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父母从事旅游业。
在这里看到很多对航空公司的同情和对乘客的斥责,最近一次次地事件更是直指中国航空旅客的素质低下,我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打开逃生门、砸玻璃、泼热水、砸柜台、打空乘和地勤,都是绝对错误的,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这不单纯是个素质问题,还是个常识问题。
但是有时候,却又是可以理解的。
坐过很多次飞机,自然也延误过很多次——延误是会影响接下来的一系列行程的。譬如曾经飞台北转洛杉矶转底特律,其中台北转洛杉矶的时候延误了,后面的也就跟着延误了。有的人不纯粹是旅游,还有其他重要的日程,也都会受到影响——譬如我广州飞北京参加某重要考试的时候,第一天下午的飞机活生生变成了第二天早上,简直了。我想这种情况下会很急的,有些人不是VVIP没有专机,可能一次延误改变了人生的轨迹,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人往往都是很愚蠢的,我们都知道。
不过让我说一些题外的话,也就是国内大部分航空公司是如何应对这些状况的。
在若干次旅程中,我的母亲告诉我: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我很奇怪,应该是听话的孩子比较受欢迎嘛,为什么闹腾的孩子反而就有奶吃?
我的母亲于是对我说,因为听话的旅客反正很听话,那些闹腾的赶紧送走免得烦心。
我去,原来是这样的道理。
我的母亲之前是导游,她手底下可能有几十个旅客,也可能有一百多个。有些时候旅客就和新闻中的那样大爷,就算不大爷,今天的行程废了,算在旅客头上、导游头上还是旅行社头上呢?反正不会是航空公司头上。
所以她作为一个小小的导游也就只能去柜台吵嘛,去骂嘛,然后回头给客人装孙子嘛。看到回答者中有人说“这个回答送给所有以为买了机票就是大爷的的你们”,航空公司当然是大爷,财大气粗,可以不管旅客,但是总要有人装孙子嘛。
我从小就眼见这一幕幕,然后长大。我的母亲自然也很痛恨那些没有素质的游客,不过在上一次泰国泼热水事件中,最后的处理结果居然导游被处罚了——我勒个大去!
航空公司不能把所有责任推给旅客的,一些航空公司能拖延就拖延,能不改签退票就不改签退票,能不管饭就不管饭,你闹我就撤,把你愣在那里让你没辙——这是人都要火了好不?所以大家有没有发现,若干航空公司此类消息特别多,若干航空公司则很少躺枪,我不说话。
曾经福州长乐飞广州白云,深夜,近十一点。
飞机晚点,晚点到什么时候不知道,只知道九点多福州飞广州的还没起飞,我的票是十一点五十的,看来是完蛋了。打电话,没人听。柜台,下班了。值班经理,不在。
我去,我还不是回家,第二天在广州早上还有事,什么时候飞机能飞都不知道,也没有通知。
要求改签,说没权限,让我自己打电话。
我说那你陪我一起打吧,现在你这个柜台也没有旅客,你帮我一下忙吧,多谢了,我已经打了两个小时了,我给你看通话记录,我要求不高,你陪我一起打嘛——机场联系不到航空公司才有鬼好么!
所以一个柜台走到另一个柜台,推来推去,我就和你耗嘛,我一个个问,你踢皮球,我就来回捡球。我好言好语问,一句粗口不出,面带微笑,只是把真实存在的问题交给你,希望你能解答。深更半夜,我说你飞机今晚一定能飞吗?你说能,哪怕你四点飞,我也就值机等着了。说不知道。我去,那你逗我吶?我等到四点,你说不飞了,我哪给你呆着去嘛。我说好吧,那麻烦你扛一床被子给我,我睡在大厅里等总可以了吧?要么你也要安排住宿呀——不应。
如是又耗了若干时间,航空代表出现,而其实那边一直坐着的就是值班经理,改签,全过程不到五分钟,十二点左右,起飞走人——哦,我的朋友买了九点半的票,他凌晨四点到的广州白云,在白云机场的长椅上凑合了若干小时,等到地铁开闸。
我上飞机的时候,后面还有至少10个空位。
亲爱的航空公司,你真的那么真诚吗?
上飞机之前给我的母亲打电话,她说,嗯,看来你学会了嘛。
每个人都很不容易,互相体谅,但作为强大的那一方,你是不是该做得更好一些呢?
楼上居然全是反面意见,我来说个不同的看法。
对战术和阵型设计的学习,很有必要,但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来学习,生搬硬套就没必要了。
来说说实际的案例:
我们是深圳的一只业余球队,网络上召集的,有40人左右,2015年是我们的第四个赛季,截止今天应该已经踢了150场比赛了。球队最大的接近45,最小的16,平均年龄应该在35左右,大叔占了绝大多数。而且这里面大部分人,是已经放弃足球很多年后重新开始的,比如我在加入球队前,已经12年没有踢过足球了。总的来说,球队里面水平参差不齐,业余里面水平偏下的。
我们对内人比较多,经常分为红白两队比赛。白队有一个速度冲击力都很快的前锋,还有一个踢过大学生联赛的后腰,刚组队踢球的时候,白队连续虐了红队有半年吧,每场赢5-6个。红队的优势只在中场有2个公司球队的主力,控球比较好,但经常是围着白队禁区前倒来倒去不进球,一旦失误被白队一个反击就丢一个。随着踢得多了,红队个人能力有所提高输球越来越少,就开始琢磨怎么赢球了。首先是红队设置了一个前置的后腰,一旦转入防守状态这个队员就去贴对方后腰,永远站在持球队员和后腰之间,不让白队通过后腰来发动长传反击,这样一来白队进攻威胁大打折扣。第二是从队内挖掘了一个没人要的小个子队员,因为这个小个子虽然球踢得不怎么样,但是在短距离爆发力极好,三步以内没人能追上他。安排他打边后卫,不许压上,专门站在对方前锋身边2米,对方拿球启动冲刺的一瞬间进行上抢,成功率很高。在这两个战术都采用并且见到效果一段时间后,做了一个最重大的改变,就是把整个防守战术调整成了全队参与的压迫式防守。除了后场2个红队后卫陪着2个白队前锋,其他人全都在对位逼抢,前锋去扑抢白队持球后卫,前腰切断后卫向后腰传球的线路,逼白队后卫直接大脚向前开。这最后一个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白队不能有序的组织进攻,让他的进攻变成盲目长传解围,再让自己的后卫和对方在小范围拼速度。自从这套战术运转以后,红队遏制了白队长传反击能力,白队的进球率直线下跌,而红队通过战术加强了自己控球的优势,也逐渐解决了不进球的问题。
通过上述自己踢球的经历,可以看到即使是在业余比赛中,通过一定的战术安排,仍然可以做到扬长避短,改变战局。顶级比赛的有些战术安排对业余比赛时有一定的启发性的,比如后腰前置就是受到了比达尔踢法的启示。另外,顶级比赛所传达的队足球的理解,才是对业余球队最宝贵的财富,业余球队可能无法踢出巴萨那样的流程配合,但不能阻止大家对于这种技术风格的模仿,对于控制皮球的追求。反过来,在自己业余足球中对于某种战术风格的模仿,也可以极大的增加看球乐趣,更好的揣摩教练意图,从技术角度观赏比赛。
楼上居然全是反面意见,我来说个不同的看法。
对战术和阵型设计的学习,很有必要,但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来学习,生搬硬套就没必要了。
来说说实际的案例:
我们是深圳的一只业余球队,网络上召集的,有40人左右,2015年是我们的第四个赛季,截止今天应该已经踢了150场比赛了。球队最大的接近45,最小的16,平均年龄应该在35左右,大叔占了绝大多数。而且这里面大部分人,是已经放弃足球很多年后重新开始的,比如我在加入球队前,已经12年没有踢过足球了。总的来说,球队里面水平参差不齐,业余里面水平偏下的。
我们对内人比较多,经常分为红白两队比赛。白队有一个速度冲击力都很快的前锋,还有一个踢过大学生联赛的后腰,刚组队踢球的时候,白队连续虐了红队有半年吧,每场赢5-6个。红队的优势只在中场有2个公司球队的主力,控球比较好,但经常是围着白队禁区前倒来倒去不进球,一旦失误被白队一个反击就丢一个。随着踢得多了,红队个人能力有所提高输球越来越少,就开始琢磨怎么赢球了。首先是红队设置了一个前置的后腰,一旦转入防守状态这个队员就去贴对方后腰,永远站在持球队员和后腰之间,不让白队通过后腰来发动长传反击,这样一来白队进攻威胁大打折扣。第二是从队内挖掘了一个没人要的小个子队员,因为这个小个子虽然球踢得不怎么样,但是在短距离爆发力极好,三步以内没人能追上他。安排他打边后卫,不许压上,专门站在对方前锋身边2米,对方拿球启动冲刺的一瞬间进行上抢,成功率很高。在这两个战术都采用并且见到效果一段时间后,做了一个最重大的改变,就是把整个防守战术调整成了全队参与的压迫式防守。除了后场2个红队后卫陪着2个白队前锋,其他人全都在对位逼抢,前锋去扑抢白队持球后卫,前腰切断后卫向后腰传球的线路,逼白队后卫直接大脚向前开。这最后一个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白队不能有序的组织进攻,让他的进攻变成盲目长传解围,再让自己的后卫和对方在小范围拼速度。自从这套战术运转以后,红队遏制了白队长传反击能力,白队的进球率直线下跌,而红队通过战术加强了自己控球的优势,也逐渐解决了不进球的问题。
通过上述自己踢球的经历,可以看到即使是在业余比赛中,通过一定的战术安排,仍然可以做到扬长避短,改变战局。顶级比赛的有些战术安排对业余比赛时有一定的启发性的,比如后腰前置就是受到了比达尔踢法的启示。另外,顶级比赛所传达的队足球的理解,才是对业余球队最宝贵的财富,业余球队可能无法踢出巴萨那样的流程配合,但不能阻止大家对于这种技术风格的模仿,对于控制皮球的追求。反过来,在自己业余足球中对于某种战术风格的模仿,也可以极大的增加看球乐趣,更好的揣摩教练意图,从技术角度观赏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