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杜国楹和他创办的企业,如何评价小罐茶? 第1页

  

user avatar   hei-sen-lin-m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都是同行衬托的好。

最近上海人在疫情期间着急买咖啡喝咖啡的事情火了,有人感动有人嘲讽。但撇开咖啡大蒜之类的地域掐架不谈,经过云南咖啡产业的供给端开发和瑞幸咖啡在消费端大闹江湖之后,咖啡在中国其实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比如,观察者网《为什么上海人爱喝咖啡》一文评论区的回答:

在中国,咖啡已经比茶叶便宜了

但更要命的还不是性价比,而是咖啡无论是品类还是品牌,你还有个标准可以比,茶呢?

喝几十年分不清好坏大有人在,其实也不是喝不出来,而是你喝出来后,发现不管价格多少,动不动就是极品、御品、贡品、皇家、至尊,标准不一,定价随意性大,味道也是薛定谔。

自己刚刚品出点感觉,结果可能发现上万的喝起来还不如一百多块的,怎么可能不迷糊?

北京的马连道买饼普洱,价格从九块九到九万九都有,“山头茶”“特效茶”“办事茶”“金融茶”五花八门,还学“生肖酒”玩“生肖茶”。微博上,时不时还有热点话题“一片(饼)可以买一辆宝马,一提可以在广州买一套房”。

中国茶产业,一年产值2500亿,乱象丛生,连外来高调的咖啡的价格都打下来了,明明都是个农副产品,为什么茶叶水会那么深?就不能让人明码标价好好买点茶,几十上百一斤的话,利润也不低,为什么非要这么干?

算一下总账就明白了。

中国是一个几千年茶叶大国,2021年茶叶产量300万吨左右,占世界的一半,但出口仅36万吨,不如世界第一的肯尼亚,还剩下264万吨。

然而中国人每个人一年喝茶平均下来也就一公斤多,所以根本喝不完,每年大几十万吨库存,产能过剩了。

从2014年开始,我国茶叶消费增长始终低于产量增长,茶叶库存在不断增加。有数据显示国内茶叶累计库存已经达到200万吨了,光是藏茶之都东莞库存就高达几十万吨,真正的库存数量恐怕是天文数字。

所以能看到财报的某大型茶企会呈现出“高存货、低周转”的状态。

库存太多怎么办?

不断地买新茶囤新茶,炒茶价,搞成金融品,所以每年茶叶产量越来越高,囤的越来越多,出现了一个泡沫巨大的投机市场,买了不喝,都存着,看谁当最后的接盘侠。

甚至连实物都不需要了。

2019年,贵州省贵安新区公安局通报一起“茶票”网络平台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1.97亿元。警方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在网络平台上发行“茶票”,通过内部操纵交易价格,非法套取3000余名投资人的资金。

越炒越过剩,越过剩越要炒,不然砸手里。

但除了普洱可以长期(多则十年)收藏,大部分保质期也就一两年,于是每年就会有大量茶叶过期,有些还是高价回收或收藏而来的。

这些过期的、快过期的茶叶去哪了?扔掉销毁是极少数,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找接盘侠:

  1. 如果还在有效期时间,那就包装成各类档次的礼品,反正喝得少,包装精美概念牛逼就行,甚至价格也自然随便订,没个标准。
  2. 实在不好直接拿出来的老茶,就玩概念,讲故事,炒价格,甚至老茶掺新茶,一起卖。
  3. 最后实在没办法,流入农村或者大排档路边摊等等零散茶叶市场,堆一起,几十块不等的价格,直接塑料袋打包拎回家。

有钱人都消费顶级茶叶,价格再贵他们也会买,买来也不一定会喝,收藏或者给别人收藏,商家也跟着囤,把库存越推越高,行业出现大量泡沫。

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好的当新茶被炒高了,不但买不到好茶,而且一买茶一喝茶就被坑。

我专门向一个父母在马连道开茶店、自己也看店的朋友咨询过,真的会有卖给熟人几百元一斤不错的茶,到这个生客手里可能就是几千上万一斤的情况发生。

没办法,库存那么多,泡沫那么大,总要人接盘的。

所以为什么街边的茶叶店看起来没几个人,一般人也很少主动去卖茶,却一直能在租金高企的地方够开下去?

无非是3点,一是价格不透明,碰到一个冤大头就是大赚一笔,二是陈年老茶的价格也是持续走高,存得越多,资产越高,账面上扛着得住租金。三则是精美的包装费也是一大笔收入。

而看一下苦求上市而不能八马茶业就能大概发现,卖茶叶这门生意赚钱能力实在有限。

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八马茶业的店均收入分别为29.22万元、24.30万元、22.88万元和14.27万元,呈现明显下降态势。根据计算,八马茶业每个门店每个月的收入还不到3万元。

如果去掉加盟费,去掉人工费用,还能剩几个钱?八马茶业都这样了,其他老实做生意的还能好嘛。

归根到底,茶业太缺乏“资本主义”的玩意儿了,充斥着封建时代的糟粕,把原本简单明了的行业越做水越深门槛越高,隔绝了正常的供需市场,被正儿八经资本主义产物----咖啡摁在主场反超。

既然说到这里了,索性聊一点咖啡是怎么走过来的。

18世纪以前,欧洲从非洲进口咖啡,主要是在商贸发达的地区流行,比如威尼斯,一年消费也就几百吨,结果到了18世纪,殖民地种植园开发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咖啡消费暴涨到5.5万吨,主要由大量普通劳动者喝咖啡的习惯助推起来的。

从中国远道而来的红茶,由于运费高,关税重,只有贵族才能每天喝得起。

泥腿子出身美国人,苦于英国对茶叶贸易的垄断,大量消费廉价咖啡,而且对茶叶情绪很大,发生了波士顿倾茶事件,所以把几美分一杯的咖啡视为爱国饮品。

到了20世纪前后,茶与咖啡在欧洲先后进入了现代商业时代。

1890年,立顿红茶包出现,把价格打下来,从此进入西方人的家庭,后来还杀回了茶叶起源地中国。

1938年,咖啡被雀巢第一次带入现代商业,品牌化标准化,走速溶、灌装咖啡的大众蓝领路线,让这种农产品实现了品牌化标准化。1960年后,星巴克、Costa出现让现磨咖啡走向白领。然后是2003年到现在,咖啡消费第三次进化,开始讲究咖啡豆产地,讲究烘焙手法,玩高逼格精品咖啡......

然后就是咖啡文化在中国的遍地开花,本土咖啡产业链迅速成熟,导致喝咖啡比喝茶还划得来。

与咖啡从低位一路冲向高位相反,传统茶行业一开始就被架得高高在上,门槛高道行深,一边是炒作囤货,一边是忽悠接盘侠,让普通人敬而远之,导致中国全行业七万家茶企也不如一个立顿。

直到2015年小罐茶出现,三年从零干到20亿,把昏昏欲睡的整个行业吓到了,好像印第安人第一次见到骑着高头大马,手拿火枪与钢刀的殖民者,一开始愤怒恐惧好奇,最后是真香。

小罐茶之后,茶行业里类似包装的产品就越来越多了,但这几年,始终没有第二个小罐茶出现。

没办法,多年的根子、利益链条在那里,连其他行业已经熟烂的消费品思维都没有,又怎么能超过一出手就一个爆品的杜国楹呢?

小罐茶我自己也买过两次,一次送人一次自己和朋友聚会喝,感觉还不错。

不是说我能尝出小罐茶茶叶本身有多棒,在茶叶里有多顶尖,恰恰是因为我不需要分别小罐茶在茶叶品质里排行老几,就能让我放心购买。

就好像买苹果手机的人从来不看跑分数据一样。

至少小罐茶从包装设计到茶叶包装,各个细节就已经照顾到了我这种喝了二十多年茶也分不清好坏的人。几百块钱,四五种名茶,知道白茶,大红袍是啥味,闻起来的确不错对得起大名,知道茉莉花茶是真的香,还能对比发现有些别人送的礼品茶的确很难喝,甚至会找到自己喜欢的茶类,而不再说碰到什么喝什么。

至少我不用担心我二大爷收到礼物的时候,喝完说还不如村里三十块钱一斤的。

一句话,认知茶叶的门槛降低了。

你要我自己去茶叶店去买这几种试一下,不认识朋友,我是万万不敢的。即便很多卖茶的人在网上一口一个小罐茶品质不是最好的,而且价格买太高什么的,我也不太想去高冷的线下茶叶店,为一点细微的口感改善差别被人用话术教育,甚至被忽悠当高价茶的接盘侠。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套路在等着我,隐性成本、心理成本比小罐茶的溢价大太多了。

而且我可以在网上寻找查证小罐茶的信息,无数同行、路人、消费评论都摆在明面上,信息足够透明。

足够辨别的品质差异上,稳定可见的认知,这才是消费品品牌化的意义所在。

所以,不是因为小罐茶的营销有多神奇,而是杜国楹看准行业痛点,把两件看似最简单最不需要强调的商业行为彻底落实了:

品牌标准化、产品工业化。

给封建残余横行的茶行业吹来“资本主义的新风”.....降维打击了属于是。

说其他的可能都是虚的,但在小罐茶出现后,其他茶企也跟着走消费品的路子找人才,导致全国院校茶学专业的设立与招生人数在小罐茶出现后出现了一波小高峰。

毕竟茶行业的学院派与传统派之间,长期存在着沟壑,小罐茶能刺激茶学专业的改变,说明的确是进步了。

从小罐茶在黄山建工业4.0现代化工厂也能看出,小罐茶的确是在拔出茶行业的病根子,而且随着多泡装之类的大众品类出现,小罐茶的从高到低的品类思维也已经成型了。

若问,未来,小罐茶能不能治愈茶行业的这个病根,不好说,水太深,太难了,但至少路是对的。

最后关于杜国楹本人,各类标签已经说得太多了,但比起所谓营销大师的刻板印象,他其实更像一个中国社会的痛点狙击手,总是能戳中供求关系中最别扭的部分。

比如,当年的好记星出来时,中国英语教培行业李阳疯狂英语最火,为学英语还要把脸皮堆上去,而好记星的核心卖点其实是一套单词记忆法,但通过软件+硬件的方式直接给出落地方案,有点多年后的在线教育APP的影子,怎么会没市场?

又比如,今天抖音里还会出现类似背背佳产品的广告,甚至更简陋,就一根棍子插在后背,点赞购买的还不在少数。


他二十年前挖出那些的痛点,至今也没人能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茶叶这里,据杜国楹自己说是要做一辈子的,所以关于小罐茶和他的评价,或许十年之后再定论也不迟。

至少解决问题的方向是对的。




  

相关话题

  为什么美国各行各业的产品在日本的市场上表现不佳? 
  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大陆的商品种类要少 1~2 个数量级,是计划经济的后遗症吗? 
  如何看待龙牙对蒋方舟的评价:靠大腿根卖文字? 
  你见过的最精彩的营销案例是什么? 
  有哪些你见过的“不起眼但利润特别大”的生意? 
  你认为有哪些品牌的代言人或模特完美的诠释了该品牌的内涵? 
  如何看待《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官博控告豆瓣一事? 
  签订TS(投资意向书)后,创业者必须接受投资么?? 
  创业团队融资1000万的话,创始人能够拿到多少钱给自己? 
  为什么汉堡王(Burger King)在中国市场火不起来? 

前一个讨论
又到一年 4 月 1 日,你还记得 81192 吗?烈士王伟牺牲 21 周年,有什么想对英雄说的?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黑森林慕斯?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