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马前卒所说的「社会化抚养」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hui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就是个智商筛选器。

把他说成加强公立教育,干预虐童行为等等就好接受了

所谓的社会化抚养早就开始了,只是很多人一定要理解成神马玩意儿

强制的九年义务制教育也是一种社会化抚养,还强行剥夺了父母在读书期间对孩子的大部分抚养权力,因为孩子必须在学校里面。


所以别想太多了。社会化抚养实际上就是父母需要做的更少,或者在一定程度下必须强制学习,接种疫苗等,又或者是不能随便虐待和买卖小孩。

杀掉小孩当然不算是抚养,但是卖掉小孩只是抚养交替,所以说买卖小孩不允许,不仅仅是别的法律的制约,也是政府剥夺自主抚养权转交的一种行为。

同样的,不能把哥哥的手砍给妹妹吃,这也是一个道理,国家剥夺了父母自主抚养的部分权力,不管是清蒸还是红烧都不可以,国家居然连家长烧哥哥牌红烧肉的权力都剥夺了,太可恶了。


so

社会化抚养是涉及到各方面的东西。除一些强制教育外,提供教育补贴,优惠政策,以及开办公立幼儿园都是一种干涉行为(因为进入幼儿园相对来说成本更低了)。


事实上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人工作越来越忙,保证就业率,有针对性的提高对未成年人的福利投入,这样就能促使更多人在未成年人身上做投资,而最佳的投资方向则是组织提供的途径,这样最为节约,投入产出比最为稳定。

因此也就自动的变成了社会化抚养。

当然方法有很多,各种利益集团之间要相护协调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


最好的办法要容易一些,不过现实中更难考虑的是如何大家才能够接受,这个就不是一般人能考虑得了的了。



督工当然也是这个意思,其实如果要相关的内容说出来,比如说福利人权啊之类的说出来,那大家肯定回过头就是一鼓掌。

问题是那么说的话,就一下子变成公知意义上的什么福利人权了(其实就是白发钱,而且其实不是给小孩子的),根本达不到解释意思的效果。


所以就说成社会化抚养,听上去会准确不少,而且是新瓶装旧酒。


新瓶装旧酒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只有真的会喝酒的人,才能发现酒是一样的。


也就是

能理解的,好,继续讨论

不能理解并找到现实中的产物的,可以滚了,智障退散,你们根本就不是喝酒的人。


————————

这么说吧,真么简单的内容,还能争出个什么事儿的,那就不是真正的工业党,甚至连现代思维方式这个问题都基本没考虑过。

督工丢了个智商筛选器。


————————

具体会是什么内容,其实很难说得明白,办法有很多,这只是一个方向。

但是最终达到的目的,还是要让更深度的决策和预测能力的人或者组织来完成人才培养和维持的工作,且做得比有限的父母的信息要好得多。

换句话来说这肯定是一个数据决策,脱离感性的结果。

当然,对于个体来说感性东西是有的,但是可以调配。

整体而言,就是从那些一过性的,无法低成本实验的过程里,尽可能用更高的信息量和分析能力,来避免大规模的共同错误。

达到方法和程度有很多,但大部分左派只能想到最智障的那个


user avatar   wu-yang-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法代替 @马前卒 发言,但是很想补充强调:“社会化抚养”乃至整个“家务社会化”的概念并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发明。通过科技进步和制度变革将繁琐、高度重复的家务活动以及低年龄段子女的抚养“外包”给社会机构完成,是自社会主义观念出现时就不断被提出的,比如15世纪的《太阳城》一书中就已有不少描述。另外,当前事实上很多以前被认为是妇女神圣的家务职责的工作——织布、做衣服、做饭——在当代已经被社会化了。


社会化抚养本来在中国就已有不少体现,所以这里应该说:社会化抚养的程度不断提高,对于当代大城市中的白领们而言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大部分都市白领在抚养子女上,除了少数富有者能够雇佣月嫂或令妻子成为全职家庭主妇,大部分不得不依靠“代际剥削”解决问题,也就是让父母搬来无偿或低价地协助照顾孙辈。但“代际剥削”之所以能够成立,取决于这一代青年人的父母许多仍然来自农村或小城市,能够并愿意来帮助;至于许多已经在城市工作的父辈,当子女生育时自己尚未退休,也就不太可能去帮助。另外,“代际剥削”用极低的代价滥用着老人的善意,迟早会被新一代的老人认清。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模式必将慢慢消失。届时城市白领的子女的抚养问题,尤其是在0-3岁这个阶段,变得极为突出。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很多人自然会选择不生育,而且人数会越来越多。


因此,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课题申报指南中“社会学”门类下增加了一个具体条目“0-3岁儿童养育和照料的社会化研究”。足以表明,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user avatar   wang-wei-li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支持消灭家庭,但是问题是,我不能接受只消灭一部分家庭。家庭本身就是一种财产权和人权结构,只消灭一部分家庭,造成的强烈对比效应,会瞬间造成巨大的人权危机和社会动荡。

我支持的是同步消灭所有家庭。即使做不到,那我也选择无倾向性地随机抽取家庭来消灭,逐步达到所有家庭都被消灭的目标,而不是像马前卒所说的消灭养不起教育不起孩子的家庭。


user avatar   xia3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个2014回乡笔记我早就看过,里面提到的措施我认为是刻不容缓。将乡村中学搬到县城外围或者分享县城中学搬迁进项什么的可能不太实际,不过有一个提议看起来可行性较高而且迫切需要:允许家长向学校让渡监护权,学校以此安排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建立学生保险制度保证权责两清。另外,学校缺乏权力导致不敢安排外出旅游等活动就我个人体会是普遍问题,只是在乡村中学特别突出,这总是应该想办法解决的。

有些人一看到“社会化抚养”就要高呼已经多年推不动的户籍改革,比起这个我们还不如考虑一下罗斯高(罗斯高 | 现实是有63%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怎么办?)的“怎么让妈妈留在农村,让她怎么教她的孩子”。如果觉得以上两者看上去都不太现实,那么现在就应该思考如何为农村家庭和农村孩子提供另一种选择。

如果马前卒先生的想法能让农村学生的痛苦比现在少一点点,我想也是一件好事。


user avatar   JXInGodWetru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社会化抚养和剥夺抚养权 不知道他指向何方 不过这个描述毫无新意

抚养 即每两个社会成员自我衍生的创造新的社会成员的组织模式 即家庭

私有制下家庭成员的抚养在由家庭成员自己负责 辅之以社会分工下约定俗成的社会福利 这是基于人类感情的一种义务 而拒绝抚养和最低限度的抚养的例子在私有制社会比比皆是

公有制下 就是我们所谓前 三十年的

双职工下的子女教育

公立医院育婴室 托儿所 寄宿学校 等

本来就是社会大分工下实际上的社会抚养

你做好你的工作 自然有人做抚养子女的工作

不论公有制和私有制下的社会 这都是长期分工后最求效率公平的结果 这里说一句 明显公有制下社会抚养制度更优越 但并不是特别优越

社会抚养牵扯的问题就是 人在人性价值观和所有制价值观产生冲突的问题

我们的后三十年 公有制价值观缩退后 私有制价值观下人性道德观念并无跟上 产生了对校园问题 虐童 青少年性侵犯观念上的漠视

说到底 还是前后三十年这个所有制微妙转换的锅

只不过新时代的年轻人并不知道三十年前这一切

而现在的人早就被私有制下自己管自己的不安全感和压力弄的喘不过气来

穷则思变 寻求一个新方向

不过马督工这个水平。。。。还是开头 毫无新意

有人赞 那就再顺着说说

就像大家都已经明白的改开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 gong边二gong是怎么回事

都没用了 不争论 争论没意义了

现在的确是需要一条新路

一条共产主义的理想遇上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而不倒车的新路

社会化抚养 绝不是督工说的倒退回那种集约化模式的人类养成计划 回复那个三十年的管理方式 督工所说的比那个三十年还倒退 我看有的答主也说了 就是形左实右的极端法西斯主义 为求效率看似公平其实罔顾人命和文明

文明之所以是文明 那是给人更自由 更开放 更高效 更安全的生活

现在信息化大数据的现代社会

我们有能力使社会分工更具体 社会分配更精细 创造新的世界满足新的需求 更思考工作和生活 私有家庭与社会分工带来的时间冲突用更先进分配分工理念来解决 这一切 不需回到那个模式 而是让人只用凭借于社会身份 而可以摆脱 地理位置 工作时间 去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由的选择自己的社会分工和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福利 自然这个抚养问题也可以解决 有一点点科幻 但这才是想要的未来

最重要的

这里有约定好的自己对自己的专制

那就是利他利己考虑所有人的自由


user avatar   SakuraFuk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我早就说过了,这里也不重复了。


就像玄处说的,你要Make ***a Great Again,靠的是年轻人的996。最后,是要有996,其次,是要有年轻人,首先,你得还有中华民族,对吧。


你要连孩子都养不起,何谈家庭,又哪来的中华民族呢?

从托儿所到大学的全包式教育一定会有的,某种角度上已经有了,只是你不这样认为而已。

现在很多城市家庭已经是父母在外上班,晚上回家睡觉。孩子在外上学,晚上回家睡觉。

父母与孩子就晚间这几个小时的时间相处(而且还不一定能保证),谈什么抚养呢?

穷人已然被社会剥夺了抚养的时间,又怎么可能再被督公剥夺一次呢?你不可能剥夺一个人身上没有的东西。


再看农村很多地方的留守儿童,幼儿园那是没有的,小学就是走读或者开始住校,初中还是住校,高中。。。很多情况下初中读完了就开始出去打工,好一点的去读个中专、技校什么的。

父母能都在外面打工,一年见一次,请问这种情况下有什么抚养可言呢?(可以参考最近的“冰花男孩”)


这话本身是没多大问题的,但表述出来就挺。。。挺【美丽新世界】的。(尤其是后面还有延迟退休的一段)

就单从撕下这温情脉脉的面纱的举动来讲,是不合适的,没有照顾好一部分人的心理。


当然这种设想从柏拉图开始就一直存在的,也是统治阶级始终要面对的问题:

如何培养下一代?

不是一个继承人,而是如何培养整个社会的继承人群体。


user avatar   willyou-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事可预见的将来肯定干不成。

1.没钱。和养老这事对个标,养老面对的是有一生积蓄的老年人,有成年子女的。就这样,除了抓了一堆骗子,修的养老院一小半爆满,一大半艰难保本,没政府补贴就活不下去。政府还有钱补得起小的?

2.没市场。有钱家长肯定不来,没钱家长也没钱供养。

3.与传统文化不合。中国社会和家庭基础就和国外不同,更贴近家庭化。基本上要重新颠覆社会了。比如社会化抚养明显会淡化亲情,还没完善公共养老体系的时候,社会化抚养会堂而皇之饿死老人。

4.欧美这方面脑洞更大,用历史告诉我们,这事搞不成。

所以短期内不看好。

马前卒作为社会理工男,分析数据还凑活,解题明显不在行。话说回来,社会解题这事就不是一两个小团队能做的。


user avatar   zhou-lin-99-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一个政策无法执行,那么即便看起来再美好,也会沦为“恶政”。

如果实行了,那么督公的“社会化扶养”就必定是其中之一。

我不知道有多少知友身边有孤儿院出来的朋友,又有没有和他或她聊过他们的童年经历。

我有聊过,而且不止一个。

可能很多人马上就联想起“吃不饱,穿不暖,受虐待。”,但我必须很严肃的说:

在我接触到的儿童福利院出来的朋友中,这种情况是基本不存在的。

吃的多么好,穿的多么好,那倒说不上,但温饱、营养没问题。也不会有虐待,绝大多数“妈妈”都很善良。

但他们大多不愿意回忆在儿童福利院的生活,为什么呢?

那种生活和在父母身边的生活完全不一样。

你从小就知道不可以不讲道理,必须遵守规则,如果你想得到“妈妈”更多的关心,那么你就必须比别的孩子更乖,更听话。

这样的孩子会自觉不自觉的去讨好老师或大人,乖觉的让人觉得可怜。

如果没遇到过孤儿,或许你遇到过流浪狗(把两者放在一起说,绝没有不敬之意。),收养流浪狗的人,会发觉流浪狗特别听话和乖巧,因为它们知道不听话的代价。

在那种压抑氛围内,你无论如何不会感觉很好。

这里不是在指责儿童福利院的老师,她们做的棒极了,很多人真是对孩子们倾注了所有的爱。

但当你要照顾十个孩子时,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他们都听话,否则即便你有三头六臂也不够。

我经常周末带着儿子去家旁边星巴克喝咖啡。那个星巴克后边有个开放的院子,天气好的时候,大人们坐在院子里喝咖啡、聊天,孩子们就在旁边跑着玩。

附近一家儿童福利院(好像不是公立的。)的老师也有时也会带孩子们在那院子里玩,很多时候会有人给每个孩子买一杯奶或热巧克力。因为孩子多,你很难分清哪个是福利院的孩子,哪个是客人的孩子,于是经常干脆每人一杯。(别觉得会花很多钱,当一个人说要帮孩子们买饮料时,一般都会有不少其他人一起来分担。如果已经有人买过了,店员会说的。)

店员会把奶或热巧克力放在院里的空桌上(没人请客时,店员也会准备几杯温水甚至自己凑钱买饮料放在那里给福利院的孩子们喝,赞 !),放好后,吆喝一声:

“小朋友们,要喝饮料的自己来拿啊!”

这时你会看到:

客人的孩子会跑过去,不管不顾的自己拿,有的还会一杯一杯看看,选自己爱喝的,乱做一团。

而另一边,福利院的孩子则完全没有动作,最多愣一下、看一眼,然后就仿佛这件事与自己完全无关一样,继续玩。

直到老师发出指令,他们才会迅速的排好队,从小到大,按顺序去拿。

每拿一杯,都会对分发饮料的店员说谢谢,然后走开,在边上坐下(不是去椅子上,而是坐在台阶或花坛边),安静的把饮料喝完。

每次看到这么乖觉的孩子们,我都想哭,或许是太敏感了,但你真的能感觉到一种莫名的悲伤。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再好的“社会化扶养”也代替不了父母和亲人的爱。

而且如果用更“恶”的看法去思考马前卒的建议,你会联想到,他们是企图用这种“社会化扶养”来让这些被扶养的孩子的父母有更多时间去工作,在他们的眼中,这些父母只是社会底层的“螺丝钉”,更多的工作,就是他们的价值所在。

我们总说“留守儿童问题”,但解决之道难道不是应该想办法让孩子的父母如何能够把孩子带在身边工作或者能在离家更近的地方工作吗?

所谓“社会化扶养”,只不过是给大中城市不接纳底层人群融入寻找一个借口。

督公有很多想法和看法很有意思,但在这个问题上,他们表现出的是冷血和对人性的漠视,可能“工业党人”看谁都像“螺丝钉”吧。


user avatar   ji-xuan-yi-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劝你不要这么义愤填膺,马前卒说的社会抚养嘛,劣化的版本早就有了。

电击治疗网瘾啊,豫章书院啊,军事化戒网瘾学校啊,女德班啊,填补的是什么空间呢?你懂的。

现在要进行的是社会化抚养的供给侧改革而已,由大资进入,横扫这些下里巴人的牛鬼蛇神。

淡定,淡定。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马前卒主义其实就是中产阶级的宏愿:觉得得有农民工不养自己的孩子,而是当丫鬟、奶妈、僮仆来养他们的孩子,他们就可以在这个996的公司里站稳脚跟,慢慢往上爬了。这的确是现代生活,但这也是古已有之。

“根据1861年的人口调查,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总人口为二千零六万六千二百二十四人,其中男子九百七十七万六千二百五十九人,妇女一千零二十八万九千九百六十五人。从中减掉不宜劳动的老幼,所有“非生产”的妇女、少年和儿童,再减掉官吏、牧师、律师,军人、娼妓、艺术家、科学家等“从事意识形态的”阶层以及所有专门以地租、利息、股息等形式消费别人劳动的人,大致还剩下八百万不同年龄的男女,其中包括在生产、商业、金融等部门供职的资本家。在这八百万人中有:

农业工人(包括牧人和住在农场主家里的雇农与使女)……………………1 098 261人

棉、毛、大麻、亚麻、丝等纺织厂和编织业的工人……………………………642 607人

煤矿和金属矿的工人………………………………………………………………565 835人

冶金厂(炼铁厂、延压厂等)的工人……………………………………………396 998人

仆役阶级…………………………………………………………………………1 208 648人

全部纺织厂的雇佣人员和煤矿、金属矿的人员加在一起是

1208442

人,全部纺织厂的雇佣人员和冶金厂人员加在一起是

1039605

人;二者都少于现代家奴的人数。请看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获得了多么辉煌的结果!”


那么,这个宏愿能实现吗?诸位可以去你当地的儿童福利院寻找答案。我只引一句古人: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136期? 
  如何评价马前卒关于乌克兰的发言? 
  你怎么看马前卒去独山县?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125期?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第266期? 
  怎样评价知乎用户“马前卒”? 
  如何评价第239期《睡前消息》? 
  如何让左壬破防? 
  为什么古巴饥饿指数低于印度这样的国家还总被人说是百姓饭都吃不饱? 
  左人如何帮助工人觉醒阶级意识? 

前一个讨论
真正的俄罗斯是什么样的?
下一个讨论
以“今天是10001年的第一天”为开头,能写出一个怎样的故事?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