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帮助外国小伙伴打扫新公寓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学校打扫卫生的事情,经过询问,似乎只有儒家文化圈存在学生打扫教室的现象,起码Magreb/欧洲大陆/美国,甚至地理上离我们很近的印度/伊朗都不存在。
看了各位知友的答案,觉得@
白如冰@
wwwwodddd 的理由很合理。参考国内大学雇人打扫和其他国家的情况可以看出(其他国家的学生很少会把个人物品保留过夜,都是每天背个大书包回家)。
@
Zoe Liu提供的横向对比也很有意思,大概可以窥见当时设计时的初心。
就个人观察而言,我们国家和日本的学生确实比欧美和北非的同学更注重清洁打扫,我知道的法国学生很多脏乱,周末请保姆打扫家~这点不能完全归功于小时候在学校的劳育,但不能否认劳育的积极影响。
还有评论中一些提到 交那么点学费,没法请人打扫 的言论,我很好奇,难道你们不给国家交税么?
加班间隙稍微普个法。有一个极为普遍的误解是,学校和学生之间是民事合同的关系,即学生向学校付学费,换取学校向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这个理解是不符合中国法律的。
学校和学生不是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根本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校和学生之间也不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缔结民事合同的关系,不适用《合同法》(且不考虑购买课本、食堂就餐之类的情况)。与此相反,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包含了某种不平等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比如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被教育者应当“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三条规定高校学生应当“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
当然,我们有必要讨论这些管理制度是否是合理的,应该如何被制定,如何服务于更好的教育学生等等问题。但无论如何,我们需要了解一个前提,学生受到学校的管理,遵守学校的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一项基本内容(这背后的原理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我先回去加班了)。
===================没想到一个晚上居然被反对到最后,还引来了评论攻击。回答第一次引起这么大争议,特来更新========================
我就是看不懂,为什么答案大多数都在给学校洗地。
注:下文没有理性分析,全是私货,请随意折叠。
打扫卫生时,老师说:“把学校当做你家。” 违反“纪律”的时候,老师说:“你当学校是你家?”
学校有权利制定规章制度,今天让你打扫卫生,明天强制你去食堂帮忙(美其名曰体验生活),后天以实习为名拉去工厂(学生交了实习费,学校还从工厂拿劳务补贴的事也不是没有过嘛)。学生是来学习的,还是来劳改的?
如果你们工作的企业也要求你们负责打扫卫生(可能有些机关是这样的,这属于历史作风问题),你们会同意吗?你们可以随时离开要求过分的公司另谋高就,而学生却不能离开学校。根据高票”谁污染,谁治理“或者”你们把教室搞脏你们就要打扫“的逻辑,以后城市也不需要清洁工了,市民周末统统出来义务劳动吧。
学校有义务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干净整洁的环境、空调等设施。学校不装空调,借口是让学生“艰苦朴素”,于是学生表示校长办公室也别装空调。所以从公平的角度,校长也参加打扫卫生吗?
学生来学校是学习,不是来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如果我想劳动,我可以做志愿服务,可以假期帮助父母做家务,但是我没有义务用自己的劳动力为学校省经费(呵呵,天知道节省下来的经费去哪了)
学校要达到教育的目的,也可以鼓励上述行为。强制命令不可能让人心甘情愿义务奉献,反而增加学生的不满,逼迫学生“磨洋工”“胡任务”,“上有政策侧下有对策”。
看到有答案提到国外,美国一般的学校没听说让学生打扫卫生的,在学校干点什么活,起码要给个州最低的小时工资。当然我完全不反对学生自愿卫生助人为乐。美国大学的录取制度,学生可以申请很多学校,双向选择余地大得多,比如有些人乐意去Deep Spring挤奶放羊。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学校的行政命令是有发言权的,涨学费可以罢课抗议,甚至可以上法院告学校。如果对学校的做法感觉非常不爽,还可以随时转走。
然后说说小学和初高中:小学及初高中打扫卫生倒是可以用”德智体美劳“的发展逻辑来解释,但是这里面有多少集体主义和苏联教育的遗毒还不好说,而且“劳”应该是劳技课,是学校请专业的教师来指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手工,不是学生义务打扫卫生。但是因为义务教育的义务问题,以及学校出于现实情况和教育目的,组织适当的集体劳动并不过分(实际上现在很多中小学都聘请了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因为学校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毕竟中/高考成绩比请个清洁工的钱重要多了)。问题不在打扫卫生,而在于无穷无尽的“检查”,配合压倒一切的行政指标(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桌面不能放东西之类的奇葩规定),引导学生注重表面文章,培养“应付检查”的能力,甚至拉关系、贿赂执法者(检查者往往也是学生,或是充当“打手”的学生会),
最后搬运一段
@許念邑大师在“有海外求学经历的人怎么看中国大学与国外大学的区别?”这一问题下回答:
“尊严。
“相比之下,很多国家的学校,国家本身甚至并不发达,学校排名再靠后,都不至于对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视而不见。宿舍最多三人一间,尽量两人一件,最好一人一间。洗澡必须早晚各能洗一次,尽量二十四小时,有线或者无线网络在宿舍和学校各个地方全覆盖,而且在后台云服务如此发达的今天,必须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这些东西即使不能全部提供,也应当提供选择,这个时候冒出来圣母心的公平,掩盖不了光华楼和旁边四座“书院”巨大的反差,只是打了自己的脸。至于食堂要能够根据营养学、地方特色,从食物到桌椅配色重新设计,平均分配到校园各个角落,这都是太高级的要求了。至于欧美大学,则再没有名气,再没有诺贝尔奖,符合人类居住的求学和治学的条件,都是无可挑剔的。
”稍微有些底气的学府,更是努力营造优美的校园。是优美不是华丽。墙上不会贴一百条烫金的龙,但教室宿舍一定有暖气或者空调;校园不会处处摆放昂贵的盆景,但是一定鸟语花香,城里的学校绿草如茵,山中的学校更是森林如被;图书馆教学楼不会求大求怪,但是一定竭尽所能充分利用,该大的礼堂就会恢宏肃穆,该小的讨论教室就会温馨宜人,有的是教授驻扎其中也罢,有的是专人维护也罢,不会动辄空空如也五十层的摩天楼,或是无人看管墙倒树塌的百年危楼。至于各处遍布可以直接饮用的黄铜消毒的饮水喷泉,随处可见的咖啡吧,小厨房,更是不值一提的标准备置,标准到都不好意思拿出去说。有条件的学校,也不是不懂得大兴土木,但是新建任何建筑,改造任何环境,都会通过严格的评估,或是当地政府,或是学校自己。实际上,美国大学决策层的人都是校董会精心选出来的,一定是对学校的精气神方方面面呵护备至,根本不用刚性约束,绝对是站在第一线,自觉呵护校园的庄严和美丽。
“学生、教授的尊严不光体现在口头和纸上,体现在一草一木方方面面,职工也自然而然地腾出精力,服务学校的各项后勤;行政也自然而然地努力对外筹款,游说,增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果很多人觉得这些在中国大学很难实现,真是对的。因为大部份中国大学靠政府拨款,一个大楼是一个项目,漂亮气派,一个973项目是一个项目,脸上贴金,如果在账面上出现改善学生待遇,新建宿舍楼,按照现在大部份校长作为特殊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价值观,不是丢面子承认自己曾经不注意学生待遇,就是这些事情太小,太无趣,对于晋升都没有帮助。如果说地方官员图政绩,还可以拉动投资,那么大学校长图政绩,最后牺牲的无一例外都是学生最看不到的又最为需要的根本待遇。
”其实在欧美的公立大学,拖拉、政绩都或多或少存在。只要是上级拨款,那么就只能向上看,账面上的项目就要越牛逼越好。只有主要财源来自学生、来自家长自助、校友捐款,才能够向下看,把学生、家长、校友当做最该服务的对象,学生、家长、校友得到尊重,首先在一个相对干净、安静的环境,每天洗澡不用包着毛巾内裤横穿马路,或者脱裤子不用当着其他人面,拉屎撒尿有门不会被熏死的地方,才能够安下心来看点书,做点学问;其次在一个资讯发达,随时随地可以联络探究的地方,学问才能够越做越好;最后在一个不断关心他的去向,全方位地考虑他的学术、职业兴趣的地方,才能够把他的学问做成有用的,立功赚了大钱也好,立德获得名声也好,立言促进文明进步也好,才会真心实意地感谢学校,而不是返回来处于互相利用和学校你好我好,或者大部分人干脆绝口不提母校的存在。
“基本上越是圣母心以艰苦朴素和公平说话的社会人士和大学校长,越是自己的办公室超标二十五倍,越是自己的子女送去英美留。”
归根到底是经费问题。假设一名保洁人员工资3W,一所小学5名保洁员就是一年15W,全市中小学校30所,已经450W了。而这笔钱完全可以由学生劳动来节省下来,教育经费还是要花在刀口上,能省则省。更何况现在都有店铺门前三包了,提问者实在是图样图森破啊。
小学倒是扫过地。从初中开始,学校的保洁就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
我的观点是:学生不应当参与打扫卫生。
现有的几种给学校洗地的说法,粗看都颇有几分道理,但细一思忖,又有哪里不太对。
1.中学生个人物品多,怕丢的……当初我读中学,就是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保洁,穿着制服的保洁阿姨会来打扫教室。我只想说,保洁阿姨的专业性恐怕比你想象的高很多,她们很清楚打扫教室的注意事项,地上的尺子橡皮之类可能会被当垃圾;但地上掉的纸,哪怕是几张草稿纸,她们都会统一收集起来放在讲台,等学生回来认领。
2.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恕我直言,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不是这么培养的。你是学校,你真要培养,不是直接扔给学生扫帚和抹布,“喏,给我打扫干净”;而是开上一门课程,系统讲解一下,效果能好上十倍不止。
3.自己使用所以自己就得打扫的。
呵呵,合着校长下了班也是自己拿个扫把在扫办公室?
之所以要让学生自己打扫教室,主要是为了节省开支吧……
不过我有一事不明:教室可以让学生打扫,那走廊、洗手间等公共区域谁来打扫?还不是得请保洁?