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宁波小学生告密时老师的处理方式? 第1页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动机很关键。

我们分为两种情况:

假如小学规定了不允许带零食,小孩举报是为了维护学校校规,那么是值得表扬的。

假如小学并无规定,而且小孩举报的目的是要挟对方未得到满足,那么是要批判的。


新闻中的描述的事实是小孩看到别人拿了零食,要求对方分给自己,结果未能得逞,于是举报。

这是一种很恶劣的行为,尽管孩子很小,但是这种做法,很让人心寒,也不知道这种行为是与生俱来的还是跟随父母习得的。

对于这种行为,我是坚决支持老师的行为的。


但是,最后的最后,一个更核心的问题,如何判断别人的动机?

周公恐惧留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很多时候,动机都不明,举个极端的例子,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杀了,那么死者不会说话,于是动机成了杀人犯嘴里的说辞了,于是动机也就很难考察了。

想起一个段子(既然是段子就别当真了):

某人入室盗窃,刚进屋,女主人回来了,他躲到床下,还是被发现,遂暴力抗拒抓捕出逃,被抓。该情形依法应定入室抢劫,至少判十年。 后来请来一个学法律的好朋友,分别给他讲了盗窃罪、抢劫罪、强奸罪的定罪及量刑,结果他改了口供,称当时入室是想强奸,最后以强奸未遂,判了三年,因为强奸罪与入不入室无关。再后来这小子又找到某刑法博士,博士告诉他,当初你应该这样讲,当你想强奸时,发现该女奇丑无比,便逃跑,最后就可以被认定强奸中止,因无损害后果而免罚。再后来他找了一个刑法学博士后,博士后教他这样说:他看上了这家男主人,想强暴他,结果女主人先回来了。因为刑法没有规定强奸男人属于犯罪,这小子被无罪释放了。

现在不少人都学习了法律,假如给自己的行为冠上一个好听的名头,也许就是另一码事了。

比如现在流氓都很有文化了。


所以,终究是个立场问题。




  

相关话题

  为何仍采用教师现场授课这种效率和成本不占优势的传统方式来传递知识? 
  如何评价「编程成为英国小学生的必修课」? 
  如果孩子性格内向,要不要让孩子变得外向? 
  法大女生进留学生浴室遭老师质问,校方回应已批评教育工作人员,如何看待留学生待遇高于国内学生的问题? 
  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发展前景如何? 
  如何保护甚至提高宝宝的专注力? 
  乐高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如何?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怎样? 
  为什么我觉得“努力”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关乎身体健康的细节常被我们忽视? 
  一年级的孩子不喜欢看书,怎么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前一个讨论
普遍认为男性平均寿命比女性低,那么女权主义者强调女性生理上不利是否存在过度?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小米与百度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方面达成合作?





© 2025-04-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