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人类生理上有什么不合理之处? 第1页

              

user avatar   zhi-zhu-zai-r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说一个我曾经以为不合理,后来发现巨合理的地方。

敲黑板,这是一个巨牛X的知识点。

当你把你的手或者脚放进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它们可能会像这样起皱:

尤其是在你泡澡后,你是不是会觉得有点不舒服,仿佛在提醒你,不能再水里呆太长时间。

可是你知道为什么?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长时间在水中,这会使我们的皮肤肿胀。

我自己也曾经以为这只是在潮湿环境下的一个随机现象。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个场景只出现在手指和脚趾上?

为什么它不出现在我们身体的其他部位?

一项科学研究就对此专门进行了研究,找出湿手指和脚趾皱纹的原因。

研究表明,如果你切断手指和脚趾的神经,皱纹现象就会消失,这证明皱纹是一种人体自我引导的行为,而不是由潮湿引起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发出信号只是为了弄皱手指和脚趾?

研究结果用F1赛车做了一个比喻,可以让你很好地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光滑的轮胎在干燥条件下提供出色的抓地力; 相比之下,皱纹轮胎在湿地上提供更好的抓地力。皱纹将构成排水渠,将体表上的水引开,从而保持牢固的抓地力。

手指头和脚趾头上在潮湿下起皱居然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增加手脚摩擦力的自主意识行为。

我们的身体对整个人类来说真的仍然是一个很大的谜啊...

参考文献:karger.com/Article/Full


欢迎关注,我的更多有趣有料的知乎回答:

知乎用户:办信用卡哪家银行好?

知乎用户:有100w左右的现金,有什么好的理财方式?

知乎用户:信用卡取现,然后存支付宝吃利息,月底再取出还信用卡,有可行性嘛?

知乎用户:保险公司的套路有哪些?

知乎用户:余额宝利率一跌再跌说明了哪些问题?

知乎用户:买二手房需要注意什么?

知乎用户:如何选购银行的理财产品?

为什么今年年报预告商誉减值比往年多好多?

使用支付宝“花呗”,微信“借钱”,京东“白条”会影响个人征信记录吗?

知乎用户:支付宝芝麻信用分 750 以上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为何经常买买买都不到700?

智珠在睿:好用得不像话,强大得说脏话—Mac年度App


user avatar   zhang-fei-85-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是人体蠢萌蠢萌的呕吐反射机制了。

呕吐,本质上是身体为了应对食物中毒的一种保护机制。当人体认为消化系统有异物,或者处于中毒状态时,就会利用呕吐反应将进入胃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真的食物中毒的话,呕吐一下是可以的,没问题的……但是这个机制的误报率实在有点高啊。

例如说晕车……

因为持续小幅度晃动造成耳蜗半规管受到刺激,身体的平衡感被打破,于是就产生了头晕感。

身体:“你头晕了!晕了好长时间了!一定是中毒,快吐!”

我:“我知道是啥原因啊,不是中毒啊,你听我解释……”

身体:“我不管我不听。你才多大,免疫系统又进化了多长时间?快吐!”

我:“呕……”


看到了便便,觉得很恶心。

身体:“喂那个很脏哎!那个超臭的哎!那个不能吃哎!快吐!”

我:“我没吃啊!”

身体:“我不管,快吐!”

我:“呕……”


要跟女孩子表白,心情很紧张。

身体:“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平时不这样的!一定是中毒,快吐!”

我:“我不是我没有我……呕……”

(据说有人会在性高潮时呕吐,想想都刺激)


受到强烈刺激时,或者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时。

我:“爬山好累啊……啊,快到山顶了!登顶!冲刺!”

身体:“这种情况下你还兴奋得起来?!给我吐!”

我:“呕……”

(如果遇到突然昏迷的人,急救时一定要注意清理口腔和呼吸道异物,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天气太热,中暑。

我:“好渴啊……水……给我水……”

身体:“少……少废话……给我吐……”

(本来就缺水,还把珍贵的液体吐了)


老婆怀孕了。

我:“觉得身体沉重、经常疲劳?这是肯定的嘛,因为你的身体要负责两个人的代谢了嘛。”

老婆的身体:“不对这是中毒,吐!”

我:“WTF?!”


user avatar   shan-dian-r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的肠道4-6米,储存能力很强,一个长期便秘不治疗的人肠道里是能储存5000ml以上的便便的(想想有十多斤便便每天随身携带的样子)。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一名胃肠外科医生的殇。小时候妈妈教导我如果不努力学习,长大了只能去掏大粪,于是我努力学习了十几年,终于成为了一名胃肠外科医生,现在隔三差五就要在手术台上掏大粪,只证明了一个真理:掏大粪的命运是无法改变的,学习努力与否没有关系。

…………………………前方高能,心理承受能力差着可能会感到不适,下拉需谨慎………………………………







这是我大前天刚掏的便便,6000ml,来源是一位便秘患者,粪石性肠梗阻20余天。各位看官是不是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味?


user avatar   zhi-shi-di-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十年不理发, 头发会有多长?

迪士尼的乐佩公主告诉你,差不多是能钓到男朋友的长度。

当然,秃头打工人是不可能拥有迪士尼同款长发的。

在这个“秃如其来”的时代,防秃,对每个年轻人而言,是个严肃而又认真的问题。

生发液、增发剂、育发精华……购物车加满,才能堪堪保住后移的发际线。

只不过人类的一番挣扎,在毛茸茸的哺乳动物眼里,全是无用功:全身没毛,就是秃子!

那么问题来了,同为哺乳动物,为什么只有人类“变秃”了?


为什么人类没有满身体毛?

大众普遍接受的“进化论”观点认为,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

但猿猴的体毛密长,发量看起来是人类的几十倍,怎么想都不会“秃”得只剩头发、腋毛、腿毛……

在承认进化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对人类变秃这个事实,提出许多大胆而奇特的假说。


| 性选择假说

达尔文在他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官方”回应了人类体毛的丧失的原因:性选择

在他看来,体毛丧失对人类生活极不方便,白天会被烈日晒伤,夜晚无法阻挡寒冷侵袭,没有毛发的保护,一场风寒就可能把小命丢掉。

所以达尔文认为,体毛退化不是自然选择的作用,而是性选择的结果:人类倾向于选择体毛弱的配偶。

这与雌孔雀喜欢尾屏宽大的雄孔雀,雌狮喜欢鬃毛旺盛的雄狮、雄狒狒喜欢红屁股的雌狒狒原理相同。

如果从现代人的角度看,光滑无毛的大长腿,也确实非常吸引注意力。

前几天何献君托举奚梦瑶失败的舞蹈,我看了只想说好长,好白

只不过,仅仅为了美观就褪去毛发,难免有些得不偿失。而且自然界中,也没有进化出无毛的灵长类动物,所以达尔文的“性选择”观点一直饱受争议。


| 寄生虫假说

寄生虫假说认为,体毛少有助于减少人类体表寄生虫的数量。

被旺盛毛发覆盖下的皮肤,简直是虱子、跳蚤等寄生虫的天堂。别说猿猴,就连你家的宠物猫狗,身上也可能有一群跳蚤在蹦迪。

这些寄生虫不仅会带来瘙痒,还会引发各种疾病。几百万年前,人类没有多高明的医术,生病几乎就等于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 体毛稀少的人类就占据了生存与生殖优势,而体毛多的人逐渐被淘汰,人类就进化体毛稀少的样子。


但是,为什么人类仅仅脱去了部分表层毛发,而头部、腋下和阴部易受到寄生虫攻击的地方却保留了下来?

这正是假说没有解释清楚的关键问题。


| 水生猿假说
20世纪中期,英国的海洋学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水生猿假说”。

他认为,人类祖先生活的陆地曾在400-800万年前被海水淹没,古猿为了生存不得已“下海”生活,变成了水生动物——海猿

海猿为减少在水中活动时的阻力褪去毛发。等到百年后海水褪去、陆地重现,海猿回到陆地逐渐演化为人类,毛发稀少的特征也被保留下来。

这个假说为人类的进化史提供了一种猜想,但很少得到人类学界的支持。


一方面看,水生哺乳动物为了抵御体表热量的丧失,身上大多有一层浓密的毛。

比如,海豹、海象都拥有粗长的鬃毛,而且体型较大,拥有厚厚的皮下脂肪。

相比之下,“瘦弱”的人类没有毛发,难以在海水中维持体温。

另一方面,像海豚、鲸鱼等海洋类哺乳动物,经历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才褪去体毛。

对来自陆地的人类来说,400年的时间有些短暂。

而等到人类先祖有了海洋生物的特征,那重回陆地后的几百万年间,为何没有丢掉这些不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这又与进化论的规律相悖。


| 散热说/狩猎假说

现在主流的猜想,是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散热说”:人类体毛丧失与狩猎有很大关系。

人类祖先在草原上狩猎时,形成了连续长时间追踪的马拉松式追猎方式,这让人类能捕获到食草动物,甚至能跑得过马。


由于奔跑时体温上升,体内降温的需求使得人类大部分体毛丧失、汗腺发达,头顶也因需要隔热,保留了头发。

时至今日,“散热说”已基本被科学家们肯定,但关于人类体毛丧失的真正答案,仍是一个谜。


人类不是真“秃”

在漫长的进化中,人类脱掉了“毛皮大衣”,穿上了棉织品制成的衣服。虽然看起来“秃”了,但身上并不是真的没毛。

人体表面除掌跖、指趾末节背面以及一些私处外,都有毛发。只不过是多是少,因人而异。

一个成年人的头发、汗毛加一起,总共约有20万根,其中头发将近占了总数的一半。

所以人类看起来没有体毛,只是因为毛发看起来不明显。

人身上的毛发,可以分为长毛 、短毛和毳毛三种。

长毛可长到1cm以上,头发、胡须、腋毛都属于长毛。短毛则短于1cm,所以眉毛、鼻毛、睫毛一般长不长。

而毳毛是长在面部、躯干、四肢等部位颜色较淡的细软毛,也就是汗毛,存在感比较低。

汗毛虽然细小,但它也对皮肤起到保护作用,比如减少皮肤间的摩擦,让皮肤看起来不那么粗糙;还可以起到保温作用,燥热时又能帮忙排出汗液。

长毛、短毛和毳毛都是人类天生的毛发,本不分三六九等,但为什么长度会差得很大呢?


这是因为决定毛发长度和形状的,不是生发剂,而是人体上的毛囊。

毛囊有生长周期,它会经历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

在生长期,毛囊最为活跃,它能生成黑色素,长出毛发。在退行期和休止期,毛囊变小, 现有的毛发会脱落,新的毛发将取而代之。

不同部位毛发生长周期和长度不同。比如,眉毛和睫毛一次生长周期大概在3-6个月左右,所以它只能长到十几毫米。

而头发的生长周期要长很多,因为身体激素的不同,男性头发的生长周期是4.5-5年;

女性头发的生长周期则是5-6年左右,但大部分人头发长到1.5米时就会停止生长。

至于被常忽视的汗毛,也会随着生长周期脱落,只是隐藏在衣服下, 掉落时很少被注意到。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有一些人天生身体毛发就很长。

比如,美国的艾米丽·苏珊,自出生后体毛就开始疯长,自备一身“吉利服”,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体毛最长的人”。

不止是人类,动物的毛发也有生长周期。

只不过动物毛发的生长周期要短很多,毛发也不会过长,还会随着季节的冷暖更替变换生长模式,冬天长毛,夏天褪毛。

所以你家的猫主子,看起来一年四季都在掉毛。


但其实,猫身上的毛发大概有100万根,是人类的8-10倍之多,就算猫主子一天掉发几百根,也是小意思。

美国一只叫sophie的小猫,尾巴上长出长约27.84厘米的毛发,在2014年打破了世界纪录/吉尼斯世界纪录

如果人类与猫咪的掉毛量相同,估计早就秃了。


为什么该秃的没秃,不该秃的却秃了?

夏天时忍痛剃下的毛发,冬天藏在衣服里又悄悄长了回来。等到第二年春天,打底裤一脱,照样穿着一条“毛裤”。

以现代人的审美来看,头发、胡须、胸毛要么给美貌加分,要么给性感升级,可那些看上去拉低颜值的腋毛,为什么没有消失呢?

事实上,不用一个冬天, 捂一个月你的腋毛就能长出来。


腋毛每天可生长0.21-0.38毫米,刚长出来时,扎手还扎肉,肯定算不上舒服。

可“丑陋”的腋毛,能引导汗液流出, 让人类在行走、跑步晃动双臂时,减少上肢对腋窝部皮肤的摩擦。


人们对腋毛无爱,但对头发爱得深沉。

很多人在照镜子时,看到锃光瓦亮的脑门,瞬间慌了,低头一看堵满头发的下水道,口水就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但掉发其实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每天掉100根左右,都属于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没必要急着囤生发液。

正常的掉发自然不必担心,没两天就会重新长出来。但逐渐后移的发际线,让很多人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根据卫健委2019年发布的脱发人群调查,中国有超过2.5亿人正被脱发问题折磨着。


也就是说,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头秃。

而我国35岁以下脱发人群占比63.1%,按这速度,00后大军们离秃还远吗?

一般来说,脱发也不是从发际线后移开始,男性往往从头顶开始秃,女性则是从前额开始秃。

脱发也受遗传、雄性激素过多、内分泌失调、染烫发、各种疾病等因素影响, 精神压力大、熬夜、抽烟等等不良行为也会导致脱发。

体毛丧失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人类进化的表现,不过这进化多少有点让人心累,毕竟有些该秃的地方没秃,不该秃的秃了。


但无法否认的是,变“秃”=变强。

人类在褪去一身毛发后,住进了房子,用起了5G,还登上了月球。

不过,为了不做真正的秃头人,上上策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与心理状态!


万一秃了......那就接受自己,再不济就去植发呗。


user avatar   changeclub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腰。占个坑,我提名宇宙级bug——太阳穴…

先来看段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965914949486419968

想节省流量的,我可以贴图啊!


先不谈科学性,舌头秒杀布鲁…这一集给我童年时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巨大的阴影……


没错!今天介绍的就是世界第一杀手——桃白白!

他是鹤仙人的弟弟!世界第一杀手!受红缎带军团雇佣去杀孙悟空!



错了错了...是太阳穴。

当年穿着白大褂在学校学系统解剖学的时候,我就一脸懵逼。



首先,颅骨是人体最坚硬的骨头,然而太阳穴却是颅骨最薄、骨质最脆的部分


接着,太阳穴还是颅顶骨、蝶骨、颞骨、额骨的交汇处,被称之为“翼点”,厚达 毫米


以及,太阳穴下面是丰富的动静脉,包含脑膜中动脉、脑膜中静脉,


此外,丰富的神经,太阳穴是“三叉神经”和“睫状神经节”交汇处


而且,往里走就是大脑颞叶,掌管位听中枢。


Last but not least,太阳穴下脑膜中动脉紧贴颅骨下行,并在颞骨鳞部内面形成一条股沟,即颞骨动脉沟,属于凹陷的薄弱带,打击太阳穴,容易造成此处骨折,并可轻松获得脑膜中动脉损伤、颅内血肿、脑震荡等成就。


最后,这么明显的弱点,眉毛盖不住,头发遮不住,就差给人圈出来了。


emm….


最最后,愿大家都能保护好自己脑袋上的这个bug……


对不起,是两个……一边一个…


user avatar   pig-pig-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人说牙齿吗QAQ...

牙齿至今是按照人只能活20多年来设计的QAQ...


user avatar   ren-guan-qun-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18.10.3补充

已经有不止一个人在评论区说灯塔水母是永生的。。。只能说相信存在永生的朋友们可能对灯塔水母有些误解,以及有些公众号噱头太足。

首先,在正常情况下,灯塔水母也是水母,是有性生殖的,也会在性成熟繁殖后很快死去。

其次,灯塔水母确实有“逆生长”现象,但仅是在饥饿,物理损伤或突发危机的时候才会发生程序性地由水母型向水螅型的退化。这其实很像iPS细胞,即诱导型多能干细胞。本质上是已分化细胞在外界条件下发生逆分化并重获增殖分化能力。只不过人的细胞需要人工诱导,而灯塔水母是外界条件的自然诱导。

再次,这种逆分化这和永生是两回事。逆分化后的多能干细胞增殖产生几百个干细胞分化成几百个基因型相同的水母,本质上是无性生殖。只能说这是一种有性无性生殖并存的动物。从进化的角度,理应是这是无性生殖向有性生殖进化的过渡阶段,无性生殖因为个体间差异小,种群发展快,对资源竞争激烈,不能很好适应变化,所以向有性进化来增加基因多样性。

最后,灯塔水母的有性无性生殖并没什么特别,植物和很多低等动物都行。那它最吸引人的是什么?是它确实是人类目前发现的仅有的在已分化后还能在自然下自发完成逆分化的动物(植物很多)。肯定研究价值很高。但自从2006年山中伸弥发现iPS细胞后,我们也终于认识到,其他物种,已分化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逆分化成多能干细胞。也许干细胞的研究也能让我们也能人工实现“返老还童”


不过。。。至于永生,别说生物学家不答应,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也不会答应



头一次在知乎这么快涨赞,刚打开知乎我还以为炸了呢,既然这样我就在后面再补一些我个人觉得比较bug的地方。


(原答案)我个人感觉最大的bug是人类从森林古猿进化到直立人距今也就是20-200万年,这个很短的时间里人类没有能够成功进化完全适用于直立行走的脊椎。因此,在哺乳动物中,人类的脊椎是与身体结构功能最不相符的。

单纯看脊神经在体表的投影,你就会感觉为啥下半身这么没规律,同一个水平面上的神经分布就跟等高线似的。但是,换个角度看:

是不是这样就更好看一些了。正因为人类还没进化出完全适应直立行走的脊椎和关节。所以人类是脊椎疾病和关节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哺乳动物,另一个是大象(完全是因为太沉了。。。),腰椎作为连接上下半身的唯一骨骼,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这就是为什么人类才会有腰间盘突出这种bug疾病。从可以预见的未来几百万年看,人类会进化出更适合直立行走的脊椎。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emmmm也许这个方向可能会有其他选择。但我感觉这个是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相比生理上最大的bug。


首先回答一个评论中的问题,第二张图片的断句是:“体表-节段性-感觉-分布图”;不是“体表节段-性感觉-分布图”。。。哇,刚看到评论中讨论体位和性兴奋的关系,我表示一脸懵逼,仔细一想才发现大家有了歧义。。。。

其次我很惊讶评论中很多朋友对于进化论的不信任。从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进化论是一个需要被完善的理论而不是错误的理论,至少在当前的人类认知能力下是这样的。而且目前没有其他任何一种理论可以取代进化论在解释生命演化方面的地位。

人类既然是生命中的一环,那么人类自然受到自然的制约,人类也一定在悄然发生着各种突变与进化。“用进废退”这个曾经被达尔文踩到地上的理论,其实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未见得完全没有根据。

继续列举几个我认为比较bug的地方:

1、智齿。学名第三磨牙,本来是人体正常的牙齿之一,和脊椎相似,进化速度没跟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从森林古猿变成直立人,除了行走发生变化,饮食也发生变化。会使用火,开始吃熟食,不需要强烈的撕咬能力。而且,人的头部形态也在进化,颌骨的长度,宽度,强度都在减弱,导致口腔牙槽没有足够的空间留给第三磨牙萌出。所以很多人长了智齿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2、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没有被选择掉的一个多态性。原因很简单,人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高度近视就是一个性状。这个性状有其决定的基因,比如MYP等等。但是在人类还没过上今天幸福的生活,还在大自然里采果子和野兽搏斗的那个年代。虽然有这个突变。。。但是没有可以让你近视的东西啊~抬头就是朗朗晴天,这种环境下即使有易感基因还是很难近视。但是当今社会不同了,书,手机,抬头就是楼,这样的环境下,高度近视的易感人群,很容易在环境因素的促发下,真的成了高度近视。所以这也是人类的一个bug。

3、慢性病。典型的比如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这些疾病在纯自然条件下一定算是罕见病。但是在现代生活方式下,基本上已经成了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根本上还是,人类进化太快了,身体对于营养的吸收能力以及能量的转化能力还停留在较早的阶段,无法承受长期高糖分,高脂肪,以及各种现代化添加剂之类的吸收物。这也算是一个bug。

4、生物共同的bug,衰老与死亡。生命的存在,从客观的生物学角度讲,就是要把基因组,或者说是DNA传下去。但是不可能,至少目前不可能出现不死的个体。基因为了传递下去,就要生育繁衍。所以所有的生命体,把最好的青春和良好的身体状态都留在了繁殖及其之前。之后,当生命完成了使命,就会被自己的基因组抛弃,走向衰老和死亡。


user avatar   xiong-mao-xiong-mao-ba-xi-rou-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用进废退,不用的器官终究会退化。

那么大脑这个器官如此发达,能让人类从众多生物中脱颖而出成为高等动物,但是按照研究,人类大脑开发才不到10%,也就是说我们对这个器官的使用并不是特别高,这如何解释……

同样的,生物中并不是只有南方古猿能进化成高等动物,比如伤齿龙如果坚持撑到现在,也能进化成半龙人,那人类真的是自然选择的产品吗……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痔。


当有一天早晨,你一个箭步跨进厕所,酣畅淋漓之后,却感觉菊部一阵酸爽,卫生纸上有鲜红的颜色,你瞄了一眼前面,确信自己是男的,稍有医学常识的你暗叫不好,心中一阵卧槽。


你成了有痔青年。


虽然说痔在必得,但是人毕竟没有蠢到痔得意满,所谓有痔不在年高,年轻人经常会有凌云壮痔,少年们经常痔趣相投,从此痔在四方,痔勇双全,痔同道和,众痔成城,矢痔不渝,踌躇满痔。


今天的年轻人经常久坐书案,打游戏,撩妹子,也就更容易成为仁人痔士,然而人各有痔,有内痔外痔混合痔,不足为外人道也。毕竟燕雀安知鸿鹄之痔,有的人励精图痔,也有人利令痔昏,有的人老骥伏枥痔在千里,也有人胸无大痔人穷痔短。


我们一定要斗痔昂扬,切忌玩物丧痔,始终相信有痔者事竟成,克服痔大量小的毛病,永痔不忘,歌以咏痔,淡薄以明痔宁静以痔远,才可以避免壮痔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枉费了一腔豪情壮痔。


年轻人还应当有大痔大勇,足痔多谋,力争做到吃一堑长一痔,尽量避免急中生痔,最终达到仁者见仁痔者见痔的高深境界。仁者乐山痔者乐水,意思就是得痔之前石头都可以解决问题,得痔之后只能用水了,不可以不为钧鉴。


我们说,大痔若鱼,大鱼若痔,愚公与痔叟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痔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你已经拥有绝世之痔,还是要坚持以痔明智,方能流言止于痔者,格物痔知,学以痔用,淋漓尽痔。


还是希望大家专心治痔,争取早日别无二痔,多运动,少上火,千万不要性痔勃发,错落有痔。


因为那样就会:







小小的一管药膏,你在这头,痔疮在那头。


user avatar   Jurand_76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来说说那种被叫做"宝宝"的幼崽


别的哺乳动物幼崽,不说它软萌可爱,声音也是小小的,只能哼唧。你就想吧,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小堆毛茸茸的宝宝挤在一起,哼哼唧唧地等母亲带食物回来,周围强敌环绕,它们尽量压低声音,才能不被发现。


而到了人类呢?卧尼玛这个号啊,简直哭的撕心裂肺响彻云霄,声音又大,穿透力又强,你关上两层门都听得见,就是在向全世界宣称,妈的这儿有个幼崽,快来吃啊!


所以,人类这种反自然的动物,是怎么延续这么久的。。。




              

相关话题

  本人医学生,健身房女教练要教我腹式呼吸该怎么办? 
  对成年人而言长期没有性生活会怎样? 
  医院里哪个科室最清闲?哪个科室最忙?不同科室都有哪些特点? 
  为什么李兰娟、张文宏等好医生 没有荣获国家荣誉呢? 
  如何看待美疾控中心报告显示德尔塔毒株的传染性超过流感,堪比水痘? 
  中医是科学吗?中医和现代医学的区别是什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去世,年轻的你做好接力的准备了吗? 
  3 月 18 日吉林新增 2 例死亡病例,直接原因均非新冠,如何从医学角度进行解读? 
  为啥得懂中医才能评论中医? 
  如何看待中国驻哈大使馆提醒:哈萨克斯坦出现不明肺炎已致 1772 人死亡,致死率远高新冠?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凤姐一开始给了刘姥姥二十两但态度骄矜,刘姥姥还是很感激凤姐?你如何看待带着施舍意味的好处?
下一个讨论
你为什么喜欢baby?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