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东山再起这个词比较模糊。
官渡之战之前,其实是袁绍优势主动,魏太祖爷劣势被动。
所以官渡之战,是袁绍意图打许都,魏太祖爷硬抗。
输了官渡,也只是袁绍失去了优势和主动罢了。
如果东山再起是说袁绍继续压迫太祖爷?很难。
如果东山再起是说袁绍坐稳河北划黄河而治?其实是可以的。官渡之战后,太祖爷也花了七八年才把袁家收拾了。
但前提是:袁绍不能死。
因为袁绍的死,其实是个巨大的分水岭。
不是说袁绍的才华如何,丢了他袁家就一蹶不振了,而是因为袁绍集团本身的建构方式。
当时荀彧说袁绍如何差太祖爷如何好,郭嘉献十胜十败论,有些是虚词,但核心在于:
袁绍集团太多掣肘,派系太杂,下决断牵扯太多。
太祖爷集团简洁扼要,没有什么虚礼,执行力强,太祖爷自己又英明神武。
袁绍一开始得冀州,是强袭了韩馥。之后长期跟张燕、公孙瓒们对掐。吕布、张杨都做过他的客将——类似于关羽之于曹操——但没能久待。
袁绍的几个儿子,都有自己的派系。袁绍所谓的,让儿子们各领一州,现在看来是昏招,但当时也没法子:地盘大了,派系太多了,大家也并不是全然心服。只有儿子勉强可以信赖。
庞大的集团,派系杂乱的军队,如何才能指挥他们呢?一个共同的利益目标。所以袁绍必须打曹操。这事儿,有些可进不可退的意思。
袁绍死后,曹操打河北,你会发现,袁谭袁熙袁尚,以及他们那些零星部下,包括高干们,简直是各自为战。说到底,派系内乱啊!早在官渡之前,审配许攸、沮授田丰、逢纪郭图,又有哪两个人的思想是统一的呢?
太祖爷则很少有这问题。诸夏侯曹,五子良将,颍川文人集团,都是铁桶江山,紧密围绕在以太祖爷为核心的中央上的。所以太祖爷也狼狈过,也倒霉过。濮阳吕布、宛城张绣,都吃过亏,但不散不溃。
所以说啊,不那么有凝聚力的、派系庞杂的部队,一开始输就会观望。袁绍是唯一的镇山之宝。他只要还活着,河北依然庞大有根基。但他一死,自然会分裂。所以官渡之战只是袁曹主动权的调换,袁家集团真正的完蛋,是袁绍的死,唯一的凝聚力消失了。
当初袁绍和太祖爷论天下时,袁绍强调要得地利,占领河北,无往而不利。太祖爷则说他要任天下之智力。说明太祖爷一开始就明白,人比地方要重要。袁绍就吃亏在地方太大属下太杂,而太祖爷就成功在任天下之智,重点在人,还任得相对成功。
所以如果要说从一开始,袁绍这个组织形式就决定了他们之后的脆弱,其实也没错。说到底,袁家倒在自己的手里喽。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郭淮认为诸葛亮占领北原,就能断陇的结论,纯属YY。假定诸葛亮占领北原,就是下面这个局面:
所以,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去陇右。
断陇,就是断绝陇道,切断陇右和关中的联系,以达到蚕食陇右的目标。
源于陇右和关中平原,都在黄土高原上,而陇右地势高于关中平原,两地之间主要靠谷道联系,所以连接陇右和关中,主要就是依靠2条谷道,一是陇山道,二是陈仓渭水道。
诸葛亮在一伐时,从祁山道出兵陇右,三郡投降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守住陇山道的西口-街亭,诸葛亮本人“称兵上邽”(《曹真碑》),亲自围住陈仓渭水道的西口-上邽(郭淮驻守)。
诸葛亮五伐,在关中断陇,即使断成功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诸葛亮压根就没有派兵去陇右。
在关中断陇,周边都是敌人,要守住开阔地几十公里,才实现断陇,完全是搞笑。
所以估计郭淮这种说辞,也许是为司马懿守不住渭南,而在后世补写的开脱之词。
欢迎关注我 @大内义兴 ,以及我的历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