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同样是承受巨大伤亡,战争后期苏军老兵是越打越多,而德日老兵是越打越少? 第1页

  

user avatar   a-li-bu-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老兵的重要性从来都是被网友高估了。

苏军后期战斗力提升一方面是装备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优势不断巩固。二是军事高层(集团军及以上)的将道不断提高,以前盲目送人头的蠢事不在干了。

以上两点才是军队主要战斗力的根源。

打仗说白了打的是物质,打的是火力,德军基本的技术兵器,身管火炮,装甲车辆,飞机汽车,这些东西生产那么差,就算士兵个个是兰博,拿着98K吃鸡可以,挡得住人家正规军的排山倒海吗?

而且战争除了拼内力,还要拼大脑。统帅部表现是核心的。整个二战德国说白了是以小吃大,以弱犯强,只要盟军不像初期那样犯傻,正常的比拼下来德国肯定是要输。一个是士兵不称职影响的只是班组的战斗,一个集团军司令员不称职影响的就是一个战役。方面军指挥的失误影响的就是整个战区。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苏联统帅部少犯点错误,苏联早就翻盘了。

相比之下,基层官兵的数量远比质量重要,首先要经得起消耗,其次要能够服从命令,能够把领导意图转化为行动。至于转化效果的好坏自然就依靠基层官兵的素质。效果越好自然越好,不好但够用也没多大关系,只要数量够多,经得起消耗就行。


至于基层士兵的素质,苏联44年以前因为损失太高,不得不大量用征召新兵去填,实际上是不断下降的,44年开始反攻以后有所恢复,但是也没好到哪去。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德国是无论其总动员时间为何,其实就是完全没兵可征了

根据老牌德派网站”原野灰“(Feldgrau)的统计,1944年德国武装力量的总数高达1207万人(但其中陆军只有651万人左右,武装党卫军约60万人),空海军和各种非作战人员(比如常规党卫队)占用了大量人力,不过由于本土防空战(高炮部队算空军)和大西洋海战仍然要用到空海军,一时也挤不出很多人马。

这什么概念,当时德国人口不过7000万,此外奥地利、麦麦尔、苏台德和波兰等地的日耳曼人另外可以极限提供2000万人力。如果细分一下年龄段,就更恐怖了,德意志女性的人数是4170万,男性仅3890万左右,其中15-34岁的青壮年男性仅1202万人左右,剩下的是大部分是儿童和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换句话说,诺曼底登陆前德国已经是饱和征兵,基本上是竭泽而渔,基本所有的适龄男性(已经包括一部分小孩和中老年人)全给拉进了武装力量。所以一旦德军遭到歼灭性打击,补充上来的人别说不可能是同等经验和素质的老兵,就是能找到年轻一点的人就不错了。

而在1944年6-8月间,德军确实又在两大战线连续遭到毁灭性打击,东线的白俄罗斯、罗马尼亚等战役加起来,东线德军3个月仅死亡就有51万多人。西线虽然没有大的包围圈战役,但是因为盟军各师都有大量坦克和摩托化车辆装备,加上天上绝对空优,追击效率很高,到9月底时盟军在西欧战区抓到的俘虏达到了55万人之多。两者加起来,德军在4个月内光是遭到的不可恢复的损失就在百万以上。像中央集团军群和西线装甲集群(更名为第5装甲集团军),都有大批一旦损失了就再没法弥补的百战老兵。

所以从1944年秋季开始,之后的德军的兵源质量怎么样了,研究过战史的应该都有印象。卡里尤斯抱怨说连理论上应该是全德国最精锐的猎虎营,都全是一群缺乏训练菜得抠脚的人,但好像并未特意抱怨新兵源的年龄状况,因为这可能已经是能拼凑给他的年龄段最好的人了。武装党卫军在打春醒之前补充了一大批海空军人员,因为这些人虽然没什么陆战训练,起码年龄段还好,很多一般的步兵部队大概就只能补老人和小孩了。


user avatar   ying-tiao-87-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的人口要比对面德国多的多,而且德国面对的还不只是苏联一家敌人,也就是说苏联拿着更多的兵员,喂出来比德国更多的老兵,有啥稀奇的?

日本人为啥老兵也少?日本和中、美比消耗……

美国人是依靠技术和轮岗机制保证了优秀的老兵存活时间更长,再加上更多的人口基数,而日本人在作战中就更不珍惜生命,打到最后兵员都枯竭了有啥问题么?


user avatar   Fourthforce-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称苏军“老兵”很多是不准确的,严谨的说法是军官、军士、有经验的士兵很多

продемонстрировали разрушительную силу своих танковых войск. Попавшая в окружение в Бауuене 254-я стрелковая дивизия понесла в десятидневном сражении тяжелей шие потери. Согласн о боевому донесению ' штаба дивизии N! 00 1 27 к 1 9.00 2 1 .4 в соединении насчитывалось 4072 человека(офиuеров 596, сержантов 945 , рядовых 253 1 ) , 5 СУ-76,76-м м дивизионных пушек - 1 5, 1 22-мм гаубиu - 1 5, 45-м м противотанковых п ушек - 2 2 , 1 20 - м м м и нометов - 1 2 ,82-мм м инометов - 42. П осле боев в окружен и и дивизия сильно поредела. По боевому донесению NQ 00 1 30 штаба дивизии к 17.00 30.4.45 г. в ней насчитывалось только 2484 человека(офицеров 452, сержантов 654, рядовых 1 378), 76-мм дивизионных пушек - 9, 1 22-мм гаубиц - 9 , 45-м м пушек -9, 1 20-мм м инометов - 1 1 , 82-мм м и нометов - 29 1 . О тяжести боев красноречиво свидетельствует донесение командира дивизии, направленное в адрес командования 7-го гв. механ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корпуса 2 1 апреля 1 945 г.: «929 сп с 31791 ап из окружения не вышел , п о имеющимся дан н ы м , л и ч н ы й состав полка погиб в первой (описка, правильнее «неравной,)?- А. и. ) схватке с врагом. Вместе с 929 сп было его знамя и знамя 79 1 ап,)2. Сам командир 254-й стрелковой дивизии генерал-майор М . К. Путейко 2 1 апреля был тяжело ранен и умер от ран. Его сменил пол ковни к В. В. Андрианов

——出自伊萨耶夫著作《柏林1945》。平平无奇的步兵第254师在1945年4月20日时有4072人,其中军官596人、军士945人、士兵2531人。其中军官来自军校或集训队,军士来自入伍新兵掐尖组成的教导连等渠道,以上2类已达全师现有兵力37.84%。1945年4月30日,该师兵力仍有2484人

至于成因,两方面原因,苏军和德军

首先是苏军被认定为战争前期技战术水平很低,但这个很低显然是从结果倒推的,根据损失比得出,而造成战争前期苏军损失比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是一些因素(指挥、合围率/被合围率、火力、补给)随时间推移改善了。至于苏军的训练程度倒反而没有刻板印象中认定地那么差

而德军战争末期的训练则确实很淦,涌现出了训练时长不到2个月甚至1个月的新兵

1939年入伍后死亡的德军官兵的平均活到入伍后第4年,1945年入伍后死亡的德军官兵平均在入伍后约1个月即死亡。以上均只算战争中死亡的部分。1939年德军步兵基础训练时间就有至少4个月

@Suyi控 靠引用此文章拿了高赞,看来很符合你站群众刻板印象。不过原文是不是表达了这样的整体结论?是否给出的例子都在喷苏军训练水平很烂?

原著第6章就提到步兵的训练时长根据前线情况通常为2-4个月,有时更长。比如1942年9月时部署在科斯特罗马的1个训练旅就接收了1.1万名1924年生人,并训练了长达6个月的时间,随后编成行进连/营移交前线。原著中关于苏军的众多负面描述出自德军情报机关,然而东线外军处同样还提到1943年时德军后备陆军有1021个训练新兵的营,共配备了20.69万基干人员,而苏军则拥有1866个营(622个团)并配备了28万基干人员;1944年德军后备陆军只剩560个营,基干人员下降到13.32万人,而苏军训练单位则包括1815个营(605个团)及336个军校营(84个团,结合前文来看指步兵师所属的教导营,同时负责训练指挥员、初级指挥员、战士)共2151个营并拥有40.7万基干人员

以上情况出自德军情报机关,但从苏修官八股中也可知莫斯科军区在1944-5年将102万指战员完成训练并送到前线,该军区有60个提供补充兵的训练单位,后整编为8个训练师

原作者认为,总体而言1944年底补充到前线的补充兵比1942年质量更高

根据德军报告(T78 R432),1944年9-11月后备陆军准备移交的42万补充兵中,可以看到10、11月的兵员包括只训练了3个月的和只训练了2个月的,以及教导队、康复兵等

当然此处未计入按旧计划应在9月补充给野战陆军的12.8万人。按照旧计划,这12.8万人应用于组建2个第30波次动员掷弹兵师、4个第31波次动员影子师、2.5个装甲旅,剩余的9万人补充给各单位

不过实操可能是另一回事。毕竟,虽然步兵训练时长被砍到12周,但之后还表示由于前线危急,练8周以后赶紧把新兵扔到前线

1944年6-11月,德军野战陆军从后备陆军得到165.4万人,其中警报单位14万人

其中警报单位为未经训练完成即编组为战斗群发往前线的单位,这部分可能训练时常低于4周

@小虾汉斯 居然说独军补不出兵了,真是小骂大帮忙替独军遮丑

按此数据,1945年国防军征兵22.5万,其中1926年及以后出生者112918人,1921-5年出生者18865人,相比于之前年份征兵数大大降低,似乎印证其言论

WASt手头卡片有可能,1945年入伍德军的卡片统计不完整。国防军当年入伍人数可能是几个20万

更不用说,国民突击队死亡人数居然没有1926年及以后出生的,只是1921-5年出生人员死亡3033人,这怎么说得过去?

声称党卫军得到海军、空军人员,普通步兵师只有老人小孩也是错误的,空军到2月10日已经移交11.2万,之后还打算把85万人移交给陆军,其中41.7万人生于1906年及以后

本问题下还出现了毛毛蛆大湿,宣称根据战时报告,苏军不可恢复损失为德军3.26倍,不过计算方式极为搞笑,拿十日报告去比克里沃舍耶夫的1144.41万

然而战时报告而论,苏军不可恢复损失只有阵亡或因伤死亡的633.1万、失踪的119.6万,合计752.7万,根据胜利后遣返的战俘统计到的201.5万以及事后修订的13.3万战争初期失踪都已经不算是一般意义上的战时统计(显然十日报告不会搞这类统计,最多只能通过瑞士日内瓦的国际红十字会确认30多万被盟军俘获的德军官兵,1945年1月31日以后无进一步报告),另外还有257.6万伤残。按照毛毛蛆引用的文章的3.26中德军的算法,苏军不可恢复损失也就752.7万(含伤残1010.3万),比克里沃舍耶夫的1144.41万(含伤残1402.01万)低太多太多了


总结:德军后期虽然补充兵员很快但训练质量很淦

由于德军后期补充兵员很快但训练质量很差等原因,以及考虑到卡片不完整,末日战斗中德军死亡人数甚至大大超过123万人,而苏军只死亡失踪80万,西线盟军可能只有10万,总之损失比很淦。另外奥菲尔曼斯的末日战斗东线占2/3人头大概率出自对1944年德军死亡人员中东线占2/3的无脑沿用,但考虑到1944、1945年东西线德军战伤后送人员比例变化,1945年东线所占末日战斗死亡比例理应比2/3更高一些


最后,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席卷兽穴的风暴


user avatar   zhong-jun-ai-guo-hong-cheng-chou-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血亲复仇,斯大林指示苏联宣传机构公开鼓吹向所有德国人复仇。


杀死你看见所有德国人!!!


早在1945年春天,苏军士兵就已接受最为尖锐的仇恨宣传,这种宣传极尽所能妖魔化德国以及德国人。苏联军队报纸《红星报》刊发了阿列克谢·苏尔科夫(Alexei Surkov)的诗歌,标题为《我恨》,最后一行写着“我想勒死每个德国人”。《真理报》印发了康斯坦丁·西蒙诺夫(Konstantin Simonov)的诗歌,标题为《杀死他!》。这首诗发表在攻陷伏罗希洛夫格勒当天,它劝告俄国士兵: ……杀死一个德国人,尽快杀死德国人,只要看见德国人,就去杀死德国人。


其他作者如米哈伊尔·肖洛霍夫(Mikhail Sholokhov)和瓦西里·格罗斯曼(Vasily Grossman)也都写过尖刻辛辣的故事和报告,以求增长苏联国内对德国所有事物的仇恨。但在苏军士兵心目中,正是伊利亚·爱伦堡(Ilya Ehrenburg)占据了特殊位置。爱伦堡在《红星报》上发表的颂歌被反复印行,以至于绝大多数士兵都能熟记于心。 德国人,非人类。于我而言,从此时起,“德国人”,如同诅咒。从此时起,“德国人”,伤我至深。我们不应振奋。我们应行杀戮。如果你一天未能杀死至少一个德国人,那么你就浪费了这一天……如果你不能用子弹杀死德国人,请你用刺刀杀死德国人。如果你的战线沉寂,如果你在等待战斗,请你杀死德国人……如果你已杀死一个德国人,请你再杀死一个德国人——人生最痛快之事,莫过于让德国人的积尸成山。



在爱伦堡笔下,德国人并非人类,是永恒的主题。早在1942年夏天,他就写道: 人类可以承受任何痛苦:瘟疫、饥饿、死亡。但人类受不了德国人……只要这些灰绿色爬虫还活着,我们就无法生存。今日,世上无书;今夜,天上无星;今天,只存一念:杀死德国人。杀光德国人,埋入地底下。


这里所说的“灰绿色爬虫”,有时会指蝎子、传播瘟疫的老鼠、疯狗甚至细菌。正如纳粹宣传曾经把斯拉夫人贬斥为“劣等种族”一样,苏联宣传也把所有德国人贬斥为害虫。 这种作品的嗜血腔调,与其他国家的类似作品并无明显差异,如菲利普·维阿内(Philippe Viannay)也极力催促人们在沦陷的法国杀死德国人、通敌者、伪警察。但与绝大多数法国人不同,苏联人有能力将自己的言语大举付诸实行。经常有人指出,这种宣传是苏联红军进入德国后“杀戮狂欢”的主要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这还是应该归咎于被俘德军士兵在战时的所作所为。因为德国人对待俘虏毫无人性,俄国人就认为自己有权“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无数德国人刚刚投降就被射杀,尽管上级下达的命令是禁止射杀俘虏,但还是有无数德国人被醉酒的苏联红军士兵杀死,他们认为复仇也是庆祝胜利的方式。有时候,苏军士兵随手射击德军俘虏以取乐,一如德军在1941年对待苏军俘虏的做法。在南斯拉夫,德军俘虏同样会因为微小过失而被射杀,杀人的理由还包括想要俘虏的衣服和装备,想要复仇,或者想要练练手。




1944年10月,苏德两国经过两年多的血腥厮杀后,苏联红军终于穿越战线,踏足德国土地。小村庄涅梅尔斯多夫(Nemmersdorf)不幸成为苏军途经的第一处居民点,而村庄的名字很快就成为暴行的代名词。在狂暴的气氛中,苏军士兵杀死了此地所有居民,男人、女人、孩子一概未能幸免,在部队开拔之前,受害者甚至被肢解。瑞士《邮报》(Le Courrie)的一位记者声称,在苏军被暂时击退后,他曾经来到这座村庄,他简直无法形容眼前所见的情景。他写道:“我还是不要描述田地里尸体被肢解的恐怖情形了,那个场景早已超出人们最为野蛮的想象。”


随着苏军继续前进,类似场景也反复在德国东部省份上演。例如,在柯尼斯堡附近的波瓦延(Powayen),遇害妇女的尸体散落各处:她们都被强奸,然后被残忍地以刺刀或枪托击打头部而死。在大海德克鲁格(Gross Heydekrug),一位妇女被钉死在当地教堂的祭坛十字架上,两边还钉着两名德军士兵的尸体。在其他村庄,还发生了更多钉十字架事件,妇女们先被强奸,然后被钉死在谷仓门口。在梅格登(Metgethen),妇女和孩子都被杀死和碎尸。根据负责查验尸体的德军上校的陈述,“绝大多数孩子都是被钝器击打头部致死”,但“个别孩子幼小的身体上有好几处刺刀造成的伤害”。


屠杀妇孺并无军事意义,反而成为苏联军队的宣传灾难,只能激起德国人的殊死反抗。肆意破坏德国的城市和乡村,同样招致反效果。列夫·科佩列夫是目睹焚烧德国村庄的苏军士兵,他指出:焚烧村庄似乎是快意恩仇,“但快意过后,我们去哪儿过夜,我们去哪儿疗伤?”纯粹以实用主义角度看待这些事件,显然是不着边际。复仇的渴望也许根本就无可避免,这只不过是对过去所受严重伤害的报复而已。实施这些暴行的士兵,本身可能经历过家破人亡的痛苦。1944年,一位名叫戈夫曼(Gofman)的苏军士兵说:“我已经复仇,还会继续复仇。”戈夫曼的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在白俄罗斯城镇克拉斯诺波耶(Krasnopol'ye,即原属波兰的克拉斯诺波尔)被纳粹杀害。戈夫曼继续说道:“我曾经见过那些埋着德国人尸体的田野,但这远远不够。到底要死多少德国人才能为他们杀害的孩子讨回公道呢?无论我在森林里还是在地堡里,克拉斯诺波耶惨案的情景时刻浮现在我眼前……我发誓,只要我的双手还能拿起武器,我就会复仇到底。” 其他士兵同样有着痛苦的往事,因此也同样嗜血。萨勒曼·基谢廖夫(Salman Kiselev)在他的妻子和六个孩子死后写道:“我的人生已经完全扭曲。”苏军少尉、苏联英雄克拉托索夫(Kratsov)的妻子和女儿都在乌克兰惨死于德国党卫队特别行动队之手,他说道:“他们杀害了我的小柳琴卡,我的人生只剩下一样东西:复仇。”


随着盟军从四面八方涌入德国,性暴力的浪潮以及其他犯罪的浪潮也席卷而来。当地局势越是混乱,强奸现象就越是严重,例如激战过后的地区,或者驻扎部队纪律败坏的地区。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被征服国家比被解放国家的强奸现象又要严重得多。这表明,在1945年发生的集体强奸背后,报复心与支配欲都是其重要动机,甚至很可能是主要动机。 有研究表明,在占领部队与当地居民存在巨大文化差异的地区,战时强奸现象会特别残忍、特别普遍,这一理论早已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系列事件所证明。驻扎在巴伐利亚的法国殖民部队尤其臭名昭著。克丽斯特贝尔·比伦贝格(Christabel Bielenberg)是住在黑森林附近一处村庄的英国妇女,她记载道:摩洛哥部队刚刚驻扎下来,就开始“到我们的村庄里到处找人强奸”。后来摩洛哥部队换防,来了撒哈拉部队,他们“于夜间抵达,包围了村庄里的每一栋房屋,强奸了所有12岁至80岁的女性”。在图宾根,下至12岁的女孩,上至70岁的老妪,都惨遭摩洛哥部队强奸。这些男人的外国面孔更让妇女感到恐慌,何况这还是在纳粹长年从事种族宣传的德国境内。


文化差异在东线同样存在。许多德军士兵都歧视东方的“劣等种族”(Untermenschen),德军入侵苏联时,这种歧视肯定会令他们以邪恶手法对待落入他们手中的乌克兰妇女和俄罗斯妇女。瓦西里·格罗斯曼(Vasily Grossman)曾经采访过一位被德国军官强奸的女教师。女教师回忆道,如果当时她不肯就范,那名德国军官就要枪杀她六个月大的婴儿。另一位俄罗斯女教师名叫吉尼亚·德米阿诺娃(Genia Demianova),她曾经被十几名德军士兵轮奸,其中一名士兵还用马鞭抽打她,她写道:“他们已经把我撕成碎片,我只不过是一具尸体而已。” 但当形势逆转,苏联红军向中欧和东南欧挺进时,红军官兵同样受到种族观念和文化观念的影响。例如,与其他邻国相比,保加利亚妇女几乎没有受到强奸威胁,这部分是由于进驻保加利亚的部队比其他部队要纪律严明得多,但同样也是由于保加利亚与俄罗斯文化相似、语言相通,而且这两个国家上百年来始终保持着友好关系。当苏联红军抵达保加利亚时,他们受到大多数保加利亚人的衷心欢迎。与此相反,罗马尼亚与苏联语言不通、文化迥异,而且直至1944年,罗马尼亚还对苏联进行着非常野蛮的战争。正因如此,罗马尼亚妇女比保加利亚妇女承受了更多痛苦。


在匈牙利和奥地利,妇女的处境还要悲惨得多,在某些地区简直可以说是恐怖。在这里,双方的文化差异同样不可忽视,但与罗马尼亚不同,苏联对匈牙利和奥地利的敌意,是由于当苏联红军抵达时这两个国家还在对苏联作战。在布达佩斯西面的恰克堡,许多妇女遭到了极为严重的暴力强奸,以至于她们在男人的暴力对待之下脊椎骨折。波尔茨·阿莱娜(Alaine Polcz)那年刚好20岁,是来自特兰西瓦尼亚的匈牙利人,她也承受过这种痛苦的损伤,幸好她后来痊愈了。好几个星期里,她反复遭到强奸,有好几次,甚至连一个晚上有多少男人糟蹋过她,她都数不清楚了。她后来写道:“这与亲热或性爱无关。这与任何事物无关。我现在才意识到,这只能用一个字眼来形容:侵犯。这就是侵犯。这种事情当时正在全国各地发生。”这让她备受折磨。



但在德国,强奸案例最为普遍。在东普鲁士、西里西亚、波美拉尼亚,数万名妇女被以中世纪的暴力方式先奸后杀。玛丽·瑙曼(Marie Naumann)是来自波美拉尼亚比尔瓦尔德的年轻母亲,她被强奸后,兵痞们把她与丈夫一起吊在干草仓里,而她的孩子就被绞死在她脚下。她被几名波兰平民救下来时还没咽气,波兰人问她这是谁干的,她说是俄国人干的,波兰人却说她撒谎,而且还殴打她。她无法承受这一切,想要自沉在附近的溪流里,但未能死去。她浑身湿透,向邻居的寓所走去,结果碰见另一名俄国军官,于是再次遭到强奸。军官刚扔下她,又冒出了四名苏联士兵并“用变态的方法”强奸了她。完事之后,他们把她踢晕。她醒过来时,又有两名士兵闯进房间,“但他们把我扔下了,因为我看上去活像一具死尸”。

数以千计的类似案例,收录于德国口述史计划、教会档案以及德国政府文献。苏联文献也印证了上述说法。俄国军官列夫·科佩列夫(Lev Kopelev)和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Alexander Solzhenitsyn)的回忆录都描述了普遍出现的强奸景象,此外还有几份来自苏联的报告,这些报告于1945年由苏联秘密警察机关即内务人民委员部提交。 随着苏联红军穿越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向柏林进发,强奸现象继续蔓延。在无数案例中,妇女惨遭轮奸,经常是连续好多个晚上被反复轮奸。瓦西里·格罗斯曼曾经采访过一位什未林妇女,她告诉格罗斯曼“今天已经被10个男人强奸过了”。在柏林,汉内洛蕾·蒂勒(Hannelore Thiele)被“7个野兽般的男人列队”强奸。另一位柏林妇女被人从地下室的煤堆后面拽出来,她后来说道:“23名士兵一个接着一个,我只能去医院缝合伤口。我再也不想跟任何男人发生任何关系了。”卡尔·奥古斯特·克诺尔(Karl August Knorr)是驻扎在东普鲁士的德国军官,他从一栋别墅里拯救出数十名妇女,“每人每天平均要被强奸60到70次”。类似事件还可以继续列举下去。



1945年的强奸统计数字确实令人震惊,与战争期间的其他暴力事件相似,强奸案例多得惊人。收藏在科布伦茨的东欧档案收录了许多案例,其单调乏味的程度一如纽伦堡审判期间对犹太大屠杀的描述,连篇累牍地重复对恐怖事件的描述,让人不忍卒读。在中欧某些地区,强奸不仅仅是个别事件的集合,而且是全体女性居民的集体经历。在维也纳,诊所和医院报告的被强奸妇女多达8.7万人。在柏林,情况还要糟糕,据信约有11万名妇女成为受害者。在德国东部,尤其是在靠近苏联兵营的地区,这种时刻存在的威胁持续到1948年年底。在整个德国,据信将近200万名德国妇女在战后被强奸。 匈牙利的统计数字更难收集。战争结束后,德国和奥地利异常细致地统计了被强奸妇女的人数,但在匈牙利,强奸现象始终不被战后建立的共党当局所承认。直至198✘年,常规研究才得以开展,而那时许多信息都已湮没无闻。根据医院记录所做的粗略统计,大约有5万~20万名匈牙利妇女被苏联士兵强奸。西欧的统计数字尽管低得多,但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1942~1945年,美国军队被指控在北非和西欧强奸了1.7万名平民妇女。 战争结束后,性暴力和性奴役造成了严重后果。在德国,尽管每年都有200万宗非法堕胎个案,但德国妇女还是生下了15万~20万名“外国婴儿”,部分是强奸的结果。在这些孩子当中,许多人都在怨恨母亲的痛苦情绪中度过余生。许多妇女被感染性病,某些地区染病的妇女多达60%。这些疾病通常是无法治愈的,因为在1945年8月的德国,注射一次抗生素的价钱可以买两磅货真价实的咖啡。伴随生理问题而来的是情感问题和心理问题,不仅那些受到直接伤害的妇女,就连其他的妇女也会受到影响。当众多妇女沦为铁蹄下的玩物时,所有妇女都不会安全,这个男权支配的世界只是把妇女当成物品而已。


在欧洲大片地区,妇女被迫长期生活在焦虑状态中。 我们切不可忘记,男性同样受到这种普遍现象的影响。许多男人被迫目睹他们的妻子、母亲、姐妹、女儿被强奸。那些试图阻止的男人经常会被枪杀,但通常德国男人只是呆坐一旁,自此之后终身阳痿。因此,尤其是在匈牙利、奥地利和德国,集体强奸不仅使妇女备受虐待和侮辱,而且这也如同对男人进行集体阉割。即使是那些在解放时离开家园的男人,回家之后也会发现他们的妻子和爱人因历经变故而判若两人。许多无法承受这种变故的男人离弃妻子,由此更加深了妇女承受的痛苦。由于害怕丈夫的反应,许多妇女对自己的经历守口如瓶,许多妇女不敢说自己感染过性病、拿掉过胎儿,或者生下过“俄罗斯婴儿”。由于婚姻关系备受压力,战后德国的离婚率比战前翻了一番。其实,整个欧洲都是如此。 最后,我们必须记得,强奸和奴役妇女的士兵其实是受到纵容的,尤其是大多数士兵都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结果战后几年强奸事件频频发生,这也驳斥了许多人声称强奸动机仅仅在于报复的说法。实际上,我们面对的事实要严峻得多,许多士兵强奸妇女仅仅是因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





士兵们当时的言论暴露出他们的想法,即他们有权享受性爱,而且必要时不惜动粗:“我们解放了你们,而你们竟然拒绝我们的小小要求?”“我需要一个女人!我都快爆血管了!”“美国兵和英国兵有香烟和糖果去吸引姑娘,所以他们不需要强奸。俄国兵就没办法了。”在士兵对妇女拥有无限权力的环境中,在几乎不会受到惩罚的环境中,在所有同僚都沉溺于性暴力的环境中,强奸简直是家常便饭。例如,瓦西里·格罗斯曼有一名战地记者同事,强奸了一位因为躲避外面的醉酒士兵而躲进其房间的俄罗斯女孩,这不是因为他生性邪恶,而是因为他无法“抵挡诱惑”。

今天被美国人称为“伟大世代”的那一代人,并非个个都是人们描述的无私英雄:他们当中也有小偷、强盗甚至恶贯满盈的家伙。数十万盟军士兵,尤其是苏联红军的士兵,同时也是强奸犯。正如列夫·科佩列夫当时所说的:


不必为此感到羞愧,那些士兵排队在德国妇女身上找点乐子又怎样?他们强奸小女孩又怎样?他们杀死老妇人又怎样?若非如此,他们终究会祸害我们自己的城市,祸害我们自己的妇女和女孩。那将是数百万名潜在的罪犯,那将会倍加危险,因为他们是带着英雄的荣誉回到家乡的。


从军队退役后,这些男人有些会融入欧洲社会,有些会回到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世界各地的其他国家。如果有人想研究这些男人回国之后对待妇女的态度及其影响,这必将是一个有趣的课题。


引自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复仇》


作者:[英]基思·罗威

译者:黎英亮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user avatar   cai-yun-58-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苏军打到后来也存在严重的人力资源短缺,坑尽挖出地搜刮兵员,也是缺乏经验的新兵越来越多。

每收复解放一部分领土,苏军就竭力搜刮一切看上去能当兵的人参军,补充损失,包括把在当地坚持战斗的游击队收编到正规军。打到德国本土时,苏军连之前被德国虏获奴役的苏联苦力、战俘都不放过,都要编入部队补充损失。

相对来说,坦克兵、炮兵、航空兵等技术兵种情况好一些,他们在兵员征召方面享有优势,文化程度较高、基础较好的兵员优先送到这些技术兵种。

步兵师、团里,又是向近卫部队倾斜,向队属的迫击炮、反坦克炮兵倾斜。

一线步兵营连,伤亡大,补充序列又靠后,人数严重不足,按照苏军1945年3月的简化步兵师编制,每个步兵连甚至只有76人,步兵营241人,步兵团774人,最小的步兵师只有3600人。

可以说,苏军也打到了精疲力竭的地步。

苏军越打越精锐的,是航空兵、坦克兵、炮兵等技术兵种,普通的步兵师其实是越打越疲惫,越打越弱,士兵可以搜肠刮肚坑尽挖出地征兵勉强填充,连排级指挥员可以从经验丰富的老兵里直接提拔,师以上指挥员很多是战前上过军校的,还能勉强维持,步兵师最缺的是营团职中级指挥员,这一阶层需要有一定的司令部业务知识,需要军校、起码是速成班培养,苏军在战时来不及培养,很多营、团级指挥员其实是不称职的,这也是苏军采用这种人数很小的师的原因——一个师其实是师属炮兵加强的加强团规模,一个团其实是一个团属炮兵加强的加强营,在师司令部的指导、干预下投入对劣势之敌的战斗,苏军步兵师、步兵团突破正面其实是德军加强营级分队。

至于德军为什么人力资源显得比苏军更紧张,一方面德军要两线作战,摊子铺得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方面,德军的动员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严重的体制问题。

德军的管理体制四分五裂,海军、空军名义上归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管,实际上自己另搞一套,还要抢占兵员组建大量海军岸防部队和高炮、探照灯防空部队、空军野战师,浪费了大量兵员。

党卫队也要插一杠,在党卫队系统里建立武装党卫军,组建了好几个师。

至于人民冲锋队,那又是纳粹党系统搞起来的,又不归德国国防军、陆军管理,全归纳粹党当地的首脑管,这些老弱病残既没有配备可用的武器,也没有接受良好的训练,更没有得到有效的指挥,成为真正的炮灰。

所以“德意志的高效率”在二战中就是个笑话,这个标榜高效的纳粹党政权除了制服帅一些,在管理德国经济、军事、国防动员、军工生产方面表现出的低效简直令人发指。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彩云的机械整备间。公众号以浅显的科普短文为主,介绍枪炮弹药知识。




  

相关话题

  二战期间丘吉尔为何不与希特勒和谈? 
  古罗马是如何兴起的? 
  国家安全机关披露「境外反华敌对势力拉拢内地学生内幕」,有哪些信息需要关注? 
  二战日军能否占领夏威夷?如果占领夏威夷能让美军退出太平洋战场吗? 
  如何评价俄售中国S-400的价格比印度便宜一半,印度又被坑了吗? 
  在中国,为什么很多时期都不允许私盐? 
  为什么历史上三国鼎立的朝代特别少? 
  戚继光的军事水平和丰臣秀吉相比谁更高一些? 
  马槊是否真的比不上白蜡杆子大枪? 
  为什么亚洲人打仗这么拼? 

前一个讨论
你主观上觉得郭德纲风评是变差了还是没有?相关理由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甄嬛传》家境容貌俱佳的夏冬春,为什么会这么容易被华妃处死?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