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用户的年龄究竟得有多小辨别能力得有多差啊。胡说八道的回答都能拿那么多赞?
经济学上有“红海”“蓝海”的说法。其中红海指的是已经成熟、竞争激烈的市场,而蓝海是尚未开发、无人进入的市场。
中国经过上世纪五十~七十年代的计划经济,可以说压根就没有红海,所有方面全面缺位。
只要你有能力、有魄力,敢找点力所能及的领域进去试试,下一个财富神话可能就会是你。
我来讲几个故事。
第一个是我爸的事。
那还是七十年代末,政策上已经稍微有些松动了。
我家邻居脑子活,知道附近有个市产苹果,就找了我爸还有另外一个人,打算去贩点苹果回来卖。
几个人约好水库坝上见面,另外那个临阵退缩了。因为那时候干这事算投机倒把,抓到起码一场批斗是躲不过的。
我爸和那位邻居等不到他,就自己去了。
我爸在火车站干过,对铁路上的东西比较熟悉;俩人给司机让根烟,就搭着当时的运煤车去了。
那时候穷,说贩苹果,其实也买不起多少。俩人大概就买了一筐的样子。
回来继续让烟、搭货车。结果坐半道遇上检查,司机说不能让你们继续坐了,只好下车。
下了车,等下一列车来,又坐上了。结果这趟到我老家那里还不停,得坐多一站。反正趁车,凑合吧。
没想到坐到半道下雨了,货车是大敞口。那时火车还慢,俩人就那么无遮无拦的淋了几个小时的雨;然后水淋淋的抬着苹果求另一趟车的司机,这才到家。
结果没想到,费这么大劲儿弄来一筐苹果,刚到家就被生产队长抓到了。苹果没收,俩人写检查。
当时还是没那么大劲儿了,不然肯定一起挨批斗。
但生产队长还是想批斗我家那邻居,因为俩人私下有些恩怨。邻居成分差,真搞他事能把他命要了。
生产队长就劝我爸,你这事很严重,说吧,你们谁和谁商量的?我看你平常挺老实的,是不是他叫你去的?
只要我爸一松口,那位邻居一顶“投机倒把、拉拢腐蚀革命群众”的帽子就扣头上了。劳教两年都是轻的,保他不死也得脱层皮。
我爸就说,谁都没和谁商量,刚好都想去贩苹果,走着走着就走到一块儿了。
没有?没有怎么可能走到一起?早不走晚不走,偏偏就同一天就一起走了?你别包庇他,到时候这主谋的帽子你可担不起!
最后,我爸还是一口咬死,就是无意中走到一起的,谁都没和谁商量。邻居这才逃过一劫。
最后还好,没批斗,每人写份检查完事。
80年代前,吃口苹果就是这么难。
第二个是我表叔的故事。
他那时已经八十年代初了,来回贩点东西总算不是“罪恶”了。
当时他才十 一二岁的样子。家里穷,70年代也没正经学可上,就给耽误了。
他就去外地贩豆。年纪太小,搬不动,就一次贩半袋豆子,肩膀扛着走几十里路运回来。
一次半袋实在太少;下一次他一狠心,多买了半袋。勉强扛得动。
但是远路没轻重,没走多远他就抱不起袋子了。
没办法,脱衣服,把半袋豆子灌袖子里,绑好。然后扛着这一半走几十米,回头把另一袋扛前头,再回头扛这一袋。
就这样一步三回头,走到了第二天天亮,这袋豆子才扛回家。
那时野外还有狼。
第三个还是我那位贩豆子的表叔的故事。
八十年代中期,他家凭着一手熬糖色做酱油的技术赚了些钱,成为本地最早一批“万元户”(没错,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全部加起来、再稍微吹一吹夸大夸大凑够一万元,就是当时响当当的富户了——就连央视都这么说你敢怎么地吧)。至今我都记得姑爷笑容满面自称万元户的样子。
他的第一桶金是这么来的: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私家车还几乎没有;只有很少几家胆大的,凑钱买了几辆车跑运输。
但是车有了,油搞不到。
当时的汽油虽然不是管制物资,但整个市就没加油站你到哪加油?
当时他做生意路子野,靠朋友蹭国营单位的车学会了开车。
那时会开车的人极少,他会,就在圈子里出了名。
于是就有几个人找到他,说自己有门路,认识某军区某师长,能搞到油。这几个人能借来车,但不会开。所以就找他了。
他就和另外几个司机跟着去了。
到地方后,这几个人安排他们住下,半夜出去“联系门路”。第二天车里就满满几桶油(这波人里有一个司机,全靠这人一趟一趟来回运)。
他起了疑惑。
后来又去,他一夜不眠,闭着眼睛装睡。等凌晨天蒙蒙亮这几个人出去了,他就偷偷跟后面跑。跑出去没几公里,见到个加油站,这些人就开着车过去加油。
等这些人离开了,他就过去问:“这里买油要什么东西不要?”
加油站的人就回答:“要钱呗,还能要什么。”
他还不放心,又确认一次:“只要有钱,谁来就给加?”
答:“只要有钱,谁来都给加。”
发现了这个秘密,他就再也不挣司机那份辛苦钱了。自己贷款买辆车(当时的银行是找“万元户”要他们贷款、这些人都还不敢贷),来回贩油。
他怕别人知道了和自己竞争,就学着那几个人,声称自己认识某军区的司令员,所以能搞来油——其实和那几个人一样,连司令员姓什么他都不知道。
当时连本地的国营单位用车都缺油,都得找他帮忙。
他不仅就这样赚来了第一桶金,而且借此和地区、省里的很多要人都拉上了关系,信息就更畅通、来钱更快了。
九十年代,他手里的资金从几十万、几百万翻着番的往上涨;还没到2000年,银行存款就过亿了。
至于高票所谓的国有资产?不好意思,他惜命的很。政府要捐钱他捐,国有资产一指头都不敢碰。
在一个连苹果市场、豆子市场都没建立起来、都算是一片“蓝海”的国度里,随便逮住什么,低买高卖都能大把赚钱,清清白白安安全全,何必脑袋挂裤腰带上搞贪腐呢。
何况他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平头百姓,到哪贪腐去。
当然,他身家清白不等于所有人都身家清白;但是说一个饿死人的记忆尚未褪去、几年前还因为物资短缺得凭票买粮买布买油买几乎一切日用品、GDP增速多次破10的时代,大部分人靠的是贪腐发家……这人是在说梦话吗?
为什么九十年代那么多人一夜暴富?
很简单,五十到七十年代,我们国家的市场被彻底捣毁了。以至于买布要布票、买粮要粮票、买油要油票……拿着钱都买不来东西。
尤其是粮票,八十年代中后期才取消:粮票(购粮凭证)_百度百科
八十到九十年代,是一片废墟中重建市场的过程。
其中,八十年代是因为七十年代留下的底子太薄,所以他只能半袋子半袋子一步一挪,在狼嚎的伴奏下走一整夜,这才能赚来那么一点点血汗钱——直到八十年代中末期,万元户大量涌现,这才能为真正像样子的市场攒够启动资金。
不然的话,当时最有才华的小商人们都还在彻夜搬豆子呢,你就是多买了半车苹果,他们买得起吗?
必须民间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市场经济才有可能。
九十年代,八十年代积攒的那一点点财富终于发酵了。在这片本该是红海的蓝海上重建商业秩序的人,自然就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就好像互联网时代,首先进军共享经济的ofo等公司一样:风口到了,猪都会飞。
不过,九十年代和现在不一样。那时候大家起点都低。拿房子地皮抵押,找银行贷几千块钱,几家凑钱买一辆车,事业就起步了。
但现在,像ofo,没个几亿启动资金你连广告都做不起。滴滴之类的进入门槛就更高了。
市场供给短缺呗,某些人张口闭口原罪论也是绝门。
我的家乡计划经济时代是战争前线,别说国企了,工业全搬内陆了,人才也都跟着走了,甚至连县城都被划走,修个机场都靠捐,有个p国企可以倒。改革开放前是高产穷乡,开放以后靠家庭作坊发的家,家家户户搞作坊,整街整街的都是工厂,当时的说法叫“家家户户做生意,满街都是生意人”,公务员下海经商,小孩初中还没毕业就辍学帮家里干活。钱是一整个家族十几口人卖掉家产一起凑的,活也是一整个家族一起干,发展起来的也就是家族产业。每天要干十五六个小时,醒了就开始干活,一直干到累得受不了倒在机器旁就睡,没有车就用手推车推着生产出来的鞋子衣服去外地卖,为了赚差价得跑特别远,甚至跑到北京卖,当地人就是靠这样拼命发了大财,GDP40年翻了1366倍,人均收入赶上二线城市,房价四线水平。附近的工业县基本也是按这个路子发的 。一些村庄,基本都是一部分人先出去赚了钱,发了财以后回家乡带着全村人出去发财,搞出遍地的各种瓦罐村、空压机村、木雕村、沙县,出去的家家户户在城里买大房子,有好几个店铺,那个年代年入十多万。
有些人是真的绝门,见不得人赚钱,凡是赚了钱的,统统是用不正当的手段挣的,和别人吃苦、有头脑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自己因为为人正派所以赚不到钱。
以前看一个天津的哥们回忆自己工作经历,说自己进的是钢铁厂,国企,当年第一次进厂就被震撼了,这家厂子居然有自己的火车!于是决定死心塌地往这里干。
若干年后,他想不通为啥自己的厂子,有火车的厂子会在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突然亏损,然后被处理卖给私人了。
我岁数小点,但是经历差不多。我父母爷爷那一辈在一个棉纺厂,业绩全国第二北方第一仅次于上海,工厂里没火车,只有自己的直升机和八辆消防车。
后来也是,从90年代初纯盈利4亿突然亏损,最后资不抵债,四辆消防车居然才卖了100元。
有兴趣的话各位自己百度一下“依棉”“4亿”自己看看呗,现实比你们能想象的更离奇,90年代想发财,你只需要有个好亲戚或者认识个牛逼人就够了。
要是现在我能100块买4辆消防车,我也能一步登天。可惜,吃相最疯狂的时期暂时过去了,现在再想发财,得巧立名目三七分账赚穷鬼的钱了。
孔子十分向往上古时代的生活,常跟弟子说上古时代的好处。说那个时候天下为公,一切都是公有的,人们都很和睦温柔,对待陌生人和对待亲人一样,对待别人的孩子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孔子的学生宰予听见以后说:“这不就是没心眼吗?都是公家的,那么就是说谁全给贪占了也没人有资格管。大家都很和睦,那么谁很凶暴就可以慑服大多数人。这样的世界我也向往,以我的头脑,去了以后一定可以称王称霸。”
孔子听后很生气道:“你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人生活在社会里,就像鱼生活在水里。本来水是很清澈的,但如果一条鱼为了生长而疯狂的杀戮和排泄,那么必然会把水搅浑。你以为这对你有好处吗?要知道虽然你长大了,可你要永远活在污水里了!”
宰予道:“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水是浑了,可是我抓住机会长大了呀。我长大了,我的天地就宽了,我可以在浑水里为所欲为,也可以跳出浑水去找其他干净的水源。可是如果我不抓住机会,早晚还是会有别人这样做的。水早晚还是变浑,而且我就永远失去长大的机会了,以后只能任人蹂躏。”
也应该包括80年代吧。
不同意一些人说的什么法制不健全,什么官倒之类的原因。
当时造成不少人一夜暴富的真正原因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有许多公共资源。
上面三个原因共同制造了不少一夜暴富的人。哪个时候,胆大的人差不多都富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那个时候政府和银行会找上门求你贷款,求你投资,什么抵押都不要。但是很多胆小的人就是不敢答应。一些胆大的人贷了几十几百万,有的投资发了财,有的亏本了,有的直接跑了,这些贷款最后由国家承担。
还有就是很多集体企业、国营企业被白菜价承包或卖给私人。
现在虽然还存在前两个条件,但是第三个条件,公共资源几乎已经没有了,都被瓜分完了。你要想富,必须虎口夺食,从已富的手里夺取资源,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这么打击00后,有点倚老卖老啊。
个人觉得00后有很多优势来发财致富哦,伦家不一定就只赚你中国人的钱。
回到九十年代的故事,可自行搜索:
双轨制;
国有企业改制;
交学费;
致富,其实就是资源配置集中或者配置管道集中带来的表象。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中国的平头老百姓是啥都不懂的、啥都做不了的、啥都不想做的贱民吗?
英雄的老百姓关心美国,因为它就横亘在面前。
“Because it's there.”
因为山就在那里,所以英雄的老百姓就想征服一下呐,人类的天性而已,家畜或许不能理解。
全世界所有厉害的东西,中国的平头老百姓都关心:上至国际空间站,卡西尼,奥陌陌,旅行者;下至下水道油布包,煮饭仙人,圆珠笔尖,还有猛禽,幽灵,高精狙,福特号,电磁炮,可燃冰,盾构机,大豪斯,大牛排,电瓶车,鸟语花香,老虎大象,GPS,NMD,M1p,RTX,诺贝尔,太平洋。
我想要的不多。你给不了,我就自己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