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有两个身份:
第一,孙象征了革命。革命这个词本意是“汤武革命”、王朝鼎革,在他的号召下,革命被赋予了新含义——民众起义推翻暴政——几乎与“造反”二字成为同意词。自此以后,孙中山=革命,黑孙不过是想抹黑革命一词,十个有九个是想说“革命不如改良”,还有一个打着毛旗号的所谓左派,不过是打着左旗向右走。
第二,孙中山是全体中华民族最大的公约数,中华民族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内地港澳,1949建国、成立中央政府时,会堂上左毛右孙,已经奠定了我党历史叙事基调,孙毛并举。香港是孙上学与起事的地方,澳门是孙家人的旧居。
台湾,国民政府扛着孙的画像来到台湾,除了台独反华势力外,孙依旧是“国父”。
南洋,孙中山反清最大的支持者不是日本,而是南洋,孙得到日本人的资金不过三四万(犬养毅个人赠予),而南洋华商林义顺等一次筹款就达十万,林义顺、陈楚楠、陈嘉庚是孙事业的死忠,孙中山曾与北美华侨产生过冲突,但是南洋华侨与孙中山始终保持着最紧密的联合,孙甚至走出了华人圈,为东南亚土著所熟知,以至于越南高台教奉孙中山为神……
更不要说,孙四处出访、广结善缘,在夏威夷读过书,游走北美、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的华人界。
中华民族崛起,不能限制在中国,所谓“入非”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我们终究是要打回南洋的,孙中山是打通南洋的名片。
孙中山当然志大才疏、满嘴跑火车,还是个萝莉控。可他从光绪二十一年就开始提着脑袋干革命,那时候距离成功遥遥无期,但孙中山一直在折腾,这份打破旧有体制的决心,便比其他人先进多了。我们拿放大镜看,里面黑点当然不少,可如果眼光放远,就能知道,孙中山和其他革命者前赴后继的“无用之功”,有多重要。
比如跟孙中山没什么关系的武昌起义。革命者在战术层面表现得十分幼稚和无能,被北洋军按在地上摩擦,以致袁大头从中渔利。但是,这种“术”的劣势,却不足以撼动在“道”上面的优势。武昌首义之后,各地纷纷易帜,让满清成为灭亡最痛快的封建王朝。若没有这些革命者从几十年前就披肝沥胆地不断冲击、不断呐喊、不断摇撼,令民心所向变成大势所趋,袁大头可没那么容易逼迫紫禁城的孤儿寡母甘心逊位。而此后的洪宪闹剧、张勋复辟,更证明帝制之不得人心,已成共识。这种共识的铸成,绝非袁大头这样的人所能做到,亦不是他的高明手腕所能克服的。
所以孙中山先生那句总结,还是相当到位的:“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未来,袁不如我”。
而黑孙先生大概就是汪精卫都不如,汪先生还能硬着脖子炸摄政王。这都是革命精神所带来的。
他受英美影响过大了,跟日本关系过密了,对袁世凯顾虑过疏了,革命才能太小了。
此著名皇汉。批皇汉的,肯定要先搞臭他。
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bai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先生刚强不屈,连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为了维护之后的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先生时刻都没有停歇。
3、孙中山先生晚年更加进步,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他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支持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孙中山与工农日益接近,他参加工农群众的集会,称赞工农是革命的先锋和基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黑孙中山还真没人黑他的革命精神的,无非就是黑他萝莉控,黑他能力有限的人多。
而且黑他萝莉控的大多也就是猥琐的一笑,类似于听说哥们找了一个小他十几岁的女朋友一样的感觉。
实际上清末,革命党主持的起义,大多都是几十人、几百人就算多了,清朝镇压也就几百人就镇压了,寄希望于我们起义成功了,全国纷纷学习,纷纷革命。
反而全国各地农民起义造反动不动几万人,清朝要调动大批兵力去镇压。
但是问题在于,革命党的起义,是这一台75年第一台数码相机,像素只有十万,还是黑白的。
虽然很不起眼,但是开创了一个未来
你能指望一个婴儿能有什么作用呢?这个婴儿也有无数的缺点
但是和一群大人相比,这个婴儿还有无限的未来
毕竟在清朝和儒家的联合统治下,咱们国家已经是不管洪秀全还是孙中山,造反都得学国外了···········
一个县居然连十万人口都没有?大家都吐槽沿海大城市房价高得离谱,为什么高?因为要补贴这种县啊
一个县居然连十万人口都没有?大家都吐槽沿海大城市房价高得离谱,为什么高?因为要补贴这种县啊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1、价值是一个广义概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价值观去看,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2、不同于科学,学术本就是主观性很强的产物。基于以上两点,讨论该文的“学术价值”很难,看高或看低都正常。
《甲申三百年祭》主要总结了李闯集团败亡的原因,以古喻今,吸取教训。我非历史研究者,无法判断其取证真伪,我关注的是文中表达出的某些观点,比如:“就中国来说吧,就在清朝统治的二百六十年间一直都没有亡,抗清的民族解放斗争一直都是没有停止过的…”显然,作者认为满清非中国,并且该观点在当时应该是被广泛认可的。本人70后,看小人书长大,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蒙元、满清多为反面形象。为了名族团结而和稀泥,奉蒙元、满清为正溯,是90年代慢慢开始的,到了现在,五胡乱华都成“少数民族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