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佩兰是个好教练。
本届亚洲杯比赛,国足的第三场和八强战最富含金量。最能看出佩兰对局面判断力和调整能力的也是这两场。但很可惜,反映出国足整体实力天花板的也是这两场比赛。所以从场面和结果来看,没有显出佩兰的真实能力。
这并不能反推出佩兰不是一个好教练。
第一场比赛佩兰用换人豪赌胜利,这样的换人当然是值得商榷的,但从赛程战略层面而不是单场比赛的战略层面来看,佩兰有理由第一场比赛赌出个胜负。
对于赛会制的比赛,有出线实力的队伍会非常重视三场小组赛当中的第一场,因为这是整支队伍在经过系统训练和战术磨合之后体能、心态、锐气、求胜欲望最好的时候。当然,对对手而言,这样的正效应同样存在。
参加赛会制的第一场比赛,同时也会出现大赛陌生感、比赛紧张心理、以及第一场普遍存在的阅读难度大的负效应,这样的负效应,在对手身上也是同样存在的。最终的比赛结果,取决于队员的阅读能力、执行力和应变能力,但更多的情况下,教练的临场调整,以及给予队员的心理暗示,才是最终决定比赛走向的金钥匙。
另外,不要忘了,现在的赛制胜负积分原理是3分制,赢下第一场比赛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出线任务完成了50%甚至更多,因此对于赛果的追求,直接关系到整个队伍的心理状态。
为了积累积分、进球、胜负关系还有团队的心理优势,第一场比赛和决赛一样难打,就是这个道理。
也许有人会说,第一场比赛是国家队最能发现战术问题的赛事,这一点是没错的,从这个层面上说,第一场比赛的容错率要比之后的比赛小得多,战术问题一旦出现,需要主教练及时发现和调整,越是接近胜利,越能反映出主教练在低容错环境下的应变才华和用人之道。
无论西方教练还是中方教练,在整体的战略高度上,都会把第一场比赛当做重中之重,但双方追求的过程和结果的心态,以及表现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佩兰第一场比赛在场面不占明显优势、甚至国足被判点球(王大雷扑出)的情况下,依然在71分钟果断换上于汉超和杨旭,除了体现不惜代价求胜的果敢,还有一点就是他对王大雷扑出点球之后的局面判断,有着非常敏锐的认识——士气和局面开始向国足倾斜了。
换作本土教练(高洪波指导例外),我估计想法多半是“拼成这样了,这场比赛最好是打平”。这种可能性极大。
第二场比赛的偶然性极大,在第一场获胜的基础上,第二场或胜或平都是可以接受的赛果。因为1胜1平积4分,将有很大的可能性占据小组第二出线,特别是开场22分钟乌兹别克斯坦率先进球的不利局面下,佩兰无论中场休息的指导,还是下半场换人,思路依然是进攻。
给我最明显的感觉就是,佩兰对对手的了解随着比赛的进行而加深,下半场一开场换上蒿俊闵释放了两个很明显的意图:一是拼下中场,继续加强传控,提高进攻质量;二是保持中前场的跑动能力,增加传球和跑位,加大消耗战的烈度。
而换上孙可的目的就再也明确不过了,既然有能力在下半场开局阶段迅速追平,为何不能乘势追击?孙可上场两分钟的进球当然算是意外之喜,包括佩兰在内都想不到反超来得如此之快,最终的获胜证明了佩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的正确。
这和第一场的豪赌完全不同,通过第一场比赛,佩兰收获的是对国足比赛容错率的准确认知,在巩固了心理优势之后,第二场争胜的目标就更为浅显——提前出线、觊觎小组第一。随着比赛场次的增加,三天一场的赛事对国足队员的体能、比赛状态的消耗是呈线性的下降,反过来,因为成绩的稳定,比赛心态和技战术的执行则是呈线性上升。所以很多时候,赛会制的比赛越打到后面,球队走得越远,意志和心态比重就会越发提高。
第三场比赛佩兰没有大规模换人试错,必须承认他有他的考虑:一支阵容和整体发挥都稳定的球队,可以通过比赛的延续积累经验,保持状态,让队员习惯固有打法,这样做的负效应就在于队员的体能储备会成问题。实际的比赛过程是否出乎佩兰的意料不敢说(在我的水平线上,我觉得的确出乎我的意料)偏离了佩兰的控制,国足首发阵容的体能已经无法和打法相匹配,何况在局面失控的情况下,尽管佩兰做出了正确的人员调整,国足的整体实力也不足以在体能不足的情况下重新夺回主动权。赢是赢了,但比赛的负效应在整体和个体上都被放大了。
八强战对袋鼠军,其实佩兰的整个用兵方略是没有问题的,但从战略到战术,国足是否有足够的体能匹配,这是其中关键;另外就是整体实力的差距,使得执行效果完全变味,导致队伍过快碰到天花板,就算有正确的战术——国足的确打出了十分钟的好球——也无法扭转局势。因为队伍实力问题而导致失败,就算主教练的用兵要承担责任,也不是主要责任人。
我在“如何期待和朝鲜的比赛”这一问题当中说过,佩兰完全可以用猥琐流,以死守坚持到打点球,把命运交给上帝和运气。但是看完整场中澳战之后,我认为以目前国足的实力,坚持到打点球非常难,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体能问题。在体能方面,佩兰为首的教练组有重大失误,至少可以算是教练组当中的体能训练师的失职。
如果体能训练师是佩兰带来的,那他就要承担主要责任;如果体能训练师不是佩兰带来的,那么佩兰只能算是监督失职,主要责任应该归咎于中国足协下派到国家队的医疗和训练团队,他们没有为一支面对亚洲杯赛事的国家队提供良好的体能训练解决方案。
最后说用人。任航、吉翔、李昂、吴曦、刘建业、孙可的舜天系,以及曾诚、张琳芃、梅方、郑智、于汉超、廖力生、郜林的恒大系,形成了国足的主干,从佩兰四场比赛当中对舜天系的倚重,加上战术打法的偏向性来看,首先是证明了佩兰执教思路的正确,并且可以从侧面证明高洪波指导所坚持的带队方向,符合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其次,佩兰对舜天系和恒大系的使用,说明他的建队基础很务实,他明白现在中国球员的比赛阅读能力、战术执行力、配合意识、技术发挥效果四者之间是严重不对等的,最明显的证据就是第三场小组赛,因此他宁可在场上使用多名来自同一个俱乐部的队员,先保持配合默契,然后追求比赛发挥的稳定性,再来强调整体执行力和战术纪律,最后才来讲创造力和足球智商。
在所有的细节达到佩兰的要求之前,目下的建队思路不可能会进行大的调整,甚至包括翻译赵大叔在内,国足这样的球队需要宽松的队内环境,甚至需要靠熟人关系建立起来的比赛信任度,还需要一个吉祥物。
我们当然知道长期而言,过分倚重某一支或者两支地方队的骨干不利于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提升,无论中超联赛还是国家队,在方方面面都没有成长到“报道两周就磨合成型,大型比赛还能进淘汰赛”的程度。目前在亚洲,也只有日本队能够轻松做到这一点,韩国队都很勉强。
这就是佩兰在实干方面强于前任卡马乔的地方。带过弱队的教练,更容易明白循序渐进的必要。还要看到,这届亚洲杯“佩兰之队”受到的行政干预和外部干扰,远远少于往届任何一支国家队,希望中国足协的大老爷们以后能延续这个优良传统,不要在腐败的同时,还那么官僚。
基于上述理由,阿兰·佩兰是一名好教练。不管他能带着国足走到哪一步,他都是一名好教练。美中不足的是,阿兰·佩兰的执教能力,还没有遭遇到联赛赛季当中飞行集训和飞行比赛的严酷考验,接下来的世界杯预选赛,从飞行距离、客场比赛的实地难度、球员的能力和伤病问题等细节,可以预见国足的晋级之路一定会发生剧烈的波动,那个时候才能看出佩兰是否有更好的战略大局观,更全面的人员选择、人员捏合能力,以及更强的临场调整能力。
我个人认为,中国足球的重新上路,到成为亚洲强队乃至世界强队的漫长过程中,这样的教练应该是越多越好,如果不能形成选材和选帅的双向优化,那么国足在未来的日子里,必然会发生让人难以接受的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