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答。
秦末,群雄逐鹿。号称横扫六国的秦军,在始皇帝死后居然被六国后人打的捉襟见肘最后被团灭。这说明,不是六国不能打,而是六国领导人脑袋不灵光,把大秦养肥了,然后转手被大秦各个击破(有点二战时期的英法绥靖意思)。后面不就是以刘项为代表的楚人灭了秦吗。然后汉王养精蓄锐,联合诸侯反手又把鼠目寸光的楚霸王给消灭了。消灭之后呢,汉王在谋臣的指导下,不想重蹈覆辙,那么不好意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大汉终于安定了。但北边冒顿趁机起来了,大汉草创,没有资本啊,只好学汉王,养精蓄锐,装孙子,后面到武帝,不好意思,封狼居胥,把铁板一块的匈奴打的四分五裂,终汉一世,北边要么内附(做大汉 子民),要么做亲戚,要么西迁在异域称王称霸。
三国时代,即使国家不靖,南边诸侯还没清理的时候,武帝又一次教育了北边的少民。因为袁氏兄弟,直接消灭了乌桓,压制了鲜卑,匈奴就更不用说了。即使是南方的诸侯,也在与北方抗衡的同时,也做着稳定内部的工作。东吴血洗山越,蜀汉南征蛮子。
后面晋国一统,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居然学周天子分封,终于因为内乱把自己拖垮,不然哪有五胡什么事?!没办法,五胡来了,晋人只好南迁保存火种。北边武力加上中州文化,确实有一次机会一统天下的,那就是氐族领袖苻坚大帝南征,但瘦死骆驼,没让大帝得逞,终于前秦在此役后一蹶不振,被后起之秀(养出来的)鲜卑取而代之,基本上此后百年,南北势均,北边忙着汉化,南边忙着更替。直到公元六世纪,北边汉人里出了个大权臣杨坚,终于一统了天下,同时也消除了少民(北边)的影响(北魏时期以学胡语,穿胡服,有胡姓名为贵族风气)。隋炀帝征讨高丽,虽然没搞定,但后起之秀大表侄和表侄的儿子直接灭了高丽,教育了一下不开化的鬼子。
北边同时也把新游牧势力突厥给打了一顿。重新收复西域,西南和吐蕃,甚至演出了王玄策空手套白狼的事件。可以说唐朝的武功至盛了。
以武兴,必以武亡。后面因为觉得自己牛逼,直接把边镇军权下放给胡人?安史之乱确实让李唐喝了一壶。不过幸好有郭,李(契丹人)。后面,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李唐内部。(黄巢据说也是个种族主义者,南下广州的时候貌似灭了广州城里的全部老黑。)以后很显然,藩镇的强大干掉了李唐,从黄巢部反水受招安的梁太祖受禅李唐,得了江山。
但是,唐朝初年名不见经传的北方游牧民族代表契丹在经过这么久的发展同时,也有逐鹿中原之野心了。当时梁虽得江山,但这江山并非铁板一块,太祖之后,被沙坨人给翻了。沙坨人翻了之后,领导人飘了,不思进取,直接被干。沙坨人的汉人干儿子(李嗣源)就出来做了皇帝。李嗣源死后,他的沙坨女婿不服他儿子,靠出卖国家领土和当侄子给契丹来做皇帝,这货真千古罪人,让这领土丢了四百年。石汉奸死后,他的部下不服他儿子?直接反水灭了他,也不向契丹装孙子了。老刘死后,他儿子上来,他的部将直接被黄袍加身,取而代之。老郭死前,他因为儿子被老刘儿子灭了,没儿子,就让干儿子(亲外甥)继承大统。这个干儿子却有些本事,有吞天之志,一心想做汉武、李世民。可惜啊!正当他准备收复燕云的时候,因为一病不起了!他是后,儿子太小,终于演出了历史相似的一幕。赵匡胤上位。因为老柴对老赵不错,所以老赵上来之后特别优待其子孙。老赵也有一统天下的大志,但他考虑的是先南后北,于是先平服南方诸侯(唐末藩镇割据形成)。而后想着养精蓄锐,甚至想有钱了把燕云买回来。他死后他弟弟想取得这一武功,可惜是军事外行,强行有送有翻盘。于是乎终北宋之世,虽然没了武臣坐大,但也没机会翻了(复燕云),而且唐朝时绥服的南诏国也独立了,自古以来的安南国也分家了。
而后,因为辽国汉化,没了野心,被东北后起之秀女真(游牧)灭国,女真在看出宋朝也是外强中干后,也准备转手灭宋,差点就成功了(靖康耻)。但是,再次展现汉人武力的时候到了(不是汉人不厉害,而是领导有问题),在岳飞的带领下,大金真的被打得准备跑路了!可惜了,上面有一位汉奸大领导。于是我汉(宋)又做了一次侄子!后面有不想做孙子的,也没本事收复河山了。
后来,蒙古人兴起了,直接开始了灭国行动。灭女真,西夏,西辽,大理。准备灭宋的时候,居然折戟沉沙。在钓鱼城折了一个大汗,不过也为忽必烈上位打了伏笔。后面再汉奸的带领下灭国南宋。终于,我大汉的政权火种再也没有了。
几十年后,蒙古因为不愿意汉化,居然也在中国待不下去了。在红军起义下,蒙古骑兵不行了,取而代之的是汉人军阀或者汉化的蒙古地方军阀。但是南方也出现了武力集团,大元朝捉襟见肘,终于,一个叫朱元璋人组建的小武力集团,在夹缝中勃兴,消灭南方各个集团以后,也要开始问鼎天下了!谁说我汉人天生羸弱?!在老朱的带领下,北边把蒙古赶到沙漠,甚至直接灭了北元,东北直接兵威迫服高丽(朝鲜),建立辽东都司,西南灭云南地方势力,移民实边。永乐时代,更是五征蒙古,八十万大军下安南,建立奴儿干都司。综合洪武、永乐,武功之盛,自唐末以来无兹盛者!
然,盛于武者,其必亡于武。明末,因农民起义军而兴起的军阀,在满清入关后转身就成了游牧民族的打手,远者如吴三桂,皮岛三王,洪成仇,辽东世家,近者如江北四镇,左氏藩镇。这些有狗杀起自己人来毫不手软,可惜还是落得个兔死狗烹的结局。即使善终的,那二臣传上也难脱逃。即使是近代洪杨革命,曾剃头的团勇对待自己人也比绿营兵心狠手辣。
可怜我中华又一次被灭国,而且比前次更甚,时至今日,亦有影响。今日之人仅知身份证上之汉,国人崇洋媚外,可见一斑。
近代,革命人士明白了国家落后之根本在于贵族集团的统治时,乃决心引刀一快。很快满清江山终于还是被大汉的洪流淹没,曾经的军事贵族后代,也成了街头之丐青楼之姬,甚至脱名改姓,以防仇杀。由此可知,做人留一线的重要性。
民国之秋,虽然经受了晚清的创巨痛深,但总算国家没有大分裂(清朝割地除外)。民国本有机会使民族振兴,无奈袁氏晚年开历史之倒车,终于使国家陷入军阀之乱。中间甚至有鬼子入侵。但中国人民坚持到了最后,赶跑了侵略者。
建国后,我国基本与周边都干过仗。我英勇无畏之人民解放军先后在东北同米国,在西南与印度,边境同苏维埃,南边同越南,保卫南沙同东南亚诸国交手,几无败绩,威震寰宇。
所以,汉人善不善战,诸君自度。
夏朝史料缺失。
商朝,在被周人偷家之前曾大举远征鬼方部落。
周朝,分封天下,燕国一路往北打,孤军深入被蛮族山戎切断了后路,与中原失联百年,后来齐国崛起击败了山戎,燕国与中原重新联络,辽东成为中国版图。楚国地处边陲没人疼没人爱,为了生存疯狂南下,造就了楚国八百里疆域,湖北并入中国版图。越国绕着海岸线一路把百越土著往南驱赶,浙江福建北部并入中国版图。秦国日穿了西边的义渠等部族,占领巴蜀,四川并入中国版图。
秦朝,蒙恬镇守长城多次出击攻打匈奴。南征百越,福建、湖广、岭南被打开。
汉朝,朝鲜北部、越南北部成为领土。张骞通西域,联合西域各国绞杀匈奴,新疆并入中国版图。
三国时期,内部打生打死,对外照样吊打异族。曹操击败乌桓,诸葛亮平定南疆,孙权灭掉山越。
西晋,中国内乱,异族南下,进入一段黑暗的时代,但随着东晋的建立,退守南方的汉人政权不断北伐反攻收复故土,堪称中国历代里反抗北方异族入侵时最血性的南朝。北朝的少数民族政权经过数百年的不断更替,汉人逐渐把持了北朝军政,最终被隋朝一统天下。
唐朝更狠,光是有记载名字的国家就灭了四十个,太宗高宗年间那帮猛人的功劳簿上要是没几句“某年某月灭某某国”都不好意思说是名将。那些顺手干掉的小部落连被记载的资格都没有,高句丽、新罗、百济、薛延陀、吐火罗排队跪下叫爸爸。
蒙古人打遍欧亚大陆,从金朝、西夏、西辽、大理,再到西征至多瑙河和埃及,所到之处全是一路碾压。唯独公认最怂逼的汉人王朝南宋,以一隅之地硬扛蒙古大军五十年,期间还炮击击伤了蒙古大汗蒙哥导致其不治身亡(评论里说这段有争议,蒙哥可能是病死而不是伤死,但无论是哪种,一座孤城将蒙哥活活耗死是没有争议的),导致西征的蒙古军不得不火速回援争夺汗位,间接拯救了整个欧洲。
明朝,被打入四等人的汉人揭竿而起,把不可一世的蒙古人彻底击退回草原,甚至莽进大漠追杀元帝。平定安南,开发云南。
汉族把中国从区区河南陕西之间的小小土地一路打成九百多万平方公里,你不去翻翻历史看看地图,跑来知乎问我汉族善不善战?
汉族被异族吊打时。我们会记载在史书里,警醒后人。
异族被汉族吊打时,幸运的会被汉人记载在史书如 至轮台,轮台不下,攻数日,屠之。
不幸的直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被神秘的大自然吞噬了。
汉族打满了全场,从匈奴,鲜卑,突厥到女真,蒙古,就跟踢球一样,汉族这边是丢了几个球,可是对面球员都被我们踢残废了(国足躺枪)
广阔的塞北地区生活着人数众多,来源不一的游牧部族,这些部族之间时有攻伐,但是也会互相合作,甚至形成一个巨大的游牧帝国,就像我们的祖先在中原所做的事情一样。所谓“几十万蒙古人”是很值得商榷的,如果单指成吉思汗的乞颜部落,恐怕未必有十万人,但是算上其他臣服的部落,足有百万之众。随着成吉思汗的不断胜利,先前被征服的部落已经逐渐变成了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其中甚至包括不少中原人。比如郭宝玉,汉族,生于关中,为郭子仪的后裔,先是在金国官至大将,统兵三十余万,被木华黎击败后投降成吉思汗,率军横扫中原与中亚。成吉思汗的帝国,就是通过这种不断吸纳降兵,招抚各族人才的办法不断做大,好像滚雪球一般。就好比我们说,明太祖平定天下,但是我们断然不会觉得是濠州朱氏以数百濠州子弟打下了天下,否则这战斗力岂不是一群野生的变形金刚。尽管明帝国的军队上层大半都是淮西人,但这些高级将领所指挥的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兵和军官。如果刨开民族成分,这种组织和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有着相似之处,尤其在创业初期,不断吸纳其他力量,大家联合起来才能在乱世更好的生存下去,尽管这个联合有等级之分,但是只要自己不处于最低等级,终归还是有肉吃的。
同理,满清十几万人口也是仅仅计算了满族的人口,整个满清集团的人数远不止这十几万,汉蒙八旗都应该加上,那样就成了拥兵十余万的一方霸主了。同时满清的统治者十分注意吸纳人才,公元1633年二月,明朝辽东总兵毛文龙被袁崇焕处死,其部下孔有德、耿仲明等率军投奔后金。皇太极亲自迎接,行抱见礼,足见诚意。入关之后满清也对明朝残军实施了招抚政策,不然就靠7万不到的满洲八旗军,打不了几仗就全消耗光了。
至于中国人口的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大户隐匿的人口,不计入人口统计的军户,匠户,道户等等,还有战乱时期难以统计的逃荒人口,少数民族人口等等。直接一句“被北方民族血洗到人口下降百分之50以上”是非常不严谨的,事实上乱世中汉族的宗族组织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建立坞堡以聚众自保,丁勇少则数百,多可上万。这些地头蛇往往会选择投靠某一支势力,只要能延续宗族,只要有财富权位,他们并不在乎跟着异族。比如北齐的高敖曹,带着一帮部曲,辗转了多个主公。等到新朝建立,这些地方豪强所隐匿的人口官府并不知晓,也就无从统计。
人口下降50%并不能说明异族多么能打,因为一场旱灾或者洪水也能让人口大量损失,汉族军阀争夺中原时说不定死人更多呢。所谓“多次被北方民族血洗到人口下降百分之50以上”,血洗这个有吹牛B的成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前,中原自己都打成一锅粥,粮食生产大幅下降,再来个蝗灾旱灾,难民就大量逃难或者饿死,加上汉族军阀自己混战一番,死伤又很惨重,最后少数民族得了天下,一统计人口,发现大量减少,然后统统算成少民的战斗力,这不是扯淡么?比如曹操平定北方,人口损失够大了吧,但你见过汉族以此说明汉族能打么?同理,匈奴在和汉朝死磕的时候遇到雪灾,匈奴自己内部分裂,互相攻伐等等导致的人口损失惨重,这不算汉族能打,算匈奴rp不好。
最后一点,汉族在东亚这块地盘打满了全场并不是因为我们好战,对于富饶的中原而言,对外征伐的性价比是非常低的,汉族去草原抢什么?而游牧民族则不然,他们物资匮乏,依赖和中原贸易,铁器之类的都需要外界输入,食物的生产也很不稳定,雪灾瘟疫都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损失,进而不得不南下劫掠。而中原则有相对完善的粮食储存和赈灾系统,对灾害的抵抗能力要远强于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能打,大部分都是被环境给逼出来的,汉族的能打,则是被游牧民族给逼出来的。而有趣的是,最能打的游牧民族并不在草原的深处,而在汉地附近,因为这里可以和汉族贸易,吸纳汉族人才。
《狼图腾》里面说游牧民族被汉族同化,丧失了狼性,按说作者年轻的时候也是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现在让他去为了一顿饭玩命他乐意么?游牧民族的所谓狼性,所谓战斗力,大抵都是被操蛋的草原给逼出来的,冒顿单于的时候,蒙古草原100多万人,成吉思汗的时候,蒙古草原100多万人,1945年的时候,蒙古草原还是100多万人,草原对人口的承载力就这么高,游牧民族光是在草原上活着就得拼尽全力了。
很多年前,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也许和题主有过一样的疑问,然而他的汉族邻居悠然的说道“小伙子我看你很有想法,跟我学种菜吧”
然后没有然后了。
嘴上说着爱好和平被人欺负,身体却很诚实地从黄河流域的一片发展到现在的大公鸡呢
一汉当五胡!
就算是宋以后的儒家千方百计削弱军队,愚民,克扣军饷,瞎指挥,杀武将,裹脚,鼓吹柔弱才是美,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别人打下的领土还给蛮夷,跪舔蛮夷,
但是仍然有带着镣铐和猪队友的人硬抗蒙古六十载
阎应元带着一群平民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更不用说单挑十七国联军了
…………………………………………………………………………
因为儒家已经垄断了整个官场和升迁,但是,打仗是一定有底层的人靠军功升上来的,是不可控的,所以!宋朝一直到要跳海了,都宁可自己瞎指挥也不给武将一点机会的。
感谢
@sxc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技术上:光刻机的制造和使用工艺。
金融上:打破美元的霸权。
军事上:台湾问题。
别的问题(房产绑架经济、老龄化、东西部平衡等)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是可能通过发展来解决的。
上面列的3个问题是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http://www. zhihu.com/question/3189 4603/answer/54520465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http:// finance.harvard.edu/fil es/fad/files/harvard_ar_11_12016_final.pdf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