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文章流传起来不仅仅是因为一些人蠢,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尽管我们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已经三十多年了,加入WTO也十几年了,但大多数国民的经济常识还停留在小农经济时期,完全与商品经济的现实脱节。
换句话说,许多人享受着现代化、信息化、全球一体化经济带来的高品质、便利、廉价的商品与服务,思维方式却和三百年前闭塞村庄中一位农民大叔没什么两样。
iPhone6为什么最高被炒到上万元?为什么随着行货上市消息又快速回落?
因为在自由市场下,价格的决定因素只有一个,就是供需关系。甚至和成本都没关系。
如果需求高涨而商品紧俏,卖出成本几百上千倍都是正常的;
如果需求低迷但巨大的库存需要消化,那完全可能为了避免更大损失而低于成本价倾销。
这已经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常识了,但许多人仍然不理解,或者能理解却不能接受。
在几千年的重农抑商之下,我们脑子里烙印的许多经济常识甚至道德常识,实际是来源于小农经济体系下的生活直觉。
比如,商品成本仅仅是物料成本,如果不需要购买物料,那就没有成本。
比如,人工成本就是吃住费用。
比如,售价比成本高出太多,比如10%,那就是奸商。
这些「常识」有很多在过去可能是合理的,因为那时候商品经济不发达,大多数日用品都能自己产出,或者在同村熟人之间靠交换或帮忙来取得。
但是放到今天全球一体化的、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就显得很荒唐。
尽管荒唐,还是有许多商品服务的定价都不得不迁就这种「常识」。
比如买了地板和家具,上门免费安装,真的没有成本吗?当然不是,就是因为许多客户看到人工费就不舒服,觉得白白多花了钱,商家就索性把它均摊在原材料价格里。
比如小首饰店的金戒指金项链,价格就是克数乘以金价,加工费不要钱吗?当然不是,还是为了迁就买家,才把这些钱都摊进单价中。当然,一些大品牌的首饰就不在乎了,人家的客户肯为优秀的设计和工艺还有品牌溢价买单,当然能接受单独的加工费用。
总而言之就是深受小农经济思维影响的买家,一定要亲眼看到自己每一分钱对应的物件。如果对应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或者跟自己无关的东西,心里就难受,觉得吃了大亏。
不愿为服务付费、不愿为软件付费、不愿让商家赚取合理利润,都是这种心态作祟。
哪怕同一件商品的价格不变,把人工费、商家的房租水电交通运输成本都算作零,摊进物料成本里,他马上感觉就好多了。
这也算不上是人品道德问题,只是说明他的「常识」落后于时代了,该更新了。
别再纠结于买一件商品到底多少是广告费、多少是店面装修费、多少又是为了售后服务而多付的费用。
而应该考虑的是:买下它,能为我的生活带来什么便利,为我的精神带来哪些愉悦。
在全球化的今天,你手中的iPhone6凝结了上万名软硬件工程师的心血,原材料来自十几个国家的数十家厂商,高精度流水线加工出芯片和线路板,熟练工人有条不紊地组装零配件、包装好的成品通过海陆空三栖运输穿越数百个海关,整齐地码放在无数专卖店和经销商的仓库里,又经过店面或网络来到每个消费者的手中,通过WiFi和4G网络,它让你随时随地连接到整个万维网,在方寸间展示一个绚丽多彩的数字世界。
你的眼里却只看到它的原料成本,还在为这种无脑文章而激动并转发?
那你就真的OUT了。
这类说法最脑洞大的一点,是弄不清楚成本怎么算。
为了研发一部像 iPhone 这样的手机,需要花费多少钱,这些难道不算成本么?为了创造和传播品牌,需要花费多少钱,这些难道不算成本么?类似的,Windows 每张光盘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但是研发每一代 Windows,却要投入巨资。如果只考虑生产成本,Windows 的定价是五块钱么?
很多产品,特别是科技产品,都有这样的特点,研发成本极高,复制成本极低。不只是苹果,从国外到国内的众多公司,皆是如此。成功产品的诞生,背后是设计、研发、测试、生产、品牌营销、市场销售等环节的共同作用。
高风险,高回报,初期大投入,后面开始爆发增长,这就是科技行业的特点。苹果做的好,所以有了今天的收获,更多的科技公司,同样投入了巨资研发,却未必能够获得这样的回报。对于风险的承担,也是他们的付出,这同样是成本。
其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成本,容易被人忽视。一栋楼如果只算建筑成本,为什么不同楼盘会有那么大差异?因为还有地价、品牌等等因素。我们吃的水果蔬菜,在原产地就是很便宜,为什么到我们的手里就贵了?因为有流通成本。在餐厅吃饭,一定比自己做饭贵,虽然食材成本差不多(餐厅采购可能价格更低),但是房租、人工、税费等都要考虑进去,实际上自己做饭是用了自己的人工。
有一次我们为了省下买一个工具的钱,让一个同事花了几天时间折腾,后来突然醒悟,其实我们在这上面投入的人力支出,早已超过了直接付钱购买工具的投入。这就是忽视隐性成本的代价。
所以:
1.「iPhone 6 成本只要 1200 人民币」这个说法不对。
2. 售价高低,只要没有垄断,由市场决定。iPhone 的替代产品很多,认为其售价高,可以自行选择。至于国内未上市前水货价格被炒到万元,这正反应了供需关系。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换取提前使用,可能就是个人爱好、可能是所谓装x,但无论如何,这就是市场规律。
3. iPhone 是否在中国首发,这个由工信部决定。只有工信部给了入网许可,iPhone 才能在中国开卖。目前已经 OK。其实不只是 iPhone,其他苹果产品(如电脑等),国内国外同样有类似的时间差。作为一家商业企业,苹果早日到中国赚钱的动力,想必比谣言制造者要足的多。
……我们不能期望从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慈善心得到我们的晚餐,而是从他们关怀他们自己的利益去得到。”(《国富论》,第1卷,第26页)
苹果研发更好的产品,是因为他们要从中赚钱。这就是创新的动力。苹果的成功,说明了设计的价值、用户体验的价值、品质的价值。真正的有识之士,都会想到中国企业如何从中学到经验,做出同样的突破性产品。
至于为什么会流传出这样的文章,其实只要去看看各种新闻下面的评论,看看朋友圈、QQ空间的各种「是中国人就转」的帖子,就会发现大多是一个模式,同一群人。
对于转发文章的大众,不了解这些问题是正常的。普通人的生活里,只有具体的柴米油盐,只使用实实在在的商品,人们不必了解经济规律,了解产业,了解产品背后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不应当去指责那些因为缺乏信息而转发此类文章的人,而应当为大家提供更多信息。但是对于这些谣言的制造者,他们将热点人物与事件、打着民族、国家的名义,为了吸引眼球制造热点,不懂装懂,或者懂装不懂,这就是「民族的脑残」。
这样的帖子,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完全不屑一辩。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让更多的大众了解事实,避免被忽悠,节省转发此类文章的时间与心情。
大家可以随意转发至朋友圈等,「不转不是中国人」~^_^~(Joke)
//请自行识别结尾的调侃。
你知道吗,100元人民币的成本只要3毛8,银行居然收我们一百块!
抵制银行!#不转不是中国人#
根据中华民国空军军史馆记载,在国共内战(解放战争)期间(1946-1949年),国军空军出动66,259架次,取得了辉煌战果,击毙共军2,282,578人,并曾多次空袭中共领导人驻扎的延安根据地。
图片见下,来自网络。
这份珍贵的文字介绍,完美诠释了中华民国空军的精确打击力度和作战能力,不仅给解放军造成重大杀伤,而且能够做到在歼敌人数上世界首创性的精确到了个人。
国军空军还整理出来了历次战役的战果,虽然有点模糊,但依然可以识别。例如在徐蚌会战中,仅仅国军空军出动3828架次,击毙匪军272850人,击毁车辆2266辆,重挫匪军。各项战果依然可以精确到个位数。历次战果累计歼敌2282578人(228万多人)。
上图讲述了国军空军一起空战的战损比例:1:31!
就是说,在八二三炮战(金门炮战)期间,国军仅仅损失1架战机,就可击落共军米格战机31架,可见全歼共军空军并非难事,不过吹灰之力。
但国军不仅仅是威武之师,同时也是仁义之师。在给共军造成巨大杀伤,并创造了1比31的压倒性优势,打的共军空军溃不成军之后,国军的飞行员内心大彻大悟、立地成佛,不忍心给敌军造成巨大杀伤,不忍心生灵涂炭,所以功成身退,退出大陆东南沿海空域,主动退守到海峡中间线以东。
对此,有人赞曰:
援美十年捍卫民主,
歼兔一亿虎据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