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心理学上有哪些让人欲罢不能的记忆方法? 第1页

  

user avatar   ruo-shui-21-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全文3193字,阅读可能需要6分钟。)


时下学习方法论的书籍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有哪些学习方法类的书机缘巧合下涉及到了心理学上的记忆方法?


在这里罗列一下:


1、《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整体性学习三个观点之一:比喻(高速公路)。


2、《学习之道》芭芭拉:回想练习,运用到了生成效应。


3、《暗时间》主张书写了为了更好的思考。其实书写也能更好的记忆,为何呢?


按刘未鹏的话来说,就是将一段时间学习的知识按照一个主题系统地“串”起来,可以大大丰富知识之间的关联,平添记忆的线索。


记忆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那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的“根”就来自心理学。


也可以这么说吧,心理学可以透彻地讲清楚记忆方法原理。


心理学上有哪些让人欲罢不能的记忆方法?我想在这里做个全面的总结:


1、形成心理图像


想象对于提取信息具有奇妙的作用。记忆一些单词、诗歌都可以利用到心理图像。


比如记忆cake(蛋糕),lake(湖边)不仅可以利用它在课本哪些位置为提取线索,还要以家里某处的蛋糕,欣赏过的湖景为提取线索,在此两者之间建立联系,随着每次的记忆,条件反射就会越来越牢固。


以诗歌为例: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了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

可以感受到,韵律很美,读好的诗歌就像听一首歌一样。不过,利用心理图像,感受一下意境,你会发现这才是诗歌“酸爽”的味道。

2、讨论、教授他人>尝试回忆


心理学实验表明,尝试回忆比单纯的反复识记好。


有这样一个实验:让两组应试者同时识记同样的课文,第一组阅读与试尝回忆相结合,第二组则用全部时间反复阅读。结果,立刻测验和4小时后测验,第一组都比第二组效果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尝试回忆的过程,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对于哪些记不牢的地方可以了然于胸。其实,相当于是一个自我测试的过程。


而自我测试就是利用到了生成效应,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记忆原理。心理学家在自由回忆测验、线索提示测验、再认测验的研究,也都发现了生成效应。


抠一下生成效应的定义:生成效应也称自我生成效应,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人们对自己生成的信息的记忆效果,要好于单纯阅读所取得的记忆效果。


1978年,加拿大MacMaster大学的Larry L. Jacoby在问题解决研究中首先揭示了生成效应。他发现,被试获取问题解决方法的方式,会影响其后的记忆效果;单纯凭借记忆记住问题解决方法,其效果要明显低于凭借实际解决问题对问题解答方案的记忆。


或许,反复背诵+尝试回忆模式还不是最高级的。和别人讨论以及将所学的东西复述给别人听,这比一个人在那里啃书效果更好。像费曼技巧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霸能够越学越好的一部分原因。很多人经常问他问题,他每讲解一次,就能巩固记忆,而且发现自己在哪些知识在理解和记忆上还不够清楚。


3、机械记忆and精细复述


信息转入到长时记忆大抵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机械记忆;一种是精细复述。


机械记忆是指学习者不了解材料的意义,不理解其间的内在联系,单靠反复背诵达到记忆。


精细复述是用自己的话重复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确保记忆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存储,并向长时记忆转化。


机械记忆和精细复述都可以使信息转入到长时记忆中,不过需要强调一点,这里面有着阶段性和特殊性。


小学老师是这样要求的:他会让你把一篇课文完整地、一字不错地背出来,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然而事实上这种方式确实提高了记忆的精确性。


像儿童、少年时期,由于经验阅历不够、理解力不够发达,这时候不得不采用机械复述的方法。


犹太人子会让自己的孩子机械地背诵。犹太人认为,这样大量的背诵是培养良好记忆力的途径。如果这个时期不能建立起良好机械记忆,今后学习其他事情就会增加很大的难度。他们会从诵读祈祷文开始,稍大会接触《摩西五经》、《圣经·旧约》及《塔木德经》。


日本教育学博士、国际著名右脑开发专家田真七。他指出,多运用听觉与背诵,而非我们传统上的视觉与理解,可以打通右脑回路的有效方法,并且容易进入深层记忆,大量诵读会增强人的记忆力。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只管背诵,也就是“素读”。


机械记忆有在学习初期有着它本身的好处,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小时候被要求背诵的东西,很多到现在还能浮现在脑海中,写文章时也会左右逢源,得到很多暗示,这就得益于之前那些机械背诵的基本功。


但是大部分高中教师、大学教师就不鼓励你原封不动地背书上的内容,而是鼓励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复述一遍。这是由于用自己的话复述的时候,就会迫使自己调用与记忆材料相关的内容,自然而然就建立联系了。这时候就是用自己的思想,创造自己的语言,而不是拾人牙慧。


学习初期(小学、甚至初中)刚开始智始不够,会更多用到机械记忆,就好像原始时期,用石头猎杀猎物,相对来说更简单粗暴。而当人的学识和理解力相应发展起来,会更多用精细复述,精细复述就像猎枪,属于更高级的工具。


所以,看待机械记忆和精细复述我觉得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也就是这里面存在着相对性和阶段性、以及特殊性。


所谓强记不如善悟,成人之后,更多需要以发展自己的悟性为主,勤于思考,善于创造。以记性为辅,培养记性的目的是让悟性更强。


4、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


在这里,不妨将组织策略的特点和精细复述进行对比。组织策略侧重于对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建构。可以用“一以贯之”来理解组合策略。也就是说,对知识的记忆要耙梳条理,形成系统的知识。


例如,思维导图以及《如何高效学习》中提到的笔记流,其实都属于组织策略,用这种策略能够让知识要应用的时候,一下子就调用出来。好比如是一个仓库,如果东西摆放整齐,但客人需要货源的时候,就能轻易地找到。


5、第一波压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记忆方法,不只是复习的方法!!!


在18世纪,艾宾浩斯曲线规律的发现,轰动了整个心理学界。


艾宾浩斯曲线规律: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图片来两张,以便更直观理解规律。

观察曲线,你当天所学的知识,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有这么一个实验极能反映出这个问题,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 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


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 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之前有详细地介绍过艾宾浩斯复习方法,链接传送门:如何利用遗忘曲线来有效记忆?


艾宾浩斯曲线规律可以应用于学习过程的复习以及自我测试。


当然,艾宾浩斯对于记忆的研究并不限于此,也就是所谓的冰山一角,如果我们要窥探潜藏在冰山之下的风景,仍然需要研究他的伟大著作。


譬如他的心理学著作里提及提高思维能力的方式:


A、建立图像思维


艾宾浩斯一直鼓励用图像进行记忆,他认为图像思维有利于记忆信息的快速回忆。


事实也证明了在背诗歌的时候,心理产生意像和没产生意像的记忆效率有着天壤之别。


B、比喻


比喻在修辞学上是不可或缺的手法。有人说,小说没有比喻,像男人没有屁股。而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使用比喻或者类比,往往很容易陷入抽象主义的思考沼泽中。


艾宾浩斯认为,比喻可以使得枯燥、乏味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


在知乎上,经常有人问学术性的教科书怎么读,完全啃不下去。其实,当你换一个角度,使用比喻的方式进行学习,相信会更有成效。


C、建立联系


学习知识要建立联系,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建立联系包括纵向拓展、横向拓展、深入拓展。


艾宾浩斯在提高记忆的实用性中的观点是,要善于去联想,所谓联想的核心就是能从一个事物推导出另外一个事物。


在这里解析艾宾浩斯的记忆方法只是抛砖引玉,感兴趣的童鞋可以直接看他的原著《记忆力心理学》。


今天是更新第一波,我相信第一波大概就能让人欲罢不能了吧,这就是心理学的魅力。后续会继续更新几波~


公众号:读书方法论,专注于心理学和教育学,分享读书总结笔记,高效学习方法、思维方法、记忆方法。获得3本高效学习方法电子书,可在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学习之道。




  

相关话题

  现在越来越来迎合女性观众的玛丽苏式电视剧热播,为什么很少有迎合男性观众口味的电视剧热播呢? 
  如何改掉「想太多」的毛病? 
  摧毁一个熊孩子有多困难? 
  茨威格为什么选择自杀? 
  什么运动给你极大的改变和启发? 
  有没有哪个时刻让你感到特别孤独? 
  是不是各种类型的智力归根到底都是记忆能力的展现? 
  人可不可以真的按「明天我可能会死」的态度来生活? 
  什么更好,廉价的幸福还是崇高的痛苦? 
  有哪些典型的「学生思维」? 

前一个讨论
WPS相比Office2016有哪些不足或者区别?
下一个讨论
如何快速记住法律法规的条款?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