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故事会》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什么? 第2页

              

user avatar   lai-fei-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评论区出了一堆杠精,非要纠结“这老板难道人狗都不分,编个故事要有点逻辑”。

此处省略脏话100字。

我觉得你这种人不适合看故事,包括电影,动漫,电视剧和舞台剧。

这么喜欢较真怎么不考法律资格?


有个关于卖狗的故事。

主角是个狗肉店老板,杀狗技术很牛逼。有一天有个男人说来卖狗,价格不到100块。

主角看到狗体型不小又便宜就收下了。

店里面狗多,这狗又特别闹腾,溅了主角一脸污水。他一时间头脑发蒙拿起棒子还是什么就砸,几下就把狗打了不动了。

结果一拉开袋子……

里面是个小孩,男人的亲生儿子,四肢被捆住,嘴被封上。

主角当时就傻眼了……

不久之后,小孩的爷爷奶奶来问主角孙子去向,还说买了火腿肠……

主角立刻自首。后来人们发现那男人用卖儿子的几十块钱买了毒品,死在了厕所里。

那一年当地兴盛的吃狗肉突然没了。

肯定有人说故事不科学,怎么连孩子和狗都分不清?

别太高估人的理性。

我要是这主角,顶多会觉得男的把别人家狗偷了,或者用的病狗,怎么可能会想到是人?

而且一个六岁小孩,手脚被绑了,嘴被塞住怎么求救?

吸毒男觉得主角会开袋检查,顶多就自认倒霉够放走孩子。

结果没想到阴差阳错孩子没了……

就和很多家长抱着“我带着孩子车不敢撞我”的想法一样。


多少我的文笔是被故事会传染了。

后来很多故事完全只有了“俗”,没了这种“惊奇”感。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平安四季粥

城里最大粥铺的少东家余德海得了重病,余家请遍了名医,都无可奈何,摇头说道,他想吃点啥,就给他吃点啥吧。

大家心里明白,这是没药治了。原来,余家有一种奇怪的遗传病,男丁大多活不过二十岁。余老夫人见此,仰天长叹一声:“这是命啊,可怜我家德海还未娶妻生子……”她忍着眼泪,来到儿子床前,轻声问道:“德海啊,乖儿子,你想吃点啥?”

躺在床上的余德海努力睁了睁眼睛,张嘴吐了一个字:“粥。”

要说别的没有,要喝粥,这还不容易?余家就是开粥铺的呀。佣人把铺子里最上等的各色粥端到床前,不料余德海只是摇头,一口也不碰。老夫人犯愁了,这时,一个佣人犹豫地说道:“今早有人来送粥,说给少爷喝,被我关在门外了,现在还站在门口呢。”

余老夫人奇怪地问:“会有这种事?是谁啊?”

佣人回答道:“是城东的一个寡妇,叫江娘。我家少爷看她孤儿寡母的,经常接济她一些银两。她说,自己听说少爷病重,天未亮就起来熬粥,特地送来,务必请少爷喝了。我怕她添乱,不许她进来,她就一直在门外等着。”

老夫人点点头,说:“倒是个知恩图报的女子,难为人家一片好心,把她请进来吧。”

不一会儿工夫,佣人带进两个人来,一个面容清秀的少妇牵着一个小男孩。那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老夫人越看越喜欢,拉过来问道:“你叫什么名字?”男孩答道:“李见升。”

少妇从随身带的篮子里端出一碗粥,掀开盖子,喷香扑鼻。老夫人问:“你就是江娘?这粥是你熬的?”江娘轻声细语地答道:“贫妇自幼就会熬粥,给什么人喝什么粥,颇有些心得。”

老夫人点点头:“这叫什么粥?”江娘回答道:“平安四季粥。”老夫人点点头:“平安四季,好名字。”她转身扶起余德海,舀了一勺粥,送到他口边。

余德海喝了一小口粥,脸上泛出了红光,他看了一眼江娘,说了一声:“好!”一歪脖子,没了气。

老夫人顿时哭晕过去,好不容易缓过神来,对江娘说道:“多谢你的粥,我家德海是喝了平安四季粥,这才安心上路的,你们娘俩以后就留在我余家吧。”

于是江娘母子俩住进了余府,江娘就在厨房里帮工。她最擅长的就是熬粥,米粥、面粥、麦粥、豆粥、菜粥、果粥、乳粥、肉粥、鱼粥、药粥……经她烹饪,全都美味非凡,大家都说,江娘的手艺比余家粥铺的大师傅还好呢。

日子一天天过去, 江娘的儿子李见升长大了,越长越英俊,余老夫人越看越喜欢。这天,余老夫人唤来江娘母子俩,说道:“见升渐渐长大了,我也一把年纪了,我想,以后把我们余家的产业都交给见升打理。”

江娘一听,忙磕头道谢,余老夫人拉起她说道:“不过,我有一个条件。答应了,以后这余家的一切,都归见升了。”

江娘一脸疑惑地看着余老夫人,余老夫人一字一顿地说道:“让见升改姓余,余见升。从此以后你离开余家,和余见升再无瓜葛。”

江娘顿时愣住了,过了好久,方才缓缓说道:“好。”余老夫人立刻眉开眼笑,给了江娘一笔盘缠,江娘当日就离开了余家。

江娘离开余家后并没走远,她用余老夫人给的钱开了一家小粥铺,取名“平安粥店”,就开在余家粥铺的对街。一个女人开店虽然辛苦,但凭着江娘的好手艺,平安粥店的生意总算维持了下来。

此时,余见升改姓之后已经是余家粥铺的少东家,他时常站在粥铺门口,看着江娘在对面的铺子里忙进忙出……

这天,江娘正招呼客人喝粥,一个人大步走了进来,大家一看,这不正是余家粥铺的少东家余见升吗?只见他黑着脸皱着眉,一副来者不善的样子。

余见升走进小店,捡了旁边的位子坐下,叫道:“给我一碗平安四季粥。”江娘拿过碗,给他盛了满满一碗,余见升冷冷地看了一眼,突然端起粥,走到门口,全部倒进了门口的垃圾桶里。

众人都可惜地直摇头,余见升“啪”地拿出一两银子,拍在桌上,扭头走了。这是唱的哪出?莫非是来砸场子的?大家都看着江娘,江娘倒是一副不气不恼的样子,过去收拾了碗,收了钱,继续做生意。

第二天,余见升又来了,照例点了一碗平安四季粥,还是一口不吃,全倒进了垃圾桶,又留了一两银子。有人气不过,对江娘说:“他这不是成心触你霉头吗?有这么对自己亲娘的吗?他再来,你别卖给他了。”江娘却只是笑笑,说:“他出了钱,买了粥,是喝是倒,是他自己的事。”

从此,余见升每天一大早都来买粥、倒粥,引了好多人专门来看热闹,可江娘就是不发火,也不轰人。大家都有些失望了,不过心细的人发现,江娘给余见升舀的粥越来越稀了,有人就说:“该,谁让他这么糟蹋粮食?反正这粥他都不喝,就该给他喝点白开水。”

终于有一天,余见升拿着那碗可以照出人影的粥,他不倒了,而是摆在大门口,对大家喊道:“大家都来看看啊,平安粥店就卖这么稀的粥,这是给人喝的吗?太不像话了!”这么一吆喝,大家明白了,原来余见升算准了他天天倒粥,老板娘一定会把最稀的粥给他,这样他就可以借机找茬闹事了。

大家都看着江娘,不料江娘并不慌张,她拿出勺子,走到那碗粥旁边,顺着粥面轻轻一划,一层白粥皮被刮了下来,上面一颗接着一颗像绽开的糯米粒,接着她又继续刮了一层,黄灿灿的,一看就知道是小米。她一勺一勺地刮开,粥皮凝了一层又一层,各色材料丰富异常……众人都看呆了。

终于刮完最后一层,江娘罢了手,她对余见升说道:“我们家的平安四季粥只稠不稀,而这碗粥皮是最珍贵的,铺子里一天熬下的所有粥,只能结出这一碗,哪里会稀?”余见升听了,一言不发,站起身走了。

众人见状,一下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对江娘说:“以后,这碗粥就卖给我吧。”“我出双倍的价买。”

江娘见余见升走了,无力地摆了摆手,说:“这碗粥皮只留给我儿子喝,他是我儿子,从小喝这粥皮长大的。”

大家愤愤不平地说,哪有这种儿子,为了抢生意,竟挤兑母亲的买卖……江娘低下头,不说话了。

这次事情过后,用料实在、黏稠绵密的平安四季粥就出名了,大家茶余饭后都津津乐道,说余见升怎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少人慕名来到平安粥店,一尝为快。

从此,江娘的生意蒸蒸日上,余家粥铺却越来越冷清,没过多久,余家粥铺竟关门了。大家都替江娘高兴,说这不孝儿子总算得了报应,不料江娘知道后,却关上门整整哭了三天三夜。众人都很奇怪,江娘边哭边说:“一定是见升死了。”众人不信,到余府一打听,竟然果真如此。

江娘这才说出一个秘密:原来,见升本就是余家的孩子,自己当年和余家少爷余德海暗生情愫,生下了私生子,但余家的家规严厉,两人不敢公开。后来余德海病重,江娘听说了,就想方设法和他见上了最后一面,后来便顺水推舟,让孩子认祖归宗。

众人听罢,方才顿悟,细细算来,余见升今年正好二十岁!

江娘哭着说:“见升是从小喝我的粥皮长大的,怎么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奥秘?他是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了,宁愿背上恶名,也要在去世前帮我把招牌立起来啊!”


结局什么的都忘了。就对这个粥的印象特别深了。居然可以脑补出来刮掉一层粥皮的场景。

这个问题好火啊,回答从400多涨到900多了

我这个答案也火了,过了一个月,不知道是被哪路大神翻了牌子,突然就被赞到1300了。。。


user avatar   mao-de-sha-ding-yu-guan-t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财主,特抠门,得了一种怪病(忘了什么症状),于是打听到有一个特别神又心好不收费的老郎中,于是二话不说就把他请来了。


老郎中一看,说,不是没得治,可以药到病除,但是药材比较难找。于是说了一些千年人参,天山雪莲之类的珍贵药材。


抠财主一听,差点晕过去。说,这是要了我的命啊这么贵。那有没有慢一点但是便宜的方子呢?


老郎中说,有倒是有,需要几个月才能好。于是又说了一大堆很复杂的寻常中药。


抠财主一听,愁眉苦脸,说,这些也不便宜,有没有那种偏方?特别便宜的。


老郎中说,有倒是有,而且特简单,但是怕您嫌弃。于是说,买点红糖,和着新鲜牛粪兑水服用,坚持一段时间也可以痊愈。


抠财主一听,大喜过望,说了一句话,让我佩服至今。







他说:不用红糖行不行???



user avatar   chi-ge-xiao-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逢鼠年,就会有个姓王的外地侉子,来塞北长城脚下的桃园村,走家串户卖菜刀。说话跟燕子似的,叽哩咕噜的谁也听不懂。因此,侉子卖刀不吆喝,而是边卖边用菜刀剃头发。人们一看这菜刀锋利的竟能剃头,不由暗自叫绝,家家都要留一把。菜刀卖的快,头也剃的快。用不上一天,侉子的脑袋就成了秃子。人们便叫他“王秃子”, 把他卖的菜刀,就叫“王秃子菜刀”。一来二去,这“王秃子菜刀”,就成了桃园村家喻户晓的老字号。


卖刀人“王秃子”,隔十二年一露面,每逢鼠年必来。大“王秃子”老了,就会有一个小“王秃子”顶上来。多少辈子过去了,人们也记不清这卖刀人究竟换过了多少茬。可不管咋换茬,王秃子卖刀的一个老规矩,却一代一代的传了下来,一直没变。啥规矩?现钱不卖赊才卖。你说怪不?别人做买卖怕赊帐一帖膏药,而王秃子卖菜刀,却是大张旗鼓的赊着卖。有谁要想掏现钱,王秃子一律奉送四个字:贵贱不卖!

王秃子赊下菜刀,要等下个鼠年才上门收帐。这一赊就是十二年。王秃子赊下菜刀一走了之,可桃园村的人却由此忐忑不安。心说,自古到今,就从没见过这样做买卖的。现钱不卖,上赶着赊帐。还一赊就是十二年。你说这卖刀人王秃子,到底图的是个啥呢?不会是在用“王秃子菜刀”当引子,给桃园村下药,包藏着什么祸心吧?

其实,十二年一露面的卖刀人王秃子,乃是河南开封王氏铁匠铺当家大掌柜。而每隔十二年到桃园村赊销一次菜刀,没有一点想坑害桃园村的意思。这是王氏铁匠铺一个祖传的规矩。是深谋远虑的老掌柜,未雨绸缪埋下的一个伏笔。

王氏铁匠铺,是开封府小有名气的一家老字号。据传说,当年包公的三口铜铡,就是由王氏铁匠铺奉旨打造的。王氏铁匠铺家底殷实,生意红火。虽不是有权有势的豪门望族,却也是有万贯家财的富贵人家。但祖上老掌柜深知,人长寿不过百年,家富贵不传五代。在世之年,他便一心要暗自给王氏铁匠铺留下一条后路。老掌柜是鼠年生人,为记忆方便,他便选在鼠年,带着菜刀远走他乡。当走到塞北长城脚下桃园村时,发现这里的人古道热肠,朴实厚道。他便在这里赊下一批菜刀,约定到下一个鼠年再来收帐。及至十二年后来收帐时,居然没有一份赖帐。老掌柜便欣喜的又赊下一批菜刀,再次约好下个鼠年结帐。自此后,老掌柜每逢鼠年,必亲自到塞北桃园村收帐和赊销菜刀。等到年老实在不能行走了,便把一张亲手绘制在羊皮上的塞北路线图,交给长门长子,由其担当此任;长子老时,再传与长孙。如此一代一代往下传递,以备万一哪一天,王氏铁匠铺破产倒闭,到了山穷水尽之时,塞北桃园村这笔未结之帐,就可让王氏铁匠铺救急度过难关,甚至以此做本钱,慢慢徐图东山再起。

民国二十五年,农历丙子年。按王氏铁匠铺祖传规矩,当是当家大掌柜去塞北之期。可此时正值天下大乱,塞北长城沿线,早已沦为日寇占领区。听说日本鬼子烧杀抢掠,无恶不做,已把那里变成了人间地狱。家人都劝大掌柜取消这次塞北之行,以免遭不测。可大掌柜却说:“这十二年一回的塞北之行,是我们王氏铁匠铺祖辈掌柜的,与塞北桃园村,靠诚信达成的无字契约。是老祖宗们为王氏铁匠铺苦心经营的一条后路。要是因那里有了日本子,就擅自废止了这个契约,我岂不是成了断绝王氏铁匠铺后路的千古罪人吗?”

王氏铁匠铺掌柜,说服了家人,如期奔赴塞北。兵荒马乱的年月,一路惊险自不必说。王掌柜历经坎坷,几经辗转周折,终于到达塞北长城脚下。 果如人们所说,这里到处都是“膏药旗”和日本鬼子炮楼,鬼子兵时常进村烧杀抢掠,老百姓如在地狱魔窟里度日。可当他在桃园村一露面,村里人二话不说,便赶紧清还上个鼠年的菜刀赊帐。王掌柜感慨之余,又按例赊销出下一批菜刀。

八月十五这天,王掌柜办完差使,正准备出山返回河南老家。不料赶上一个汉奸领着两个鬼子进村,发现了外地口音的王掌柜。硬说他是八路探子,给五花大绑的捆了起来。鬼子用刺刀逼着村里人在村头挖了一个大坑,要活埋王掌柜。村里人纷纷出面做证担保,说王掌柜不是八路探子,是十二年一来的卖刀人“王秃子”。还有人上前摘掉王掌柜的帽子,指着那颗光秃秃的脑袋说:“看到了没,这光头就是他卖刀时,边卖边拿菜刀剃出来的。”谁知鬼子汉奸根本不理这个茬,等人把坑挖好后,抬脚就把王掌柜给踹进了坑里,随后就用刺刀逼着人们往坑里填土。还“哇啦”着叫喊到:“快快的!快快的埋!谁的不动手,私通八路,良心大大的坏了。统统活埋,死拉死拉的!”鬼子一边叫唤,一边逼着人们动手快埋。见人们不肯动手,鬼子真就气急败坏的用刺刀把两个村民给挑进坑里。这下村民们给逼急了,一起怒吼着涌向鬼子汉奸。一阵咆哮喊打之后,再看那两个鬼子和一个汉奸,已被五马分尸,撕扯成了碎块。 村民们冷静下来后,赶紧把王掌柜和两个被刺伤的村民弄上来,然后七手八脚的把鬼子汉奸的碎尸扔进坑里,埋了起来。

王掌柜死里逃生,回了河南开封。不想,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民国二十七年,日寇南下攻占了开封。汉奸领着鬼子上门,逼迫王氏铁匠铺打造一批日本武士刀。王掌柜宁死不从。说王氏铁匠铺祖传规矩,只做民用菜刀,从不打造兵器。鬼子恼羞成怒,抽出腰间武士刀,把王掌柜一劈两半。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在中华民族饱受内忧外患的不幸岁月里,王氏铁匠铺在风雨飘摇中,几经沉浮,终至破产。

民国三十七年,又值鼠年。祖业崩塌,山穷水尽的王氏铁匠铺人,怀揣祖上传下来的羊皮路线图,过黄河北上。寻着祖上苦心经营的那条后路,举家前往塞北。可当他们历尽艰辛,按图索骥的到达塞北长城脚下的桃园村时,看到的却是残垣断壁,一片废墟。等到邻村一打听,才知这桃园村人,已在十二年前的“丙子中秋桃园大惨难”中全部遇难。

丙子中秋,就是上个鼠年的八月十五。王氏铁匠铺王掌柜死里逃生刚出山,一队鬼子就牵着大狼狗进了桃园村。也不知他们是专为找那两个鬼子而来,还是有别的事情。反正是被大狼狗嗅出了埋在坑里的鬼子汉奸碎尸气味,大狼狗便嚎叫着下力的用爪子猛劲刨挖。鬼子便用刺刀逼着村民把坑里的土挖出来。一见到鬼子汉奸的碎尸,鬼子不由一阵“巴嘎巴嘎”的怪叫,当场就用刺刀扎死了两个村民。随后鬼子就把全村人圈进村学校的操场,四面架起了机关枪。鬼子端着刺刀,挨个逼问谁是凶手。只要不说,下去就是一刺刀。等鬼子用刺刀扎倒第十个人时,就听人群中有谁喊了一嗓子。说:“老少爷们亮菜刀,跟小鬼子拼了——”在刚才被小鬼子往操场圈时,村民们就发觉大事不好,便都暗自把 “王秃子菜刀”偷偷揣在了怀里。这时听人一喊“亮菜刀”,村民们便一个个从怀里抽出菜刀,怒吼呐喊着向鬼子群里砍去。

村民们砍了小鬼子一个措手不及。就在鬼子愣神的工夫,已被砍翻了好几个。等鬼子醒过梦来,四面机枪“哒哒哒”的象雨点似的扫过来,村民们应声倒下一片。可村民们已被逼上了梁山,无路可退。便一群一群的直奔鬼子的机枪扑过去。有人还真空手把机枪给夺了过来,可惜不会使用,只好攥着枪管在鬼子群里横抡乱打。一时之间,村民们和鬼子绞在了一起。菜刀对刺刀,喊声伴枪声,杀了个天昏地暗,血肉横飞。

当中秋的月亮升上天空,照到长城脚下的桃园村时,村里一片寂静。听不到一点声息,见不到一处灯火。村里人,已和一个小队的鬼子同归于尽。百余户人家的桃园村,只剩一个哑巴,因给外村的地主家放牛而幸免遇难。

王氏铁匠铺的人,来到荒凉的桃园村坟地。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祭奠与之相约十二年一见的桃园村人。昔日鸡鸣犬吠,炊烟袅袅的一户户人家,眼下却变成了杂草丛生,荒芜凄凉的一座座坟墓。王氏铁匠铺的人,一座坟挨一座坟的逐个烧纸上香,祭奠亡灵。祭奠中他们意外发现,在每座坟前的石桌上,都放着一块银圆。山坡上一个放羊的告诉说,这钱是山梁上那个放牛的哑巴放这里的。说放牛的哑巴,每天早起上山时,便把银圆一块一块的依次放到每座坟前的石桌上。傍晚下山时,再一块一块的拾起来。次日早起再一块一块的放到石桌上------谁也不知他到底在折腾啥。可王氏铁匠铺的人听了这话,却不由个个心潮涌动,似乎猜到了放牛哑巴的心思。因为每座坟前石桌上的这一块银圆,正好是一把“王秃子菜刀”钱。 (原发<新故事>2008年3月下)


user avatar   pi-pi-hui-ke-t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故事会》三个字,我感慨万分,鼻子酸酸。


说实话这本刊物对我简直恩重如山。


这本杂志给我的稿费,加快了我和老婆的还款进度,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最主要的是曾经两次笔会邀请我,去了上海,见了世面,没花钱。


我怀念给《故事会》写稿的那段日子,我想念《故事会》杂志社的那些编辑。


《故事会》一度发行量达五百万册,红极一时。


可世事很难预料,在网络兴起后,传统媒体逐渐走向了没落。


一本本刊物陆续的阵亡。


《故事会》的春天早已过去,面对它的同样是刺骨的严寒。


我不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本我最爱的杂志还能坚持多久。


我很伤感。


但欣慰的是,曾经为《故事会》杂志,贡献过自己一点点的脑力。


感慨完毕,我想问大家,还记得《故事会》里的阿P吗?

那个为人正直、朴实,却有着一些不良习性的阿P。


那个自作聪明,认为自己很能耐,却又屡屡受挫的阿P。


那个老实本分,又及其怕老婆的阿P。


那个出尽洋相后,仍然能用阿Q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的阿P……


我很喜欢这个人物,因为我觉得,那个阿P,不就是我嘛。


回到这个问题下。


问:

《故事会》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什么?


答:

当然是我自己写的

《没事别装哑巴》

文/皮皮鲁


今年阿P的公司活儿多,直到腊月二十八了,阿P才请到假,他急匆匆地赶到火车站,一进售票厅就傻眼了:只见里面人头攒动,买票的几乎排到了门外头。



阿P无奈地排在后面,看着队伍像蚯蚓似的一点点往前拱,直急得抓耳挠腮。这可咋办呀?自己这趟列车两个多小时后就要发车,照这个速度下去,只怕等轮到自己,车也开走了。



想起小兰还在家里等着自己,阿P心急如焚,他四下打量着,忽见靠墙边的一个售票口前冷冷清清、没几个人,阿P挺纳闷,眯缝着眼睛看过去,只见那个窗口上面挂着一个牌子,写着:“记者、军人、残疾人专用售票口”。



阿P眼珠一转,有了!回家过年有办法了!他不禁感叹道:天才啊,自己真是个天才,竟连这种办法都能想出来!



于是,阿P从队伍中挤出来,走出售票厅,正好看到地上扔着一块别人接站用的牌子,阿P急忙捡了起来,找人借了支笔,刷刷刷写上几个大字:“我是聋哑人,我要回唐山。



阿P举着牌子,大着胆子径直走到那个窗口前,把牌子一晃,窗口里面的售票员立马露出笑容,一边冲阿P打起手语,一边说道:“同志,我能看一下您的残疾证吗?” 阿P一听,有点发愣:没想到还要残疾证,自己哪里拿得出来啊!但他还不甘心,想再努力一把,看能不能蒙混过去,于是阿P手舞足蹈地冲着售票员比划起来,嘴里还不断发出“啊巴啊巴”的声音。正比划得来劲,一个警察走到窗口前,一把将阿P拽住了。



阿P心里咯噔一下:坏了,是不是被人看出来了?这警察也不吱声,拉着阿P就往车站派出所走。阿P有点慌了:难道这冒充残疾人,也是犯法的勾当吗?



进了审讯室,警察拿出纸和笔,写上几行字:“我们刚抓住了一个小偷,他是聋哑人,又不识字,所里唯一懂哑语的同志出外勤了,没法审讯,正需要你这样识字的聋哑朋友,请协助我们。”



阿P一看是这么回事,长出了一口气,接过笔写上:“很愿意为警察同志服务。”



这时,一个贼眉鼠眼的家伙被警察押着走进了审讯室,阿P慌忙自创了一个手语,意思是和那家伙打个招呼,那家伙没想到警察会找来高人,脸上的汗珠子直往外冒。



那家伙坐到椅子上后,警察在纸上写“问问他姓名”,阿P就冲那人胡乱比划了一番,那人用手语回答了一句,可阿P一点也看不明白啊,没办法,“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 吧,阿P一边心里暗说“对不住了”,一边编了三个字——“王大拿”,递给了警察。警察很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让阿P问了对方的一些基本资料,阿P都现编现写地应付上了。



很快,警察问到了正题上:“问问他都做过什么案子?”



这可咋问?阿P硬着头皮冲那家伙比划了一番,那家伙满头大汗,也七手八脚地比划了一番,活像个小丑。阿P最恨小偷了,前不久他新买的手机就被偷走了,他心想,反正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头脑一热,就写上了几个大字:“他说自己抢过劫、放过火、贩过毒……” 写好后就递给警察,警察大吃一惊,冲那家伙随口说道:“你还抢劫、纵火、贩毒?”



那家伙一听,从椅子上一下跳起来,冲到阿P面前,往他身上一边撞一边说:“你他妈的懂哑语吗?胡写什么?”



警察目瞪口呆,阿P也乐了,脱口而出:“你小子会说话啊?看我这劲儿费的,好好个人装啥哑巴?”



后来,阿P虽然没买到车票,改乘了下一班车,但他想:要不是自己装哑巴,那个小偷的真面目一时半会还不会暴露呢!有哪个普通老百姓,能像自己这样协助警察破案立功?这样一想,他不由又洋洋得意起来。End(发《故事会》2009年9月红版)


这篇故事写的一般,但我得意的是。


我让阿P回的是唐山


好了,如果您喜欢读这样的故事,可以关注我专栏。



我会陆续添加我创作的故事给你看。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必须是2006年8期的《谁在捣蛋》,我是绝没想到咱国人搞起政治幽默来远超什么苏联笑话

标语被换

蒋如宝是温泉镇的镇长,他有点出口成章的本领,还能写一手好字。这温泉镇是全县有名的“小深圳”,因为发展温泉旅游,就有点特区的味道,经济好不说,娱乐业也很发达,开放程度自然也比其他乡镇高一点。蒋镇长喜欢喝酒、洗澡和按摩,在这里是如鱼得水,日子过得赛神仙。

这天傍晚,蒋镇长叫来办公室钱主任,吩咐说:“明天党务工作检查组就要来咱镇年终检查,这检查嘛,大伙也都见多了,‘听听看看,喝酒吃饭’,关键是要让领导心情舒畅,除了安排活动准备好纪念品外,我看还得贴两条大标语,造造声势。”

钱主任忙说:“这非得镇长亲自动笔不可了。”

蒋镇长也不客气,抓起桌上的斗笔,在早已铺好的纸上龙飞凤舞写下两条标语,一条是“党政干部要切实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另一条是“全镇干部多努力,确保农民尽快富”。

钱主任连夸:“好!妙!真是字文双璧!就凭蒋镇长您这手绝活,明儿检查准保锦上添花!”蒋镇长抬头看看外面天已擦黑,挥挥手说:“快去门外贴上吧,我还有个应酬,先走啦。”

  冬天天亮得迟,第二天又逢阴天,天大亮时已经快八点了。蒋镇长的宿舍就在办公室隔壁,可两间屋子都没动静。钱主任知道这蒋镇长酒一多,便没了记性,忙跑上楼,敲开蒋镇长的房门。蒋镇长怪钱主任不早点来叫他,边洗刷穿戴,边伸头盯着大门外。他的手在太阳穴上揉着,昨晚喝得太多了,现在还有点头痛。

  镇政府外面贴标语的地方围着一群人,正在指指点点,看来标语还挺吸引人的!蒋镇长正得意着,就看到两辆轿车缓缓开到政府大门前停下,县委胡副书记和几个检查组人员匆匆钻出小车,也伸头认真地欣赏那标语呢!蒋镇长劲头一下子来了,乐得“咚咚咚”飞步下楼,带着钱主任迎上去,老远就朝胡书记伸出双手。

  可胡书记脸阴沉沉的,似乎很不高兴,冷冷地说了一句“你还是先看看你的大作吧!”没伸手就径直上楼去了。

  蒋镇长定睛一看标语,眼一黑,差点一头栽倒,钱主任眼球凸出三尺长!只见左边一条龙排开的红方块,很是壮观,上面写道:人民群众要切实增强全心全意为党政干部服务的意识!右边那条标语也格外醒目,写的是:全镇农民多努力,确保干部尽快富

  那字千真万确是蒋镇长的字,昨晚几个人贴好后还反复检查了好几遍,怎么会变成这样呢?钱主任凑上去细细一琢磨,惊叫一声:“蒋镇长,有人把标语揭下来,调换了位置!”“快,快撕下来!”蒋镇长喘着粗气,声音都变了调。

  “不错,不错,这回我们蒋镇长倒讲了真话!”围观的人小鱼戏水似的,越聚越多,有的冷嘲热讽,有的拍屁股大笑。蒋镇长像霜打的茄子,低头溜进镇政府。

  下午,检查组一走,蒋镇长叫来派出所孙所长,一巴掌把桌子拍了个震天响,吼道:“查,给我查!那些平日意见大的人,就是作案的重点嫌疑对象!看看谁在捣蛋!”

谁在捣蛋

顺着蒋镇长的思路排查了几天,乖乖,上了嫌疑名单的就有好几百人!孙所长是狗咬刺猬无处下牙,急得抓头挠腮。好在蒋镇长又要忙于迎接综合治理检查,顾不上催问,给了孙所长喘口气的机会。

  综合治理检查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蒋镇长因此更加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大家研究半天,最后还是一致认为蒋镇长应该发挥特长,再写两条标语,抢夺检查团的眼球。

  这次,蒋镇长学乖了,他让大家分两组各自去拟定一条标语,各组翻来覆去分析没什么漏洞之后他再写,写的时候他把一大张纸裁成两个半张,每半张写四个字,要调换就不容易了。钱主任为了避免别人再捣乱,趁天黑人静时,瞅准马路上无人之机,悄悄贴上……

  第二天一早,钱主任醒来,准备去叫醒昨晚又出去应酬的蒋镇长。钱主任往镇政府走,老远就看到政府大门外被围得水泄不通,人群里还不时传来阵阵刺耳的笑声。钱主任预感不妙,一溜烟跑过去,果然看到大门两旁的标语又变了,左边是“加大力度,严厉打击群众上访,净化社会环境!”;右边是“解放思想,正确对待卖淫嫖娼,促进经济发展!”原来又有人将左边标语中的“卖淫嫖娼”与右边标语中“群众上访”互换了位置!唉,昨天怎么就没考虑到两组标语之间也能调换呢?

  更让钱主任叫苦不迭的是,人群里有人正举着个照相机“咔嚓”、“咔嚓”抢镜头!一问才知道是个省报记者,回乡探亲刚好碰上了这事,觉得很有新闻价值。钱主任冲过去伸手要夺记者的照相机,那记者却眼一瞪,说:“你若动我一下,有群众作证,我把你们捅到‘焦点访谈’去!”钱主任只好缩回手,弄得脸红脖子粗。

  钱主任想挤进去撕掉标语,可群众围得箍铁桶似的,折腾半天也进不去,只得一身臭汗掉转屁股往回跑,去请蒋镇长出来压阵。可蒋镇长到底慢了一步,当他晕晕忽忽披着衣服奔出来时,检查组的人员正唬着脸看标语呢。

  很快,事情传遍全县上下,省城一家晚报竟以《这个镇长好大胆》为题,刊登了那记者的新闻稿和照片,一时间舆论哗然。蒋镇长被县领导批得肚子鼓成癞蛤蟆,一连好几天躲在房间里蹦来跳去,发誓说不抓着那个捣蛋的,他就不姓蒋了!

  可派出所孙所长查得焦头烂额,还是没有结果。这天下午,蒋镇长把孙所长和钱主任叫到办公室,说:“没别的办法了,只有引蛇出洞!今天下午,我们把标语贴出来,镇政府对面正好是我干妹子的酒店,晚上你们两个给我盯通宵,抓个现行!”

  孙所长拍案叫绝,钱主任也连连称妙!蒋镇长咬牙切齿地对窗外骂道:“看老子今晚怎么收拾你!”正骂着,“都来乐”夜总会的老总打来电话,邀请蒋镇长晚上去他那里喝酒解闷,蒋镇长匆匆写好两条标语,笔一掼,拂袖而去。


原来是他

傍晚,两条醒目的方块标语又贴出来了。

天一黑,钱主任和孙所长等人钻进了酒店,选了间包间,熄了灯,瞪大眼睛守株待兔。到了十一点,酒店已经彻底安静下来,窗外月光朦胧,目标还没有出现。几个人眼皮正打架,忽见一团黑影跌跌撞撞地朝政府大门摸过来!这家伙以酒壮胆,真的上当了!只见那人来到标语前,半天才站稳身子,弯腰伸头,翘着屁股,逐字逐句地开始研究墙上标语,口中念念有词。

钱主任兴奋得摩拳擦掌,孙所长压低声音说:“千万别打草惊蛇,一定要等他作案结束后再抓住他,他才没法抵赖!”

几个人悄悄摸到酒店前的一棵龙柏树后面蹲下来。这时,那目标大概已经看清了标语内容,骂骂咧咧道:“这个钱、钱草包,贴、贴标语,都贴错了!废、废物!”

钱主任一听是在骂自己,火冒三丈就要冲过去,被孙所长一把摁住了。

钱主任记得,左边标语内容是“发扬民主,让群众当家作主!”那目标嘀咕着标语内容,发着牢骚:“扯、扯蛋!”伸手捣鼓半天,然后晃晃悠悠地来到右边。右边的标语内容是:“抵制腐败,让干部两袖清风!”那醉鬼鼻子又“哼”了一声,伸手弄了半天,使劲地在墙上拍打了一会,歪着脑袋念起来:“发扬腐、腐败,让群众两、两袖清风!”再歪歪倒倒摸到右边,忙乎了一阵,念道:“抵制民、民主,让干、干部当家作、作主!”

铁证如山!孙所长一挥手,众人立刻冲上去。钱主任早憋了一肚子火,飞起一脚将那人踢翻在地。没等孙所长等人扑过去捉拿,那人竟就势卧在地上,打起了呼噜。孙所长打开手电一照,众人“啊—”地一声,异口同声叫起来:“蒋镇长!

孙所长懵了,钱主任突然明白了,这蒋镇长不醉酒还有模有样的,酒一醉,就全不知道自己干啥了,等他第二天酒醒后,头天的事儿早忘得一干二净!钱主任暗骂自己是猪脑袋,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最苦的还是孙所长,愣在那里傻了眼—明儿怎么交差呢?


user avatar   biao-shi-m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男主角是jc,女儿初中时被歹徒强暴了。

强暴后,歹徒威胁她“你敢说出去,我就把照片发出来,让所有人都看看!”

此外,还逼迫主角女儿每月来陪睡。

女儿很理智,身心虽受极大打击,但头脑仍保持清醒。

她不怕歹徒的威胁,受侵害当天就回家把这事告诉父亲,接下来故事情节便是报警+医院验伤+治疗,这段描写很详细。

这里的剧情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如同启蒙一般。以前看的故事,女性角色在类似情况下只能任由歹徒摆布,从此坠入深渊。

而这部作品展示了一个健康的范例,不幸发生过后,该如何及时止损,该怎样保护自己。

针对歹徒的抓捕行动展开数次,可歹徒很狡猾,次次成功逃脱。

几年后,女儿逐渐走出阴霾,虽然还会做噩梦,但频率明显在减少。

高中班里的女老师待她如女儿一般,从小缺少母爱的她从老师那里得到了。

随后的剧情是老师的回忆,原来老师当年也遭受过歹徒的侮辱……

所有人都认为平淡的生活会永远持续下去,但歹徒回来了,她又一次盯上了主角女儿。再次成功实施绑架,但还好中途杀出个新角色,及时将她救回去。

我大概就记得那么多,这个故事应该分上下篇,我只看了上篇。

下篇要看另一本故事会,由于书是借来的,当时也就随意翻阅,没想过去找下一本书。

知道这个故事的小伙伴可以分享下半部分吗?我很好奇接下来故事会怎么继续?


第一次收获100+的赞,感谢各位伙伴!!!

我再做一些设定补充,故事的大部分时间集中在主角女儿高中阶段。

此时,歹徒的年纪50岁左右,女老师的年龄大概是27或28。

老师还有另一个身份,歹徒的继女。

十多年前,老师的妈妈带着豆蔻年华的女儿改嫁给歹徒,歹徒觊觎继女的靓丽,就把她……

老师的妈妈没工作,一家人主要依靠歹徒的收入过活。如果歹徒进局子了,她很有可能会继续颠沛流离生活。因此,即使女儿遭受这样的侮辱,她依然选择息事宁人,原谅强暴女儿的歹徒,还怪起女儿来。

那时还未成年的老师只能通过离家出走,离开那个畸形的家庭来保护自己。


user avatar   yzks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饲养过水豚,那时候对这种生物了解不多。

后续才知道 水豚是目前现有啮齿类动物里 体型最大的。

别的动物园给了一只 只有一只。

那时候网络一点都不发达 家里能买个电脑都属于土豪。

根本没人认识这玩意,就知道是水豚,怎么养都不知道。


看起来肥肥大大的的, 估计80斤左右 ,看着很大。

反射弧特别慢,我摸它屁股一下,过了 4 5秒才反应过来回头看。

那时候就是当个大号耗子养 喂各种草料和水果 。

后续发现这水豚闷闷不乐,一天就脸对着墙 背对着展览馆的玻璃,一天都不动地方。



我当时就觉得,它是不是孤单了,我就想把它跟别的动物一起养。

跟鹿一起养过 跟水獭一起养过, 跟小马一起养过 水豚动物缘很好,所有动物都很喜欢水豚。

会围着它转,甚至睡觉都依偎到一起。

但是体型差距大 我就去宠物市场买了10只荷兰猪,回去跟水豚一起养。

把它们放在一起后,相处的很好,水豚也不欺负荷兰猪,荷兰猪天天跟在水豚屁股后面。

一直跟着一只 连成一个长线,十分整齐。

睡觉一群家伙都要挤在一起。



群居后,发现了一件可怕的事,我去收拾卫生的时候,看不到水豚的粪便了。

一点都没有,只有荷兰的猪的珍珠豆。

我当时还以为 水豚是不是肚子不舒服 给它吃了好多苹果。

还是看不到水豚的便便。



后来有一天仔细一观察,水豚只要一拉便便 一群荷兰猪冲上去疯狂的抢便便吃。

而且尖叫着,互相打架,去抢水豚的便便吃。

我当时害怕极了,那年代也没见过这事,我多方咨询,找到了原来水豚的饲养员。

告知我,水豚的粪便特别好吃, 营养丰富 很多动物都喜欢吃水豚的便便。

而且水豚粪便蛋白质很高, 粗蛋白有百分之15左右。

比牛肉略微低一些。


动物看着水豚,就好像一群饥肠辘辘的饿鬼跟着一台装满糖果的卡车。

卡车只要一颠簸,就会掉出各种美味的糖果。


许多食肉动物也爱吃水豚的便便,听说有的美洲豹,不吃水豚,就吃水豚的便便。

一顿饱和顿顿饱还是有差别的。

这就是它动物缘好的原因。


我是真没想到,它的便便居然能吃。

水豚进攻手段实在是太丰富了。

看似在吃饭,实则在做饭。

而且我观察过,水豚消化时间非常短,吃饭后20分钟即可排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水豚不是消化食物,是把食物进肚子轻微发酵一下。

然后出锅,食物经过发酵后,会变的更加美味。


当然,水豚这种消化能力,导致了自身营养转换率低下。

一天就给别人做饭了。

水豚吃的特别多,一天吃草就能吃很多,食量比同体型的动物大得多。


水豚从表面看 脾气好 皮毛又厚又硬 咬合力强悍 游泳极快。

我养的那个傻孩子挨到欺负 只会跑到水池里躲避,根本不会攻击其他动物。

比较佛系的动物,饲养员可以随意抚摸的动物之一,比鹿都温顺多了。

这种动物,我可以告诉大家,水豚对人没有一丝一毫的威胁,野外遇到也不用怕。

当然了 发情期除外 公水豚发情了,也会打架,但是比较少见。

虽然水豚很温柔。

但是为了安全 还是不要轻易触摸,水豚咬合力很猛的。



大家不要小瞧水豚,水豚皮毛特别硬,表面皮毛摸起来又硬又扎,像一只没进化好的豪猪。

毛很长 又长又硬 比猪的鬃毛还要硬上许多。

而且游泳速度快得很,肯定比孙杨游的快,一般动物在水里还真抓不住它


上述故事,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这个故事有多好。

而是这篇文是我写的,而故事会恬不知耻的抄袭了我的回答,而且欠钱不还。


前段时间我一打开知乎,有一名故事会的编辑给我发了消息。
内容是。

我当时就好奇,这个故事会是个什么刊物?我从没给过任何人授权啊。
于是我就给上面私信我的人打了电话,接电话的是一名20多岁的女性。
我问她,我什么时候同意你们故事会把我的故事印刷到杂志上?
女生告诉我,她们之前私信过我,但是我没回复,所以说就用了。

又怯生生的问我,难道不能用吗?如果不能用,我们以后不用了!
我当时也没跟她多说,直接挂断了电话。
印刷完毕了,才问我能不能用,挺大一个出版社,说出的话太不靠谱了,印刷完毕了,书都卖出去了,告诉我不用了?这不是忽悠人吗?

@故事会故事会
我想问问,你们出版社这种剽窃抄袭盗版的行为,是你们大老板教你们的,还是你们出版社编辑的个人行为?

正常来说,一本杂志想用个人的文章,必须征得原作者的同意。
你们这种先射箭后画靶子的行为,跟抢劫没有任何区别,用我的文章印刷出册,并没有任何人告诉我!
挺大个出版社,为啥要用这种下作无耻的手段来压榨个人作者?

其次,据我分析,联系我的那名女编辑,她决定不可能做出那种事,因为我从她的声音分析,那个女性是比较柔和讲道理的,也是一个新人。
多半是你们故事会的某位领导,高层,授意编辑们可以随意剽窃抄袭,逼迫编辑们去盗窃他人的文章。


user avatar   jin-gu-29-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回头想想,《故事会》,真是一朵出版界的奇葩。在那个年代,一个正规出版物,居然能登载那么多情色、恐怖、低俗(非贬义)的故事,尺度之大仿佛现在屡打擦边球的无良网站,但人家就那么光明正大,却仍然是那么多读者(包括我)心中的经典……
我看《故事会》还是小学时候,现在想起来还让我起鸡皮疙瘩的故事有这么两个(只能凭二十多年前的记忆复述,可能有偏差):
一个,说一个货郎贪走夜路,错过宿头,来到一个小村庄。投宿,被接纳,但主人反复叮嘱,好好睡觉,外边有什么动静也别出来。你看,不叮嘱还好,这一叮嘱谁还睡得着啊。货郎半夜果然听见外边有动静,吵吵嚷嚷,热闹非凡。终于敌不过好奇心,偷偷起来往外观瞧……外边火把通明,全村人排着队,俯身在地,做动物爬行状,发出不似人类声,队伍蜿蜒曲折……货郎吓得屁滚尿流,夺门而逃……
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一种古怪的祭祖仪式,还是集体现原形?已经不记得了,但这个全村人集体模仿动物游行的画面,深深地吓到了我……我还是个小学生啊……
另一个,说有一个闭塞的村子,与世隔绝,偶尔有人出来卖蘑菇。这种蘑菇殷红如血,鲜美异常,简直非世间所有,每次都人人抢购,能卖个好价钱。但百般讨教,村里人就是不肯透露半句如何栽种。有一个记者,死活想探知这个秘密,终于取得一个村里人信任,被带到村里。村里一切正常,唯老人多为驼背,想想其实也不奇怪。正好一位老人去世,村里举行火葬,记者有缘一观。没错,你猜到了,脱去衣服,老人的驼背,就是一堆密密麻麻的蘑菇。原来这个村子贫瘠穷困,民不聊生,唯有一种真菌种子为外边所无。每当谁家需要大开销,比如为儿子娶媳妇,老人就将真菌植入(吃入?忘了)体内,靠吸收人体精血生长,慢慢从后背长出,形似驼背,待长成之时,也是老人谢世之日。然后采摘,拿到外边卖掉换钱,娶媳妇,等有了儿子,等儿子长大,轮到自己种蘑菇……
这个记者最后走没走出这个村,已经不记得了,但这个驼背,至今忘不了……我还是个小学生啊……

当然,《故事会》也有很多欢快的故事,比如外国侦探故事。类似脑筋急转弯吧,答案见最后一页。也不知道是原创的,还是真翻译国外的,反正好多故事情节巧妙,比现在的悬疑故事强多了。
比如,我印象深刻到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一个故事……
应该是一个系列吧,叫糊涂探长(?好像是)。一个案子,说一个女明星在浴室洗澡时被杀了。探长及跟班来勘查现场,通过走访,知道死者情人很多,而且是个双性恋,邻居曾听到死者当晚和人争吵,但听不甚清……所以基本断定是情人争执所杀,但凶手是男是女呢?助手百思不得要领。糊涂探长瞅了一眼马桶,马桶垫是放下的,立马说,笨蛋,当然是女的啦……
翻到末页公布答案,因为凶手来了一夜总得撒个尿吧?死者是女性,撒尿马桶垫是不会竖起来的,如果凶手也是女性,当然也不会竖起马桶垫啦。而如果是男的,撒尿前应该把马桶垫竖起来吧……
不管这个推理靠不靠得住(那时候小,也不会考虑这么多),让我忘不了的,是那个插图……
死者裸身(洗澡时候被杀么)俯跪,身材完美,凹凸有型(想想老《水浒》宋江拜皇上的样子,换成美女光着身子)……我负责任地说,以现在的眼光看,画得也很写实,很写实……
犹记得当时看得面红耳赤,虽然旁边无人,也强迫自己别过脸去,但挡不住眼神一直斜瞟啊……
我还只是个小学生啊……
一辈子忘不了……

只能说,那个时候出版尺寸太tm大了……


user avatar   a-tu-40-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时候真的看了好多故事会啊。。我爸几乎每期必买,家里书柜里还一摞一摞的放着。

大多数故事其实过了很久也都模模糊糊了,但是会在经历多了之后突然想起来这些故事,产生与小时候当课外读物看的不一样的感悟。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这个踩鸭子的故事?在网上搜到了原文。


——————故事分割线——————

三个女人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并且来到了天堂。当她们到了那里,天使圣彼得说:“我们这里只有一个规矩——千万不要踩到鸭子。”确认这三个女人了解后,她们进入了天堂。但是天堂里到处都是鸭子。鸭子几乎多到不可能踩不到,虽然他们极力避免,但是第一个女人还是意外地踩到一只。


这时,天使圣彼得立刻带着一个这女人一生中从未见过长得极丑陋的男人来到他的面前,并告诉他:你踩到鸭子的惩罚就是要永远跟这个丑男人链在一起。


第二天,另外一个女人也不小心踩到鸭子。这时圣彼得又带着另一个极其恶心的男人来到她的面前,如同之前那个女人的下场,圣彼得把第二个女人跟他带来的丑男人绑在一起。


第三个已经发现这个残酷的结果,而且她不希望永远跟一个丑陋恶心的男人栓在一起,所以她非常非常小心她的脚步。她战战兢兢,在未踩到任何鸭子的情况下,平安地过了几个月。


但是有一天,圣彼得来到她的面前并带着一个前所未见的超级帅男人。这个男人不仅高大壮硕,浓纤和度,而还有一副漂亮的长睫毛。圣彼得把他们链在一起后,没对那个女人说任何话就走了。


这女人就问跟她链在一起的男人:“我很纳闷,为什么我可以跟你永远链在一起?”这个男人说:“我不知道你的情况是怎么样。但是我踩到了一只鸭子。”

————————————

突然想起这个故事的节点,是在跟前男友分手之后,于是跟闺蜜聊了这个故事。

她问我,为啥想起这个?

我说,我以为你是我的礼物,可实际上你却觉得我是你的惩罚。




              

相关话题

  如果用你的专业来写爽文,会是什么剧情? 
  如何以直男癌,凤凰男,女权癌,白莲花,绿茶婊为主角写一个故事? 
  哪些小说的片段让你流过泪? 
  脑洞:如果只剩三个小时就要出现丧尸,你会干什么? 
  如何以「我的很大,你忍一下?」为开头或结尾写一个脑洞故事? 
  如何看待姜子牙剧情从 200 分钟被删减到 110 分钟,致使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故事主旨偏离原题? 
  如何以「 我捡到半块虎符」为开头,写一篇故事? 
  有哪些脑洞大开的故事值得分享? 
  有哪些民间的邪门故事? 
  如果有超能力,会不会被政府关押研究? 

前一个讨论
大学舍友的女朋友对我产生了误会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中国人和日本人对三国认知有何不同?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