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一刻你对中国的应试教育深恶痛绝? 第1页

        

user avatar   meng-xin-43-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学习的真谛。

我接受过完整的中国初等教育和国外的高等教育。只能说各有利弊。而应试教育的弊端当然更严重一些。


个人认为,只要教育达到了所标榜的能力,那么就是好的教育。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教做题,那学完之后真的会做题,那这种教育就符合了教育的本质。

不干预,不负责,一切后果自行承担,也是好的教育,至少你有开心的回忆。

垃圾教育通常是过渡干预,浪费时间,消磨意志,度日如年,结果还没学会,或者学会了也没有预期的作用,这就属于行骗了。


应试教育,既不应试,也非教育

大部分人是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但是考试能力还是差得一批。考公务员,考研,考雅思,考各种证依然不会考,还要花钱报班,然后说没钱学不了东西。这些人真的学透了应试教育的精髓么?

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是你一套学完之后依然不会考试。老师和培训班恨不得把饭菜嚼烂了吐你嘴里你才能学一点知识。至于老师总结的归纳的做题技巧,很多人是没法自己归纳总结的。

该背的东西偏要靠理解,该理解的东西非要死记硬背。完全分不清楚什么知识是属于数据或结构数据,什么知识是过程或者函数,什么知识是动态系统,什么知识才是真需要大量刷题领悟的模式识别。


举个例子

比如数字加法和乘法,这种东西没必要理解,把加法表和乘法表背下来。然后反复默写,你的心算速度就能快速提升。而对于一些数学推导,你不理解其中的结构和逻辑,那你做再多题目也是浪费时间。一些固定模式的题目也就是一个简单函数,一个字典结构(或者叫hash)就能解决的问题,把函数和字典结构背下来就好了。而一些难题,则需要一个系统,伴随着试错和基于题库数据模式识别的预判逻辑。


真正的素质教育就是直接告诉你要考哪几个章节的内容,过一周考试。你就能在一周内学完一本书的内容,靠着仅有的几张考试卷去揣摩出题人的意图,然后考个不错的分数。

你以为素质教育是弹钢琴,学跳舞,参加各种不入流的比赛?怕是被教育机构忽悠瘸了。

素质教育真正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你可以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或者你认为重要的东西。只要给你一台电脑和良好的网络,你就能洞察整个世界。

教育对我来说不过是获得知识的工具。只要目的和实际结果吻合,那就是好的工具,不然就是垃圾工具。


user avatar   ma-rui-38-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修订:这篇文章仅针对高等教育,请对高等教育现状和未来不感兴趣的初高中生自觉绕道,不要浪费你们宝贵的备考时间。

---------------------------------------------------------

利益相关:既在中国接受过高等教育,也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既在中国当过高等教育和培训机构教师,又在美国当过高等教育教师,以及在中国接受过中西混合制高等教育,基本上都是比较彻底的教育,不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

大概是觉得“知识点”考核这种学习知识的方式本质上不太符合高等教育的理念的时候吧。

中国的应试教育,其实在很多时候是可以满足一般人的需求的,毕竟大多数人不需要知道知识是怎么来的,也不需要创造知识,只要做好知识的搬运工就可以了。这个世界不需要大量的人成为创作者,科学家,领袖,而是需要大量的可靠的执行者,按照计划一步步的去切实的执行任务,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要背好知识点,知道有问题怎么去解决或者找什么参照物去解决问题就可以了,做好社会的工蚁,减少因为过度思考所导致的大脑内存的过度占用,从而用更多的时间来拥抱享受生活。在此,我对勤恳,用心教授我知识的小学,初中,高中,以及部分大学教师表示崇高的敬意。

当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扼杀好奇心,过度占用休息时间做题内卷,以及影响青少年培养健康的身体和多样的兴趣爱好,心理脆弱的可能会因为应试教育的残酷以及家长学校的不当处理而自杀,过度强调排名容易让孩子形成比较单一的价值观(比如在学校用成绩来衡量,进入社会用钱来衡量,因为都是数字,所以转换很方便)。但是按照我之前所说的,大多数人是社会的良好运行的螺丝钉,不需要成为零件,机器设计师以及机器调理师,这个时候,廉价的做题教育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只是以后肯定还需要进一步修改,比如加强伦理,哲学教育(适应社会观念的多样性挑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美育(增强人文教育使得人有能力去进行自我发现),以及开展一些社会课,邀请各行各业的人士去做讲座(与社会与时俱进)等,这些在一些比较有钱的私立学校和部分一线公立学校都在成为现实。而对贫穷家庭的孩子来说,确实把赚钱作为需求也无可厚非这样的思想简单,并且没有自己强烈的兴趣爱好的孩子可以考虑做技术工人,因为按照中国之后的发展,技术工人会越来越容易找到工作,早日实现生活品质的稳定,不太适合读大学,或者读所谓的热门专业

目前来看,这套体系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高等教育体系,而且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不能满足于时代的需求,大量的大学生失业,专业不对口以及终身都无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就是最好的铁证(终身划水的人实在太多)。下面我就我比较关心的几个点按照重要性排序来讲一下:

1 高等教育,顾名思义,就不再应该满足于简单的知识点介绍,而是至少要知道知识是怎么产生的了,应该和高中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不应该满足于做题这一套,但是目前来看,大多数大学教育中做题考试仍然占有极大比例,这一比例会在研究生考试中进一步强化。这样的高等教育非常浪费年轻人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很多文科领域,因为大量优秀的年轻人在自己最具有精力和创造力的时期,要大量背诵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从而影响自己未来的可能性。

两个例子:

1)上大学本科的时候,有一门课和国际贸易有关。系里的一个资深教授让我们只要上课就狂抄笔记,内容无非是贸易的条例和法则以及我们在不同情况下需要怎么做,并深以为荣。这种本来可以发点内部的教学文件或者买本书就可以搞定的僵化知识,我们却要占用大量的大脑内存去记忆。我记得每次抄完一节课的十几页笔记,手都很酸疼,然后教授上课还会提问让我们背诵上节课讲的内容。为了给我们上课抄笔记的行为进行合理化,这位教授还会提到自己以前的学生来拜访感谢的事例,说什么非常感谢这门课笔记,就算毕业多年了,都会把笔记放在自己办公桌里,遇到问题就翻一翻,非常好用。

可是贸易的法规和法则,在很多时候是在不停的变化的,了解一个法规的来历以及是什么事件导致这个法则不是更好吗?如果可以的话,亲自去现场多看看,听师傅讲解一下。如果还不行的话,告诉我们从哪里去寻找这些知识,该怎么灵活运用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另外我记得在这门课结课考试的时候,不少学生考试作弊,当然学校老师也没有怎么管。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2)上研究生的时候,我针对一门课的课程设计向老师询问:请问这门课在整个学科内的作用是什么呢?也就是我学了这么课以后对我建构我的知识体系有什么作用?

助理教授给我的回答是:这得等课程讲完我才能知道。刚开始都是一边学一边教的。

也就是说教授课程的老师本人对于课程本身的设计并没有下什么功夫,就等于你坐上一艘船,但是你的船票没告诉你这艘船要航行多久,或者航行到具体什么地方。

当然我就更别说很多老师就算到了研究生阶段都是在照抄自己以前上学时候的笔记了。

那么高等教育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产品呢?

人类的知识的产生其实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如下图:

上面一行英文分别是:数据,信息,知识。

下面一行英文分别是:见解,智慧,影响。

一般人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只要了解上面一行就可以,也就是首先知道一些数据(零散的知识点),并且从中总结和归纳出有用的知识点,并且知道一些学科体系的脉络,也就是知道怎么把知识连接在一起。当然上面的第三张图既可以适合高等教育也可以适合初等和中等教育,很多时候人有一个知识脉络和框架,就应该具备一定的举一反三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知识输出,和自学。

但是,如果一个人想要输出自己原创性的观点,也就是写出符合规范的论文,那么就需要下面一行的至少前两张图了。

高等教育应该培养的是可以写出符合社会现在和未来发展需要的论文型人才,引导社会未来的发展和提高社会的知识储备,也就是培养一些有一定的原创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才可以提出自己的理性观点,培养自己在某个学科的直觉,从而找到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联,这就不仅需要单纯的知识点,而是需要1)广泛阅读同一领域甚至是不同领域相关的知识 2) 培养自己的原创性分析能力(强调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以及理性讨论),那么目前来看重视考试的教育基本上是很难培养这样的人才了,甚至我们的师资队伍有没有这种能力都值得商榷,毕竟很多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师写的论文完全不符合国际标准,只是按照做题那样写个观点大杂烩或者观点汇总。

所以这样的体系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如果学的是偏需要实际操作和实务的专业还好(比如计算机,生化环卫,会计金融),但是一旦需要涉及到理论的专业(比如我学的理论经济学)就非常的捉襟见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目前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和我们的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造成了我们不需要什么理论家),造成人力资源时间的极大浪费。而且随着知识的积累,我们还需要和其他知识创造者进行好的合作,讨论,共同进步,但是按照分数决定一切的思路,基本上我们是不太需要和别人讨论合作的,甚至和别人讨论合作会损害我们的利益(比如影响我们的奖学金和科研名额),那么我们在产生知识方面在国际上就很没有优势。

2 目前社会上的大量的碎片化信息,以及虚假信息造成了人类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压力骤增,以后随着AI的进一步发展,大量低端劳动力都会从单调枯燥的技术工作中解放出来(包括大量的程序员,银行金融从业人员,甚至是医生),那么这个时候,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及信息的甄别能力,原创性生产的能力就越来越重要了,而目前的应试教育并没有办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应试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很难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建立自己的思考体系,如果社会上的信息都是有用的,精简的,有效的,基本符合人民生活需求的,那么应试教育没有问题。

但是目前社会最大的问题是大量的没有受到信息生产方面系统性教育的大学生甚至是一些初高中生(还有很多小学生学历的),在大量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偏见(因为无知所以更加确信自己是对的),造成社会信息中存在大量噪音,在这种时候,没有受到很好高等教育的人就很容易困惑甚至出现价值观的扭曲以及听信偏见,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进一步的结果就是社会非常的不理性。

比如科学家发现A和B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度,但是需要C的条件才能产生较高的显著性,很多时候说不定A和B之间关系度都不大,但是这个时候就会有人写文章开始探讨A和B之间的确定关系,甚至开始推销各种产品。

更别说现在网络上乌烟瘴气,谬论横出,造成了大量只知道做题的学生心理压力巨大,人生观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很多学生只想当网红,而没有能力去分析网红经济只是我们这个阶段发展的一个特殊产物,并不会长久也不会适合很多人),当然网红经济也是这个教育体系下的副产品。包括很多没有人文素养的人被大众追捧为知识偶像,并发表一系列听起来爽,但是却毫无实质内容也没有营养的言论,暴露出我们的审美力和品味的低下。

3 如果中国以后想要走向国际化,而不是进一步固步自封的话,那么就需要应试教育的改革从而产生大量可以理性建构知识,抒发理性观点的人。

如果我们想要在国际上得到国际友人的尊重和支持,那么我们目前来看,我们的同胞在网络上所抒发的观点对我们国家长远发展极为有害。

毕竟现在懂得中文以及会用翻译器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愿意翻译中国想法给国外的中国通也很多,如果仔细想想,可能是一件非常细思极恐的事情,前一阵子康奈尔大学就有教授撰文说明了这个问题,因为尺度问题,我这里就不进一步展开了。

最后总结一下知识点,方便熟悉应试教育的各位理解:

  1. 知识的分布不是点状的,而是系统的,网络的。过于把知识分类细化背诵,不利于建构知识网络,不利于学生真正知道自己会什么,这样会降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自信心和能力,所以才会存在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要去为了考试参加各种补习班。
  2. 如果社会按照目前的方向发展,需要我们对知识的鉴别能力以及原创能力都有进一步的提高,而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在这个方面做的还不够,所以我们也培养不出来适应当前社会文化发展需求的中学,小学教师来培养好我们的下一代。
  3. 导致内卷,鸡娃焦虑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大多数只适合打工,而很难创造,这也不太适合以后AI发展的趋势。

创造力这种东西,不是说我想培养,通过考试就可以培养。洞见(insight)的产生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下比较困难,我就点到为止了。

如果你发现我最后总结的知识点和我前面讲的有不一致的部分,你是对的,哈哈,我是故意的。

彩蛋:

有次和我的美国教授下课以后聊天,我说,“Dr. Tally,我最近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存在不仅是在大自然界是独一无二的,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可能和物种之间的差距一样大。每个人从出生到消亡,可能就和一个物种消失了一样。当然,人和人的差异,也比种族和种族之间的差异要大很多。”

Dr. Tally眼神一亮,说,“你终于懂啦。”

我忘了那天我看了什么书让我忽然有了这种想法,可能是弗洛伊德的《文明及其不满》(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也可能是福柯的《文明与疯癫》(Civilization and Madness)。不管是哪一本,这种让我可以站在一个文明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视角,特别是我处于一个跨文化交流可以达到另外一种语言母语交流和表达复杂思想程度的时候甚至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时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那就是:

“不管我们怎么去理解事物以及表达我们对事情的理解,我们的理解都是主观的(subjective),受到了我们所在的时代以及历史观,所在的族群的共同价值观,以及我们个人的理解能力的影响。我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很难做到理性,而很多时候只是在理性化,也就是我们试图用理性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而不是用多个角度来看待一个事情,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做到尽可能的客观。”


user avatar   du-gu-jian-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讲一下理科的吧。

不知道有没有人对一类物理题印象深刻,就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相关的。这种题曾经长期作为全国理综卷的物理压轴题出现,然而就其知识含量而言约等于没有。出题人为了提高考查难度将这一模型变换出了各种花样,最后把一物理问题搞成了平面几何题。专项训练的时候这种题曾让我一度做到反胃,好在全国卷换新课标后不怎么考了。

还有比如化学选修4,原本渗透一些大学《普通化学原理》的内容就可以解释清楚的东西,一般老师总是以超出高中教学范围搪塞,然后习惯性用刷题大法制造机械记忆来应付考试。

总而言之,就是为了应试而教育,缺乏对知识性的基本关注。

鄙人的高中物理和化学课本基本都是空白,因为上面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拿来学习,应付考试也发挥不了任何作用,所以我一直好奇有关部门编写这种课本的意义何在?

削弱基础教育阶段知识性的深度和广度,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国情的,避免了因地区间教育水平差异和学生个人家庭背景不同带来的教育不公问题。但是将学生大部分的精力耗费在应试技巧的训练而不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上,对一个国家的科教水平发展是负面的。

有很多国人对我们的基础教育水平颇为自负,动不动吊打XX的。我承认,从宏观表现来看在发展中国家里确实优秀,甚至在部分项目上好过不少发达国家。但是,永远不要低估老牌发达国家中优秀阶层的真正实力。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隔壁东京大学的学部二次试验题目。就理科而言,对于没有一定学科竞赛基础的纯高考生而言,即使清北级的做题家也大概率铩羽而归,因为其考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一般中国高中的教学范围。

对于很多普通出身的中国学生而言,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就是面向考试的,知识只能算一点意外的赠品罢了。


user avatar   hai-kuo-tian-qing-ren-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经评论区提醒,让我看看最新的中考卷,我看了,重庆南京等地的变化确实很大

我们这儿的还是那副鸟样(悲),不过中国古代史似乎加入了考纲,虽然考察方式还是不需要自由发挥的问答题和选择题

欢迎大家来我们这儿体验最原汁原味的应试教育

——————————————原答案——————————

以前我也觉得素质教育不行,应试教育公平。

直到有一次我给表妹作辅导(准高一),她家觉得学理太难,想让她学文,就和很多文科生选择文科的理由一样

我问:是谁第一次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表妹:不知道(注意,她不是学渣,是正经考进高中,成绩中上的学生)

我:卧x那你咋考的高中

表妹:历史开卷啊

我:……你以后还是学理吧学文不适合你

因为我发现,她虽然初中学了三年历史,但她的历史知识仍然趋近于0,绝对不超过1(5分制)。而且对文科缺乏兴趣。所以我建议她学理,就算成绩未必能更好,至少也是踏踏实实学了点自然规律,而不是只学一些对自己认知水平提升毫无帮助的考点。

————————————(以下为对这个故事的解读)———————————————

1.经评论区提醒,我想起来初中考纲没有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直接从1840年开始,所以这真不奇怪了,我错怪我表妹了

表妹初中历史做不到满分,但还可以,而且正经考进重点高中,高中后劲足不足另说,学渣真心不算

2.我回溯了自己的记忆,中考考纲里中国古代史和西方古代史全都没有,西方近代史不含中东印度(教材上有但不讲),启蒙运动只有伏尔泰一个思想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不讲,二战后步入现代社会,枉我当年领到新教材后津津有味的学了中世纪史

我第一次知道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就是在初中教材上。不知有多少学生因为不讲直接把这俩国家从西方史里开除了

3.因为很多地方初中通史体系的搭建就是这么个水平,如果你只记考纲内容,你对历史的认知是这样的: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具体怎么个悠久,不详。1840年-1921,情况危急,1921之后,天翻地覆

欧洲历史始于14世纪文艺复兴,之后直接资产阶级革命并工业革命,然后打了两次世界大战,苏联成立后又突然解体了,然后现代社会

到高中直接学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如果你没有课外基础,画面真的太美了。所以表妹对那个秦始皇的问题第一反应是懵逼

—————————(以下为对应试教育的看法)—————————————————

应试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它不重视真正建立学生的知识体系,不重视思维能力的提升。所以很多学生考试虽然可以,但知识上真的没获得什么增长。

我是学文的,就拿文科举例。

现在的教材相对于以前强硬的灌输知识点,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但总体来看仍然任重道远。因为考纲没变……

比如我国历史教材会包含中东、印度和欧洲中世纪史,但考纲上没有。考纲上没有很多老师就不讲,直接跳过。考纲上的中西二元对立的世界观,私以为很不利于学生世界观的塑造,但学校不管,老师也不管,能拿分就行,给你讲印度民族大起义,讲中世纪史,能拿分吗?

初中历史中世纪部分有专门的几课,高中历史教材的拓展部分清清楚楚的写了,查理曼帝国解体后欧洲变得支离破碎,逐渐形成今日欧洲的版图。12世纪开始在教权、王权和平民阶层的相互斗争下社会结构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和文艺复兴、启蒙思想乃至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可是息息相关、一脉相承,但因为考纲上没有,多数老师讲都不会讲一嘴。

我一直觉得何教徒关于欧洲文明是在文艺复兴后突然蹦出来的观念和这种教育不无关系。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的脉络根本没有清晰的把握,多数学生接受的就是这样支离破碎的考点,然后这些支离破碎的片段又在大量重复练习中强化。高三整整一年做的就是这样的事。

而在考纲那点知识量下,学生无法靠知识增量拉开差距,所以文科经常要靠一些偏难怪题来拉分差。

除非这个学生对文科真的感兴趣,会主动学习课外知识补足考纲的不足,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这个知识体系是现行教育模式无法提供的。

纯粹为了逃避理科而学文的,在这种模式下十有八九会变成百无一用的废品

很多人觉得应试教育公平,素质教育会造成不公平,那是因为我们很多时候会把比拼才艺理解为素质教育,私以为这样理解有点狭隘,也没意识到应试教育真正的问题所在,比拼才艺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应试教育。咋的,考数学算考试,考萨克斯就不算考试了?所以越改学生越累。

减负喊了二三十年,越减越负,因为以前大家只拼数语外,现在在这种怪异的素质教育下,拼才艺,拼记忆力训练。我表弟小升初考试考了整整三天,一天数学语文,两天考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但这些本质上都是换了皮的应试教育。

我是觉得,现在中小学阶段,仅就文科而言,学生要学的课内知识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如果仅靠课内教授的知识增量就能拉开差距,那学生的负担或许会比现在少。

通俗点说:

以前,学生只要会1+1=2就可以。

后来觉得这样拉不开差距,考试时命题老师用甲骨文写了个1+1=?,选项有可能是四、贰、3、one。

为了应对这种可能出现的题型,学生开始刷题海,练习各种字体、文字的1+1=2

然后觉得这是应试教育啊,这不行,我们要搞素质教育,要减负,于是开始让学生唱着歌算1+1=2,看谁唱出的1+1=2更好听。学生为了满足考试要求,开始学唱1+1,用花腔唱,用摇滚唱。

奇怪的是,为什么学生的负担变得更重了呢?

事实上解决问题的方式很可能是让学生学1-1,2*2,4^3,以及思考1+1为什么等于2。学不会的淘汰,学会的升学。升学的确实有了更多的知识,没升学的也不至于被逼着学美声唱1+1这种自己以后根本用不到,还有可能让自己对音乐患上ptsd的技能。


user avatar   excalibur-1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语文阅读题,非得分析出作者或者文中的中心思想,搞得跟刑侦专家侧写一样,最搞笑的是竟然还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那种用粗糙+粗暴+武断总结出所谓中心思想的方式,让人很难不多想,又让人反胃。


user avatar   xiao-xiao-yi-98-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我看到有些人不用应试就可以接受教育时。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过去贴过。

真的有这篇阅读理解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①。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能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 乔丹!

(选自《读写月报》,2011,4,有删改)


18.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3分)

答:

19.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文中有两处“笑了”,其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3分)

答:

(2)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3分)

答:

20.父亲三次让儿子去卖衣服,其目的是什么?父亲的用意有何变化?(5分)

答:

21.纵观全文,为什么说“高贵的生命不卑微”?(4分)

答:

22.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人公是儿子,有人认为是父亲,还有人认为是父亲和儿子。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4分)

答:


user avatar   52m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附上我对教育的理想:(想法里写得很简略,原因分析则散布在我的各个回答和想法里的)

zhihu.com/pin/137286670

如果不考虑恶意,这世界的绝大多数人直觉会认为,应试教育最终目的为了筛选少数聪明人带领大多数人用优秀的知识技能造福人类文明。

这是现代教育体系阳光的,能明面讨论的表层。

但是。如果换个视角来看呢?

我认为:

应试教育体系真实效用是为了让绝大多数人停止并放弃努力,剩下不被教育忽悠的极少数幸运儿去建立事实奴隶制社会。

所以我对目前的中国应试教育持绝对负面态度。

我们真实的世界里。心理学只鼓吹【考试效应】。认为考试的刺激会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这个结果当然是对的。但是心理学从来不说考试效应的负面作用,或者说代价:形成了考试效应刺激依赖的大多数学生,离开了考试或者同级刺激之后,直接就失去了学习能力。

中国的应试教育,实际并不希望大多数学生有学习能力。没有学习能力的人才会服从于机器,算法,数据,服从于荒谬的社会分工体系。所以今天事实上教师没有惩戒权,家长事实上完全没有家长本身的身份行为教育。应试教育的真正作用是在尽可能不交给大多数人真本事的情况下阻止大多数人进行暴力犯罪,从这一点来说,应试教育很成功。

(PS:事实上,技术奴役人类的欲望和强度,与教育提供对人类的学习阻力强度正比。也就是当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越是需要人类不思考,教育就越能充当合格副手。比如,这几年出现的新趋势就是教育从图文转向视频,这个转型的过程,亦是视频时代的学生丢弃想象力和检索能力,深度思维能力的过程。

信息的丰富并非提升了大多数人的思维能力,而是提升了大多数人能进行思维的阈值门槛,让绝大多数人跨不过去,成为新文盲。同时也让能跨过去的极少幸运儿成神。)

人逃离高考以后,就拥有了不学习的权利。所以放弃高考的学生和通过了高考的大学生,都有放弃学习的权利和风气。除非要目标考研。

很多专业博士,他们日子过得并不好。因为他们哪怕博士头衔,也没有学习专业以外知识技能的事实能力。并非他们真的学不会,而是因为人在环境中,已经把专业以外的信息都删除掉了,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大脑专业图式信息以外领域的认知活动。所以没有选择权的他们,只能被肆意压价到生存线边缘甚至生存线以下。


user avatar   ai-ou-li-ya-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有点想说,虽然可能被骂,但是基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多年内应试教育都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最公平的考察方式,中国教育更多在于筛选,不是教书,参差不齐的家庭条件和生活条件等等的都决定了素质教育在中国难以实行。期待未来可以吧


user avatar   caiweiz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是这个啊!

你说说凭什么呢?凭什么让一个家庭收入是自己50倍的家庭的孩子和自己孩子在同个班呢?对吧?这多不利于孩子的自信心啊,害我们总觉得经济上不如别人,觉得低人一等。

外国的素质教育多好。从来不会发生这种事,低收入家庭在公立学校愉快地进行快乐教育,不会压抑天性,孩子们要穿什么衣服都行。而高收入家庭的孩子苦逼地在私立学校埋头苦读,穿校服背校规磨灭天性。不论什么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家庭的孩子相互之间都不会因为对方经济不同等问题发生摩擦。

都是应试教育的错。




        

相关话题

  对于现在的家庭教育,是应该先教育父母,还是应该先教育孩子? 
  家境一般的人如何像家境优越的人一样培养自己的气质?比如他们听古典音乐,看歌剧……? 
  西安各高校封闭管理暂不放寒假,提前启动春季学期的教学工作,会产生哪些影响?你会如何安排学习和生活? 
  湖南羊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雅思课怎么样?为什么网上这么学长和学姐都在推啊?这个机构靠谱吗? 
  如何看待深圳一名初一学生跳楼,导致深圳取消初一初二期末考? 
  我是一个高中生,即将高考,发现很多学习不好或者带有混混气质的学生都报了警察。这是常态吗? 
  吃螃蟹时如何回答孩子「小螃蟹回不了家了吗」的提问? 
  如何看待「感谢伤害过你的人」这种说法? 
  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国人的友爱? 
  有哪一刻你对中国的应试教育深恶痛绝? 

前一个讨论
美国疯狂放水,大通货膨胀谁是最后的赢家?
下一个讨论
全球货币总数是一个定量,会怎么样?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