里则具体说了自己家就2万亩土地:


家下田亩,其载书册不过二万,册外又别无户,不知所谓四五十万者安顿何处? 若当道诸公肯加查核,有无便立见矣。


不过从徐阶写给潘恩的信里也能看出,海瑞要求徐阶家退田之后,谣言很多,包括徐阶家里有四五十万亩余土地的谣言。


而明朝是一百亩土地为一顷,也就是说,就算徐阶家真有四五十万亩余地,那么也不过四五千顷土地而已。


这个数字乍一看,确实挺多的,但是和另外一部分人相比,四五千顷土地根本不值一提。


和什么人比呢?


这里我可以给大家随手举几个例子。


万历皇帝一次性就给了自己弟弟四万顷土地,而且这四万顷土地打着旗号就恢复景王旧制。


换言之,景王一王就有四万顷土地,而景王朱载圳正好是明世宗嘉靖帝第四个儿子。


也就是说明世宗嘉靖帝一次性给了自己儿子40000顷土地。


也就是400万亩土地。


根据景王绝嗣后,徐阶请求废除景王藩国,退还土地给民众的奏折看,这四万顷土地是实封:


已而景王之藩,病薨。(徐)阶奏夺景府所占陂田数万顷还之民,楚人大悦。——《明史·徐阶传》


而根据后来万历年间重新追回景王赐田的相关记载,仅仅在湖北黄陂县(今天武汉黄陂区)就“追回”六百零七顷土地。


很多人不知道,朱元璋制定的税收制度之下,除了宗王,其他所有人都不是不减免田租的,减免的只是根据田地所带来的杂役。


以明世宗时期制定的《优免则例》为例:


二十四年、议定优免则例。京官一品、免粮三十石、人丁三十丁。二品、免粮二十四石、人丁二十四丁。三品、免粮二十石、人丁二十丁。四品、免粮十六石、人丁十六丁。五品、免粮十四石、人丁十四丁。六品、免粮十二石、人丁十二丁。七品、免粮十石、人丁十丁。八品、免粮八石、人丁八丁。九品、免粮六石、人丁六丁。内官内使亦如之。外官各减一半。教官监生举人生员、各免粮二石、人丁二丁。杂职省祭官承差知印吏典、各免粮一石、人丁一丁。以礼致仕者、免十分之七。闲住者、免一半。其犯赃革职者、不在优免之例。如户内丁粮不及数者、止免实在之数。丁多粮少、不许以丁准粮。丁少粮多、不许以粮准丁。俱以本官自巳丁粮照数优免。但有分门各户。疏远房族。不得一概混免。


这个“免粮三十石、免粮二十四石”不是说真的可以不缴纳三十石、二十四石的粮食,而是可以从杂役里扣出三十石、二十四石。


举一个实际例子:


朱元璋规定年收入在50石粮食的家庭,每次有上级官员来本县视察,那么住宿饮食都归这个年收入50石家庭负责;年收入20石粮食的家庭,就负责本县的打更工作。


好了,《优免则例》之下,这个年收入50石的家庭出了一个一品大员,那么他家是不是不用服杂役了呢?


当然不是,只不过是50-30=20


他家因为优免,不用负责招待视察官员住宿和饮食了,只需要去打更就行了。


但是,他家年收入50石粮食应该缴纳的田赋是一粒粮食都不能减少的。


但是明清两代,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真正负担不是田赋,因为明清都算得上“薄赋”,法定田赋都很低;真正负担就是随之而来的这些杂役。


因为朱元璋没有给地方政府留一分钱的行政开支,所以地方衙门所有行政开支都要靠摊派以及杂役。


所以,真正对于民众来说,杂役(以及杂役折银)才是沉重的负担。


清朝乾隆年间广东学政李调元曾经写过《卖田说》来说明这个事情,他在《卖田说》里就提到乾隆年间四川地区杂役(杂役折银)、摊派是正税的十几倍。


当然,这个说远了,但是和士大夫家族依靠功名庇护一下亲戚朋友,让他们避免摊派和杂役比起来,明朝宗王的田地是不需要缴纳任何田赋以及不会被摊派任何杂役的。因为王府自己也要派役。


有人说明代有衙门代宗王收田租的啊。


确实有,但是根据《潞王府的庄田、店业考述》这篇学术论文显示,官府代收一般出现在宗王占田比较少甚至干脆就没有田的情况下。


还是以潞王为例,湖北某县实在没有多余的土地可以给潞王,怎么办?就按照《大明会典》提到的“上田征银三分,中田二分,下等田一分五厘”的标准,给这个县摊派多少田赋。


比如说给这个县摊派2000亩潞王王庄,按照“中田”收取,那么等于这个县每年多加征400两白银。


但是在宗王庄园较多的地区,一般宗王都会给皇帝打报告,请求自己管理庄园,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对宗室的友爱,通常都会答应的。


朝廷又不断对有关王府自行征收的奏请例外特许,自坏其法,还是有不少王府是自行管业的。——《潞王府的庄田、店业考述》


而宗王自行负责收入田赋,那可是完全不管什么灾年,丰年,必须交够王府的田赋。


楚民所不堪命者又有潞府庄口一事。大一岁惟正之供,民所乐输,即被灾伤,皇上亦加赈恤。独潞府之租以养赡为名,虽大荒极灾原额不减一粒。——《言楚事疏》


而且潞王催缴田赋的太监对于那些交不出田赋的民众采取了相当残酷的酷刑,其中还包括“爆菊”,是的,就是你想的那个“爆菊”。


秉朝以潞府租课加派业甲,非刑拷禁,加以绝食。武昌知府张一谦质其军伴,秉朝率人凌淬之。刑部给事中杜士全亦言恶挡酷刑相袭,如秦之永辽之淮,淫用非法,至有活钉棺中、通死、套死、折胫、断肛之刑。


以上是《明神宗实录》万历三十七年,户部给事中刘文炳疏请撤回潞府收租内官李秉朝治罪的奏折节选。


至少目前我们从现存史料里没有发现徐阶家族对于佃户采取过这么残酷的收税方法。


因为明朝史料不全,所以不能完全掌握明朝藩王的所有情况,但是从学者已经清理出来的一部分,也已经够触目惊心的了。


按照《明神宗实录》记载,明朝蜀王府占据了成都一地70%的可耕地,而官府又占了20%,换言之,明朝成都平民老百姓只占全部耕地的10%。


而根据《明黔国公沐氏庄田考》统计,沐家占据了云南49%的可耕地,这简直恐怖啊。


同时,根据《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一文,明朝万历年间,边军军饷占总赋税的44%,而皇帝内府开销占11%,宗藩开销占29%。


换言之,万历年间,皇帝与宗室开销占全国总收入的40%,仅次于边军开支。


虽然这只是万历年间的数据,但是相信嘉靖年间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不然也不会有“嘉靖、嘉靖、家家穷得一干二净”的说法。


可以说,宗王才是真正影响明王朝正常运行的真正毒瘤。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终海瑞一生,他没有对明朝宗王政治说过一句话,也没有要求对明朝宗王不法行为进行约束,甚至明世宗册封景王,给田四万顷的时候,海瑞也不置一词。


海瑞只敢对徐阶这样已经退休的阁臣开火,但是对于明朝真正的毒瘤,房间里真正的大象熟视无睹。


事实上海瑞对于明王朝老百姓的贡献还不如徐阶,因为海瑞只是让徐阶退还了挂在他名下一半的田地,就算有十万亩,也不过一千顷;而徐阶让景王四万顷土地全部变为民有。


四万顷对一千顷。


现在大家知道张居正为什么看不上海瑞了吧?


海瑞就算不是沽名钓誉,也只是个只敢拍苍蝇不敢打老虎的假清官而已。


这种人,明朝官场实在太多了,多一个海瑞不多,少一个海瑞不少。


user avatar   li-hui-72-47-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可能有文官集团丑化的痕迹(行为无法丑化,从性格下手),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个了不起的人,而且绝不是什么一根筋的楞子粗汉。


首先,他本事相当的卓越。想他一介举人,还是大叔的年纪了才中,很多人因此觉得他的智商跟那些朝廷的大官们比是不足的。其实不然,考试这东西有适合的人就必然会有不适合的人,徐渭培养出了名将李如松,让郑板桥感叹愿做他一条狗,博学到世人觉得他考不中才是科举的失败,然而他就是死活考不中,谁能说他智商不够?哈哈扯远了,回到正题。作为举人,海瑞侥幸得到了南平教谕一个不入流小官,按理说应该跟其他举人一样,最多混到知县而退休就已经家里烧高香了。然而谁能想到他才干了没多久就受到了赏识做了知县,完成了人家举人一辈子才做到的事情,没本事会有可能吗?其他人有可能走关系有后台云云,唯独海瑞举世皆知绝不会干这些事情,除了本事强悍,没有其他解释。


他一生最辉煌的时间应该是做应天巡抚那半年了。江南当地听说他要来了,豪强们能逃的全逃了,不能逃的花再多钱也要把自己家里装修的跟穷人一样,这些人怕海瑞怕成这样,可见他施政带来的威望有多高,不是自己有本事压住豪强,只靠性子他们就会怕成那样?刚直之人从来不少,让人那么紧张的刚直之人又有几个呢。他在江南推行的是一条鞭法,并遏制兼并打击豪强。仅半年时间,他就处理了一千多积案,无数失去田地流离失所的平民重获土地,豪强势力大为收敛,因而得名“海青天”。到他不得不离去时,百姓哭泣于道路,甚至绘制他的画像来拜祭他。试想一下,仅仅半年的时间,就得到了江南百姓如此的待遇,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吗?应天巡抚那么多任,为什么其他人就没有这等待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不是真的为民做主,施政是不是落到了实处,老百姓清楚得很。而且,他的改革也为张居正在全国范围推行一条鞭法作了效果的示范。


不论后世怎么评说吧,同时代的李贽对他应该比后人更了解,看看他是怎么评价的:青松翠柏,栋梁之才。不少人觉得李贽是说他“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任栋梁”,其实不然,这是误读,有人特别考证过了。原文如下:

夫青松翠柏,在在常有。经历岁时,栋梁遂就。噫!安可以其常有而忽之!与果木斗春,则花不如;与草木斗秋,则实不如。吁!安可以其不如而易之!世有清节之士,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任栋梁者,如世之万年青草,何其滔滔也。吁!又安可以其滔滔而拟之!此海刚峰之徒也,是亦一物也。

我才疏学浅,不过仔细看过两遍后,也确实觉得李贽是在评价海瑞为“青松翠柏”,“栋梁。”

而且,他的评价还有

吾谓欲得扶世,须如海刚峰之悯世,方可真扶世人也”等等

怎么能说他就是个不懂做事的人呢?


然后,他其实脑筋很灵活,并不迂腐死板。胡宗宪的儿子去淳安玩时想大吃大喝,结果被海瑞抓了,但是送到胡宗宪处时特意说了这是个假冒他儿子的人,因而抓起来送来给他审判。这是死板的人做的吗?处事之灵活可是让胡宗宪明明气恼也无可奈何。世人都知道他那封《治安疏》,其实奏折写的并不“一根筋”,在骂嘉靖之前特意大大的夸耀了人家一番,真换了个书呆子会这么做?不直接通篇骂死你算幸运的了,还会跟你玩心理战术?结果呢,逼得嘉靖都不得不承认这个人是“比干”,可见奏疏其实是起作用了。会想办法让人家接受自己的逆耳忠言,尤其对方还是个十分爱面子玩弄群臣的皇帝,没有灵活的脑筋,可能办到吗?


做应天巡抚时很多人都知道他逼得徐阶几乎家破人亡,自己都要逃到外地避难,由此来攻击他忘恩负义认死理,全然不记得徐阶当初是怎么营救任用他的。其实不然。谁有恩于自己,其实海瑞记得很清楚,并不曾忘记

1567年徐阶被齐康弹劾,海瑞就曾站出来说徐阶忧劳国事气量能容人,而齐康则是“飞鹰走狗”,诽谤好人。

真要忘恩负义,这时候大可当没看见甚至是落井下石,何必帮徐阶说好话?到了他做应天巡抚的时候,徐阶就是江南最大的地主之一,要推行自己的政策自然不可能绕过徐家。但是他并没有一根筋跟徐家作对,一开始特意写了信去告诉徐阶希望他能退一半的田地出来做个示范,自己也好施政。徐家有24万亩土地,退了一半也还有12万亩,依然是最大的地主之一,根本不可能让徐家上下过不好,可见海瑞其实想的很周到,绝没有“逼的家破人亡”那么可怕。然而徐阶自恃于海瑞有恩,人家会就此放过自己,于是仅仅象征性的退了几百亩而已。在看到徐家不肯合作后,海瑞才只好秉公办事跟徐家对着干。


海瑞担任应天巡抚时1570年的事,而高拱回来做首辅则是1571年,说是高拱派他去打击政敌徐阶是不对的。这个任命究竟何人主使不好说,时任首辅李春芳是有名的老实人,谁也不得罪,让他去得罪人不大可能。最大的可能是隆庆,因为隆庆一直就不喜欢徐阶。但不管怎么说,海瑞在江南打击豪强,抑制兼并,兴修水利,造福了一方人民,这份功劳是非常值得赞扬的。


至于说他“刚直不阿”从来不给同僚面子,我看未必。但是,因为坚持自己的理想绝不放弃,才跟不少官员结下了梁子,官员损失了利益,又没有任何把柄能打击他,自然只好说他是迂腐认死理,用这种无奈的办法踩他泄气。于是晚年长期闲赋在家就可以理解了,面对着这个不肯放弃自己理想又无法打击的正直之人,除了让他回家种地,别无他法。而对于老百姓来说,他就是青天大老爷,他的施政实在是太正确了,人们一度崇拜到了从福建特意走去南京就为见他一面(此处不知真伪)的地步。正因为他是真正在为民做主,豪强权贵才会痛恨他,人民才会怀念他啊。


如果真是个迂腐认死理的书呆子,试问历史上又有哪个书呆子是广受爱戴名垂青史了?好像也就赵括,晋惠帝这几个让人笑话的反面典型吧?


要成为一个王朝最闪耀的人,百世流芳的标杆式人物,无一不是靠自己的本事,靠自己的成就。书呆子在书堆里连路都找不清,别说什么彪炳史册,能让村里人服你都算祖坟冒青烟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真要是酸腐“书生”,老百姓绝不会多瞧你哪怕一眼!


另:新q群955930415,诸君欢迎骚扰~


user avatar   duan-zi-yu-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数据不可信,还有个原因,有关调查是什么调查?是哪个专业机构还是部门发布的?

数据来源有什么论文支持不?

—————————————————————————

评论设置了已关注才能评论。

我自己确诊过,所以不相信这个数据。

作为一个十大几年的老病号,来回复发,我已经过了有人为我发声就高兴的年代了。

因为他的目的未必是帮我,结果更是未必对我有益。

很多人说好多没去看过,那这9000万数据是咋来的。如果按照某个比例,这个数字岂不是应该更大?

我认识我们好几个医院的心理科大夫,门庭冷落,如果像这数据统计的,岂不是每天应该门庭若市?

我从来没有那种自己抑郁,全世界都有问题的观点。

有抑郁症治疗就好了。没必要总是呼吁和夸大。

————————————————————————

觉得数据有问题,我们单位大概有一千多人,我几乎都认识的。加上社会交往,加入了几个心理咨询的圈子,我身边确诊的人数不足五人。

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大概有四百多万人。但身边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很少。在心理学圈子里已经包含了很多有点问题,有的确诊,有的没有确诊的人。所以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按照统计,十几分之一的抑郁症。。。这个就很神奇。。。感觉有点哗众取宠。。。。这个周刊,你是认真的么?

因为这个数据感觉明显失真,所以也不知道该说啥。

不过抑郁症的诊断总觉得还是比较随意的,国内的心理学圈子也比较杂乱。之前有一次坐网约车,司机正好是我们这医院心理科的大夫,聊了一会儿,嗯,挺不专业的,开车的过程中,和媳妇吵了一路。。。。

倒不是因为他的斜杠职业,而是确实感觉不对路。

总体几年求医的经历,感觉除了精神病院没去过,其他的感觉都就那么回事。当然这方面和我所在的地区医疗水平有关。。




  

相关话题

  春秋时期为什么诸侯军队能随意穿越别国境内? 
  国足和国军哪个更坑? 
  如果周世宗柴荣没死,两宋会不会消失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 
  如何评价明末清初武将李成栋? 
  中国史书上有哪些被今天认为是不可信或存疑的记载? 
  历史上真有「武侠」这类人群吗?是否和日本武士,欧洲骑士一样,属于古典文化输出? 
  中国如果要推行汉服,可能性有多大? 
  方孝孺的行为是否为“愚忠”? 
  历史上有哪些难以应对的阳谋? 
  如何客观的评价袁崇焕? 

前一个讨论
在我国,婚姻自由是否只是一句空话?
下一个讨论
若沙俄赢得日俄战争会如何?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