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明实录》和《国榷》比较?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mo-yun-c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可读性上来讲,《国榷》与《明实录》相比要差一些。《明实录》修自六曹章奏,而六曹章奏皆是诸臣原疏,此所谓诸臣者又复以甲科居多,文笔的优美与合理性是《国榷》所不及的。毕竟谈迁终生止步于乙榜,读过《国榷》就知道,他考不上进士的确是有理由的。另外《国榷》中大量的人名是空白,这一点可以理解,因为《国榷》是谈迁个人所著,资料来源有限的前提下,基本没有精力再去完善细节,只是多少有些遗憾。

若排除崇祯朝,单以自太祖至熹宗的历史来看,《明实录》无疑超出《国榷》很多。但《国榷》中亦有视角独特的观点,可补《明实录》之不足。比如对于孙承宗的评价,谈迁并未以孙殉国而笔下留情,而是称孙为『福将』,将孙在辽东期间未历大败的原因归结为幸运。视角颇不寻常。

但因为历史的原因,《明实录》至熹庙嘎然而止,这就为《国榷》的重要几天添上了浓重的一笔。《国榷》对于崇祯朝的记录是不可多得的史料,想要详细了解崇祯朝的历史,《国榷》恐怕是最佳的入门教材。而且《国榷》中又留下了大量的与清修明史完全不同的史料,确实能解开很多令人迷惑不解之处。比如为什么会爆发松锦之战,为什么崇祯会压上全部力量与皇台吉一决雌雄,这里面的因果,离开《国榷》是很难看明白的。还有比如崇祯到底知不知道洪承畴叛变降敌?这一点上,《国榷》的记载又与很多其他的史料观点相反。又如孙传庭为何下狱的问题,不看《国榷》,是搞不明白的,因为《明史》的记载明显自相矛盾,不合情理。

总之《国榷》值得一读,但论价值,确实比不上《明实录》。




  

相关话题

  如果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被杀,接下来的后果会导致整个二战历史性变革嘛? 
  新汉指是? 
  同样是重文轻武,宋朝和明朝的差距怎么这么大? 
  如何评价北宋名臣文彦博那句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 
  如何评价安提柯一世? 
  蒋介石和物流有什么关系? 
  历史上都有哪些父子相残或者母子相害的事情? 
  三国时期,有多少才智、勇武上综合起来能和其父相提并论的“官二代”? 
  断代史和对中国历史的整体理解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在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一张古典音乐会门票大概多少钱?普通人负担得起吗? 

前一个讨论
崇祯死后的南北太子案,哪个是真的。我觉得南北太子都是真的,对不对?
下一个讨论
明朝西厂创始人汪直生平何如?如何看待他的历史地位。





© 2025-04-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