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都见过什么样的理科盲? 第1页

        

user avatar   xie-te-c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老婆,当年她们单位考试,我没事儿在家辅导辅导她,有一道题,为什么鸟儿现在电线上不会触电,四个选项,她选了,因为鸟的爪子很硬。我想,出题人设置这个选项,也没想到能逮着我老婆这种人吧。


user avatar   liu-su-shang-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既然汪汪同志更新了他的回答。

我这边就做一些回应,说实话,看到汪汪同志的更新蛮可爱的。

1、强行把话题从“微波炉金属器皿热蒸鸡蛋(此处指的是鸡蛋糕之类的打好的鸡蛋,不是整个的蛋)有危险”变成“加热水煮蛋有危险”。

微波炉加热水煮蛋当然有危险,这一点不否认你说的是对的,也没有跟你争论过这个问题。

你的问题在于强行说微波炉加热金属器皿无所谓,属于“小题大做”,并用以diss别人“理科盲”。

2、光波炉、微波炉傻傻分不清楚。


这一个视频更是暴露了一个“理科盲”一边暴露智商一边沾沾自喜的丑陋嘴脸。

视频中这位汪汪同志使用的是格兰仕的光波/微波一体炉,光波炉的加热原理与微波加热不同,所以光波炉是可以加热金属器皿而不能加热塑料制品。微波炉刚好相反。

格兰仕这款如果使用微波方式是需要进行模式切换的,从视频来看,这位小同志显然特意省略了这步操作,啧啧。看来你嘴巴虽硬,身体还是很老实的嘛。

实际上说明书中在微波模式边上就是光波模式的说明,“可用,但把手是树脂材料的话也不能使用”,说明书说的多明白啊,怪不得汪汪同志选了一个纯金属的小碗来做实验,看来阅读能力不差嘛。

3、有危险和“会爆炸”并不等价,不必拿这个诡辩“微波炉没炸”了。

---------------------------------------以下为原回答-----------------------------------

今天刚看到的。


挺费解的,(一个摄影师敢理直气壮的diss一个化学工作者)大雾,此句意思是对自身方向不了解的事情应更谨慎发表意见,多学习多研究。让我联想到了微博的科普相关话题下的各路神仙。


这位同志振振有词:

槽点无数,该同志或许在生活经验上有那么一丢丢“人生经验”,知道“微波炉用金属器会在效率上有一些影响”,可惜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就敢放言人家“小题大做”。

同志,术业有专攻啊,这里给你一点小小的姿势:为什么说金属不能放进微波炉里呢?

还不够?再来看看微波炉的说明书吧。

如果你仍觉得“引起火花不能使用”的说明属于“小题大做”“理科盲”,啧啧,民科您好,您请自便。

当然啦,如你所说,这说明书真是不靠谱,连“剂量”都没算清楚。另外,让我“解释解释为什么医院大妈用了这么多年还没用坏”,额……

小同志果然具有艺术思维,浪漫的不行,敢问全文里哪里出现了“医院大妈用了这么多年还没用坏”?

你虚空捏造的论据怎么让我“解释”啊,臣妾做不到啊。

当然了,这位浪漫主义者并没有等到我的回答,就把我拉黑了~

这里用你自己的话圆满的答复你。

你真是又贴合这个题目,又贴合自己的回答啊,真真的real~

@汪步青

---------------------------------------以下为新增-----------------------------------

@汪步青 往往同学做了补充,截图如下。

以上通过汪汪同学的补充可以看出,汪汪同学真的太可爱了,每次都提供论据打自己的脸。

你说对了啊!正因为微波炉内壁也会反射微博,正因为内壁还是90度夹角,所有辐射“原路返回“(这里就不吐槽了),正因为比金属碗厉害多了。所以!微波炉空转的危害更大啊!好一些的微波炉也正因此有空转保护机制啊!监测到空转的时候会自动停机啊!你以为他们是干嘛要检测是否空转?正是因为易损坏啊!

建议喜欢做实验的汪汪同学测试一下微波炉空转十分钟~礼毕。


user avatar   mario-super-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是丁璇了,女德文化研究学者。她的讲座语录:

选一只纯白纯白色的好母狗,跟一只纯黑纯黑的好公狗,让它俩交配。交配成功后产下的小狗,就是有黑白花这样的狗。或者是黑色的或者是白色的。然后让白母狗和白公狗再交配,可是它生下来的小狗仍然有黑的或者是黑白花的。为什么?因为母狗身体里,有上只黑狗的记忆,去不掉。你想这样的后代,如果再碰到一起,那不就是近亲繁殖吗。

孟德尔的棺材板压不住了。


还有这个:

我不知道三个男人的精液混在一起能有什么化学反应,这理论着实新奇。


user avatar   liang-zi-se-dong-li-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件大刘当年的囧事:

大刘当年在《科幻世界》上发表的第一篇科幻小说名叫《鲸歌》,小说本身写得是挺不错的,但是这篇小说有一处描写上的硬伤:小说里的蓝鲸竟然长着牙齿。

当然这不仅仅是大刘自己一个人的错误了,审稿的编辑同志,你是不是也应当负一点责任呢?

大刘自己后来也在作品中调侃过这一点: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个学派也给那些靠花拳绣脚哗众取宠的人提供了很合适的舞台,他们对架空历史的兴趣远大于真实的历史,与其把这些人称做史学研究者,还不如叫空想小说家合适。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就是上面提到的刘静。她最近频繁地在媒体上露面,为她的第五本书大肆炒作,据说这本书版税的预付款就高达350万火星元,书名叫《大如果》,从这名字就可以看出是什么货色了。说到刘静博士的治学态度,不得不提到她那公元世纪的父亲。别误会,我并不是搞血统论,但既然刘博士反复强调她的学术思想是受了她那伟大父亲的影响,我就不得不对其父做一些了解。这还真不容易,我翻遍了公元世纪的资料,检索了所有可能找到的古老的数据库,都没有查到那个人。好在刘静曾是弗伦娜的研究生导师,就托她去问刘博士本人,结果得知:刘静那个一事无成的父亲刘慈欣在公元世纪写过几篇科幻小说,大多发表在一本叫SFW的杂志上(我考证过,是《科幻世界》杂志,它就是现在垄断两个行星上的超媒体艺术市场的精确梦幻集团的前身)。弗伦娜还拿来了其中三篇,我把其中的一篇看了一半就扔到一边了,真是垃圾,小说里的那头鲸居然长着牙!在这种父亲的影响下,刘静博士做学问的态度和方式也就不足为奇了。

——《超新星纪元》。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非常热爱这俩逗逼,以前喜欢,现在喜欢,以后还会一直喜欢。


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俩是理科盲。

你把家里灌满水。

从冰箱里扯出两条不知道啥玩意儿线——我估计是跑氟利昂的管子,插进水里。



把冰箱开到最大再把门打开。


以下场景依旧是不可能发生的:


不可能发生的原因,不是你妈会因为电费的问题把你往死了揍,而是因为热力学第二定律:你不可能真正的制冷,你只能把热量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


《猫和老鼠》当然是动画片,不能当真,问题是生活中还有着不少比例的人搞不懂热机原理


关于什么样的人才叫理科盲,是有多不懂理科才能叫做是“盲”,这个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我在斯蒂芬.霍金、杨振宁面前,还不是彻头彻尾的理科盲。


所以以我为准,我认为的理科盲就是搞不懂热机原理的人。


user avatar   liu-ming-quan-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对所有“开水是100℃,所以煮东西的时候大火和文火是一样的效果”的说法。


下面是原答案,评论里指出里面有错误的地方,会在原答案后面补充更正。


如果开水里只有水的话,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问题是开水里不仅仅有水,还有气泡

滚开的水里面的气泡里的水蒸气温度是高于100℃的。而被煮的东西也不可能不接触气泡,它是被100℃的水和高于100℃的水蒸气共同加热的。

煮东西的时候,火越大,气泡越多,气泡里的水蒸气温度越高。被煮的东西受热程度当然是比文火要高。

而并非大火和文火一样。


那么,究竟谁是理科盲?



有评论认为气泡的温度不会超过100℃。我不敢苟同。

认为气泡的温度不会超过100℃的依据在于认为锅底的温度不会超过100℃。

认为锅底的温度不会超过100℃的依据在于认为锅底与水始终接触,所以不会超过水的温度100℃。

这种想法的错误在于忽略了气泡形成的过程中,气泡范围内锅底与水不接触。这个锅底与水分离的短暂过程锅的温度可以升高到超过100℃,同样气泡也可以被锅加热到超过100℃。

甚至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夸张点的情形:

火足够旺,水在没有接触到锅的时候就被加热到变成水蒸气,锅与水之间完全被水蒸气隔开,水根本接触不到锅。那么锅和水蒸气的温度都可以更高。

感谢评论指出这种情形叫“膜态沸腾”。



更正:


感谢评论里有好多专业人士指出煮东西时还有诸多因素影响效果,也感谢指出我的说法的错误之处。

原答案错误之处在于认为气泡里的水蒸气始终大于100℃,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

气泡在锅底上刚形成时,确实大于100℃,但是超过100℃的水蒸气与100℃的水接触,马上会发生热交换,使水变成水蒸气。直至水蒸气温度100℃为止。

也就是说从一个超过100℃的小气泡,变成100℃的大气泡。

当气泡脱离锅底时,一般就已经完成了整个过程。

也就是说,正确的说法是:

水中的气泡温度是100℃。

锅底的的气泡温度超过100℃。

所以,对于“涮”来说,大火与文火的加热效果应该是没什么区别。

而对于“煮”来说,由于食材往往会与锅底(和锅底气泡)有所接触,那么大火和文火效果还是不同的。



然而我这篇回答要表达的观点是:

有些人拥有理科的知识,却使用理科盲的思维方式。

可以想象,提出“开水是100℃,所以煮东西的时候大火和文火是一样的效果”的人,他们就算不去想我说的气泡温度的问题,也应该知道“汽化热”,也应该知道锅会有“热辐射”。

他们没有专业的传热学等知识,但是只要拿手头已有的知识多思考一下,就会知道大火和文火是一样的效果是多武断的说法。

然而没有。

他们的思考仅仅到“开水是100℃”这里就停止了,认为这就够了。没有哪怕多深入思考一点的动力。

我觉得这样的人恐怕就算学理科也难有成就。


但是至少不用担心会成为民科。


user avatar   alan_z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果然记忆靠不住,感谢@老火 的订正,确实是我的锅。10^16是17位数,开14次方应该是个3位数


室友(两个理科博士)看最强大脑,其中一个题目大概是1开头的16位数开14次方是多少,选手说十几点几。然后两个人一脸震惊的样子……

喵喵?


原数记不得了,不过大概是这样的一个题目……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科普sanchi油船事故的时候,为了直观展现污染,所以首先给了个事发地点的气流图和风速

然后为了进一步形象化这个风速(52km/h)可能带来的影响,于是打开地图就画了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圆。

然后就有人挂我了,说我的意思是“向四周360度不听的吹”。

@Mr.Black

我一脸懵逼中

第一,我明明是给出了个半径,并不表示360度扩散啊。否则我干嘛给出气流图(风图和风速)

要给出具体扩散范围?

评论区@李宏光 指出,要用高斯模型(Gaussian Atmospheric Dispersion Model )来计算,这是一个基于拉格朗日函数,包括适用于泄露连续扩散的烟羽模型(plume model)和泄漏瞬时扩散的烟团模型(puff model)

此外,高斯模型适用于非重气云气体,包括轻气云和中性气云气体。要求气体在扩散过程中,风速均匀稳定

这已经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


第二,谁跟你说没有360度的风?你听过气旋吗?

周董不是还唱过“爱情来的太快像一阵龙卷风”吗?


当然你要是理解成事发地有气旋,那建议喝六个核桃。


user avatar   ci-mu-f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6年华语辩论世界杯某一场比赛

辩题是“拆除封闭式小区围墙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正方:“拆除围墙不会产生严重噪音问题的!我方查到数据拆除围墙噪音只会提高10分贝,10分贝什么概念?一根针掉到地上就9分贝了!”

大哥....按照你这个算法10根针往地上一摔就是喷气式飞机的声音?12根针就是20千克TNT的爆炸声?

分贝是能量取对数的计算,零分贝到9分贝,50分贝的环境音到59分贝,能量天差地别,绝对不是一根针和另一根针。


反方居然无法反驳...

真的各位辩论同僚行行好查资料的时候长点心,无论是出于故意还是无知曲解论据都是大忌。


user avatar   da-jie-jie-57-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事情真不好说。

我想说一种奇怪的状态:盲而不盲。

我是文科生。

高二晚上下了晚自习,我们几个文科生回家骑到要分开的路口,决定停下来把刚才的八卦讲完再回家,顺便八卦了一下今儿的月亮和昨儿的月亮。

这时候,我邻居,一个理科生,稳定年级前五、竞赛拿市级奖的那种,看见我们在扶着自行车聚堆望天,也好奇地停了下来,问我们在看什么。我们说在看月亮。

没想到她抬头一看,立即嗨了。一直在嚷嚷:“咦?!今天的月亮外面怎么有个白圈儿啊?!这是怎么回事呀?!不是要出事吧?!”

我们实在看不下去了,说:这是月晕。

“月晕是什么呀?”她坚定地说:“没听说过!”

我们说:土话不叫月晕,老人都管它叫风圈儿,它出现说明会变天气。

她继续激动地嚷着:“真的吗?太神奇了吧!不可能吧?!月亮还能管天气?!”

我们说:圈是月光在云层里折射的结果,是这种云会带来某种天气。

作为有望冲击市状元的优秀理科生,人家已经跨上自行车准备回家再刷点题了,一路还自己念叨着:这应该是一种自然现象吧?!

我们零乱地站在路口,拉倒,八卦讲到哪儿了也忘了,各回各家吧。

虽然当时我的物理打死也考不及格,一道题能憋两节自习,算出四个各不相同,只是都不对的答案,我那天还是对这个从小用成绩碾压我的“别人家的孩子”充满了悲悯。

她的人生前十几年里先欠了一个又一个全家人坐在院里纳凉聊天的宁静夏夜,又欠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

欠了月晕,也就欠了牵牛星织女星北斗星,欠了三星正南要过年,欠了那本书的其他几万条知识。

任何知识都可以后来补上,但是那些不被特别需求的知识,往往站不到“要补”之列。

书上的知识也并不总能留在脑海里,更不容易自己蹦到生活中来。

我一直知道我的邻居将来会考上很好的大学,而且至少念到硕士。我那天也知道,她化学考再高的分,将来可能也会信了楼上卖安利的退休大婶的“安利维C片解食物残留农药毒”的一套理论。

我从那天开始知道,学历很耀眼的人,真的不一定就能懂得很多。


最后一句话,与所有知乎er共勉。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新闻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一张薄膜能将室温狂降 17℃”? 
  为什么科学家要假设存在暗物质? 
  哪一瞬间让你真的感觉到科技改变生活? 
  为什么折射率也是一个复数? 
  皮克定理有哪些证明? 
  为什么基础粒子是全同的,有没有理论可以解释? 
  如何评价「民间科学爱好者」? 
  如何看待李永乐、真理元素等科普大佬关于「30 万公里导线连接的小灯泡多长时间被点亮」的论战? 
  你见过什么复杂到让你目瞪口呆的公式? 
  为什么数学上证明必然正难则反易——补集思想,原理出处? 

前一个讨论
30岁,你的身体发生了不可思议或者令人震惊的变化?
下一个讨论
婚前性行为算是对自己真正的另一半不尊重么?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