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课上提到过这个问题,老师说主要是因为国际新闻经常要讲述政权冲突,特别是相对稳定的对立政权一般不可能在同一个地点,使用地名能准确而不显政治倾向地指代不同的政权。
这样的描述方法有几个好处:
1)两个政权对对方都有蔑称,对自己都有正式名称,使用这些名称的任何一者都显得在承认使用该称呼的政权。例如称呼韩国为南朝鲜,则显得在支持朝鲜的立场。
2)对于国内读者、观众而言,国际其他地方的地名不容易改变,所以一般不会随着事态发展而改变。虽然事实上两个冲突政权对某地的称呼会有差别,但是作为第三者的媒体而言往往只需要称呼准确即可。例如华人称呼北京或是北平,对于美国人来说都是Beijing。
3)容易陈述何方是合法政府,何方是起义/外来势力。一般只有合法政府会具有稳定的政权所在地,而新生势力往往不具备,容易分辨。一旦确立起稳定的对立,改变称呼也可以同时表达事态变化。
4)容易表达。地名往往比政权正式名称简短许多。
5)丰富表达方式。同样的还有使用宗教、种族、政治信仰等方式来称呼。
当然,这样的称呼方式也不万全,比如难以称呼政权经常更替的事态,此时就用别的因素,例如宗教信仰、种族等指代。
也因为这样的称呼方式简单准确,它也常常用在并不突显它的主要优点的地方,比如口语中使用。
媒体写作习惯。正如用华盛顿来指代美国政府。
说白了就是,在一段话里面如果要反复提到一国政府,一直写“XX政府”是非常单调的。“XX政府”与首都名称相互穿插,读起来就不那么单调。否则一段描写各国政府交锋的段落里,就会出现不计其数的“government”。
再者,英文里面,一般首都名字也比“XX政府”来得短,来得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