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 2017 年中国出生人口 1723 万人,比 2016 年减少 63 万人? 第1页

        

user avatar   le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展水平较高的社会,主流民族人口不断萎缩,这是近几十年的一个普遍现象。

中国无疑也越来越接近这个情况了。

如今的社会,一方面把过去的“人欲”和“伦常”纷纷解构,但新的可持续的伦理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社会还处于高速变化期。

对于中国未来人口情况的发展,大可不必想得过于严重。

首先,过去几千年,世界都是被马尔萨斯陷阱所统治。繁荣期你好我好大家好,到了一定阶段,资源紧张了,再来个天灾或者战争,十户存一,千里无人烟,在历史上都不鲜见。那样的时代,恐怕不见得比部分朋友所想象的灰暗的未来更有吸引力。也不要觉得历史进入新时代了,人再多都养得起。核聚变或其他新能源技术全面普及之前,农业产业工厂化之前,地球能够供养的人口是有限的。人口不断膨胀的结果只能是更加惨烈的马尔萨斯陷阱。所以现在的情形,在历史上看也并不算坏。

第二,各个文明之间是一个类似于生物进化一样的优胜劣汰的局面。那些更适合当前环境的文明会兴盛,而那些不大适合的,则会被逐渐淘汰。不同于生物的地方是,文明会因应自己的环境进行改变,尤其是因应其他类似文明所遭遇的局面,吸取其他文明的正面或负面的教训。人们总是倾向于安守现状,直到有个鲜活的例子告诉大家这是行不通的。各个文明还没有非常急切地开始对付人口衰退,那并不是说大家都是束手无策,而是:其一,谁也都没有舔尝到这带来的任何严重后果;其二,没有谁有这个动力去做非常激进的改变。尤其是考虑到与人口相关的问题常常涉及伦理的红线,出于政治正确,先进国家的政客也不见得有能力有动力做什么大的动作。

非常幸运的是,中国在人口问题上的余裕并不是最小的。如果这个问题持续下去,我们可能会首先看到一些欧洲国家遭遇非常严重的后果。在这种严峻教训的“鼓励”下,其他国家很可能会开始采取更为激进的举措,社会文化也会发生巨大的转向。而如果到那时中国的政治格局还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有可能中国反而是在政策空间上余裕比较大的那一个。我从不怀疑这些先进文明是不是最后能找出一条路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几乎是一个必然,问题只是最终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样子。

毕竟,就算没有人愿意生育,基因库-人造子宫-人工培育-社会化培养,这仍然是先进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线。只不过现在大家的压力都还没有大到需要突破相关的伦理。而且最后的解决方案应该也比这个要温情许多。

这种最终的解决方案,会极大地偏离我们如今的社会运行模式。

我做一个狂想式的推测。那就是社会抚养机制高度完善(比如全天营业的幼儿园、各种早教课程、大量的公立服务体系),儿童照料、抚养等服务与AI技术相结合,变得更为普遍,真人代孕或人工子宫代孕成为普通的社会服务。通过干细胞重生子宫来大幅提升生育年限或采用冷冻卵子来大幅提升剩余年限将十分普遍。精子库/冷冻精子、卵子库。冷冻卵子可能成为公立社会服务的一部分。婚姻虽然仍然存在但是日渐式微。单人生育可能成为普遍行为。另外,由于以上这些条件,生育时间可以大幅度推迟到四十岁甚至更晚。毕竟,当平均寿命能够提升到80岁,并且大部分时间都保持很高的生活质量时,退休以后生孩子养孩子可能会成为新的潮流。届时,可能很多人会选择在55岁的时候经过冷冻配子和代孕服务获得孩子,并抚养成人。想想看那个时候的平均寿命,就算60岁生孩子,基本也能活着看到孩子大学毕业呢。

现在我们已经能看到冷冻配子和代孕这种方法了,只不过限于立法和成本,这还只是少部分人能够办到的事情。通过干细胞重生卵巢/子宫来大幅提升生育年限,这是目前成熟度接近临门一脚的技术。人工子宫目前限于伦理,没办法进行大规模实验,但仍然在缓慢推进。与AI结合的低成本可大规模推广的儿童照料、抚养技术仍然还有一定的距离。总而言之,这些都是能看得到的东西。只是看整个社会有多大动力去推动它们成熟和普及了。

第三,机器人大潮即将到来。短期内会消灭大量的工作岗位。而新的经济格局未必能迅速稳定下来。指望被机器人取代的工人、服务生能够迅速转入蓬勃的创意/创造行业,这是非常不现实的。这意味着有很多人将会丢掉工作。在这个时候,年轻人口减少,未必是件坏事。在生产力迅速提升的条件下,年轻人口可能会被引导转入养老行业、育幼行业等等。这时期,失业的可能更多是中年人和老年人。说句难听的话,这些年龄段的人是没有能力掀起社会暴动的。如果年轻人口仍然在蓬勃发展,同时遭遇机器人大潮,那么结果可能是大量年轻人也会失业,这就可能导致社会高度不稳定。

另外如果以如今的经济形势来预判自己中老年时候的经济形势,然后做出丁克的决定,可能会在中老年面临失业和生活水平直线掉落。这是因为,主要经济体新生人口大幅减少和机器人大潮后的经济格局调整,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甚至地区军事冲突。还要考虑到那个时候养老金可能已经由于新生人口过少而大幅减少每月支付给老人的金额。考虑到未来四五十年里面这些大洗牌的可能性,从提高系统抗风险能力的角度,还是建议大家生生孩子。

现阶段不打算生孩子的,也不妨冷冻一下配子,说不定我们这一代就是第一代“退休以后生孩子”的人呢。


user avatar   chen-bin-99-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说的直接点吧。

开放二胎,显然国家也很清楚,人口的问题了。

意思很明确,需要人们多多生孩子了,否则的话,老龄化社会等一系列的问题,若干年后就会凸显出来。

可我疑惑的是,既然国家很清楚,需要多生孩子了。

为啥只是开放二胎。

而不是鼓励二胎?

开放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原来你们想要,我不许。现在我允许了,你们生吧。

可事实是这样的么?

不是啊。

大家早就没有了生孩子的欲望了。

现在生个孩子多贵了,养个孩子多贵啊,教育一个孩子多麻烦啊。

我们先说最大的问题,房子。

现在买个房子就几乎要赌上一家的全部财富。我所有的收入和财政支出,都被一栋房子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生孩子?天伦之乐?听起来是很美好,但那太遥远了。

一个孩子就代表着,我的房子需要多出来一个房间,十平米吧,那就是十几二十万。

你们都知道,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大部分家庭的购买户型,是两居室或者三居室。

这就是为了“一个孩子”的模式而准备的。

经济差点的选两居室,将来大人一个屋,孩子一个屋。

经济好点的选三居室,将来大人一个屋,孩子一个屋,还有一个屋子可以当家庭的书房之类的,这算是经济好的了。


可,现在让我多生一个。

请问多生一个孩子将来住哪儿,住客厅么?

好,两居室变三居室。或者三居室变四居室。

这是多付一二十万就能搞定的么?

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部分年轻人房奴,每个月要多支付一千左右的房贷(至少!放在一二线城市更不够),意味着他们(她们)的生活质量会肉眼可见的降低一部分。

还是那句话,天伦之乐太遥远了,残酷的生活支出却就在眼前。


这还只是房子。

生孩的成本呢?

对女人而言,原本工作就很困难。很多公司和岗位若有若无的对女性有歧视,因为女人一旦结婚后生孩子,婚嫁产假哺乳假等等,就会造成大量时间无法在岗,经营者很亏的。

一个孩子就已经如此,两个孩子呢?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三年抱俩。三年时间生两个孩子,很美好是不是?

这就代表着一个女性,三年多时间内,只能将少部分精力放在工作上。

换做你是老板,你接受这样的员工么?

国家给补贴么?


再说生孩子的费用。几个月时间的产检,没生孩子的诸位经历过么?知道医院的产科检查有多拥挤么?每次产检,一耗就是半天时间。几个月下来,你要请多少次假?

生孩子的费用,好,那是一次性支出,但总也有个数吧?

有条件的请月嫂,知道现在在大城市里,稍微好一点的月嫂,酬劳是月入一万起的么?

请不起月嫂,请家里长辈帮忙。知道滋生了多少婆媳之间的裂痕么?

一大堆事情,想想就很麻烦吧?


孩子的奶粉现在多贵知道么?一个孩子,每个月的奶粉钱是以“千"为单位的。母乳不说了。

知道婴儿尿不湿多贵么?

好,上幼儿园了,又是一个大麻烦,择校,花钱。还动不动闹出什么虐童的新闻,谁放心?

到了孩子上小学了,得,进入万里长征了!

说是九年义务教育,可……呵呵。

孩子上学,你投资和不投资,绝对天差地别!上好学校和差学校,那更是地球和火星的距离。补习不补习,更是地球到冥王星的距离。

你花得起么?

这可不是一个月两个月。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整整十二年!


大家都是年轻人,把上面说的这些问题想想,是不是头皮都麻了炸了?

我擦!陷进这种巨大的麻烦之中,我以后还怎么逍遥啊!

还有时间吃鸡么?还有钱氪金么?出了新的iphone还有钱买么?假期旅游?穷游都游不起了吧!

得,先等等再说吧,反正现在不生,以后再说……再说……再说……


生孩子和养育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庭来说,那是要做多少战略储备,和多么庞大的支出?

现在你说一句开放,我就真的哗哗下崽?

还以为是三十年前么?大家都还拼命想生孩子的时代?

早过去了好么。

现在的年轻人,婚都不想结,你和我谈生孩子?我先吃个鸡压压惊先~


所以呢,要想提高生育率,你只"开放”有毛用啊。人家没有生的意愿,光开放,根本不够嘛。

得鼓励!


怎么叫鼓励?

生孩子多,育儿保险国家补贴不补贴?

生孩子多,孩子教育的问题国家管不管?

生孩子多,产妇的各种休假,国家给不给保障和补助?

这都算客气的了,还没提最大的问题:房价问题。


国家想要人口红利,想要未来经济不调入老年社会的坑,想要养老金这个盘子不崩。

是好事。

但,不能说国家需要提高出生率,可多养孩子的巨大成本却让小民自己承担吧。

问题是大家也承担不起啊。


所以,别说【开放】了。

咱们谈谈如何【鼓励】,才是正经。


user avatar   wang-wei-li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有一计,可保我大清无忧,请诸位静听。

人口的社会化生产:人蜂巢计划

马前卒的“社会化抚养”的想法是好的,可惜太右,过于保守,犯了右倾保守主义的错误。马前卒指出,要剥夺一部分家庭的抚养权,把孩子交由社会进行抚养;在我看来,此想法正是标准的中途半端,既意识到了“社会化人口生产”因为规模效应所带来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但又不敢打破原来的家庭观念和传统伦理,只剥夺抚养权,而且只剥夺一部分家庭的,妥协性过大,想提出改革思路又不想得罪主流社会观念,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我在此提出一个彻底的、完善的社会化人口生产计划:人蜂巢计划。

人类通过观察海豚,研究出了流线型的泳衣;通过观察荷叶,研究出了不沾水的材料;通过观察萤火虫,得到了人工冷光;通过观察蝙蝠,得到了雷达。人类一直擅长学习自然,向自然要灵感,向自然要创新。现在,我们是时候观察一波蜂类了。众所周知,蜂类的社会制度和抚养模式与人类很不相同。所有的婴儿并非由其母亲“蜂王”抚养,而是由专业的工蜂统一照料。蜂王和工蜂均为雌蜂,但蜂王只负责生育,不从事喂养和照料,而工蜂只负责抚养,不从事生产,其结果是二者的效率都得到了数十倍的提高。

从这里,我得到灵感:目前低效的人口生产模式正是抚养成本高昂、人口下降的重要原因。如果在人类中人为筛选出一部分“女王蜂人”和一部分“工蜂人”,或者至少模仿其原理,岂不是可以和蜜蜂一样高效生产?基于这种仿生学想法,我谨慎地提出建立人蜂巢的建议。具体如下:

1.社会上所有家庭一律解体。所有家庭关系一律无效;

2.国家建立人口工厂“人蜂巢”。人蜂巢分为三个部分:实验室,孵化室,学校。实验室负责通过试管方式生产优选的受精卵;孵化室负责代孕直到分娩;学校负责从孵化开始的20年义务教育;

3.招募专职、兼职的代孕者,在孵化室从事代孕工作,将来科技发达后可以用离体人工子宫或者类似的孵化器代替;

4.人蜂巢的受精卵来自以下两种渠道:人蜂巢实验室的试管受精卵、自然人自由交配所得的受精卵;

5.所有自然人有权自由恋爱、自由交配,所得受精卵经筛选后剔除不良品,全部移植给“人蜂巢”;

6.自然人所得受精卵,未移交给人蜂巢的,不作处罚,也有权接受治疗并在医院分娩,具有合法公民身份;但国家不负责提供教育,也不承认亲属关系。

以上,可以达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1.减轻个人抚养负担;

2.一视同仁的破除家庭,避免权利不公平;

3.所有人都没有家族,从头来过,不存在继承,也就更不存在阶级固化;

4.人口生产模式从零散的小作坊手工生产变成规模化的工业生产,产业转型升级,生产效率突破;

5.人口质量可控性大大提高;

6.人口结构可控性大大提高。

以上。

我保证,这绝对不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user avatar   hu-hu-hu-77-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出生人口下降不值得可喜可贺吗?!

1700多万你们还嫌少???!!!

一年生一个澳大利亚啊各位!!!!!

所以人家澳大利亚修水管的都住大house,我们研究造水管的眼看着就要住地下室了啊!

全方位的过剩啊各位!

君不见北京公交车售票员、超市收银阿姨、黑车司机和他们站在路口招徕生意的老婆们……这些从事着唯一存在意义就是养活自己的岗位的这些人,不被生下来不是好事???????

简直利国利民。

中国的人口真的过过过过过过过过过多了,眼下唯一的出路,就是一边向内少生,一边向外扩张;这样大家才有希望过上正常人的日子。

就这么一个好兆头,建议放鞭炮。


user avatar   si-bi-yong-xiao-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借了一笔钱,到期了还不上你觉得应该节衣缩食努力还还是借一笔新贷款来还旧账?

人口问题也是一个逻辑,中国人口绝对数据是过多的,目前问题是老龄化,老龄化本质就是需要养老的人过多,结果你跟我说你们的解法是生更多年轻人给老年人养老?那这批人老了怎么办?接着生更多人直到社会秩序爆炸?


有些人说什么人口多提供更高生产力以及更大消费市场,简直是奇谈怪论。

你要生产首先得有生产资料吧,农民没有田能产出农作物么?矿工没有矿脉能挖出来矿物?甚至那些依托知识的行业也是需要生产资料的,医院里面一台CT机多少钱?药厂的生产设备要多少钱?大数据中心一台服务器多少钱?烧的电费一年多少钱?没有生产资料生产东西的那叫做魔法。

然后说市场,只有有收入的人才是消费市场,没有收入的人口是乞丐和社会不安定因素,把人口变成消费市场之前你需要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那可是一年1700万人的就业问题,我要求也不高,知乎侠如果能解决170人的就业问题,也起码是个身价千万的小老板了,还用在这里担心老龄化?


user avatar   zhang-jia-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2017年初写的,当时我并不知道2017年出生人口会减少,嗯。


勾践败给吴王夫差后,卧薪尝胆要报仇。

然而报仇这事,不是比谁能吃苦,还是得靠人力。史书上,勾践具体是这么出台规定的:

青壮年不准娶老年妇人,老年不能娶青壮年的妻子——这是为了保证血气方刚的男女能在一起哗啦啦生孩子。

女孩子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样有罪——这是逼着不许晚婚晚育。


哪位说了:现代社会,这种法子行不通啊。自由恋爱了,人权自由了。怎么能逼迫呢?

那么看下面的法子:

在越国,即将分娩的女人要报告,公家派医生守护——这是保证生育顺利。

生下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哪位说了:为什么女孩似乎比男孩珍贵呢?答:男人不能生,女人能生啊!

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简单说,放心大胆生,国家帮着养。

孤儿、寡妇、患病的人、贫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钱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随意生吧,无所谓!


法子很土,但是很扎实。最后的结果?

越吞吴,报了大仇。大家都说是勾践卧薪尝胆卧出来的,非也,是越国的伟大母亲们哗啦啦生出来的。

所以勾践怎么催二胎呢?

他并不只是卧薪尝胆,他提供了从生到养一条龙服务。从生育,到坐月子,到抚养,到弱势群体的孩子,一应俱全。越国女性毫无后顾之忧,当然撒开生——送猪送狗送两壶酒呢!



一般概念里,美国人挺能生:一家俩孩,似乎是标配。其实除了二战后1946年到1964年的婴儿潮,美国人的生育率也是一路跌。1800到1940年,美国的生育率一路下行。以前标配是一家三四个孩儿,逐渐到1960年后的一家俩孩。一般研究认为,主要是避孕措施与性革命的推行:这反过来说明,避孕措施出现前,相当多孩子是“哎哟怀上了,那就生呗”,而非有意为之。

那么,中国大陆、澳门、台湾、新加坡、香港这些出生率极低的所在,也是因为避孕措施吗?又未必了。

2011年10月,美国经济研究局提供了另一个思路。丽萨-德特琳和梅丽萨-科尔内研究得出,生育率与房价有关:

——房价每升一万美元,有房一族的生育率就提高5%,无房一族的生育率就跌2.4%。

2015年12月,英国的阿科索伊给出了英国的结论:英国房子每升值一万英镑,有房一族生育率提高3.8%,无房一族生育率降低4.4%。

——即:房价越高,没房子的越不敢生;有房子的越敢生。鉴于没房子的大多偏年轻,您大概也明白其中玄妙了。

原理自然不难明白。房子涨价,有房一族产值上升,可以无忧无虑生孩子;没房一族又得为买房子攒预算,孩子?再等等吧。


事实是,大多数事不关己的人,容易被孩子,被天伦之乐,被三代同堂之类细节温暖到,觉得生孩子顺理成章,赶紧生,必须生!快点生!怎么可以不生?让你生你居然不生!

但真在考虑生孩子的人,却在不断做预算。因为结结实实,关系到自己的经济状况。

勾践的越国并没怎么发檄文劝导大家生孩子,而是老老实实地搞经济补助:

送猪、送狗、送酒、派医生、孩子由朝廷养。如果越国当时有楼市,勾践也会想法子让房价跌一点,或者争取制造广厦千万间,人人有房,安心生孩子。


人类有别于动物,也就在于这点经济上的理性。两千年前勾践就明白了:要哄人生孩子,别空口白话号召,实实在在给点经济上的安全感呗

如果一边生活成本(包括房价)高涨,一边国家还不给养孩子,谁乐意生呢?


user avatar   zhi-hu-25-77-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长久的一胎政策,让抚养孩子变得精细化,养孩子太贵了,也太占用时间。


实在想解决人口问题,不如全面放开多胎化。

A家之生一个,隔壁的B家有三四个,总会出现哥儿几个抱团欺负小A的情况。社会化因素迫使A家多生几个不被欺负。

经济上呢?孩子都那么多了,课外班不用报了,长途旅游太麻烦,奶粉国产的就不错,衣服可以流转着穿,作业检查不过来只好以吓唬为主,只要锅大,能喂饱肚子就好。义务教育读完,凭孩子本事,读书的读书,不读书的当蓝领去。

再不用担心输在起跑线上,因为大家都把起跑线拉低了。你说富豪家的没有拉低?说的好像只生一个就能追的上人家似的。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请注意看一孩数据,平均每年跌70-130万。这才刚刚开始跌就这么快。而且这个数字还含了少数民族的出生人口数。汉族的一孩数量严重不足。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人口总数预计在五年内开始下滑。老龄化的程度和老年人活下去的困难程度都会超过最严重的预估报告。


user avatar   pei-tao-wen-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有的人都在关注总出生人口的减少,但真正应该被关注的是一孩数量的雪崩。

从2013年到2017年4年时间,一孩官方出生人口从1050万极速掉到720万,一年平均下降超过80万!

这正对应着1990年开始的女性出生人口(目前的育龄女性主力军)的急剧下降,这个下降趋势保持了9年。可以预见接下来的4~5年一孩会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但速度会有所放缓。

待二孩堆积效应逐渐释放完毕,中国年出生人口会进入新常态,一孩可能会掉到500万级再逐步恢复到600万级左右,二孩会缓慢下降到300万级~400万级(假设一半至7成的家庭要二孩,算是比较乐观的估计),三孩以上会保持在100万级。

所以年出生人口下一个常态不再是保持了十几年的1600万,而是1000万上下。


user avatar   ji--qi--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拉了一下数据,发现,情况好像比诸君想的要糟糕一点。

统计了解放后1950-2017年的出生数据,不懂人口学没关系,咱看得懂图啊。顺便也给诸位答主补个图。

本文用几次人口大下跌为模型,其实就是基本常识,比如2028年平均生育年龄是28岁,那就意味着2000年出生的人,理想化来说,大部分在28岁之前生小孩(之前是因为平均生育算上了二孩三孩),也就是说,2000年和2028年之前的出生会分别被记录,以此类推。

  • 第一次下跌。

1950—1959年,战后婴儿潮,虽然出生人口互有增减,但是总体是增长的。

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出生人口瞬跌,所以导致1962和1963年出生人口大幅增长,恢复正常水平。

请注意,这一次下跌是非正常的,如果是正常情况,出生人口会爬升至接近1970年左右的位置。


  • 第二次下跌

1970-1977年,1970年出生人口达到最高峰,次年1971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直至1978年知青返乡潮开始,人口都是在稳步下降,图中右侧灰色区域。也就是知青返乡与战后婴儿潮适孕人口双重作用下,出生人口开始拉升。

请注意,1971-1977年,人口第二次大幅度下跌,最高与最低相差约一千万人。


  • 第三次下跌

1991-1999年,这个好理解,因为1970年出生的人22岁了,同时1970妇女平均生育年龄是22.4岁,因为第二次人口下跌(另外还有计划生育严格执行等因素),导致很明显连续9年第三次下跌,图中左侧灰色区域,好,这就是我们找的周期。另外我们在这先不计较为什么第二次下跌与第一次相比多了五百万。

请注意,1991-1999,人口第三次大幅度下跌,最高与最低相差约一千五百万人。


  • 第四次下跌

由于婚育年龄退后和婚姻多元化,以及各式双独二孩、单独二孩等调控政策,导致1999年后本该有的出生人口震荡被削弱,但是趋势基本符合前两个周期。大的震荡只能是第四次下跌。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2010年我国女性平均生育年龄为28.18岁。考虑到平均生育年龄肯定是大于一孩年龄的,换句话说,1990年出生的那批人在2017年前开始生小孩了,也就意味着,2017年前出生人口将再一次下降。但是这里出了个bug,2016年开放二胎政策。所以图上可以看出来,2015年其实已经小幅下跌了,但2016和2017出生人口还微微上扬。

另外,如果有确切的2015年一孩平均生育年龄,就能确定2015年是不是第四次大下跌的开始。

请注意,根据模型,本来应该在2017年前到来的第四次下跌,被全面二胎政策拉起来了。



但是,在全面二胎的加持下,2016和2017也只是人口稍微高于前几年,出生人口仅微微上涨,公开资料也显示2014-2017年一孩占比分别为58%,54%,47%,42%。

换句话说,能够生育一孩的适龄人数大大减少,与模型预测相同。

说直白点,待这波积压的二孩生育潮过去之后,二胎政策将不能阻止第四次人口下跌。




有的知友建议我根据模型把图像往前画,补齐第四次出生人口大下跌,我也仅仅是自己尝试了一下,但是考虑到我不确定就不强答的原则,就不关公门前耍大刀了。

另外我多扯一句,根据《键盘人口学》,和女孩绝大多数要生孩子这条铁律,如果有历年一孩二孩三孩的平均生育年龄和历年出生女孩数,做个模型出来其实就能够大致反应出生人口未来变化了,唯一的变量只是生育二孩的欲望释放时间。


参考文献与数据来源:

我国妇女平均生育年龄动态分析(1960--198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西班牙老人声嘶力竭控诉医院「忽视老人,优先救助年轻人」? 
  中国要实现必要治疗和药物免费(或大比例报销),至少应该有怎样的基础? 
  如何看待2017年四季度9省份名义GDP负增长的现象? 
  如何看待【男子为给生病母亲熬鸡汤偷50只鸡 检方决定不批捕】这条新闻? 
  我们小区有几个保安最近变狂了怎么办? 
  如何系统的自学经济学? 
  电影或电视剧中有哪些常识错误? 
  如何解读网信办意见稿第十二条:应以显著方式在用户账号信息页面展示用户IP属地信息? 
  为什么网络水军洗地是不道德的,而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辩护不是? 
  为什么中国这几年的就业情况这么严峻?未来几年会出现高失业,大学生难就业的情况吗? 

前一个讨论
什么是机械臂的重力补偿?有什么作用?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很有意思的冷知识?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