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这样的。
新浪微博得原图如下。
摘要:
我想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
我想哪国铁路先进,哪国铁路落后,一望而知。
铁路是否先进和铁路网络的长度无关。
答主可以认为题主逻辑有问题并就此停笔。但是,答主认为也可能是题主表达有误,实际上是想问为什么中国铁路网络这样稀疏。所以以下针对这个假想的问题继续作答。
来看看图中的中国。
下图中红色箭头所指的铁路末端就这个地方是库尔勒。南疆线吐鲁番至库尔勒段1986年建成。
下图中红色箭头所指的铁路末端是阜阳。由徐州附近到阜阳的线路是青阜线(青龙山)。显然往淮南方向的阜淮线没有修建。阜淮线1987年通车。
除此以外,以下线路均显然没有,因此成图时间应可确认为80年代下半:
80年代下半,也就是「七五」计划时期,中国铁路在做什么呢?
南攻衡广,北战大秦,中取华东
80年代,由于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恢复正常并开始大幅增长,货运量的提高使得铁路系统多处饱和。
「南攻衡广」说的是京广线衡(阳)广(州)段复线工程。京广线衡广段单线长期以来都是南北沟通的瓶颈,但由于翻越南岭,工程困难。坪石至乐昌间地方还有新建水库的需求,所以需要新建双线大瑶山隧道。衡广复线1978年开工,由于投资原因到1985年还没有通车。1985年12月,党中央领导现场办公,要求1988年通车。
「北战大秦」说的是大(同)秦(皇岛)铁路工程。选线极为简单粗暴,只求将山西煤炭运输至秦皇岛港下水。一期工程(韩家岭至大石庄,经由联络线通过京秦线至秦皇岛)1985年1月开工,1988年12月通车运营;二期工程1988年6月开工,1992年12月通车运营。为解决煤炭运输问题,「七五」时期还在探讨是否要建设朔(州)石(家庄)铁路(现朔黄铁路前身)。
「中取华东」说的是华东第二通道工程。所谓华东第一通道是指津浦线(现京沪线);当时东部的南北铁路干线就只有津浦、京广两条线路,而能到华东地区的就只剩津浦线。因此前往华东地区,尤其是过江运输能力难以满足需求。故提出华东第二通道,即商丘(青龙山)—阜阳—淮南—蚌埠—合肥—芜湖—宣城—杭州一线,涉及京九线商阜段(提前修建,1989年通车)、青阜线(当时已建成)、阜淮线(1987年通车)、淮南线(当时已建成)、皖赣线(当时已建成)、宣杭线(1992年通车)。当时还提出了「华东第三通道」即武九线。
通过几个工程解决路网结构性问题,这种思路在中国铁路也已经消失很久了,因为路网越来越大,已经很难再有简单的几个工程就解决路网结构性问题的可能。
从这个角度也能看出,这张图成图的时候,中国铁路当时线网规模确实很有限。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7》,1988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5.62万公里,2016年是12.40万公里,翻一番不止。
再看发达国家,下图是世界银行给的几个老牌发达国家的铁路线路长度,不一定靠谱,不过大趋势在这儿。另外纵轴底端不是0。(美国看上去像是改过口径我就不放了)
发达国家铁路长度都在逐渐减少。而中国翻了一番。
所以可以说这个图对观众造成了严重的误导。
即便拿现在的地图,和那些老牌发达国家比,我都还要说,人家那些线路都亏损,都喊拆除喊了好多年了,你为什么要和他比。
所以又回到了老生常谈:中国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有了非常可靠的汽车交通,和那些老牌发达国家比铁路长度,偏少是很正常的。
下图是日本各交通方式在国内旅客运输中所占的比例随年份的推移。小汽车取代铁路运输成为第一大运输方式是在1979年——下面还有一条线表示大巴,所以实际还要更早。
(http://www.mlit.go.jp/common/000048856.pdf)
由此可见,中国改革开放开局的时候就已经是公路运输占优势的年代,那当然更重要的是修公路,修高速公路,而不是修铁路。
而那些老牌发达国家都是战前发展起来的,当时铁路是唯一靠谱的陆上交通,那自然要拼命修铁路。结果现在和汽车竞争不了,拆除的拆除,亏损的亏损。
所以中国铁路少是很正常的,都去修公路了。
去查查高速公路网络长度,哪国第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