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让你觉得设计得很棒或天才的金融衍生工具? 第1页

  

user avatar   liuwei1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保险业或者再保险业有一类东西叫做Alternative Risk Transfer (ART),应该符合题主的需求。

不过这货的中文名我一直不知道该怎么翻译,Risk Transfer虽然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但Alternative翻译成“另类的”感觉怪怪的,就像Exotic Option里的Exotic很多中文文章翻译成“奇异”一样。

我这里先暂时翻译成非传统风险转移或是干脆直呼为ART吧。

其实传统风险转移大家现实生活中接触很多,比如:你付一笔保费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条款向你提供某样保险责任就是传统风险转移;同样,保险公司付一笔再保费给再保险公司,然后再保险公司根据再保险合同条款向保险公司提供某样再保险责任这种也属于传统风险转移。因为这些风险无论怎么转移总是在被保险标的、保险公司或者再保险公司之间流动,属于保险市场的范畴,所以说它“传统”。

非传统风险转移工具,更多的是为了将这些保险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以实现保险公司或再保险公司更大的承保能力,因为资本市场的体量是惊人的。

那怎么才能把保险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呢?就要靠这些非传统风险转移了。

而ART当中最著名的应该算是:巨灾债券 Catastrophe Bond,当然著名其实也是相对其他ART说的,毕竟保险到再保险再到更细致的ART实际从业人员是越来越少的,普通大众甚至不干这行的金融从业人员也很难接触到这种东西。

巨灾债券其实和一般债券差不多,会提供一个所谓的利息或收益率回报,但是这个回报以及满期时本金的给付是有条件的,就是和债券发行协议里约定的某一个巨灾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程度挂钩。

举个例子:某公司巨灾债券发行时约定的满期收益率为LIBOR+8%,但是同时约定如果美国西岸发生了烈度为7级以上的地震时,并且对发行机构(一般是再保险公司)直接造成10亿美元以上的索赔,发行机构可以不支付利息及不返回全部或部分本金(为便于理解,认为“违约”、“对赌”什么的都可以)。

当然,一般来说,再保险公司是不会直接发行巨灾债券的,他们会在百慕大还有什么鬼群岛等地方成立一家SPV,很多读者看到这里应该嗅到ABS的味道了。对的,后面的玩法有点类似,有时候巨灾债券等ART也被称为insurance securitization。具体的结构和定价等由于太专业这里就不细说了。

也正因为这样,通常依靠单一事故为触发条件的巨灾债券评级通常为垃圾级。但是此类巨灾债券(据说)非常受资本市场欢迎,不仅仅因为收益率比一般债券要高;发行机构的幕后最大老板经常是各大著名再保险公司,还是有一定谜之信心保证的;而且因为这种巨灾债券与金融市场其他投资品的关联性很小,可以说只与天灾有关,金融机构买入这种东西后可以降低持仓组合的贝塔。

我们在再保险公司等专业机构的朋友们还想出更多玩法,比如从单一事件触发发展到二次甚至多次事件触发的巨灾(这个甚至还能提升债券评级,毕竟触发或者说“违约”的概率小了)。巨灾可能不仅仅只定义为自然灾害,甚至可以挂钩人为灾难,比如病患对药厂某个药品副作用的集体诉讼,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错误造成投资者损失被索赔等。

巨灾债券历史其实不长,1994年由汉诺威再保险为主要发起人发行了金融业历史上第一只巨灾债券。后来其他国际主要再保险人如瑞士再保险、慕尼黑再保险、法国再保险等都发行过自己的巨灾债券,到现在也一直持续发行。

目前除了再保险公司,像保险公司、跨国金融组织乃至政府也会发行这种东西向资本市场分散或者中介这种事实小概率但是潜在赔款巨大的风险。比如:

2006和2009年墨西哥政府(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发行的巨灾债券触发条件为当地的飓风和地震风险。

2014年世界银行发行的巨灾债券触发条件为加勒比海十几个国家的飓风和地震风险。

2015年国有中国再保险集团香港上市后自然也要发行巨灾债券证明自己的技术实力,好吧,其实是提高承保风险承受能力,其约定的触发条件为中国境内的地震风险。一个FUN FACT是,他们为此事在百慕大成立的SPV的名字叫Panda Re,一改国企在普通人心中呆板的形象,可以说是非常豹笑了。

由于ART市场非常专业及几乎都是机构玩家,像投行如高盛或者再保险经纪领域的大拿如Aon(对,就是黄金卫生棉以前曼联球衣的赞助商)等这种金融掮客自然也是要参与的,抽手续费血这种事情他们最喜欢了。还有,这东西充满了以小博大的特质,我们对冲基金的朋友除了去澳门维加斯之类的,不少也喜欢交易这种产品,国际市场有不上专注投资巨灾债券的对冲基金产品。

由于知乎读者经常看到投行、对冲基金什么的会莫名兴奋。这里还是要再次提醒,巨灾债券等ART最主要目的还是用于保险公司或者再保险公司增强自己的承保和风险承受能力。

除了巨灾债券,ART还有一种重要产品叫Reinsurance Sidecars,中文名叫再保险边车。我当年第一次看到这货中文的时候内心其实是崩溃的,到底啥叫边车啊?后来找了图,终于知道了。



不就是以前我们小时候叫的跨子么。

不过如果叫“再保险跨子”确实也比较古怪,还是叫它边车吧。以跨斗摩托车做比喻,摩托车可以认为是再保险公司,边车就是跨斗(呃,这句话总是感觉哪里怪怪的)。

这个边车可以认为是一个SPV,再保险公司把巨灾保险或传统再保险业务装入这个边车后,投资者承诺当发生保险事故时会支付相应SPV所承载保险业务对应发生的损失,SPV会向投资者支付保费作为回报。整体感觉就像一个再保险公司提前锁定了最大可能损失并进行一定利润共享的再保险合同

由于投资者可能来自于保险市场以外,投资边车业务和投资刚才说的巨灾债券一样,和他们已有持有投资品关联性不大,不少投资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相较于经常压价的保险公司向再保险公司购买)参与此业务,已达到获取更高利润同时降低投资组合贝塔的目的。

边车业务在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之后的一段时间发展特别蓬勃,众所周知卡特里娜对美国保险业造成巨大损失,灾后市场对巨灾保障需求特别大,同时巨灾保费亦上升不少。再保险公司们希望通过边车形式以比较稳定的价格承保尽可能多的巨灾风险。在边车模式下这些承保风险已经切割到作为边车的SPV里面,如果真的发生重大赔付,影响亦只限于SPV,对再保险公司整体的偿付能力影响有限,因此达到扩大承保能力的目的。跨斗坏了我就一脚踢走,摩托车还能继续开,以后买个新跨斗装上就是了。

说完这两个ART:巨灾债券和边车,非传统风险转移其实还有很多种类,比如还有天气衍生品 Weather Options、保险关联票据 Insurance-linked Notes等等,这些要一一说出来简直是没完没了。但起码从上面说的两个巨灾债券和边车业务的设计大家可以看到,从业人员还是很能胡思乱想的。

最后,由于本身ART业务非常小众及专业,不同产品间套路其实还是差别很大的,我本人也可能没有完全搞懂,如有专家也请不吝赐教。


user avatar   blueblood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在一个xx星球的公众号上看到一篇讲世界银行发行瘟疫债券的文章

说新冠肺炎如果死亡2500人 有近5亿美金债券就要清零

我很感兴趣就研究了一下 可以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款金融产品

大部分媒体上对瘟疫债券的介绍都只是蜻蜓点水 没有做比较深入的讲解

所以我找到了世界银行的瘟疫债券招股书 可以保证内容的可靠性

大家如果有兴趣我可以提供文件

由于这款巨灾债券涉及了大量债券、保险、再保险、衍生品等专业知识和词汇

我只能疯狂在 谷歌翻译 和产品文档之间反复横跳

我专门咨询了在香港法兴银行做债券 以及 中国再保险集团工作的两个同学

很巧的是 中国再保险的同学告诉我 他所在的部门正好发行了 中国第一款巨灾债券

巨灾债券 英文名称 Catastrophe Bond

一般大家习惯称为 Cat Bond

1997年 美国USAA保险公司第一次发行了巨灾债券(飓风债券),总规模达到4.77亿美元

成为了美国巨灾债券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巨灾债券 设计的目的就在于 可以将自然灾害 造成经济损失 转移到金融市场

相当于是一种特殊的保险产品

“巨灾债券”有很多类型 瘟疫债券只是其中一种

其他自然灾害 如地震、海啸、飓风、洪水等 也可以发行相应的债券

巨灾债券的运作机制是这样的

首先 需要规避灾难风险的发起方掏一笔保费


然后保险公司或世界银行这类发行机构,设计好巨灾债券的各项条款后将产品发行。

募集到的资金连同保费 一起放进设立在百慕大的SPV机构中 你可以把SPV理解为一个保险箱

存在SPV里面的钱 会拿来投资一些风险非常低的 AAA评级产品 比如一些发达国家主权债

获得的收益和缴纳保费 会作为债券利息 支付给债券的持有者

如果天下太平 那么债券到期后 债券本金会还给投资者

如果发债券条款中约定的灾难 并且已经触发相应的条件

那么债券投资者只能得到利息 债券本金都会支付给巨灾债券的发起方

我感觉暴雷无数 纷纷跑路的P2P

和这款产品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利息很多

其实是在赌博

平台一旦暴雷

你的本金全没

区别在于巨灾债券一开始就告诉你 你的本金有归零的风险

但是P2P一直宣称 没有任何风险 可以放心购买

可能有朋友会问了

既然有本金损失的风险 那为什么还那么多机构抢着买瘟疫债券呢?

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

这类债券的利息高 大型灾害发生的概率很低 综合下来的收益预期还是

就像大家买车险 即使你刚买完就出险 保险公司也不会亏的 看看各大保险公司的净利润就已经说明问题了

第二个原因是

巨灾债券和股市没有太多的关联度 机构投资者出于资本配置的需求

也要买点巨灾债券 分散资本市场的风险

毕竟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下面 我们来看看巨灾债券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南美洲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 是地震非常高发的地区

历史上最强的10次地震中 有4次发生在南美洲


2018年 太平洋联盟成员国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和秘鲁联合推出了一款地震债券

这款4合1产品深受投资者喜爱,总计募集了13.6亿美元,是有史以来第二大规模巨灾债券

根据地震债券的介绍

募集的13.6美元中 智利可获得5亿美元的保护

哥伦比亚4亿美元、秘鲁2亿美元

墨西哥投保了a、b两类地震,可以得到2.6亿美元的保护。

地震债券约定将保护智利、哥伦比亚和秘鲁3年,保护墨西哥2年。

从统计数据上我们可以得知

近20年全球4.5级以上的地震 平均每年发生6764次

而7级以上的大地震 平均每年只发生12.8次

不同等级的地震发生概率非常悬殊

正因为大地震发生的概率非常低 所以综合的风险预期损失也就更低

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A类大地震 只需要掏2.5%到3%保费(风险溢价)

等级较低的地震经常发生 造成的经济损失就会更大

因此秘鲁、墨西哥b类地震 需要支付6% 和 8.25%的保费(风险溢价)

就好比我们坐飞机经常会遇到延误 几十块钱买的延误险最多才能赔几百块

而保额320万的航空意外险 只卖30块钱 道理是一样的

2014年 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由于疫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疫情过后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以及由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组成的七国集团

成立了流行病应急融资基金PEF(Pandemic Emergency Financing Facility)

2017年6月 流行病应急融资基金发行了首款瘟疫债券

瘟疫债券发行的目的 是保护77个低收入的IDA成员国家

IDA是国际开发协会的英文缩写 隶属于世界银行

协会的主要宗旨是对低收入的国家,提供条件优惠的长期贷款。


我们来看一下瘟疫债券的运作模式

这次发行的瘟疫债券和以往的巨灾债券的发行有所不同

瘟疫债券的保费是由德国和日本无偿捐出 交给流行病应急融资基金PEF, 再进行债券的发行


瘟疫债券累计筹集了4.25亿美元

类似于墨西哥的A、B两类地震债券

瘟疫债券也分为A、B两类

A类债券主要针对【流感和冠状病毒】

总计发行2.25亿美元的债券和5,000万美元的衍生品


B类债券主要针对【丝状病毒,冠状病毒,拉萨热,裂谷热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总计发行了9500万美元债券和5500万美元掉期交易


这里提到的衍生品和掉期交易 我就不展开了

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

他们也是把瘟疫爆发的风险 转移到金融市场的手段

AB两类债券的主要区别,一方面是覆盖的疾病种类不同;

另一方面是A类债券的主要触发条件为 2500人因流行病死亡 ,而B类债券的触发条件为250人。

截至2020年3月,A类债券的二级市场价格跌幅达20-25%,B类债券的跌幅为95%以上

虽然瘟疫债券约定的触发时间还没到

但从目前全球疫情的蔓延程度看 截止3月14日

中国累计确诊81026人 死亡3194人

海外累计确诊55091人 死亡2236人


瘟疫债券协议约定的条件基本都触发了

投资机构持有的4.25亿美元债券中

A类债券在协议中规定如果是冠状病毒导致的疫情,本金将赔付16.67%

B类债券的本金 将100%全额赔付

这些赔付的债券本金 都将会支付给 77个国际开发协会(IDA)的受灾国家

虽然说愿赌服输 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感谢一下 这些债券的持有人 对世界抵抗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的贡献

我做了一期视频 专门讲解巨灾债券 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相关话题

  都说现在经济下行,大家收入下降,那么钱都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投资简单?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1赚2平7亏)亏钱? 
  美国及美元的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什么是「恶意做空」?恶意和不恶意的区别是什么?有没有恶意做多? 
  中国人为什么不爱买保险?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 14 日上午举行,你对深圳有什么印象? 
  炒股跟赌博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国产牛奶越来越贵了? 
  网上诈骗有哪些伎俩,如何防范? 
  截至2017-0905,最近人民币一直在净回笼,为什么shibor反而跌了? 

前一个讨论
「以上」作为结束语之意,是日式汉语、韩式汉语还是汉语原有的?
下一个讨论
暴雪公司最近的游戏创意是否江郎才尽?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